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傳讀后感600字以上
又要寫讀后感了,這次要寫的是《水滸傳》。說到《水滸傳》,記得小時候經常把“滸”字讀錯呢。這本書其實我在小學的時候就有讀過一些,后來因為各種原因又錯失拜讀它的機會。人物基本上都忘得差不多了,現在重新把這本書讀了一遍,覺得和小學時候看的感覺很不一樣。小學是因為想讀多一點課外名著,而現在則是真的想去讀這本書。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聽名字就覺得很奇怪,不過他寫出的書更是奇書,暢銷了幾百年,卻也不衰敗。施耐庵是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水滸傳》原名《蕩寇志》在當時為禁書,后被人改名為現在的《水滸傳》。奇怪的是,為什么《水滸傳》在當時會被視為禁書呢?了解了當時的歷史背景才知道,原來《水滸傳》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一些本質方面?!端疂G傳》的社會意義首先在于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及統治階級的罪惡,說明造成農民起義的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
書中一共寫了一百零八個人的事,雖然這么多人,并不是每一個都讓人記憶深刻,但就像他們的絕技一樣,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卻是最獨特的。
讀完這本書之后,似乎還沉浸在結尾轟轟烈烈的悲壯中。這一本書,真是不得不說是值得人去一讀再讀,說不定在下一次讀時,又會發現另一處不同點,像里面的各種攝人心魄的情節,還有每次以為到了結尾,卻又有新的開始的狀況,都讓人無可救藥的喜歡這本書。
讀水滸傳讀后感600字以上【篇2】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讀了水滸傳這本書后,我認為這是一本是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它真實地描寫了北宋時期農民起義、發展和失敗的全過程。鮮明生動的人物形象、爐火純青的社會歷史畫卷,說明造成農民權益根本原因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在書中,奸臣當道、貪官橫行的北宋,一百零八位好漢各有不同的原因和情況,先后聚義,紛紛被逼上梁山,扯起替天行道的杏黃大旗,劫富濟貧,走上反抗的道路:花和尚魯智深是一位粗中有細,非常直率,卻俠骨柔情,救窮苦人于水火的真漢子;阮氏三雄的造反是由于官府的剝削而生活不下去,在智多星吳用為托塔天王晁蓋獻計,聯手智取生辰綱;武松出身貧民,他疾惡如仇,為打抱不平和報殺兄之仇,屢遭陷害,終于造反;宋江三打祝家莊;英雄排座次;大鬧大名府,大敗高太尉,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盧俊義、宋江、李逵被害后,吳用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呆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
讀了這本《水滸傳》,使我了解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水滸傳》又是一幅長長的歷史畫卷,它展示了北宋的政治文化與社會景觀,將當時各個階層人們的生活面貌囊括其中,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梁山英雄們的反抗精神及統治階級的罪惡。林沖、呼延灼、關勝等朝廷官員一心報效國家,卻被奸臣所害,可惜!宋江為了當朝廷命官而不惜犧牲曾多次出生入死的結拜兄弟的性命,最后落得被朝廷奸臣毒死的下場,真是死有余辜,活該!
