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歷史百科》讀后感600字
那是一個周末,我和媽媽去家門口的先鋒書店。書店里陳列著各種各樣的書,有文學類的,歷史類的,還有一些是外文書,琳瑯滿目。很多叔叔阿姨在那里看書。書店里十分安靜,連店員說話都輕聲細語的,像是怕打擾別人。
我們邁著輕快的腳步,徜徉在書店里,尋找各自喜歡的書。很快,媽媽就找了一本她喜歡的書,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而我,找了很久,最后才在書店的角落里,找到了一本很厚重的《世界歷史百科》。封面十分精美,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我心里一陣狂喜,忍不住翻開第一頁,看到了一個由納米顆粒組成的六邊形。啊呀,這是我最喜歡的科學類的書啊!而且是英國出版的,號稱最暢銷的兒童百科全書。可是,當我看到標價的時候,嚇了一跳,這本書要398元!怎么辦?買還是不買?我猶豫了!正在這時,媽媽急切的喊我:“我們回家吧!”我只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那個小角落,離開了那本書。
很快,又到了周末。我實在舍不得那本書,央求媽媽再帶我去看看那本書。那本書還靜靜的躺在那兒,書面泛著柔和的光芒!我徘徊不定。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笑著說:“小博,這本書是挺貴的,但是知識無價。你要真喜歡的話,媽媽送你吧。”我聽到這話,開心極了,竟忍不住歡呼起來,聲音引來了旁邊叔叔的注意。媽媽趕緊對我做了一個“噓”的手勢,我才回過神來,偷偷笑了。
現在,這本書成了我生活中的良師益友。在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我就翻開它,在知識的海洋里尋找答案。書籍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啊!
《世界歷史百科》讀后感600字(篇2)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真是一句不可改變的真理。
世界幾萬年歷史中,我最有感觸的是資本主義社會時代,也就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候。馬克思是近代一個著名哲學家,曾寫過《資本論》一書,這本書揭露了資本家剝削的秘密,指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可克服的矛盾,給無產階級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但是,1883年3月,這位偉大的革命導師、科學社會主義的奠基人逝世了,雖然后來恩格斯繼承他的思想革命事業,但是沒了馬克思,那些資本家會趁勢加大力度地剝削無產階級,世界也將進入“資本主義時代”。
其實,不僅是馬克思在世的那時候存在這種資本主義,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而中國卻是半資本主義半社會主義制度國家。那究竟什么是資本主義,什么是社會主義呢?資本主義的特點是私有制,也就是一條道路可以是一個人擁有的,自己的。這叫做“壟斷”。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是公有制,就像公家學校、公家醫院,所有的這些都由政府管理,不能出現私人擁有的現象。現在,歐洲、美洲國家基本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亞洲國家卻是社會主義制度。
從小小的資本時代中,我卻看出了許多道理:沒金錢,沒天理。
《世界歷史百科》讀后感600字(篇3)
這本書中,有很多的科普知識,讓我學到了很多,而使我記憶最深刻的便有幾點知識,讓我深深認識到,我們的能力需要不斷提升。
其中,觀察能力,是我們認識世界,得到知識的重要途徑,而我們要想提高觀察能力,就要有“拳不離手,曲不離心”的勤奮,因為培養觀察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循序漸進,只有培養好自己的觀察能力,才有助于我們培養自己的能力,有助于積累更多的經驗,豐富自己,更好的認識自己。
再次,思維能力,也能決定一個人,每個人都不同,所以,思維方式也各不相同,比如一個相同的問題,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想的也不一樣,當然,只有好的思維能力,才能進行平常的思考和分析。如果要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多加思考、探究和認真分析,還可以多去了解相關知識,這樣才能讓自己思維能力不斷提高。
在學校學習的時候,老師也總和我們說“有時間的話,還不如好好自學”,而且也總是引導我們“自學成才”,所以,自學能力,是我們能夠完成學習任務的能力。自學能力使我們反復學習知識,以至于掌握它,不要一味地死腦筋,只放在一個地方,要多方面的去自習,掌握更多的技巧,因為苦思冥想也不是什么好辦法,效果自然不怎么樣。
雖然,在平常生活中,我們不僅需要掌握這些,還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但是提高這幾方面的能力,才能讓我們增強學習,同時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有益于我們認識自身的能力,所以,我們只有在平常生活中多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才能正確的改正自己的缺點,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
《世界歷史百科》讀后感600字(篇4)
我特別喜歡歷史,所以我閱讀的書籍很多都跟歷史有關,有《中國歷史地圖》、《話說五千年》、《世界史》……其中我對《世界史》這部書是情有獨鐘,全書共有6卷,計204篇歷史故事。“世界史”是指有人類以來地球上歷史的總和。從史前人類的進化到古代文明的萌芽;從帝國的興起與覆滅到封建社會的發展與鼎盛;從中世紀思想文化的閃耀到資本主義社會科技的躍進;從世界大戰的硝煙彌漫到“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盛世歡歌……我認真閱讀每一篇歷史故事,細細體會其中的淵源,這部書包含了:政治史、生活史、學科史、民族史、人物史等等。無論是中國歷史,還是外國歷史,都描述的淋漓盡致。
當我讀到《孔子與儒家思想》時,知道了孔子當時傳播的儒家思想對歷史長河有著悠久深遠的影響。當然,這只是“百家爭鳴”中的一部分,其中主要有:墨家、法家、道家、縱橫家等等。同時我還了解到了西方國家的文藝復興以及歷史人物介紹。
我特別喜歡其中介紹中國的康乾盛世時期那一段,從康熙到乾隆年間,清朝政府達到了鼎盛,這130多年是清朝統治的高峰。功績為收復疆域,平定三藩,遏制俄國,管理西藏,統一臺灣,開府設縣。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逐步恢復經濟,清帝國成為當時世界上幅員最為遼闊、經濟最富庶的帝國。隨著晚清政府的腐敗和軟弱無能,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從1839年到1842年,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英國政府向我國走私鴉片,獲取暴利。愛國忠臣的反抗遭到了清政府的陷害,如林則徐被道光皇帝革職。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后又發生了中日甲午戰爭(1894年-1895年),這次的割地賠款最多,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大大加深,簽署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瓦解、最后的希望也消失了,最后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完全瓦解了中國長達5千多年的封建社會。
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是一部血淚鑄就的辛酸史,今天,讓我們正視歷史的斑斑血跡,警醒國人,永遠記住那些恥辱的歷史瞬間。這是我們民族的污點,這些污點需要我們國人的共同努力,用國家的強大,用自強不息,甚至用鮮血和生命來洗刷!
