高中生湯姆叔叔的小屋讀后感600字
最近,我讀完了一本世界名著——美國的哈里耶特·比徹·斯陀夫人寫的《湯姆叔叔的小屋》。
這本書主要講了莊園主人希爾比先生把湯姆、哈里兩名黑奴賣給了奴隸販子赫利。哈里的母親艾莉查偷聽了兩人之間的對話,于是準備帶上哈里逃往加拿大,一個沒有黑奴,人人皆自由平等的國度。老實的湯姆只好跟著赫利坐船賣往南方。在船上,湯姆認識了小女孩伊娃,她很喜歡湯姆,于是讓她的爸爸——富人圣克萊爾買下了湯姆,湯姆于是跟著這位富翁過上了好日子,主人圣克萊爾也非常欣賞湯姆這個有文化的黑奴,日子過得順風順水。可是好景不長,一天,圣克萊爾的寶貝伊娃感染上了一種罕見的怪病,不幸去世。隨后,圣克萊爾本人又不幸被醉漢捅了一刀,很快就沒了呼吸。這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徹底散了,黑奴們也沒有了美好的前途。于是,萬不得已,他們只好被送去了黑奴拍賣會現場。大家都被不同的主人買下了。湯姆的新主人名叫烈格雷,這名新主人可不像以前的希爾比、圣克萊爾這些文雅,性格很好的好主人了,他是一名性格極其狂躁,思想極其惡劣,語言極其粗暴,態度極其兇殘的惡人,他無惡不作,是一個大魔頭,他命令黑奴做的事情要求十分高,只要有一點點疏漏,就會被大打特打。可憐的湯姆經常被他打得遍體鱗傷,睡都睡不安穩。烈格雷曾希望湯姆變得兇殘一點,不要這么大慈大悲,別人有什么困難就一定要去幫,可湯姆仍不屈服,他相信上帝,上帝是仁慈的,即使自己死了也不會屈服。烈格雷看到湯姆一次又一次不屈服,心中大怒,一拳就把他打趴在地,頓時眩暈過去。后來,希爾比先生的兒子,湯姆曾經的小老師喬治·希爾比找到了奄奄一息的湯姆,他們進行了最后的短暫的談話。話畢,湯姆叔叔便含笑離開了人世。喬治把他埋葬后,對烈格雷這個惡棍進行了正義的報復。回到莊園后,喬治召集所有的奴隸們,把奴隸自由契約書發放到每一個奴隸手中,宣布他們已經是自由人了。他還對奴隸說,當看到湯姆叔叔的小屋時,要把它看成紀念碑,紀念他表現出來的誠信、忠厚、篤信基督的精神。
看了這本書,我非常有感觸,首先是為湯姆叔叔這坎坎坷坷的一生所流淚。是啊,湯姆這位老實、忠厚,信仰上帝的黑奴,一直在為一個又一個新主人努力付出他的力量,直到自己永別人世的那一刻。無論遭受多大的起起落落,他都會用一顆平常心來對待。
然后呢,是他的永不屈服這一高尚的品質。無論是被自己那主張粗暴的惡棍主人烈格雷反復嚴刑拷打,他依然不屈服粗暴主義,他依舊信奉慈悲的上帝耶穌,認為上帝總有一天會降臨人間。他一直堅持著,直到自己被那一記重拳打趴在地奄奄一息,口吐白沫時。我很敬佩湯姆叔叔的這一點,堅持自己的原則,戰斗到最后一刻,這也是他的偉大之處,與抗日革命先烈有相似之處。
最后,是湯姆的那一顆樂于助人、誠誠懇懇、大慈大悲的心。在文章里,常常不泛有他助人為樂的光榮事跡,無論別人遇到怎樣的大大小小的困難,他都盡自己所能去幫忙,湯姆也就分外受前面兩位好主人的喜歡,這也就使他成為了一名非常出色、偉大的黑奴。
《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一本囊括喜怒哀樂的小說,故事中人物的悲歡離合,使我牽腸掛肚,有時讀到一個節點,我也就入了戲,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員。希望這本書能讓更多人理解當時的黑奴制度,共同來抵制這種殘忍的黑奴制度!
高中生湯姆叔叔的小屋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如果有一個很壞很壞的小女孩,她不但摔碎所有的東西,剪破所有的衣服,而且屢教不改,任性妄為,更重要的是她是一個“低三下四”的奴隸,我們還會關心她、愛護她嗎?如果我是一個奴隸,我的主人給了我自由,在自私與感激的斗爭中我會選擇感恩嗎?如果我做錯了,并且知道自己錯了,我有勇氣去懺悔并重新改過嗎?
