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讀后感600字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下午,我閑著無事,便隨手翻開了老師發的一本《愛的教育》,正巧,翻到了《義俠的行為》。
故事講的是:有三四個小孩,聚在一起欺侮一手有殘疾的賣野菜人家的孩子克洛西,罵他,譏諷他,而勿蘭諦甚至裝他母親挑菜擔的樣子而取笑他,把克洛西惹火了,用墨水瓶向他砸去,正巧扔在先生身上。先生要找出肇事者,卡隆可憐克洛西,為他頂罪,并找出欺侮克洛西的人,給了他們教訓,并讓先生饒恕了他們。
勿蘭諦他們嘲笑弱者,欺侮弱者是不對的,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有同情心,遇到弱者應該主動去幫助他們,而不是去欺侮他們。卡隆的做法是對的,是義俠的,他同情克洛西,也因為克洛西是弱者而幫助他,這樣的人是值得我們的。
記得有一次,我和爸爸媽媽上街購物,他們進了一家服裝店,我不想進去,便呆在外面。不遠處,一個流浪乞討的殘疾人哀求著想得到點兒施舍,行人們匆匆而過。有幾個路過的小孩看他可憐,便向父母討要零錢給他。可是他們的父母卻笑道:“現在的叫化子,都是騙人的”,便一毛不拔地在伏在地上的乞丐面前揚長而去。我看見了,很心酸。父母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出來了,我和爸爸媽媽說了這件事。爸爸認真地說:“你想給就給吧。如果這是騙人的,我們不過損失了幾元錢;如果這是真的,我們就給了他和希望。”爸爸給了五元錢,讓我給了那個乞丐,那個乞丐朝我不停地磕頭。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困難和,有些我們可能會戰勝,但有些我們可能不能戰勝。如果我們失敗了,我們希望別人嘲笑我們還是鼓勵我們呢?人同此心,只要每個人都獻出一點點愛,愛就會充滿人間!
學生讀后感600字【篇2】
《綠野仙蹤》是一本特別有意思的故事書,書中告訴了我們團結力量大的真諦。
在快樂的寒假里,我閱讀了一本特別有意思的故事書——《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弗蘭克·鮑母的代表作,是一本充滿友誼的故事書,他能教會我們許多。細細閱讀這本書,你就能走進他們的世界,感動生活中的每個人。
一次龍卷風把主人公多蘿茜卷了一個陌生、美麗的地方,為了回到自己溫馨的家庭-堪薩斯州,她決定去找小仙子口中的偉大的魔法師奧茲,完成自己一直渴望的夢想。一個大腦、一顆心和膽量,為了這個,他們面對重重困難,同心協力,最后,經過不懈努力,終于實現了自己的愿望,完成了夢想!
看完,我覺得做人應該就要有這種品質: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結成永久的友誼,一定能戰勝許多不可能的困難,從而讓世界更加美好。不要,因為一點點的小事而破壞友誼,就像那次……
那次,我和我的好朋友剛進教室,一位在教室奔跑的同學,一不小心把我的桌子給撞倒,桌上和抽屜里的書、本子、筆像雨點一樣掉在了地上。那個同學連忙幫我撿起來,邊撿還邊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把你的東西撞掉的。”看到這一幕,我立刻大發雷霆,一句也不聽他講,就喊道:“你怎么這么不小心啊,明明知道這里路這么窄,還在教室里奔跑撞到人了怎么辦!”可在這時我想起了要待人友好,不要因為小事而爭吵。我又說:“好了,沒關系,快上課了,你先回到座位上吧,下次不要在教室奔跑了。”說完,我和我的幾個好朋友,趁著快上課的時間里,齊心協力地把那些書在上課之前放進抽屜里,這件事也讓我感覺到了團結力量大的真諦。
我永遠不會忘記讀書的快樂,也不會忘記書中給我的教育和美麗。
學生讀后感600字【篇3】
前些天我剛在某處地方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深深被吸引了。剛好今天瞄到學校書店新到書籍中有它,天對我意啊!毫不猶豫地就買下了。
“獻給埃萊奧諾拉。因為我答應過你要保持沉默。”
目錄中頁碼以質數編碼,雪上天使,阿基米德定律,皮膚以上與表皮以下,另一個房間,在水中沉浮,對焦,后來的事。
兩個質數,代表兩個不幸的小孩。兩個孤獨的少年,兩個脆弱的大人。
在所有大于一的自然數中,除了一和它本身,質數不能被任何自然數整除。他們就是這樣一對孿生質數,孤獨而失落,雖然接近,卻不能真正觸到對方。
愛麗絲和馬蒂亞也就這樣同病相愛著。“愛麗絲和馬蒂亞之間的一些問題是別人先發現的,他們有所察覺已經是很多年以后了。他們牽著手走進客廳,臉上沒有笑容,視線的軌跡也不一樣,他們的身體好像是通過胳膊與手指的接觸而彼此相互作用的軸承。
他們的頭發有著明顯的反差:愛麗絲的頭發是淺色的,襯托著她那過于蒼白的面部皮膚,馬蒂亞的頭發則是深色的,蓬亂地垂著,遮住了他黑色的眼鏡,使他的雙眼消失在那稍稍彎曲的眉弓下面。
在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個沒有明確界限的共同空間,在這里似乎應有盡有,而空氣靜止,不受外界的干擾。”
除了他們倆,再也沒有人能如此接近和相似。他們相愛了,可總在關鍵的時候作出違背心意的選擇,最終未能在一起。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還能有個寬松意義上的“伴”,而分開后,他們除了自己,還剩什么呢?
