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記讀后感
故事里的真善美和丑陋人物形象對比鮮明。就如第一卷中的內務大臣與財政大臣——一個是善良、對友誼負責的人;另一個則是暗地里與人勾心斗角,多疑的“翻版曹操”。游記中慧馬因("馬因"是個漢字,由于無法打出字來,就用合成)國的慧馬因所具備的美德似乎是當代人民所期盼擁有的——它有著仁慈的心靈,熱愛自己所有的同類,總是不厭其煩地幫助有困難的伙伴。
然而,對于我來說,還不如一匹馬。事情發生在我六歲時,那是一個多好的年齡,天真無邪,童心未泯,然而小小的我狠下心腸便做了一件“萬劫不復”的事!我的同桌是一個貧窮得連筆都買不起的小男孩。上課做練習總向我借文具。一節課向我借兩三次文具,煩不煩啊?!他有時甚至是不問自取,這讓我更惱!就是這樣,一天復一天,那股難咽的氣終于爆發!我要玩弄他一把!讓他知道本人也不是好惹的!一天,他拿著一支暫新、漂亮的鉛筆在大伙兒面前炫耀。
我想:有什么了不起的!待他走開了,心中萌動了歪念:正是耍他的時候!我悄悄的拿了他的筆——丟進垃圾桶里。他回到座位上,發現他的寶貝不知所蹤,便心急如焚的東翻西覆。他淚汪汪的鬧著:“那可是爸辛苦攢錢買來的。不見了,怎么對得起爸。"當時,我如熱鍋里的螞蟻——團團轉,心中鬧著自己,怎么辦,你可誤人子弟哦!我悔疚極了!好同學,我做錯了!總是不厭其煩地幫助有困難的伙伴,呵!我不配!我想彌補,但是,能夠嗎?你我再也不是同學了。離開小學時的最后一抹夕陽,告訴我:一切皆盡了!《格列佛游記》不僅在諷刺人性真惡,還在抨擊我的人格!原諒我嗎?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精選篇2)
《格列佛游記》講述的是英國船醫格列佛因海難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以及慧骃國等地的經歷。
小人國里的一切都非常小,他們對于格列佛就像玩具一樣。大人國恰好相反,格列佛就好像他們的“寵物”一樣為他們表演,逗他們開心,還要提心吊膽,以防被弄死。小人國和大人國不僅大小相反,心胸也不同,小人國連年征戰,爾虞我詐;大人國民風淳樸,對英國的歷史、制度和現狀有著很多疑問。第三卷通過介紹再飛島國等五島的經歷,體現了現代科技有著很大的問題。第四卷更加奇怪,在慧骃國里人獸互相顛倒,沒有金錢、軍隊和警察,馬有著高尚的心靈,而野胡則是邪惡的生物。格列佛在那里學到了很多,他越來越厭惡人類社會的種種惡行,對人類社會做了無情的鞭韃。
我最喜歡的是第四卷,他批判了人性深處的丑陋和人類社會的血腥,而在慧骃國里,他們都沒有欺騙、殺人放火、搶劫一類的字眼,格列佛光是讓他們明白這些詞的意思就花了好大功夫。他們的社會充滿了友愛、和睦,人人都很善良,厭惡邪惡,這就是人們想象中的“世外桃源”吧。
這本書的作者對社會的丑陋做了無情的鞭韃和諷刺,對人性和社會有著自己的見解,表達了他為世界擔憂的感情。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精選篇3)
在前幾天,我剛讀完了一本書,叫:《格列佛游記》。
單看這個名字,格列佛像是一個壞人,就跟哈利波特中的伏地魔一樣,沒鼻子沒心沒肺的,但是,又看看這個游記,壞人應該是被關起來的,不應該流浪在外,像所有的旅行家一樣自由地穿梭于自己想去的地方,可是,這是講的一個什么故事呢?格列佛是好人,還是壞人,是逃犯,還是旅行家?