我希望自己能夠回答“是”,“會”,可是,捫心自問,我不能欺騙自己,我做不到,我是真的做不到。
病重的同學,我或許能夠關心的慰問醫生,老年邋遢的祖母臥病在床,我能做到毫無怨言的伺候一兩天嗎?或許我能夠大方的向朋友借出五十、一百,甚至更多,但對于繼續幫助的陌生人,或者有過過節的同學,我還能夠做到嗎,哪怕他們承諾一定會如期歸還?或許我撿到了十塊,二十塊,我能夠良心發現上交,但如果是一百,一千,一萬呢?我還能夠做到嗎?面對無關大雅的過錯我或許能夠承認,但,如果會讓我喪失顏面,我還有那份勇氣嗎?
我不能夠欺騙自己,我做不到,我真的做不到。
《湯姆叔叔的小屋》告訴我,愛是無上的,愛是沒有區別的,愛是不分大小的。
湯姆的誠實、正直、善良為什么能夠經受住一切的考驗?他難道就沒有自己的欲念嗎?他難道就不知道那些把他視作奴隸的人的罪惡嗎?他應該愛那些同為奴隸的黑人,因為他們伸手苦難;他能夠愛謝比爾先生以及他的家人,因為他們同樣善良;他可以愛那些同樣愛著他的人,可是他有什么理由對那些殘忍、貪婪、十惡不赦的奴隸主同樣充滿關愛?湯姆說,耶穌愛著每一個人,是的,他信仰耶穌,耶穌就是上帝,可是他不知道,他也是上帝,因為他同耶穌一樣滿懷愛心。
或許,小說里最感人的不是湯姆,而是小小的伊娃,那個被當做天使的小姑娘。她出生的目的也許就是為了帶給大家歡樂和愛,也許只是為了告訴我們什么是愛,教會我們如何去愛,她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將愛植入每一個人的心靈,她以極大的熱忱愛著周圍的每一個人,不分彼此,部分敵我。善良的父親、可憐的湯姆、無理的母親、艱苦的奶娘。在她旅程結束前的那一刻,她說:“我看見了愛——歡樂——寧靜——平安。”她的愛,從生命萌芽的伊始到結束的剎那——卻得到永生。
我動容,因為愛的無上。
我慚愧,因為愛的狹隘。
感謝斯托夫人,以及《湯姆叔叔的小屋》。
高中生湯姆叔叔的小屋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湯姆叔叔,一個沒有自由黑奴,一個任人買賣的商品,但他擁有最善良的心,最虔誠的教徒。他永遠相信一顆善心是可以改變別人,永遠信仰上帝,認為人死后都會為前生患的錯贖罪,但是一個老實忠厚的、善良可愛的人,卻受到了最不公平的待遇。這只是曾經的美國的一個黑奴的遭遇!
湯姆叔叔原是好心的希比爾先生買回來的黑人,但因希比爾先生沒有足夠的錢還債,無可奈何地要將湯姆叔叔,還有伊萊扎唯一的兒子哈里當錢一樣,把他們販賣給赫利。湯姆是一個忠心耿耿的黑奴,無論主人怎樣處置他,他也毫無怨言,但伊萊扎并不是,她是一個勇敢去追逐自由的女子,所以母愛讓她有意識地帶著孩子逃走,最后成功抵達加拿大。湯姆一次一次地被人販賣,在一路販賣的“旅途”上,湯姆認識了純潔得就如荷花的伊娃,伊娃很喜歡這個曾逗她玩的湯姆叔叔,就連她父親對湯姆也非常滿意,湯姆以為這下他可以抱回回家的希望了,可好景不長,伊娃因病重而永遠地合上眼睛,男主人給人殺害了,黑奴的自由的權利就交給了自私的女主人了。湯姆最后一次被販賣了,這也是他最后一次的黑奴生活了。后來,他在這里認識了種植廠里的兩個女仆,她們都有著向往自由的強烈追求,在一次機會里趁機行事,成功逃跑了,但湯姆卻堅持原則留下來,最后忠實換取的代價是死亡,當喬治少爺趕到的時候,湯姆叔叔已給萊格里鞭打得奄奄一息,然后隨著喬治少爺的禱告悄悄地走向那沒有奴隸,沒有痛苦,只有平等相處的天堂,那幸福的天堂……
湯姆叔叔已經給“黑奴販賣是理所當然”的認識洗腦了,就是因為他沒有意識到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權利去爭取自己的自由,所以才被人任意控制,最終以結束生命告終。而勇敢去追求自由的人,卻往往會遇到一所不到的驚喜,最終能實現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應該是作者斯陀夫人想說的吧。
黑人,白人,黃種人都是人,都是平等的,無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有追逐自由的權利,關鍵是自己能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現代的我們,尤其是我們90后的年輕人,拼搏吧,為了自由,為了自己,我們要改變命運!!