質數的孤獨,是天生的,也是后天的。誰來擺脫?
學生讀后感600字【篇4】
《嗟來之食》這篇短文給我們講述了一位饑餓的窮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不吃富人黔敖帶有侮辱性施舍的食物,最終餓死街頭的故事。
通過這個故事我認為:每個人都應有自尊,也有維護自己尊嚴的權利,但同時也要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寬容。
每個人都應尊嚴,當尊嚴受到挑釁的時候,要勇于維護自己的尊嚴。歷史上有可殺,不可辱的士;有“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淵明;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文天祥;還有許許多多“寧可站著死,也不跪著生”的革命者。在葉挺軍長的身上,我們體會到那種為了堅持真理,寧愿“在烈火與熱血中得到永生”,也不愿乞求“從狗洞里爬出”而獲得自由的精神;在使者晏子身上,我們看到的是為維護國家的尊嚴,機智應對的智者;在十一歲意大利愛國少年身上,我們看到一個大義凜然的孩童,一個敢于扔掉施舍的孩童……他們都是為了尊嚴,為了那比生命還寶貴的尊嚴。在《嗟來之食》這個故事中,從那位衣衫襤褸,餓得少氣無力的窮人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他為維護自尊而瞪視的目光,而且也感受他鄭重的話語的分量,體現了“人窮志不短”的高貴品格,所以那位窮人開始拒吃嗟來之食是對的。
不會尊重別人,不會寬容別人是短文中那位窮人的缺憾。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黔敖知錯就改,已經道歉,并且尊重了你,這時的施舍絕不是嗟來之食,何苦要跟自己的身體過不去,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個人都應當珍惜。我想對那位窮人說:“人既要有尊嚴,又要在有自尊的基礎上,學會寬容——比地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應該是我們的心胸!”
學生讀后感600字【篇5】
油麻地小學,充滿了歡聲笑語;油麻地小學的故事,讓人感動至極;油麻地的老師,才群出眾;油麻地的學生開朗、溫柔、可愛、活潑…… 桑桑、紙月、細馬、杜小康……的鄉村孩子的純真,沒有人不被他們所感動。蔣一輪、溫幼菊、桑喬、白雀……老師對孩子們好像是與朋友相處。無話不說,幾乎沒有什么秘密隱藏在自己的心中。
給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秦大奶奶奮不顧身跳下水“救一只油麻地小學的南瓜”。只是一只渺小的南瓜,她卻能把它當成人似的,不顧自己的安危,跳下水去拿。可惜,這么好的人就僅僅為了一只南瓜而不醒人世。我很佩服秦大奶奶的精神,這難道不是我們的好榜樣嗎?在油麻地小學里,每一個學生似乎都經常打打鬧鬧,但心底,都有一股友情常常油然而升。在那時,他們會忘了互相的不愉快,會手牽手,共度難關。反之,來看看我們,想做好朋友就做好朋友,想樹敵就樹敵,根本就體會不到友情帶來的愉快感覺。分手,和好,再分手,再和好,反反復復,也一次又一次地傷了對方的心。陸鶴是一個禿子,因此,別人都管他叫“禿鶴”,他感到很孤獨。所以他常常一個人在小鎮的橋頭哭,但是他卻憑著自信,堅信誰說禿子不好看,才走出陰影。有一次桑桑得了一種難以治愈的病,父親帶他走遍了千山萬水尋醫,可是依然沒有得到有效的方法。這幾天,桑桑每天晚上都要到老師溫幼菊的家里去看她熬藥。由于溫幼菊經常熬藥,所以屋子里彌漫著藥香,并有個很雅致的名字“藥寮”。
人只有通過磨練才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