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讀后感600字
希利爾用旅行的方法,不僅把世界上的名勝古跡和風土人情都展現在了我的眼前,還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有趣見聞。他帶著大家從西半球到東半球,從北美洲到南美洲,從歐洲到非洲,再到亞洲,一路走來風風雨雨,邊走邊講,讓我讀得興趣盎然。比如有“百川之父”稱號的密西西比河,有“靴子國家”之稱的意大利,全世界的大陸——亞洲大陸等等,他講得生動有趣,我不光讀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還有一種想和別人分享感受的心情。
看完這本書,令我受益匪淺。它讓我了解了七大洲、四大洋,認識了華盛頓紀念碑、比薩斜塔、羅馬斗獸場等令人贊嘆的建筑,讓我知道了北極光、肯塔基州猛犸洞、尼亞加拉大瀑布等壯觀的自然景觀,仿佛讓我身臨其境。我還明白了地球在遠古的時候是個大火球,后來冷卻后逐漸縮小并出現了山脈、河流,有時出現地震,是因為地下移動的巖石發生了劇烈地碰撞而產生的。
我一定要向希利爾學習,做任何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被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嚇倒,而應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放棄、不拋棄”,緊盯目標、堅持不懈,爭取也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
世界地理讀后感600字篇2
我最近正在看一本叫作《希利爾講世界地理》的書,這本書主要是講希利爾游遍世界講這個地方的地理故事。
我覺得希利爾有些優點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希利爾每到一個地方就要把那兒的資料查個遍,再把那里主要特點都寫出來,比如哥倫比亞河的河渠、科羅拉多大峽谷周圍的樣子,還有它的深度;希利爾還會把當地的文化習俗寫出來,腦海里立刻浮現出印第安人對神靈的儀式,和他們民族專有的篝火舞,我覺得印第安人好好笑,因為跳舞時不管男女都要穿裙子,但更有趣的是在沙漠的舞蹈,他們跳舞是學鴨子走路的。最讓我感興趣的是美國一部分人的習俗,他們把老鼠視為神明,是不是只有我第一次知道有人把偷吃東西的老鼠當神,他家的谷倉沒有事情吧;希利爾寫的一般是我們不知道的事,比如俄羅斯的標題是“熊的國度”、科隆大教堂是德國人用了整整七百年才建成的。希利爾寫的這本書是按照我們這個年紀的思維拓展了我們地理知識,也讓我們像海綿一樣吸收了更多的營養。
希利爾說:“歐洲就像一個矮小的婆婆,她有著大大的頭,駝駝的背,伸出一條長長的腿,要把一只足球踢到海里去。”還有書中描述到:“老婆婆的頭是西班牙,帽子是葡萄牙,比利牛斯山脈是她的衣領,法國在她的衣領下面,長長的腳是意大利。”這些形象又生動的描述也讓我對世界各地更加的向往。
當然也不可能全是優點,一定會有一些不足:希利爾有很多的國家都沒有寫到,我開始覺得希利爾根本沒有環游世界,只是在看資料而已,如果希利爾在場,我真想問他到底有沒有環游世界,真想讓他給我一個答案。而且走得也不規律,一下子南美洲、一下日本、一下又回到了美國,希利爾到底多有錢能買那么多機票。
但我想知道為什么希利爾不寫中國呢?難道中國就沒有地理故事了嗎?這本書打開了我對世界的向住,我現在要好好學習,等我長大有能力,我也想到世界各地去看看。我還想要寫一篇關于中國地理的書,把這本書中沒提到的中國給補上去成為一本真正的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讀后感600字篇3
我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禮物,一本關于地理的書——《希利爾講世界地理》。寒假期間,我像享受著圣誕蛋糕一樣,快樂地讀完了這本書。
