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600字作文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600字作文(精選篇1)
最近,我讀了一本外國長篇小說作品《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講的是主人公魯濱遜在游船上出事,被漂到一個荒島上,可是他很堅強地生活。
在荒島上,他學會了造房子、椅子、桌子等各種生活用品,并且救活了一個野人,取名為“星期五”。他和星期五一起在荒島上生活了30年,最后被救回了英國。當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后,我被他的冒險精神深深感動了。如果換成我去荒島,肯定會面臨死亡,因為我沒有魯濱遜的那種智慧和勇氣。在寒冷的冬天里,我們都待在家里取暖,魯濱遜卻穿著破爛的衣服在野外謀生,任憑刺骨的寒風吹打著,可是魯濱遜卻沒有放棄生活的念頭。此外,我們吃的、用的、玩的、住的一切,都是從父母手里現成得來的,而魯濱遜用的東西,全是自己親手做出來的。我們跟魯濱遜相比,真是天差地別呀!我簡直太渺小了。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后,我的收獲很大:第一、要學會獨立學習。每當寫家庭作業時,不要讓父母老是催促十遍八遍才肯動筆寫。要獨立寫作業,不要依賴老師、父母給答案,當遇到不會的題目時要先認真思考,實在不懂的再請問他人。第二、要獨立生活。當爸爸媽媽不在家時,自己在家里不要只會泡方便面吃,要自己學會煮飯做菜。當家里衛生比較臟時,要自覺主動幫爸媽打掃;如果家里有臟衣服,要自己動手洗洗,總之要學習做家務活,學會生活的本領。第三、要有生活的信心和勇氣,關愛健康,珍惜生命,堅強正視面對困難與挫折。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當被家長教育時,當被老師批評時,不能氣餒,不要灰心喪氣,不能自暴自棄,不能逃學,更不能做出有傷害身體的舉動。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600字作文(精選篇2)
記得大半年前曾經看過《魯賓孫漂流記》,后來因為沒時間就一直關在書框里。如今又再次翻來閱讀,感覺卻沒有變,這是一本很好看的書。
這本書主要寫了魯濱遜困在海上遇難而漂流到一座荒島上生活了十多年,讓他明白了人生的真諦。
主人公魯濱遜,他出生在一個富足的家庭,但他不屑守成,傾向開拓,不滿足預現況,是一個有實干精神,性格堅強的人。他從小就執著于航海,不畏艱險,實現自己的愿望。在航海過程中遇到困難時,他鎮定自若。在困境中,他對生活充滿熱愛,自立,自信,自強。魯濱遜個永不疲倦,永不安分的行動者。
每一次看完魯濱遜漂流記,我都會感慨萬千,生命是短暫的,因而也是寶貴的。那么,在這短暫而又寶貴的生命中,什么最打動人呢,我想,是生命的力量。這里所說的不僅僅是生命本身要生存、要發展的力量,還應當包括一個生命為了其他生命要生存、要發展所貢獻出的力量。
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有意義的,每一個人來到這世界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就像魯濱遜一樣,即使在荒島上,也努力去尋找活著的意義,四年的荒島生活是魯濱遜的心態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習以成常的東西變成了反省的對象。當他第一次在沉船的殘骸中發現了歐洲金幣的時候,不禁失笑:“你這廢物,我現在要你還有什么用?”當魯濱遜離開荒島,他的心中也出現了從未有過的難舍難分的心情。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要向魯濱遜在荒島上時一樣,永不放棄,突破困難。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600字作文(精選篇3)
一個人舍棄了自己優越幸福的家庭,去航海;一個人一無所有,沒有工具,沒有糧食;一個人在荒蕪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這就是英國作家笛福筆下的魯濱遜。
我讀完了《魯濱遜漂流記》后,掩卷沉思,魯濱遜留給我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那不怕困難的勇氣和智慧善良的品質。
魯濱遜死里逃生,來到了一個孤島上,他沒有哀嘆自己身處絕境,而是勇敢的面對,在這幾乎無法生存的地方種起了莊稼,蓋起了房屋,養起了牛羊。魯濱遜從在樹杈上過夜到有了幾處“豪華”的住所;從僅有幾粒糧食,到有了自己的農場。這一切都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靠他智慧的頭腦,靈巧的雙手創造的。想想我們這些小公主,小王子,一遇到困難,就不會去解決,而是選擇退縮。現在,我們大多都是獨生子女,是家長的掌上明珠。家長并不讓我們去冒險,甚至連家務活都不讓我們干,如果現在把我們送到那個孤島上,我們不會制造工具,不會種地,不會蓋房子,甚至連洗衣做飯這樣的活都不會,我們能活幾天?我想,我們應該在各個方面磨練自己。包括在學習上,遇到不會的題,一定要克服它,只要克服了,以后遇到多少這樣的題都不怕。如果繞過去了,下一次肯定還不會。困難就像彈簧,你硬它軟,你軟它硬。
魯濱遜能生活下去,光靠勇敢還是不夠的,還要有智慧。他用靈巧的雙手制造了一樣又一樣的實用工具:斧頭、碗、瓦罐……沒有了這些日常用品,活下來還有可能嗎?
