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讀后感600字
抗日戰爭讀后感600字【篇1】
現在,我們的2113生活十分美好。可你,是否想過,我們5261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 ?這可是4102戰士用自己滾燙1653滾燙的鮮血換來的。這個代價太大了!今天,讓我們來用戰士們的鮮血,去讓祖國變的更強。
在抗日戰爭史文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場。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拼搏的八路軍戰士們。萬山從中,輕紗帳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后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后人民戰爭的大海。我還看到了19路軍組織的敢死隊出發前接受長官的指示。接著,一,二八的戰火首先在閘北燃燒。一個個19路 軍沉著應戰。我還看到抗戰1月27日午后,日軍準備開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移帶的上海居民紛紛涌向租界避難。
從1840年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050年之間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中國,而我們唯一贏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場勝利。那是近100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第一次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取得勝利,這場勝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喚醒了沉睡了幾個世紀的中國。
歷史學家陳寅格曾說;國可亡,史不可滅”因為修史“系吾民族精神上生死一大事”。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我了解這段悲壯而可歌可泣的歷史,作為一名中國學生,無疑是責無旁貸,卻有是一件難以承載的任務。
抗日戰爭讀后感600字【篇2】
《抗戰》這部影片,既讓我內心沉重,又讓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堅強與希望.抗日戰爭,是刻在每個中國人內心的一場抹不去的戰爭.影片讓我——個未經歷過這場戰爭的人,看到了戰爭的殘酷和民族所承受的深重災難.這激發了我們的思考:為什么中華民族要承受如此深重的災難 一場一場的屠殺,怎么就發生了在中華民族身上 這樣的思考使人反省民族本身存在的問題.當一場屠殺降臨,不僅屠殺者有罪,被屠殺者也應該思考與反省.
然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民族的堅強不屈和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中發揮的偉大作用.面對如此殘暴的敵人,中國人從來就是不怕死的..影片中的一個個細節深深打動了我,讓我震懾于中國人民的愛國精神.中國共產黨對全國人民的領導和團結,她的作戰方式,她的立場,都讓人看到了一點:勝利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
我覺得這部影片拍得很有必要.在新世紀的教育中讓學生觀看也很有必要.中國人民,是需要銘記歷史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我想這句話是不會過時的.更加重要的事,影片讓人體會到中國的統一和獨立來之不易.我們應當珍惜,新一代的人更要繼承上一代人頑強不屈,愛國的精神,增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也要明白一個事實:中國共產黨是人民的黨,是為國的黨,沒有她的領導,就沒有抗日戰爭的勝利,就沒有今日之中國
抗日戰爭讀后感600字【篇3】
夜已經很深了,可是我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著。我的思緒,仍沉浸在下午觀看影片的一幕幕場景中……在我的眼前,浮現出了村民們頂烈日、冒嚴寒,辛辛苦苦造地雷的場景。我仿佛聽見了村民們在高喊:“響了一個,又響了一個!”我仿佛又看見了一群鬼子被地雷炸得鬼哭狼嚎、血肉橫飛……
影片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鬼子少了咱就干,鬼子多了咱就轉,躲在暗地打冷槍,埋好地雷遠遠看,鬼子挨炸又挨打,一個人影看不見”。這就是民兵們對付鬼子的最好辦法。民兵們就是按照這種打法,和日本鬼子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戰斗。在戰斗中,村民們運用自己的智慧,制造了許多地雷,有踏雷、拌雷、飛雷、子母雷、蝎子雷等等。其中最厲害的地雷,要數“天女散花”了。這可是村民石大爺苦思冥想發明和制造出來的。這種雷,只要人一踩上去就會爆炸,爆炸時石頭飛上天,落下來就會砸死日本鬼子。鬼子雖然一次次的挨炸,但他們并不甘心。他們先用“探雷器”去探雷,然后把雷起出來。但民兵們也有辦法對付他們。他們發明了“蝎子雷”。這種雷,當鬼子去起雷時,就會有一個小小的鐵夾子蹦起來引爆地雷,把鬼子炸得魂飛魄散、屁滾尿流。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了解了當年的抗日戰爭,了解了過去人民的智慧和抗日的艱苦。我知道,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萬萬個抗日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那些人民英雄的聰明才智和高尚品格,將永遠銘刻在我的心里。我們從現在起,就要好好學習,學好本領,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將來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我們決不辜負先烈們的鮮血和希望,把我們的國家,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里建設得更加美好!這部電影里的每一個人和每一件事都讓我銘記在心。
