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的讀后感作文
《水滸傳》這這本書大家并不陌生,它是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根據歷史故事寫出來的一本小說。
這這本書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后期一場驚心動魄的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過程,作者充分暴露了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和官逼的殘酷現實。
在《水滸傳》中,塑造了許多英雄好漢的形象,如: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花和尚—魯智深,豹子頭—林沖等108個英雄好漢。
在這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花和尚,魯智深。他原名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在渭州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將鎮關西打死,被官府追捕,無奈之下,他被介紹到五臺山當和尚,智真長老賜他法號智深。讓他也有了安身之處,但他難守清規,于是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好讓他去投東京汴梁大相國寺安身,于是他在大相寺看守菜園,收服了潑皮,又倒拔垂楊柳,與林沖結拜為兄弟,后來在野豬林救了刺配滄州的林沖,最后上了梁山。
魯智深的容貌和他的性格完全不同,他長的兇神惡煞,但是卻有著愛憎分明,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嫉惡如仇,膽大心細的性格特點,這些特點,說明了魯智深充滿了正義感,讓人在黑的封建社會中看到了光明。
金圣嘆曾經這樣評價過魯智深,魯達自然是上上人物,寫得心地厚實,體格闊大。論粗魯處,他也有些粗魯,論精細處,他赤是精細。然不知何故,看來便有不及武松處。想魯達已是人中絕頂,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處。說了魯達許多的好處,讓人敬佩魯達。
魯智深是我最敬佩的人物,他充滿了正義和能量,是照亮了封建社會的一盞明燈。
水滸傳的讀后感作文(篇2)
扣人心弦的戰爭,形象鮮明的人物,駕輕就熟的計策……及時雨宋江、玉麒麟盧俊義、智多星吳用、入云龍公孫勝……拳打鎮關西、智取生辰綱、武松打虎、三打祝家莊……《水滸傳》里獨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把我帶入了一個有一個充滿魅力的故事,讓我欲罷不能。
《水滸傳》是我看的最投入的一本小說了。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扣人心弦的情節。調動了我的喜怒哀樂。當大刀關勝單槍匹馬一個人去請神火將魏定國上山入伙時,我被那關勝求賢若渴的誠心所折服,也為梁山泊又得一個蓋世英雄所高興;當神機軍師朱武和白花蛇楊春巧施苦肉計時,我既感慨朱武的過人機智,也感慨九紋龍史進的忠義雙全;當五虎上將齊心協力打敗童貫的幾百萬大軍時,我情不自禁的為梁山五虎上將的武藝高強、有勇有謀的才能所拍案叫絕;當豹子頭林沖在曾頭市的千軍萬馬之間來去自如、單騎救主時,我不禁為林沖的英雄氣概所震撼;同時我為宋江有這么多武藝高強、替天行道、忠義雙全的猛將而慶幸。當浪子燕青得知玉麒麟盧俊義的下落時他射死董超、薛霸等人,堅決要救出盧俊義。如此義薄云天,怎能不令人感動呢?
不知不覺,我走進了水滸,走進了水滸的戰場上,走進了水滸的營帳里,走入了水滸的故事中,與水滸的英雄們一起推杯換盞。
水滸的故事道不完,說不盡,我真佩服古人的——智慧、勤奮、忠誠、勇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不就是這樣的嗎?真希望世界上的人都來讀水滸、品水滸、悟水滸,讓我們的這部民著永遠傳承下去。
水滸傳的讀后感作文(篇3)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總算被我啃完了,好辛苦!不過,我總算明白了很多道理。 不必說宋江和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吳用的足智多謀。單說天真爛漫的李逵,他頗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的習氣,動不動就發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我試想,假如讓他來到我的身邊,相信沒有多少人能有他這樣的魅力。這不是因為他的相貌,也不是因為他有所么高挑的身材,更不會是他有大把的財富,就一點,就是他那在別人眼中芝麻大的優點。請不要小看他那芝麻大的優點,在這世界上就要滅絕了。
