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個人感受和啟迪600字
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傅雷在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讓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為此,他不斷寄送大量中國本土文化的學習資料,生怕兒子離開故土后把本土文化淡忘。
《傅雷家書》凝聚著傅雷對黨和國家的愛以及對兒子的深切期望。信中,傅雷告訴兒子一個年輕人如何做人、對待生活的問題,對兒子進行了引導,如在學習上應該勞逸結合,先學習樂理,切不可操之過急。還有母親的無微不至的關心,如在婚戀方面。都像是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
從“在公共團體中,趕任務而妨礙學習是免不了的,這一點我早就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堅定的意志和立場,向領導婉轉而有力的去爭取。否者出國的準備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別是樂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從今以后,處處要依靠你個人的毅力、信念與意志——實踐的意志。千叮嚀萬囑咐,父母心放不住。傅雷希望兒子少走彎路,避免重蹈覆轍,體現了對兒子深沉的愛,同時也告訴我們應該理解父母的苦心,他們都是為了我們好,希望我們有所建樹。傅雷對兒子的理解和希望也是天下父母所想的。
家書涉及各個方面,內容富有哲理。告訴年輕的一代做人做事要有條有理,不能激進,要學會如何做人,在學習上更要刻苦下功夫,不負眾望!
讀《傅雷家書》個人感受和啟迪600字(精選篇2)
翻開這本書,一個關心孩子又不失嚴肅的父親的形象映入我的眼簾。傅雷不僅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個博學、睿智的學者,更是一名偉大的父親。
翻看著一封封家書,我發現傅雷并不是以一個長輩對小輩的方法教育傅聰,而是以一個朋友的形式與傅聰談心,交流。以平等的態度幫助兒子成長,同時也教導兒子如何對待生活“人沒有苦悶,沒有矛盾,就不會進步。有矛盾才會逼你解決矛盾,解決一次矛盾即往前邁進一步……”他總是諄廓教導,循循善誘,教兒子如何做人。如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人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難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譽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俱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終于在他嘔心瀝血的努力下,培養了兩個優秀的人才:著名的鋼琴大師——傅聰,英語特級教師——傅敏。這一家的成就著實讓人羨慕,但和傅雷一家良好的家風是分不開的。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總是喜歡溺愛自己的孩子,孩子要什么都盡量滿足,長期以往,使孩子養成了惰性,并不懂得去珍惜:需要什么,只要開口就好了,父母一定會滿足的。正是這種思想習慣促使現在社會上有一大批“啃老族”,甚至還發生了父母不滿足孩子,孩子就對父母拳腳相加的事例。發生這種事,我不禁為這些父母感到可悲,更對他們的做法感到質疑,如果這些家長一開始就不輕易滿足孩子,而是教孩子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得到心儀的東西,事情不會這個樣子嗎?在這一點上傅雷一家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愛孩子不是溺愛他,給他更多的磨礪才能更好的幫助他成長。
讀《傅雷家書》個人感受和啟迪600字(精選篇3)
今年暑假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其實嚴格意義上這不是一本書,而是把傅雷給海外游學兒子的家信編在一起罷了。但這本不是書的書卻給了我不一般的收獲。比起小說它更加貼近我們的生活,畢竟父親對兒子的話是我們最熟悉的;比起現在盛行的“成功秘笈”來,它不流于說教,并檔次也高了不知不少。它用獨特的方式(書信)展示了一個父親對兒子成長的無微不至的關愛,也表現了傅雷在生活中細致、嚴謹、認真的作風。
總的來說,《傅雷家書》主要寫了傅雷對兒子生活、藝術上疑問的解答。在生活方面來說,傅雷不僅是拉家常,噓寒問暖,而是與兒子談怎樣做人,修養,戀愛,甚至于兒子長期在國外而偶爾寫錯的漢字。諸多方面,都寫得讓人心悅誠服,入情入理。這也表現了傅雷淵博的學識,而更重要的,一個多年與兒子分離的人,竟能一投筆即寫出兒子的心聲,排驅兒子的煩惱,并在生活中處處細節中給以指導,不能不說是一個父親對兒子體貼入微的關懷。
至于藝術方面,家信中也是諸多提起,處處可見,其中傅雷對不同種類不同類型藝術作品的批評,對兒子彈琴技巧的指導,及對小說中各色人等的點評,更是顯出了傅雷極高的修養,及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其實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傅雷、傅聰父子之間像朋友一樣真誠交流的狀態。他們之間,雖然相隔萬里,卻能通過書信的方式像面對面一樣無所不談。試問有多少人能像他們父子一樣。尤其是年紀與書中傅聰相去不遠的我們,平日與父母的交流少得可憐,有的也大多像成績、學習、生活瑣事之流,缺乏深層次的,真誠的,有建樹的交流。
握緊拳頭,什么也沒有;張開雙手,我們卻擁有了一切。
讀《傅雷家書》個人感受和啟迪600字(精選篇4)
語文書中,有一篇文章是叫《傅雷家書兩則》,我學完后,腦里沒留下多少感慨。
今年,我在書攤買書時,發現有《傅雷家書》一書。帶著一種莫名的好奇,我買下此書。
慢慢地看完此書,我的內心有種說不出的感動。書信中,父親對兒子的那種關愛、叮嚀和無止境的牽掛,讓我很動情!