這是一本按照小孩子思維來寫的地理書。作者把一些難以理解的地理知識用簡單的比喻描述,還會把一些小知識和游戲混合在一起講解,這樣讀起來既不累,又有趣。這本書主要講了美國、英國、俄羅斯等十幾個國家。而每個標題幾乎都是根據所講國家或地方的特色來命名的。比如:俄羅斯的標題——“熊的國度”;那么“戰神之國”就是墨西哥了;美國最的的建筑是摩天大樓,還有華盛頓國會大廈;日本最的是富士山和一座美麗的石燈籠;科隆大教堂是德國人用了整整七百年才建成的。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不僅在地理知識上學到了很多,而且在生活常識上也有不少收獲。作者說,“歐洲就像一個矮小的婆婆,她有大大的頭,駝駝的背,伸出一條長長的腿,要把一個足球踢出去。”不過的確如此,葡萄牙是她的帽子,西班牙是一個大大的頭,而她伸出來的腳就是意大利了。這種形象又生動的比喻,讓我把一個個枯燥的地名、河流、山脈的名字輕而易舉的記在腦海里。書中還提到,多汁的葡萄柚和檸檬雖然很像,但檸檬是一個一個長在樹上的,可葡萄柚是一簇簇生長的,這樣我就可以區分葡萄柚和檸檬了。
這本書讓我這樣一個對于世界還很陌生的小孩,對于“世界”知道得多了一些!我非常想環游地球,去了解七大洲、四大洋,但我看完《希利爾講世界地理》后,我仿佛就已經環游地球了。我不只看到了七大洲、四大洋,還知道了尼亞加拉大瀑布,沒有駝峰的“美洲駝”,可怕的“猛瑪洞”,倫敦的圣保羅大教堂等等,還有華盛頓紀念碑,比薩斜塔,歷的“白宮”……各種的建筑物,讓我連連贊嘆。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一定要閱讀更多的書籍,一步一步解開世界的奧妙。
世界地理讀后感600字篇4
有什么能讓我們了解歷史、認識歷史?就是這本《希利爾講世界史》,希利爾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畢業于哈佛大學,酷愛旅行和歷史。他用細膩的文字,向我們展示了茫茫的歷史長河和水里的每一塊礁石、每一縷水草。
我一直以為歷史書是很枯燥的,記年代、記名字、記事情經過,可這本書卻不同。希利爾的寫作方式很特別,他會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搬進書里,讓我感到親切好玩,又讓我印象深刻。
從萬物的起源到石器時代,再漸漸發展到青銅時代,鐵器時代……一直到現代;從以前破碎的某年某月發生某事,慢慢拼湊出了一幅幅精妙絕倫的畫卷。當我看到《堅硬如鐵的斯巴達人》時,我深深的被這個故事震驚了:斯巴達人的強壯從嬰兒開始抓起,如果生下來的嬰兒不健康,就會被扔到山里,讓其自生自滅。出生后,父母開始培養的他們堅韌的品格。到了七歲,就被編入團隊,過集體嚴格的軍事生活,一直到六十歲。雖然在萊克格斯的統治下,斯巴達人變得十分強壯,可是把不健康的嬰兒扔掉,不免太殘酷了。但是他們培養孩子不怕辛苦、不怕挫折的品質,還是值得贊美的。
書中好看故事還有很多,比如《世界的新霸主》、《戰爭狂》、《小巨人拿破倫》等等,每一個故事都寫的精彩有趣,值得回味。
了解歷史,就是這么簡單,你們喜歡上這本書了嗎?
世界地理讀后感600字篇5
今年暑假,我有幸閱讀了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希利爾的經典著作《希利爾講世界地理》。在這本書里,希利爾以旅行家的角度去環游世界,給讀者帶來了世界各地的獨特見聞。翻開這本書,我就開始了奇妙的世界之旅,讓我見識了大千世界之神奇。
書中的歐洲地圖,翻轉過來,就會發現地圖像一位老婦人。婦人的頭是西班牙,帽子是葡萄牙,衣領是比利牛斯山脈,衣領下是法國,鼻子是直布羅陀,伸出個長腿把球踢到海里的是意大利。世界各國,在希利爾的筆下,不再是一些生硬的文字說明,而是只利用了一位老婦人踢足球的有趣地圖,使這些枯燥乏味的名字變得生動有趣,讓我很快就記住了這些城市。
希利爾懂我們孩子,懂我們喜歡圖像又比較貪吃!瞧,地球原來是一個大火球,冷卻時像楊梅皺巴巴的表皮,陸地和山脈像是核桃。再后來,地球又像果醬蛋糕。哎呀呀!一邊看,我就一邊流口水呀!想想這些東西都夠誘人!我本身就是一個小吃貨,這么多地方都描繪成吃的,誰記不住?畢竟人都喜歡吃嘛。
這本書非常詳細地介紹了有關世界地理的知識,以比喻的方法幽默、形象地表達出來,使人一看就愛不釋手。通讀全書,讓我感到了世界之大與自己的渺小,地理還需要人們慢慢地研究、探索,我已在現有的世界地理中遨游了一趟,所有神奇的事情仿佛觸手可及。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如果你想環游世界,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而又苦于沒有時間和經費,教你一個很好的走捷徑的辦法,那就是把《希利爾講世界地理》這本書細細地看,慢慢地品,相信看完之后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