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600字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給我們留下了眾多耳熟能詳的國學經典,可我卻是一個不愛看書的孩子。我的爸爸媽媽總是讓我看書,而我不喜歡看書。
一天晚上,我寫完作業,時間還早,就早早地躺在床上了,慢慢地,無聊起來了,只好極不情愿地隨手拿起一本《三國演義》來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書中不僅有血肉橫飛,猛將如云的戰場,還有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戰場”;不僅有像呂布、趙云這樣的猛將,還有有像諸葛亮、周瑜這樣的不用刀槍卻勝過刀槍的謀士。而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是“關云長刮骨療毒”。講的是關羽右臂中毒箭,毒已深入骨髓,華佗為其刮骨療毒,圍觀者皆掩面失色,但關云長飲酒食肉,談笑弈棋,全無痛苦之色。想想我們現在的生活,打針都覺得疼,更談不上刮骨了。我想只要我們像關云長那樣勇敢面對一切困苦,沒有我們不能戰勝的。
漸漸地,我喜歡上了這本書,每天晚上做完作業就抱著它看。可這本書是文言文,當有疑問或困惑時,便會向媽媽求助,她總是會十分耐心地跟我解釋,與我討論,我也就養成了不懂就問的好習慣。在三國這個亂世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曹操告訴我們要胸懷大志,劉備告訴我們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著的信念,諸葛亮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才能成就大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
《三國演義》就像一杯茶,淡雅而幽香,只有我們去細細品味,才能體會之精髓;《三國演義》就像一盞燈,明亮而溫暖,伴隨我長大的步伐;《三國演義》就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位朋友,在我摔到的時候,把我扶起來,使我重拾信心。
《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600字【篇2】
翻過最后一頁書,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又一次目睹了它的風采,又一次不舍地與它告別。一段歷史,在它的字里行間中,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群雄割據的時代,我慢慢回味著它的魅力……
我與它相識在小學,那時的我還不懂得看課外書,在父親的極力推薦下,我捧起了它—《三國演義》,我曾經厭倦過,因為這里面全是我不明白的文言文,但我又難以放下那顆好奇的心。在心里的矛盾下,我執拗地讀起了它,慢慢的,我喜歡上了它,并就此癡迷于它。我以一個孩子的無知與純潔品味著,我驚奇于那段歷史,震懾于張飛的烈性,贊嘆于孔明的機智,又嘆息于周瑜的狹隘,驚駭于曹操的奸詐,憤怒于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我因一個情節或喜或悲,我入讀古詩一樣的在心中閃現一幕幕悲歡離合,簡單地認為你不過如此。
幾年后,我再次將它捧于手心,我才發現自己有多么可笑,我看見的知識幾多跳動的浪花,就以為看過了深邃的大海。再一次細細品讀,透過上演的情節,我才明白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豪情義氣,他們走南闖北,終得臥龍相助,而孔明也是蜀國的忠義之臣,在白帝托孤,他毫不貪婪,憑借對漢室的一腔碧血和一顆忠心,輔佐阿斗繼承父業。我亦因司馬家族的統一而驚喜,結束了勞民傷財的戰爭,也許和平不遠了吧,當我期待著看著其樂融融的國時,小升初考試打斷了我的夢,我不得不先與你離開…
上了初中,我有心血來潮拿起泛黃的書簽,回到了我當年的那一幕情景中去,我再次發現了自己的無知,一個人的稱帝并不意味著戰爭的災難就此結束,當司馬炎滅掉蜀后,我無奈了,無奈于劉禪的樂不思蜀,更為漢相諸葛亮的早逝而悲痛,如此昏庸的主公,或許真應了司馬昭的那句話:“就算諸葛亮活著,蜀國也遲早會滅亡。”翻過幾頁書,吳國也被西晉滅亡,嘆息之余,我想起了魯子敬曾囑咐與呂蒙一定要孫劉聯盟的言語,也許兩國正是因為破壞了和為貴才慘遭滅亡的厄運的吧!總之,這該值得慶幸,至少會有一段短暫的和平,讓無辜的百姓歇息一下。
就這樣,我以我眼觀書,以我心感悟,窺得三國的一角,以我的閱歷,怎能讀懂這不千古傳頌的巨作,我只能努力汲取它的養料,來構筑我的精神世界,在手中,久久捧著它……
《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600字【篇3】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張飛的粗中有細,關羽的驍勇善戰,曹操的足智多謀,周瑜的疾賢妒能。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了解到了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錯綜復雜的軍事、政治斗爭。
蜀國的大將趙云,在曹操分兵八路攻打樊城一戰,趙云孤身一人,大戰曹軍,趙云殺散曹軍,剛沖出一條血路,前面又有一隊人馬擋住了去路,趙云不敢戀戰,奪路先走,一不小心,連人帶馬跌進了土坑,曹軍正要挺槍上前,只聽到一聲長嘶,那匹馬像長了翅膀似的騰空而起,飛出了土坑。殺死曹操幾十員大將,血染戰袍,殺出一條血路,救出了劉備的孩子。看了這一段精彩的描寫,我仿佛真的目睹了這場戰爭。
我最喜歡的蜀國猛將張飛,智奪瓦口隘一戰,義釋嚴顏,可謂功不可沒,張飛命令士兵把營寨移到山前,張飛也不去挑戰,只是每天飲酒大醉而眠,只有諸葛亮知道那是張飛的破敵之計,有探子把這事告訴張頜,張頜聽后,不由大怒:“張飛欺人太甚!”當天晚上張頜帶領人馬繞道下山只見張飛端坐帳中張頜沖入帳中,直刺張飛仔細一看原來是個稻草人張頜知道中了計,只好拼死突圍,逃到瓦口隘去了。張飛想出一條智取瓦口隘的計謀張飛假裝退兵,自己率領幾千精兵悄悄從小路上山,張頜命令士兵作好撤退準備正在這時,魏延從山前殺來,張飛一舉攻下了瓦口隘。
只可惜關羽一死,便失去理智,不務正業,無緣無故鞭打士兵,導致自己被手下兩名小將刺殺,還陪上了黃忠、劉備和蜀國七十五萬大軍的性命,使蜀國狀況一落千丈。
可見當遇見悲傷、痛苦、氣憤的事情時。應該理智地控制情緒,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如果意氣用事,后果將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600字【篇4】
魏通三國時期的武將真是高手如云,簡直可以與之前的戰國七雄相提并論了!有:關羽、張飛、趙云、馬超、黃忠、許褚、呂布。其中前五個是劉玄德的五虎上將,本領卓越。許褚是魏國的一員猛將,也是曹操的心腹。呂布是一個奸詐小人,被張飛罵做三姓家奴。人們常說:“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其實只是說武力和好馬的意思,大家可不要誤會喲!