《水滸傳》不單以情節的生動緊張取勝,還有較豐富真實的細節描寫,它確實是一本非常耐人尋味的好書。通過看《水滸傳》這本書,使我更好得領略到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的藝術魅力,讓我更加喜歡看古典文學。
讀水滸傳讀后感600字以上【篇3】
今年暑假,爸爸給我買了一本有239頁的《水滸傳》,我看的津津有味,幾天時間就看完了。還讓我有深深的體會。
它是一本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章回的小說,體現了英勇斗爭的悲壯畫卷。里面有108位綠林好漢,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宋江,他勇敢無畏,領導著農民起義替天行道,雖說還是敗了,可是很蕩氣回腸。
宋江也有很多故事,比如:宋江他十分佩服剛建立起來的梁山泊的行為,也加入了,可是當時的梁山泊被誤為倭寇派,宋江的父親不想讓他加入倭寇的地方,便裝病讓他弟寄信給宋江,宋江知后十分痛心,便回家,宋江見父親健在,大怒罵弟不孝,宋太公制止了,便說:“我怕你做了強盜才騙你回來的。”之后又被請上梁山泊,晁蓋讓宋江留下,但宋江不敢違背父親的意思,說什么也不肯。
宋江行為讓我知道了 無論自己身在何處都要孝順父母,有什么事都要看望父母,父母說什么都要做。而我和宋江恰恰相反,父母罵我,我就頂十句,我也不聽父母的話。另外108位綠林好漢英勇我都佩服,不知不覺我又陷入了故事中。
讀水滸傳讀后感600字以上【篇4】
《水滸傳》,又稱“忠義水滸傳”,簡稱“水滸”,作者施耐庵。是中國第一部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小說,它生動地描寫了梁山好漢們從起義到興盛再到最終失敗的全過程,特別是通過寫眾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經歷和反抗道路,鮮明地表現了“官逼民反”的主題。揭示了中國封建社會中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和失敗過程的-些本質方面。
《水滸傳》這本書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在這昏暗腐敗,官官相護的年代,無數好漢被處處欺壓。但亂世出英雄,在無法忍受的情況下,他們義聚梁山泊,匯成了一股連朝廷也不敢忽視的勢力。在一次次征戰中,他們為了義,救出兄弟,殺除貪官,卻也沖為了朝廷眼中的最大賊。在幾經波折下,朝廷招了安,讓他們四處奔波掃平其他勢力,但結果卻是,在百經沙場后散的散,死的死,結局就是悲劇結尾。
《水滸傳》主要刻畫了108位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他們各有各的特點,施耐庵把他們個個描繪的生動形象,這使我讀完《水滸傳》后,里面的英雄人物形象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念念不忘。如:及時雨宋江的重情重義,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花和尚魯達的武藝高強,愛打抱不平,智多星吳用的足智多謀。
我最喜歡的就是宋江了,后人對他有兩個說法,一是說他是一個偽君子,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和前途,拿兄弟們的命去當賭注,向朝廷招安的叛徒。也有人認為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向朝廷招安只不過是想找一個美名,不想讓兄弟們終生都淪為草寇,我非常贊同的第二種說法,梁山泊悲劇并不是宋江一人造成的,而是因為當時的那個封建社會造成的。
那情義,那忠義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讓我敬佩、仰慕、感嘆……
讀水滸傳讀后感600字以上【篇5】
《水滸傳》是我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它通過敘述北宋末年時期宋江等人起義的起因、經過和最后失敗的結果的過程深刻地揭露了當時黑暗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統治階級的腐朽。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書中十分明顯,就是官逼民反,書中一開始就描寫了高俅這一首要反派的形象,再寫各路好漢的故事,說明書中的故事主要以官逼民反為主。
水滸傳中,各路英雄好漢們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各不相同,譬如魯智深本身就是個好漢,嫉惡如仇,又屢次與朝廷發生矛盾因此選擇反抗黑暗腐朽的朝廷;而阮氏三兄弟是因為自己因為官府的剝削而生活過不下去,因此選擇與吳用等人合作,參加“智取生辰綱”。
水滸一百零八位好漢中,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的是魯智深,他為人豪爽、有正義感,愛打抱不平。他曾為了一對受人欺凌的父女挺身而出,“三拳打死鎮關西”,這使得他威名大震。但是他本身又有不少缺點,譬如急性子,蠻橫不講理等。他曾經進過寺廟當和尚,但是他這樣的大粗人怎可能在這樣有各種清規戒律的寺廟里安分呢?于是麻煩接踵而來,先是瞞著方丈跑去喝酒,破了和尚的戒律。這還不算完,有一日他喝醉了酒回到寺廟,看門的小和尚見他又去喝酒喝的爛醉,便不肯給他看門。喝醉了酒的魯智深哪能就此罷休,索性便發起酒瘋來,砸爛了寺廟門口的雕像。寺廟中的和尚紛紛要求趕走魯智深,魯智深也不是不識相的人,便不在寺廟繼續呆下去了。
還有一位能與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相提并論的人物,他就是“智多星”吳用。那場驚天動地的搶劫案“智取生辰綱”便是他一手策劃的,他巧妙地運用了天時地利以及蠱惑人心,使一向小心謹慎的楊志也放松了警惕,最后把護送隊的人全部用“蒙漢藥”蒙倒。這可以說是吳用本身計謀高明的最高體現了。
《水滸傳》中類似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或是武功高強,或是有豪情壯志,亦或者是有過人的計謀。無亂如何,他們在這一歷史時期的所作所為,都值得我們后人去學習借鑒,去細細揣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