我最喜歡講述格列佛剛到小人國那一段,格列佛的頭發被一個大x繩纏住了,兩只手被綁在一起,腳也綁在一起,動彈不得,而且只要格列佛一動彈,圍繞著他的小人們就會拿箭射他,當然,這是在小人國,人小,武器也就小,就跟給格列佛撓癢癢一樣,然后,小人國國王給格列佛松了綁,因為他覺得格列佛并不可怕,而且還大酒大肉的招待格列佛,還給他安排了六百個仆人,每次負責每人給格列佛喂兩次飯,因為他救了人,國王寧愿犧牲自己國家豐富的食物財產來幫助格列佛的饑餓問題,就是為了讓格列佛繼續留在這里幫助小人國干小人國居民干不了的事情。讓格列佛信任小人國,首先也要讓小人國的居民接受這么個巨人。
我的感受是只要你對他人好,他人也會對你好,就像小人國的居民對格列佛一樣,雖然他們大小不同,雖然他們語言不通,但是,格列佛幫助了小人國,所以小人國所有的人們都喜歡格列佛。
如果你看了我的讀后感覺得有意思的話,那就抽空讓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給你買一本,讀讀看看吧!還有,讀完一定要寫讀后感噢,再向大家暴露一些有趣的故事噢!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精選篇4)
這幾天,讀了一篇小說名叫《格列佛游記》,它已清晰的文字把我帶入一個奇特的意境,以幽默而諷刺的語言描述了一個混濁的社會。讀完之后,所帶來的精神上的愉悅,如同余音繞梁,三日不絕。
當然其中一波三折的劇情,也使我為之心驚肉跳,然而,另我印象深刻的要數主人公在小人國的經歷。
曾經來往繁密,友好的兩個國家,不來夫斯古帝國和利里浦特國,受貪婪野心的驅動,導致兵戈相向,發動戰爭,主人公幫助利里浦特人打敗了不來夫斯古帝國的入侵,受到厚賞。而之后主人公因心存正義而直接拒絕他國國君的無理要求,卻讓國君無法接受,從此在國君心中種下憎恨的幼苗,再加上官員暗中中傷主人公,他在國君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宛如天使變為魔鬼,以至與個別朝廷官員想把主人公置之死。
這就如同書中所說“偉大的功績在君王眼里能算什么,如果一時你拒絕滿足君王的奢望,即使你從前立過大功也絕不能得到寬恕”。
讀到此刻,我顫抖了,不由得感到一絲心寒……所謂忠言逆耳,忠臣自然不得國君心喜;小人對君子的猜忌之心,君子自然被詆毀形象。想到這,我不由得感嘆歷史上的忠臣最終能得到君王善待的又有幾個呢?但至少主人公近乎是其中的一個。
這篇游記寫出來的,在我腦海呈現出的,是一個渾濁,無情的生活,是過去的生活的縮影!從作者描寫隱含的嘲諷和蔑視中,處處體現出抗爭精神。而游記反映出來的當時的社會風貌,也讓我明白到在時代進步的背后往往充斥著不幸與荊棘,但無論如何,它畢竟是生活,這篇小說可謂悲喜交織。
格列佛游記讀后感(精選篇5)
冒險,是我讀完《格列佛游記》后首先映入大腦的詞語。
冒險,就是冒著風險做事。整本書中格列佛在不停的冒險。小人國、大人國、飛島國、慧馬國。他的各種奇遇、經歷都與冒險一詞分不開。
在現今社會中,勇于冒險的人并不多見。大家都規規矩矩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可能很多人說,難道要我們放棄生存的機會,就自然界中拋開一切去冒險嗎?由此可見,這部分人還沒在真正意義上了解“冒險”。冒險當然不只是去野外探求。在生活中也可以冒險,例如你干一件自己認為很有難度的卻又非常有意義的事,你不就冒著被別人質疑的風險挑戰自己嗎?
有人認為冒險沒什么價值,事實是否如此呢?大家不妨與我一起看看格列佛在冒險后有哪些收獲呢?格列佛每冒險一個國家,他不僅贏得了當地人的尊重,還學習了當地的語言、風俗習慣,包括一些生活技能等等。可見冒險的價值是很大的。當然冒險誰都不敢保證一定能夠成功,但一個人如果連嘗試的膽量都沒有的話,他肯定不會成功。
那么如何培養自己的冒險精神呢?我認為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這些是冒險的資本。試想,如果一個人連資本都沒有了,何談去冒險呢?格列佛是一個通曉多種語言的人。例如他在嘗試與奇異島上的人交流時,他會用各種語言先去試,由此可見他的語言能力不一般,他就擁有冒險的資本。第二,我認為要多一些實踐活動。許多人都是從小的事開始累積經驗,從而向自己將要冒險的領域進發。第三,就是有足夠的勇氣和自信心。勇氣和自信心對于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因為每一個人都是靠這些來定位自己的。例如一個自信心和勇氣非常強的人,那么他就相信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去冒險,他就會努力認真,不畏困難地去拼搏,而一個缺乏勇氣和自信的人,他將自己定位得很低,他根本不相信自己,不敢去冒險。所以說,如果做到以上三點,那么你一定會培養出冒險精神。
這世上確實是有許多事是容不得顧慮和多疑的,人生要么是一場大冒險,要么就是一無所有,所以不要虛設未來,更不要害怕突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便能心不彷徨,不畏懼。
所以,做一個像格列佛一樣勇于冒險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