三國時期的文將也真是讓我大開眼界!要說文將就要說臥龍與鳳雛,也就是諸葛孔明和龐統龐士元。諸葛亮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龐統運籌帷幄忠心護主,他們都是劉備的軍師。可一山不容二虎,龐統為救劉備死于落鳳坡。
我最喜歡的情節是趙子龍單騎救阿斗。當時劉備率眾百姓日行僅十多里,曹操派了五千騎兵限一日一夜趕上劉備。趙云沖進村里,找到了糜夫人,可糜夫人身受重傷為不連累趙子龍,便將阿斗放在地上,自己投井自殺了。子龍背著阿斗在曹營中奮力拼殺,曹操問道:“營中是誰?”趙云大喊一聲:“我乃常山趙子龍是也!”
子龍帶著阿斗沖出重圍,見到劉備,雙手遞過,劉備卻將阿斗丟在地上說:“為了你這小子,差點損我一員大將!”子龍抱起阿斗哭著拜倒:“趙云肝腦涂地也難報主公的知遇之恩!”從這便可以體現出劉備與趙子龍濃厚的主仆情誼。
當然三國的精彩情節有很多,列如: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諸葛亮三氣周公瑾、孔明七擒蠻王孟獲、江東孔明舌戰群儒等等。出師表的名氣想必大家都知道,曾被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這樣評價“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讀三國的意義就是在于了解歷史,學習古代人的優秀品質、頑強拼搏的精神!
《三國演義》讀后感作文600字【篇5】
經典名著《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也是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羅貫中在書中敘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混戰,魏、蜀、吳三國之間互相爭斗以及司馬炎一統三國,建立晉朝的歷史故事。在介紹漢末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的同時,作者也為我們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叱咤風云的英雄人物。如有勇無謀、反復無常的"三國第一猛將"呂布,忠肝義膽而又侍勇自矜的"義絕"關羽,粗獷暴躁而又能敵萬人的虎將張飛,忠心耿耿而又足智多謀的"忠絕"諸葛亮以及智勇雙全、忠心為主的勇將趙云等等,其中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便是關羽。
關羽的身上具有著忠、義、勇等三種優秀的精神品質,讓我對他十分欽佩。故事前期,劉、關、張立根不穩,頻繁投奔各地勢力,所得領地亦幾得幾失。在徐州失散后,關羽被迫留在曹營,曹操對其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又送其錦緞金銀、戰袍髯囊及赤兔馬等,想要收買他,為己所用。但關羽絲毫不為所動,始終心念劉備,想著昔日與劉備同發的共興漢室的誓言,而早在張遼勸降他之時,他便已與曹操約定"但知皇叔信息,雖遠必往".其忠劉忠漢之心由此可見。
關羽受曹操深恩厚惠,雖然因忠劉而沒有留下來為曹操效力,但是對于曹操的大恩,他始終銘記在心,以致在后來的赤壁大戰之中,于華容道違背軍令狀放走落敗的曹操。x其義薄云天之精神由此可見。
而《三國演義》之中關于關羽之勇早在討伐董卓之時便有所體現。在敵將華雄擊敗討伐聯軍數將的情況下,關羽奮然請求出戰,迎戰前曹操為其斟酒壯行,而關羽未飲,道是凱旋再飲。當他擊敗華雄歸來時,壯行之酒依然溫熱。其藝勇技高由此可見。然而在《三國演義》之中關羽之勇不僅僅體現在這一情節之上。如"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等故事情節均生動地表現出了關羽之勇。
感悟到了《三國演義》之中關羽的以上優秀品質,我認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在學習、生活之上,個人都應該向關羽學習。學習其忠,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學習其義,處事講求道理,講求法律,合乎正義;學習其勇,在學習上,面對困難,能夠迎難直上,不為所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