《世界歷史百科》讀后感600字(篇5)
科學技術人類文明進步的功臣!
無邊無際宇宙,美麗而神秘的地球,以及那些目前為止人類尚不足以弄明白的事物總是像磁鐵般地吸引著有著強烈好奇心的人們。無論是年少的還是年長的。人們總是去不斷的學習,為的是能更好地了解我們周圍的各種事物。身為二十一世紀新的少年,我們有責任也更有義務去學習,了解,研究我們所處的環境。所以,我拿出了這本百科全書。
打開這本百科全書,就如同踏上了驚奇的旅程,開始探索我們周圍的奧秘。遨游在太空之中,發現各星球上不可思議的環境;深入皮膚之下,了解人體運轉的各種原理;進入美麗的地球,去發現它鮮為人知的傳奇;游進歷史的長河,一起去尋找它神奇的秘密......不管你抓住那個知識深入閱讀下去,或是從頭到尾通篇讀完,都會從中受益匪淺。
首先,我知道了宇宙的各種奧秘。在它誕生的第一秒鐘里,便從比原子還要小急速膨脹為太陽系的一千倍之大,接著繼續擴大著,直到現在,我才知道,所有從遙遠的星系傳來的光要花上一百二十多億年才能夠到達地球。這使我不得不想到:宇宙廣大無邊,會不會只有我們人類一種智慧的生物呢?這個問題是我一直很好奇的,今天讀了這本百科全書,書上已經有了明確的答復:地球是目前已知可以繁衍生命的地方,但科學家們相信如果有液態水,并溫度適宜,其他星球也會存在生命。那我們現在究竟在宇宙的什么部位呢,以前只聽說過在銀河系中,但我仍然不確定所處的具體星系。閱讀此書后,我知道我們所在的星系叫做太陽系,它是宇宙中十億多個星系的其中一個,包含著太陽、八顆行星、一百多顆衛星以及無數的彗星、小行星。太陽位于太陽系的中央,是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太陽引力使其他星體都圍繞著它運行。有些同學似乎覺得太陽系很大,但和宇宙比起來,簡直是微乎其微,顯得如此的渺小,想想我們人類,為了一點點利益都會搶、搶,相對于太陽系、宇宙來說,我們似乎是空中的一粒塵埃,又何必去計較今天與明天的得失呢。
然后,我了解到了關于我們家園地球的各種知識。在四十五億年前,地球在氣體和星云塵埃中誕生,它的地核其實與太陽表面一樣熾熱,你可能不相信吧,你每天其實都在轉動,只是你沒有感覺到而已,因為地球以每小時一千六百公里的速度不停的在自轉。而在三十五億年前地球上有了生命細胞,緊接著在五點四億年前,生命開始了大爆發,寒武紀來臨了。在之后,生命越來越發達,動物也越來越多,最后有了我們人類。這使我聯想到:生命究竟來自那兒,生命又是多么的奇妙,很多生物從出現到滅絕,其它生物又從沒有到新生,出現了一個個生命的輪回。可能你會認為地球上的生物種類很多。其實從表面上看,向日葵和鯊魚似乎沒有什么共同之處,但其實所有的生物都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都需要能量才能生存,都具有生命周期,它們都能繁殖。但我們從大的方面來看:如果沒有了地球,一切生物都不會出現,更沒有多彩的世界,所以,地球是多么的偉大啊,所以,我們應該要珍惜,不要再去無休止的破壞它了。
最后,我們來看看人類創造出的技術。可以說科學技術改變了地球上的一切,從公元前七千年的鉆木取火,到現在的天然氣;從古代靠行走這種單一的交通工具,到現在的汽車、輪船、飛機、輕軌。從戰國時期快馬加鞭的送信傳遞信息,到現在的電子郵件瞬間發送;從遠古時代人類生病是的自生自滅,到現在的醫學技術高度發達......技術更新了一次又一次,使我們不得不為此而驚嘆!不得不為我們人類的有這么多偉大而又神奇的科學家而自豪。
總之,科學是探索未來、創造未來的,它培養人們宏偉的胸襟,寬闊的眼界,探索的勇氣和創新的膽識;它培養我們不畏艱險、不怕挫折、一往直前地追求真理的大無畏勇氣;科學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它同一切投把取巧、自私自利的行徑格格不入,它陶冶人們高尚的情操,培養人們的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