我總覺得我們在生活中對于朋友甚至親人少了一份親情,少了一份哥們兒友情。 我清楚的記得,在我咿咿呀呀學語時,我經常毫無顧忌的到鄰居家吃飯,沒有禮節,沒有拘束,只有歡樂。鄰居家的姐姐現在和我還是和原來一樣好。在我哭著鬧著不上幼兒園時,我們和鄰居經常一起聊天,但是我們開始裝上了一扇木門。 現在當我知道為了未來奮斗的時候,我家的門也變成了三厘米厚的防盜門。這就像一條河,讓我們和鄰居的感情隔在天地兩岸。這就像《禮記》里說的:"今大道即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 我們的社會很自然的少了一份愛,一份及其重要的愛一份關懷。對于關懷,也許只需要一句簡單的問候,或者是一個會心的微笑,就能讓人喜笑顏開,就讓人感受母親般的關懷。不要太吝嗇,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不會讓你失去什么,只能讓你的人格得到升華。
水滸傳的讀后感作文(篇4)
《水滸傳》中所描繪的108位英雄好漢,雖說是曾經盛極一時,可由于他們分別來自各種不同的階層,彼此上梁山的目的和動機也各有不同,加上梁山的老大宋江希望能憑借梁山這股力量,作為和朝廷討價還價的資本,以實現自己“升官發財,光宗耀祖”的人生追求。盡管梁山也有少許如李逵、阮氏三雄這樣的貧苦農民出身的好漢,反對“招安”,希望能夠有朝一日改朝換代,可由于沒有掌握主要的領導權,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因此,被朝廷“招安”利用,最后落個“兔死狗烹”的悲劇結局就可想而知了。
宋江率梁山眾好漢接受朝廷的招安后,為了表達忠心,竟然充當了鎮壓另一支農民武裝——方臘農民起義軍的急先鋒,幾經鏖戰,可嘆那一百零八位好漢,只余下27人隨他班師回朝。即使這樣,滿以為從此可以論功行賞,向朝廷乞討到個一官半職的宋江,盡管如愿得到了皇帝賞賜的官位,由于當權者擔心他們“賊心不死”,有朝一日還會再度造反,以賞賜御酒為名,將他和吳用等主要頭領毒殺。即使像盧俊儀這種地主豪紳出身的頭領也不放過,也以賞賜“御膳”為名暗下水銀以其中,使他因水銀中毒而“溺水身亡”。
盡管這本書的作者是站在封建地主階級的立場上來寫這本小說的。小說對宋江的招安,極盡美化渲染,對宋朝的主要當權者一力庇護,把一切責任都歸咎于蔡京、童貫、高俅、楊戩這“四大奸臣”。我們從小說的字里行間,還是能看到封建統治的無能和罪惡。試想,如果沒有皇帝的默許并充當這“四大奸臣”的后臺,這四大奸臣何以能如此橫行?我覺得,要想不再被“逼上梁山”,要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命運,“招安”顯然是沒有出路的,只有推翻那種腐朽的統治制度才是農民起義的唯一出路。
水滸傳的讀后感作文(篇5)
在暑假里我讀了《水滸傳》。《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說家施耐庵。
這本書講述了梁山上一百零八將個個是英雄豪杰,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們打著‘替天行道 ’ 的大旗做著行俠仗義的事!
我最喜歡‘行者’武松和‘智多星’吳用。武松本是在官府里謀職,無奈遭小人餡害,最后來到梁山。武松很勇猛,他路過景陽崗,聽說那里有一只老虎經常出來傷人,過路的人都不不敢從那里經過。可武松不害怕,他說老虎不過是一只大蟲而已。他一口氣喝下十八碗酒,趁著酒勁,只用了一雙拳頭硬是將那只吃人的老虎活活給打死了!大家知道了紛紛跑來感謝他,真是為民除害了!人們送他外號‘打虎英雄’。
我更喜歡‘智多星’吳用。他熟讀兵書,精通兵法,文思如泉,一生正氣。排兵布陣是我更喜歡‘智多星’吳用。他熟讀兵書,精通兵法,文思如泉,一生正氣。排兵布陣是他的強項。‘智取生辰綱’‘三打祝家莊’等,每次戰斗都能體現他的足智多謀,運籌帷幄。他為大家想出了許多奇妙的好點子,事后大家都佩服不已,真不愧是‘智多星’啊!我最崇拜這樣有才華的人了!
梁山上個個都是好漢,如梁山五虎將,‘大刀’關勝,‘豹子頭’林沖,‘雙鞭’呼延灼,‘雙槍將’董平,‘霹靂火’秦明,個個身懷絕技,勇猛過人,重情重義,豪氣沖天,一生正氣!可惜他們生不逢時,當時皇帝腐敗,政權又都握在小人手里,他們空有一身本領,卻無處施展。如果他們都活在現代,活在人人平等的世界里,他們又都本領超強,而且心系百姓,必定能成為受人敬仰的大英雄,成為國家的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