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讀后感600字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600字(精選篇1)
暑假里,我讀了《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我從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看到了華夏文明的璀璨、民族精神的可貴,從而激發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
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歷史,從三皇五帝開始一直到如今,這是一個民族的傳承,也是一個民族的延續。即使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民族有過輝煌、榮耀,也有過低谷、屈辱,但總而言之,文明沒有斷絕,一脈相承的華夏文明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已然五千多年。
歷史記錄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也成就了一位位報國英雄。我認識了大義滅親的林則徐、臥薪嘗膽的勾踐、脫穎而出的毛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等。但我最欣賞蘇武,是因為他不屈不撓,即使死也不愿意給漢朝丟臉。有一次,蘇武奉命以中郎將持節出使匈奴,但不幸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他投降,但蘇武都沒有答應;單于后來將他遷到北海邊牧羊,說哪一天公羊能下小羊,才可以釋放他回國。蘇武手持漢朝符節,死活都不答應,只記得他是漢朝的使者。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不屈。至始元六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后,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這些名垂青史的歷史英雄,有的令我們自豪、有的令我們反思、還有的值得我們學習。正因為有了這些英雄,我們國家的歷史才會變得豐富多彩。
中華民族這個地大物博的大家庭,是華夏兒女經過幾千年的苦難與挫折,創造了無數的輝煌成就,才換來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不計其數的物質文化資源,一代代傳承至今,才能讓我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創造更加輝煌、美好的未來。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2
俗話說,我們都是炎黃子孫,倘若把一個國家的歷史比作一個人的年齡,我們的國家已經有五千歲啦!在這片美麗富饒的黃土地上,經歷了多少的風風雨雨!當再次翻開這本書——《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的內心又浮想聯翩……
悠悠華夏五千載歲月,沉積了五千年的燦爛文化,寒假里,我讀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讓我了解了更多更多的史事,對豪情萬丈的英雄人物的敬佩,對奸詐狡猾的反派人物的鄙視,讓我時而激動高昂,時而沉思氣憤,我想,生活中也何嘗不是如此呢?在這個處處存在心機的社會上,有不惜代價為人民服務的人民領袖,也有貪圖小利的卑鄙小人,情景交融,才有了我今天的心得體會。
從傳說中的盤古開天辟地,如此精彩的一幕就是引領我駛向我中華歷史道路的航船,傳說中,天地還是一團混沌,但有了盤古的出現,他一斧把這團混沌劈了開來,從此以后,便有了天、地。
以后天就一日比一日高,地也一日比一日厚,大約過了十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后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高山、河流、星星、月亮等等,雖然這是神話,不是真正存在,但這始終是我走向歷史道路的“開篇之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將相和》的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在戰國時期,趙國發生的事情,那時,藺相如靠他的三寸不爛之舌當了趙國的相國,老將廉頗卻看不慣,覺得一個文官,只會說些花言巧語,就比他的官職還高,十分不服氣,于是就想找個機會去羞辱他。藺相如聽說了,便處處躲著他,門客都以為是藺相如膽小不敢相見,而藺相如答道:“現在秦國不敢輕易動兵攻打趙國,就是因為知道趙國有文官藺相如,武官廉頗在,倘若讓秦國知道文武兩官關系破裂,趁這個機會來攻打我們,我們就會被吞并。”后來廉頗知道了藺相如所作所為用意何在,十分羞愧,親自上門背著荊條請罪,這也就是負荊請罪的由來。
悠悠五千年,彈指一揮間,《中華上下五千年》真是一部古代人民的杰作,也正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承載著一段段令人嘆為觀止的文明,雖然現在是21世紀,科技也十分發達,但我們依然要把我們祖國五千年的歷史牢記在心中,它是華夏子孫不可磨滅的記憶!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只要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無論多困難的事,都會被我們的恒心所打敗,多么不可超越的難事,都會被我們所解決,《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一本很好的讀物,這本書里蘊含了許許多多的奧秘,它就像放電了一樣,麻醉著我,希望大家也去讀這本蘊含古代人民智慧結晶的好書!將中華歷史永遠銘記于心!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600字(精選篇2)
一本好書往往都是一面明鏡,可以折射出一個個大道理,它的用處是無可計數,它會在人生這條大道上立下不可消磨的汗馬功勞。
