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600字
你能在一個荒島上獨自生存28年嗎?你能只帶一點槍支彈藥和一把刀在荒島上生存28年嗎?在生活中這看起來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做到了,他是——魯濱遜。
故事講述了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發生了事故,而魯濱遜是船上唯一的幸存者,漂流到一個有食人族出沒的荒島上。而他身上只有幾只槍,幾盒子彈和一些火藥。可是他并沒有自暴自棄。在荒島上勇敢求生,自己搭建木屋,自己種莊稼,并教化了野人做同伴,一起生活。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28年以后的一天,他終于找到了逃脫荒島的機會,回到了和他闊別28年的家鄉。讀到這里,我深受感動,一個人深陷絕境,竟能這樣對生活充滿信心,勇敢地面對生活,實在是難得可貴。
如果我就是主人公魯濱遜,我會不會像他一樣?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根本沒有像他那樣的勇氣。如果我是主人公魯濱遜,當獨自一個人身處荒島上,叫人人不回,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我會像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沒有這個能力。如果我是主人公魯濱遜,當看到野人用自己的同類開人肉大餐時,我會像他這樣英勇無畏,去營救他們嗎?這是不可能的,因為我沒這個膽量。
我從哇哇落地到背上書包,學校和父母已經為我們鋪好了成長的道路,可我還不滿足于現狀。一直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一直沒有體會過生活的辛酸。
一本好熟能拯救一個人,我終于領悟到這個道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告訴我們,只有靠自己的雙手,智慧的大腦,還有勇氣,任何問題都不是問題,主人公魯濱遜靠的就是勇氣、信念和樂觀,因為,能在荒島上生活28年,創造了世界的奇跡,這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600字(篇2)
在六年級上冊語文書這本書中,我讀了楊紅櫻阿姨寫的一篇文章《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這篇文章里介紹了一本書《魯賓遜漂流記》,看完這篇文章,我非常想讀那本書,于是纏著媽媽到新華書店給我買了下來。
拿到這本書,我愛不釋手,趕緊翻開它,入迷的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我仿佛也進入了這本書中。
魯濱遜是一個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愛創造、不畏困難、具有堅強的絕境中求生信念的人。他在孤島上整整升后了28年,恐怕要是我,精神早已經崩潰了吧。這本書交會我了很多道理,它讓我知道了面對困難要不畏懼,不退縮,勇敢的迎接它。魯濱遜還是一個善良的人,他不顧自身危險救下了一個俘虜,并教會他說話,教會了他好多文明。魯濱遜真是太偉大了!他不論遇到什么危險,都會用腦子去思考怎樣解決它,而不是一味的傷心,害怕。他在逆境中鍛煉了他自己,把小島打理的井井有條。而且,魯濱遜如果把某一件事情做失敗了,他就會從失敗中總結教訓,重新開始再做,而不是像我們,把一件事做失敗,就半途而廢。如果我們也遇到了極大的困難,不妨想想魯濱遜吧,他在島上28年,什么事不都一一挺過來了,又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我們再多的困難,也不可能比魯濱遜當時的處境困難。所以,有什么,我們應該去解決它,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
朋友,如果你遇到了困難,那就請微笑著面對,有什么坎兒越不過去的呢?你的心里越害怕,這件事就會更棘手,你如果以平靜的心情去面對,這件事就會輕松無比。所以,無論什么,都請別害怕,微笑著去面對它吧!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600字(篇3)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但只要你有頑強的毅力,就一定能戰勝困難挺過去。只有經過了大風大浪,才能迎來勝利的曙光。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寫的一篇歷險小說,主人公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遇險,漂流到一座荒島上,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在島上生活了二十八年后重新回到英國。