抗日戰爭讀后感600字【篇4】
《抗日戰爭》共分三卷,每卷均有60多萬字,第一卷于6月底出版,其余兩卷將于其后陸續上市。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公布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120種重點選題中,王樹增的《抗日戰爭》位列其中。
《抗日戰爭》是一部宏大的歷史非虛構作品,它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高度,用國際眼光審視中國抗日戰爭的發生、發展及結局。作者立足于全民族抗戰的全局,客觀、全面、科學地評價了正面和敵后兩個戰場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歷史地位作用,突出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敵后戰場的中流砥柱作用,全面反映了中華民族各階級、各政黨、人民各抗日團體、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團結一致,共赴國難,浴血奮戰,不屈不撓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斗爭歷史。
從史料收集和研讀開始,《抗日戰爭》寫作長達六年之久。由于戰場廣闊,參戰人數眾多,抗日戰爭親歷者遍布各地。盡管如此,王樹增還是盡可能地查閱文獻、踏勘戰場、走訪戰爭的親歷者,采集、比對、甄別,力求真實。經過海量閱讀和精心醞釀,最后完成總計180萬字的巨著。
這部作品以波瀾壯闊的文學敘述向最廣大的讀者解讀中日之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持久的戰爭。對于這場殘酷的戰爭所揭示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對于廣大讀者認識戰爭的本質,在實踐民族復興偉業的今日中國,都有著巨大的認知意義和價值。首次全景式反映全民族抗日戰爭歷史 彰顯中華民族“不屈服”的民族精神
由于歷史的原因,以往在講抗日戰爭歷史的時候,國共兩黨的矛盾成為影響客觀呈現的重要因素。王樹增在《抗日戰爭》中,擺脫了這一思想的束縛和限制,他站在全民族抗戰的角度,從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立場出發,全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為反抗外敵侵略,團結起來一致抗日的偉大歷史。“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在抗日戰爭過程中,整個中華民族表現出的“不屈服”精神值得我們深深銘記。
抗日戰爭讀后感600字【篇5】
現在,我們的生活十分美好。2113可你,是否想5261過,現在的幸福生活來的?這可是戰4102士用自己滾燙滾燙的鮮血換來的。1653這個代價太大了!今天,讓我們來顧過去的點點滴滴吧!
在抗日戰爭史文章中,我看到了炮火連天、濃煙滾滾的戰場。一個個滿身鮮血、汗流浹背、奮力拼搏的八路軍戰士們。萬山叢中,青紗帳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游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后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后人民戰爭的大海。我還看到了19路軍組織的“敢死隊”出發前接受長官的指示。接著,“一、二八”的戰火首先在閘北燃燒。一個個19路軍沉著應戰。我還看到抗戰1月27日午后,日軍準備開火的消息使住在北四川路一帶的上海居民紛紛涌向租界避難。最后,蔡延鍇軍長臨前線指揮……“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忠貞獎章,“血戰臺兒莊”的殺敵大刀,“武漢會戰”中斃敵3000余人的萬家嶺大捷中繳獲的戰利品……抗戰初期,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對日軍進攻進行了正面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美夢。
“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堅持統一戰線,最后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戰的號角。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國共兩黨拋棄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華民族全面神圣抗戰從此以燎原之勢燃燒起來。
這場在1945年9月3日贏得的戰爭勝利全然不同以往110年前的甲午戰爭,中國進行的仍是一次封建王朝戰爭,而日本則進行的是一次國民戰。從1840年開始到抗日戰爭勝利的105年間,幾乎所有的大中小帝國主義國家都侵略過中國,而我們惟一贏得的,就是60年前的那場勝利。那是近100年來積貧積弱的中國第一次在一場生死存亡的民族戰爭中取得勝利,這場勝利改變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喚醒了沉睡了幾個世紀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