讓我最為感動的一幕,是傅雷身患疾病時,還堅持帶病寫信給兒子。一字一句,都凝聚了父親對兒子深厚的愛。
也是在《傅雷家書》中,我讀懂了父親的自尊。有很多封信中,傅雷以父親的身份為傅聰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并且為兒子解決一些困難。也許在傅雷的眼中,作為父親能夠幫得到兒子的忙,是一件很有意義且開心的事情??筛道子欣щy時,需要兒子的幫助時,他的內心開始糾結了。當他帶著一絲不安的情緒寄出那封家書,說需要兒子寄些所需食品回來時,傅雷的自尊心,很受打擊。我想:這不僅僅是傅雷的自尊心受到打擊,更是身為父親的打擊。他也許會想過總有一天會需要子女的幫助,只是那天真的到來時,讓傅雷的心,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挫敗!而我,在短短的一瞬間,明白了父親的尊嚴,原來看似高大威猛的父親尊嚴其實脆弱無比。身為兒女,我們時時刻刻依賴著父母,當我們父母有難時,我們要及早及時地為他們解決才對。這不僅是我們身為子女應盡的責任與義務,也不僅是我們對父母的一種遲來的愛與報答,更是,對父母僅有的自尊的維護!
一封一封的家書,被我一頁頁地翻閱下去,顯得靈動。當家書讀完后,卻劈頭迎來一封遺書。霎那間,我驚訝地說不出話來。后來,我才知道,這是“__”惹的禍。在那個荒唐的年代,剛正的傅雷選擇用死亡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傅雷的妻子,更是毫無怨言地選擇陪伴夫君,與傅雷一起共赴黃泉。
讀《傅雷家書》個人感受和啟迪600字(精選篇5)
【藝術與人生】
——傅雷教子觀
一封家書,可以承載的有太多。是藝術的魅力,是對兒子的訓導,還有對人世間的思考。在傅聰成為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之前,傅雷的教育是最好的一面“鏡子”。
出生文化世家,傅聰的藝術生涯是應該順利的。長期的離別之情在家書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從“父親”到“朋友”的轉化中,傅雷先生對于兒子的父愛在鼓勵、囑咐、關心、教育中滿溢出來。
苦心孤詣,字里行間,一個父親對于自己兒子的獨特教育,影響著世界上千千萬萬的家庭,中年人對青年人的鼓勵,激發著他的積極和感想。在一些瑣事中,從一個父親的視角,更加深刻地反映出家庭高雅的情操和良好的家教。西方禮貌和文化的 灌輸,使道德與藝術融為一體。在父愛中,傅雷給了更多的是“教育”,而母親更多的是“關心”,兩者一齊,給異國他鄉的兒子帶來了更多的知識和慰藉。
寫在紙上的字字純樸,全方面的教育讓愛得到了最終的洗滌與升華。一個年輕人,怎樣做人,怎樣對待生活,在傅雷心目中,對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先教他如何做人,再教他如何生活。在家書的教導及自己的努力下,傅聰的藝術與人生造詣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種態度和作風,決定了一種結果。智慧的家書就是這樣,一般的教育是不能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的。這種思想,更加齊整、科學,感情,更加充實且飽滿。國家的榮辱,藝術的興盛,人生的完美與否,全部掌握在態度與行動。一個嚴謹認真的態度,一生為之奮斗的行動,真誠的交流,真摯的親情,在感情的升華中,變得不一般。
家書,啟迪的是藝術與人生,更是人生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