魯濱遜在殘酷的生活面前,頑強不屈地生存了下來,這深深打動著我。到底是什么東西使他有一定要活下去的意志呢?是他的頑強和樂觀。
他在荒島上,時刻對自己說要“活下去”,這使他始終保持著信心,因為他還活著。要是沒有頑強的意志,他不會在荒島上獲得食物,也不會在荒島上建起住處,更不會在荒島上生活了整整二十八年。就是這頑強的意志,讓他沒有死于自己那顆灰暗的心。
讀了《魯濱遜漂流記》,我明白了:我們都應該頑強地面對生活。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是必然的事。就好比我們跑步的時候,摔倒了,你有兩種選擇,一個是你坐在原地,接受現實,不再去拼;另一個是你站起來,保持良好的心態,告訴自己“一定要跑完”,自己還能爬起來,不到最后一刻,決不放棄。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就取決于你的態度。
我們要像魯濱遜一樣,不要沉浸在困難中不能自拔,要“站”起來,要充滿樂觀與自信去改變這個現實。就像美國作家海明威說過:“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
像《魯濱遜漂流記》所寫的那樣,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吧。只有你起來了,有毅力了,才能戰勝困難,迎來光明。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600字(篇4)
有一個人,他從小就喜歡冒險,立志遠航。他多次死里逃生,卻依然不改初心。他流落荒島,卻仍然不失生活的信心。他就是丹尼爾·笛福筆下的一位生活強者——魯濱孫。
這本書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荒島上生活的那二十八年。他憑借智慧、勇氣和擁有的知識,在荒島上建房子,開荒地。每做一件事,他都要付出別旁人更多的努力,但他還是在島上生活了28年之久。他從原來的要什么沒什么,到后來自己建造了房房,開墾了荒地,最終憑借努力獲得了返回故鄉的機會。28年的荒島生活,考驗了他的勇氣和毅力。他沒有被生活的考驗擊倒,而是用一己之力征服了生活。
讀了這本書,我對魯濱孫肅然起敬。想想平時,我只不過是蹭掉了一塊皮,就連路都不敢走快。要是像他那樣在荒島上生活,又生了病,我能想到用煙草治病嗎?如果我遇到急流能像他那樣努力地控制獨木舟,不被水流沖走嗎?不能。看了這本書,我決定做一個像他那樣勇敢的人。
魯濱孫能在荒島上生存,得益于他能勇敢直面困難。他能與暴風雨搏斗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我還做得不夠。記得有一次,我練習400米。一開始我很快,但跑了200米后就沒什么力氣了。我加了一把勁兒,勉強向前跑。到了最后50米,我體力有點不支。我心想:我速度太慢,做不到優秀了。于是,我松懈了一點。后來秒表顯示,我只差一秒就達到優秀了。我后悔不已。如果我再加把勁,勇敢地挑戰困難,是能做到優秀的呀!我要向魯濱孫學習,做一個勇敢的人。
勇敢和堅強難做到,但可以做到,也必須做到。無論有什么困難,我們都要學魯濱孫,做一個迎難而上的人!
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600字(篇5)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的一部長篇歷險小說,文章記敘了主人公魯濱遜在海上遭遇風浪失事,漂流到一座孤島上獨自生活了二十八年,最后又返回英國的故事,這部小說給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
雖然魯濱遜經歷了種種磨難,但是他從來不向命運屈服。最終,他運用自己的智慧,利用靈巧的雙手捕獵自足,建造房屋,還用自己的智慧來抵抗野人的侵擾。
盧梭曾經說過:“每個成長中的男孩都應該先讀一讀《魯濱遜漂流記》,而我覺得這是一部驚險刺激的荒島求生記,一曲意志力和智慧的贊歌。”作者笛福也因此被稱為“歐洲小說之父”。
我從《魯濱遜漂流記》那里學到的是一個人首先應該學會的便是如何生存。魯濱遜并未做出什么驚天動地的事,可他卻能一個人在荒島上生存了二十八年,除了堅強的意志與樂觀之外,靠的就是智慧。
人類就是因為要生存和更好地生活,所以才會運用智慧,適應和改造這個世界。人類如果沒有運用智慧,就不可能開發地球;如果沒有運用智慧,就不可能戰勝饑荒;如果沒有運用智慧,就無法抵御各種病魔的侵害……
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會不斷遇到各種沒有經歷過的事,會不斷遇到之前沒有遇到的困難,都需要我們運用智慧去解決,從而積累經驗,形成更好的智慧,去解決更大的困難與問題,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快地進步。
運用智慧來生活,這是我從《魯濱遜漂流記》中感悟出來的。運用智慧能讓我們前進的步伐更加輕快,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