同樣,魯濱遜還有一顆善良的心,他看到了一些野人捉了一個俘虜吃,魯濱遜并沒有眼看著那個人被吃掉,而是冒著生命危險把他救了回來。做了奴隸。并把那個俘虜教得跟一個英國人沒什么兩樣。
《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要與困難做斗爭,即使你身處絕境,也一樣會活下去。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600字作文(精選篇4)
二十八年非人的生活里,魯濱孫蓋起了兩幢房屋,馴養了一群山羊,又與救出的野人成功成為了好朋友,一項項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在他勤勞的雙手下,一件又一件化為真實,除了勤勞,他擁有的,還有“計劃好了便行動”的特有的果斷。
如果當初落難的魯濱孫,并沒有按自己本身的計劃修筑房屋,而是一邊想著:說不定明天就會有船只從這里經過,那我還修筑房屋干什么?一邊坐在海岸邊苦苦的張望,那他還能在沒有人煙的荒島上生活二十八年嗎?恐怕連二年都撐不住。若是魯濱孫在每件事上都抱有這樣“等以后再說”的態度,那么,他根本就不可能在荒島上生存。
其實,在生活中,這種一拖再拖的想法,在生活中,也往往是防礙成功的。
若科學家在進行實驗時屢遭失敗,而在外出時忽然想起一個絕妙的點子,本想回家試一試,但轉念一想,之前嘗試了這么多種方式,均沒有成功,這個又怎么會成功呢?再說,時間又不是來不及,待到旅行結束后,回家一試也不晚,報著這樣的想法,科學家踏上了旅行,而那一個靈感,也因種種的原因而被科學家拋在了腦后。
若我們的生活中,人人都這樣想“等以后再做吧。”園丁不再忙于他的花圃,作家不再勤于寫作,任何人都不再忙于自己的工作,那么,我們的社會就會像是踏上了向后不停轉動的時光的車輪,轉向沒落。聽一句老話吧:今日事,今日畢。
《魯濱遜漂流記》告訴我要自強不息、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完成全部的“不可能”創造完美的奇跡,“奇跡像火箭般梭地一樣出現在你面前,使你失態萬分;奇跡像蝸牛般久久顯現你的前方,讓你興奮不已!”在我閱讀這部不朽名著,可以讓我懂得做人要有著用于冒險、堅持進取的精神;激勵我們面對困難和危險時,既要有大無畏的凜然氣概,又要有一種認真對待仔細研究的求知、求實態度。只有如此,才能像魯濱遜那樣不畏艱險、百折不撓,不斷創造奇跡!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600字作文(精選篇5)
魯濱遜出生在一個富有的家庭,但他不愛學習,非常喜歡航海,第一次航海,魯濱遜才知道了航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航海是一件有生命危險而且非常艱苦的事,雖然這次航海使魯濱遜意識到航海非常不容易,但魯濱遜沒有放棄對航海的熱愛,最后一次航海,魯濱遜非常不幸,但也出于不幸中的萬幸,大船沉沒了,魯濱遜憑著一身好水性,被迫來到了一個荒島上,成為整艘船中唯一活下來的人。
到了島上,魯濱遜也很堅強,他開始建造自己的家園,自己種糧食吃,并且活得非常愉快,后來他還救了他的忠實仆人“星期五”以及他的父親,使他們父子倆團聚了。在島上生活了17年后,魯濱遜終于通過一艘西班牙的商船回到了自己的故鄉。當魯濱孫未離開家時,他向往的,是澎湃洶涌的大海,還有那驚險刺激的水手生活。而當他流落荒島時才感到自己竟如此向往文明世界,思念家人與朋友,而這一切,當自己當初擁有時,卻毫不在意。
我是不是也像在水中暢游的魚兒,被水緊緊包裹卻感覺不到水的存在。
我何常不是在親情與愛的陪伴下長大,親情一縷縷繞在指間,綻放在心頭。被照顧的多了,感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父母的關心都是應當的,卻沒有看到他們一天天斑白的雙鬢。而他們對我的愛卻被我一天一天的忽視。
直到現在才發現,那每天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在家中等候我的身影,出發前早已準備好的茶水,無不奏響了親情的交響曲,人世間最溫暖,最能安慰人心的,最讓聽者幸福的曲子。
是何時,我忽視了親情的存在,感受不到身邊的溫暖。又是何時,在我最失望、最寒冷的時候,我又重新感受到一直在我身邊洋溢的幸福,親情的溫暖,一直暖入心底。
我不再是那身在海水之中,卻不知自己在何之中,一昧尋找海水的魚兒。我感到一絲絲的親情,繞著手指旋轉,滑入心底、心里,一下子變得好溫暖,好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