高中生湯姆叔叔的小屋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在十九世紀末,美國盛行著一種毀滅性尊嚴的奴隸制度,這種制度是將非洲等落后的地區的黑人,強制押到新大陸,當作家畜式的買賣,遭受到買賣的黑奴就開始了他們一生被使喚不歇的奴隸生涯。《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書敘述的正是發生的那期間的一個悲慘原故事。
讀完這個故事,我對可憐的湯姆叔叔感到同情,同情他可憐的身份,同情他悲慘的命運;我又對殘忍的奴隸主和卑鄙的奴隸商人感到憎恨,憎恨他們的粗暴兇狠,憎恨他們的冷酷無情;我還對這種奴隸制度感到不平,不平的是制度的黑暗,不平的是制度的不平等;我更對偉大的林肯總統感到佩服,佩服他廢除黑奴制度的決心,佩服他廢除黑奴制的真實行動。
我曾經看過一篇課文:《奴隸英雄》講的也是奴隸們的悲慘。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平等的制度呢?美國有,羅馬也有,他們同把奴隸們當作“會說話的工具”不把他們當人看待,甚至拿他們的生命來開玩笑!這是何等的不公平呀!同樣是人,生活在同樣的世界里,可是他們過的生活卻是天壤之別,一個是不停地指使別人做這做那,另一個則是被命令著做東做西,做不好還要挨打挨罵,甚至還要付出生命!我不敢相信現在走在世界最前面的美國,竟有這樣的一段黑暗歷史。讀完《湯姆叔叔的小屋》,我真正明白了我們現在為什么要呼吁公平、公正、公開的作法,凡是人,都應該是平等的,不管你是白種人、黑種人,還是黃種人,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社會變成一個文明的社會。
我希望,公平、公正、公開的制度能在世界上廣泛確立,不要再讓湯姆叔叔的悲劇重演。
高中生湯姆叔叔的小屋讀后感600字(精選篇5)
全文共45章,為什么文章會以湯姆叔叔的小屋為書名,除了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能干、虔誠、健康、善良的名叫湯姆的黑人外,湯姆叔叔的小屋具有一定的象征性。
整本書主要講農奴制給黑奴帶來的種種痛苦。在闡述了黑奴是毫無保障的,大多數的黑奴命運都很凄慘。
書中的宗教色彩也很濃。湯姆堅信上帝的存在,相信善良的人死后會步入天堂,甚至認為應該善待敵人,例如,他認為殘暴的農場主烈格雷只要皈依基督,也應受到上帝的保佑。
原本湯姆是希比爾先生家做監工,他受過良好教育、為人誠實,深受主人的器重和信任,同時,他待人和善,與希比爾家的其他黑奴相處融洽,每逢周末這些黑奴便聚在湯姆家(湯姆的妻子克魯伊是希比爾家的女廚,育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小女兒)里一起讀圣經,唱贊美詩。希比爾的兒子喬治少爺和湯姆的感情很好,他教湯姆認字,給湯姆讀圣經。
一切看起來還不錯,但由于希比爾經營不善而欠下黑奴販子赫利一大筆錢,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希比爾先生賣掉了湯姆和侍女艾利查的兒子哈里這兩個比較值錢的奴隸。
因此,故事就按兩條線路展開了,一邊是艾利查和她的丈夫喬治追求自由,反抗壓迫最終走向幸福;一邊是湯姆逆來順受,能干聽話卻終以悲劇收場。這兩條主線是鮮明的對比,預示著奴隸制是殺人的制度,不管你多能干多虔誠都難逃厄運!