關于《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我早以耳熟能詳,它里面一個個歷史人物更是被作家的神筆描述地栩栩如生。上至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文人墨客,他們有些擁有雄才大略,如山海般龐大的志向,有些隱局郊區,過著樸實無華的生活。他們都在這本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長卷中出現。
其中一位詩人給我記憶最深,它就是大名鼎鼎的辛棄疾,他文武雙全,令我敬佩。他對祖國這般地熱愛,如滔滔江水。當我讀到他們戰斗中化險為姨,如神龍般威猛地與敵撕殺的時候,我的心上仿佛有塊大石頭。心想他帶領大宋精兵是否可以打敗那些浩如煙海的敵國軍隊,最終他把敵軍擊敗了,我心上的石頭也放下來了。
我繼續讀著,像一只惡狼一般貪婪。過了不久,宋朝變得越來越腐敗,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相信在亂世之中會出現一幫豪杰,宋朝也不例外,著名抗金名將岳飛出現了。他的出現如猛虎下山,蛟龍出海。金軍被打得屁滾尿流,一下子給金軍一個下馬威。金軍被擊敗后,像豺兒狼般的秦檜,設計陷害忠良,讓岳飛鳴收兵班師回朝,岳飛沒辦法只好回朝。沒想到岳飛為民除害,除報安良卻被秦檜誘言打入大牢,我的心里充滿了憤怒,像有個定時炸彈要炸似的。對于秦檜他說出的一派無言地氣憤。
在各個朝代都有一些厲害人物。他們的優良品質讓人敬仰,他們的才華是不可比喻的,在才茫的文壇上他們都是其中的一座高山。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600字(精選篇3)
閱讀,是一件神圣而又美妙的事。歷史上,多少名人,哪個不是通過閱讀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家呢?《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就可以帶我們走進一個奇妙的世界,讓你感受到閱讀的美和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的歷史。
這本書主要講了中華民族的五千年的歷史。從盤古開天辟地,到烽火戲諸侯;從齊桓公稱霸,到荊軻刺秦王;從秦王統一全國,到黃巾起義;從袁紹擁兵自重,到梁武帝出家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以及中華民族的艱苦奮斗,讓我們為這一些歷史感到驕傲。
這一切,是多么感動。但同時,也令人怒氣沖天。“大禹治水”和“烽火戲諸侯”就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大禹在治水時,曾經三次經過家門而不入。他想到了還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民,莊稼被淹,房屋被毀,發誓一定要將洪水引退。而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呢?周幽王昏庸無能,整天沉迷于美色。光是這一點,就足以奠定西周的滅亡了。更何況,他為了逗褒姒笑,竟然聽從了奸臣虢石父的計策,點燃只有在緊急情況才會點燃的烽火!這一點燃了烽火,雖然逗得褒姒笑了,可是在同時,也消除了其他諸侯國對周幽王的信任。點烽火可不是鬧著玩的!就在公元前771年時,有三個諸侯國聯合向周幽王的皇城進攻。他立馬點燃烽火,向其他諸侯國求助。可惜,因為其他諸侯國認為又是個騙局,個個按兵不動。最后,西周滅亡了。
這兩個事件,足以證明他們的差距了。大禹,他為了蒼生,為了人民,他甚至對自己的妻兒不管不問,只為了引退洪水,保家衛國。周幽王卻恰恰相反。他昏庸無能,沉迷于美色,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國家;在諸侯們明白周幽王點烽火是一個騙局時,周幽王有沒有想過這樣做是什么后果?沒有,沒有!因此,大禹才是我們的榜樣。千萬不能學周幽王那樣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
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歷史,也通過歷史告訴了我們人生的道理。也許,這就是閱讀之美吧!
《上下五千年》讀后感600字(精選篇4)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像飛鴻一樣,我們都多多少少在歷史的雪泥地上留下自己的爪印。雖然爪印對于飛鴻自己沒有任何作用,可是對于“后鴻”卻起著不可思議的作用,它告訴了鳥兒們下一步要飛向哪里。所以,人們將歷史記錄下來,撰成史書。
《中華上下五千年》就記錄了從商朝到新中國,從皇上到百姓的372個生動故事。其中,我對石崇王愷斗闊印象尤為深刻。石崇在家中造了一個玲瓏的小樓,斗拱、瓦片上都涂滿了香料,里面還有幾個用五斗珍珠買來的歌女在跳舞!王愷則更過分,他每天用糖水洗鍋,還用珍貴的絲線編成五光十色的屏風。讀到這個故事時,我并不羨慕他們窮奢極侈的生活,只是不解為何這樣荒淫腐化的人物也可以被史書記載。也許,作者是希望后人可以看到那些在歷史的玉璧上留下的污點,避免重復他們的錯誤吧。
但是,“歷史留名”真可能成為一個黑洞,用逃不脫的吸引力抓住人們的心,誘惑他們不計一切千古留名。比如書里記載的荊州刺史桓溫,他手握大權,三次北伐兩次成功,卻企圖篡位。他曾說過一句話:男子漢哪怕不能流芳百世,又何妨遺臭萬年?他這種想法和西方的黑若斯達特斯不謀而合。黑若斯達特斯為了被后人記住而火燒阿爾忒彌斯神廟。他們都成功了,成功地被后人唾罵了幾千年。可是,這種留名千古卻損害了他人。石崇除了自己搜刮民脂民膏外,還縱容部下到處敲詐。桓溫則辜負了一向信任他的皇帝。黑若斯達特斯把精美的建筑化成了讓人心碎的廢墟。
其實,許多流芳百世的人卻并不是為了歷史留名。那只是后人對他們的獎勵。孔子就是很好的例子。他認為我們是為自己而活,做了好事就是好事,不需要別人來評頭論足,所以他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在他看來,為了在他人那里留下好名聲去做好事是很好笑的事情。如果孔子一昧地追求“流芳千古”的話,人們還會稱他為圣人么?
因此,歷史的雪泥上留下爪印固然很好,可是,我們不應該一昧追求“名聲”,否則,我們不但會活得很累,還容易成為歷史的污點。這就是上下五千年告訴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