艾利查無意間聽到了主人要將她唯一的愛子哈里賣掉,(艾利查的丈夫很聰明,他在工廠里發明了一種機器,卻由此遭到主人的嫉妒,處處為難他,他決定逃到加拿大去,那里每個人都是自由人),艾利查連夜帶著兒子也逃往加拿大并順路將哈里和湯姆被賣的事告訴了湯姆一家,克魯伊大嬸希望湯姆也逃走,聽到這個事實后湯姆悲傷的望著他的孩子,但他認為只要是主人需要,他情愿被賣,也不想主人因他得逃離而家破人亡。
艾利查能順利逃亡,期間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首先就是希比爾夫人,她暗示手下盡量拖延人販子赫利追的時間;其次,在危機關頭,艾利查跳上冰劃子,奇跡般的逃過了赫利的追捕等等。總之,她在一些好心人及教友會的幫助下和丈夫喬治相遇并逃到了加拿大,在文章的結尾,艾利查的母親卡西和喬治的姐姐找到了他們,他們一家團圓,還生了個女兒,擁有一個美滿的結局。
相比之下,湯姆如同一個殉道者,他被希比爾先生賣給赫利后,在運往南方的途中遇到了伊娃和他的父親,伊娃的父親是個善良的農場主,他把湯姆買下了,是個不錯的歸屬。可惜好景不長,隨著伊娃的逝世,圣克萊爾準備還湯姆自由身但手續還沒辦完之時,圣克萊爾先生在酒館里勸架時被誤傷了,湯姆的命運一下子從天堂門口跌落到了地獄底層,他又一次被賣,并且落到了兇狠的農場主烈格雷手中,列格雷希望把湯姆培養成一個沒人性的監工,隨著他的這個計劃一步步失敗湯姆也一步步被折磨致死。
整本書到是對比。包括受法律保護的白人奴隸主和毫無保障的黑人奴隸之間的對比,是否是虔誠的教徒和是否受到過教育之間的對比等。
例如,同樣是夫人,希比爾夫人和圣克萊爾夫人在對待自己的仆人上就有很大的區別,希比爾夫人的貼身女仆艾利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在希比爾夫人促成下和喬治結婚,在得知愛子被賣后在逃跑時,希比爾夫人沒有指責她而是祈求上帝保佑她能順利逃脫,并暗中幫助她逃跑,而圣克萊爾夫人瑪麗的貼身女仆媽咪卻沒有那樣幸運,瑪麗是個貴族人家的小姐,以自我為中心,打心眼里認為仆人就是要把主人伺候舒服,因此媽咪可能在夜里要被叫醒二十幾次,還要求忘了離她較遠的丈夫和孩子,一心服侍主人。
同樣是農場里奴隸主的監工,希比爾先生家的湯姆,圣克萊爾家的阿道夫,烈格雷家的昆博和桑博。湯姆老實能干深受主人和其他黑奴喜歡;阿道夫有點陽奉陰違,主人還沒有說不要的衣服他也敢拿來穿,他還學主人的樣子灑香水,在其他人眼里,他是個被寵壞的奴隸,主人覺得需要對他嚴加管教,但也有點無可奈何,因為男主人很善良也理解它們,因此整個家里的奴隸比較散漫;而昆博和桑博像是殘暴的烈格雷養的兩條惡狗,他們不僅相互殘殺,而且對烈格雷家的其他奴仆很兇殘,人性喪失殆盡。
同樣是農場主家的小主人,伊娃和她的堂兄,以及希比爾家的小主人喬治,也是各具特點。他們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但人性相差巨大,造成人性的差距的因素除了遺傳外,很大部分是受父母以及身邊環境的影響。伊娃像個天使,是他父親存在的最大的慰藉;伊娃的堂兄恩瑞克性子急躁,對他的貼身男童多多想打就打,想踢就踢;而喬治也是天性善良。
類似的對比俯首皆是,當能奴隸主和奴隸之間的對比更是書中一直重點強調的。
這本書中還寫到了多種感情:有愛情,我們會因圣克萊爾與他迷戀的女子相愛卻最終陰差陽錯沒能在一起而感到遺憾,會對艾利查和喬治間堅貞的愛情寄予祝福,會對湯姆和克魯伊的樸實而真摯的感情感到動容;有手足情,例如圣克萊爾和他的堂姐奧非利亞兩個在他人眼中互不相容的兩個人卻從小相處融洽,他們在討論奴隸制時我們會發現他們都有自己的觀點,都有自己的脾氣,但在最深處卻是相通的,圣克萊爾和他的哥哥艾爾費雷德是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一個像母親溫順,多愁善感,一個似父親暴躁,世俗,但他們照樣可以手挽手走在小道上,這也許就是無法割舍的手足情,我們可以意見不同,可以面紅耳赤,但隨時我們都可以放下不同手拉手親親密密,在書中的手足情還有黑奴喬治和他的姐姐都德夫人等;有母子之情,艾利查明知逃跑有多危險,但一想到自己的愛子哈里要被帶走,她便義無反顧等。
高中時看過此書,但好書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