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青春之歌有感600字
《青春之歌》是才女楊沫的代表作。創作于50年代,講述了北京的一批進步青年學生們為了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的奮斗史。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讀青春之歌有感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青春之歌有感600字【篇1】
《青春之歌》這本書是楊沫成功作品之一,也是一本紅色經典書。
這本書主要講了:林道靜出身在大財主家里,可她的母親修秀妮因出身貧苦,生下道靜后被姨太太徐鳳英給逼死了。從這以后,道靜活的像只狗一樣。中學畢業后,道靜的父親破產后逃得無影無蹤,后媽徐鳳英逼她嫁給三十多歲的胡局長,好讓自己和兒子有錢花,也可見胡局長也挺喜歡道靜的。可道靜因自己年少,還想讀書,憤然逃出北平的家,來北戴河找表哥。可一再打聽,表哥和表嫂已經不在這工作了。在她傷心之時,遇到了楊莊小學的校長余敬唐,余敬唐表面上對道經很好,但背后想把她獻給鮑縣長。道靜知道后,實在受不了了,于是走到大海邊,想跳海。就在道靜要跳的那一刻余敬唐的表弟余永澤救了她。余永澤和道靜一見鐘情,道靜暫時忘了那些傷痛,并答應留在楊莊小學教書。有一天,道靜在課堂上給孩子們講了“九.一八”的故事,勾起了孩子們愛國、痛恨敵人的感情。可遭到了余敬唐的責備。道靜生氣地辭去了工作,去北平找好朋友王曉燕了。后來,道靜在北平遇到了余永澤,在于永澤的哀求下,道靜與他同居了。再后來,道靜不顧他人的勸說參加了紀念“三.一八”,認識了盧嘉川、許寧、鄭瑾等一批愛囯同學。最后,道靜參加了革命,發生了種種故事。
讀完了這本書,我不禁開始佩服起道靜來了。一是她樂于助人,不管他人有什么困難,盡量幫助他;二是她博學多才,還有著一顆炙熱的中國心;三是她把自己寶貴的青春獻給了黨,為了讓自己不再被男人們當成玩偶一樣玩弄,更為了我們以前腐敗無能的舊中國努力。道靜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這本書中,最讓我討厭的就是余永澤。第一點是因為他隱瞞道靜,隱瞞她前面去了一個老婆,后來死了;第二點是因為他嘴巴上說得好聽“道靜想干什么事都讓道靜干,不勉強她。”可事實證明余永澤不是這樣做的;最后一點是因為他很自私,怎么個自私法呢,這要分兩點,一是他的鄰居來找他要幾元錢救救他們全家他不肯,二是盧嘉川來他們家跟道靜有說有笑余永澤就吃醋了。我們可不要像余永澤學習,做人要大方,說過的話要記住。
讀青春之歌有感600字【篇2】
暑假是快樂的,更高興的是,我在爸爸的指導下讀了一本名叫《青春之歌》的書。
今年正好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在報紙和電視上看到很多為新中國成立、建設而奮斗的革命者的光榮事跡。為革命事業,有的人很年輕就犧牲了,有的人全家都沒有了,而他們面對兇殘的敵人毫不退縮,終于迎來的新中國的成立;他們不圖任何報酬,投入到艱苦的建設里去,終于讓我們今天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動不已,他們的優秀品質讓我崇拜。這個時候,我又正好看了這本紅色經典《青春之歌》,所以令我印象特別特別深刻。
這本紅色書籍《青春之歌》里面刻畫的是林道靜、盧嘉川、江華等一批栩栩如生的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為革命者的形象,他們象征了中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尤其是主人公林道靜,她是一個女知識分子,一開始很柔弱,后來在革命者的影響下,成長起來,成為堅強不屈的共產黨員。這個成長的過程很艱辛、很危險,但是,他們為了黨的偉大事業毫不畏縮,充滿信心,戰勝了困難。
讀完之后,我覺得很有教育意義。你看,我們現在小學生,過著幸福的生活,家長和老師都寵著我們,上學都有人接送。很多小朋友卻撒嬌、怕吃苦、沒有目標,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還在學校打打鬧鬧,什么都怕學,不知道將來為祖國做什么。所以,要多讀這些紅色書籍,了解幸福來之不易,學習革命者和建設者們的崇高精神,并以他們為榜樣和動力,努力學習回報家長、老師和社會,做一個有用的人。
讀青春之歌有感600字【篇3】
青春是美妙的樂章,用它跳躍的音符譜寫人生的旋律;青春是翱翔的雄鷹,用它矯健的翅膀搏擊廣闊的天宇;青春是奔騰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氣勢沖垮陳舊的木橋。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流動著青春熱血的書——《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為讀者展現了“九·一八”事變后,一批愛國主義青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道路情景,細致的雕琢了一個個性格鮮明的知識分子形象。而主人公林道靜是一個從小寄人籬下的的青年,為了反抗命運,她憑著旺盛的革命熱情在革命者的幫助下,從一個受盡凌辱的青年成長為一名有堅強內心,不畏強權的共產主義革命者。
回首現在,我們物質生活豐富,有著社會、家庭和朋友的照顧,不必為生存而擔心;可我們的精神生活與林道靜相比,卻顯得多么微不足道。林靜道找到并堅定了自己的思想與信仰,實現了青春的價值。而正值青春年華的我們卻很少有人把握住青春的價值: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網游的虛幻中,有些人把青春浪費在了頹廢的酒吧,還有的人把青春獻給懶惰與放棄。
每個人的青春都有著其特殊的價值,并占據著特殊的地位。正值青春的我們應該無愧且無悔于青春,在這個人生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為收獲一個美好的未來而播種下理想,并努力讓它實現。可是我們又有幾人真正做到了無愧青春呢,其實每個人的青春都有著自己的挫折與不順,有的人在挫折中站了起來,而有的人卻如脆弱的玻璃瓶經不起挫折的磨礪。青春期的我們有著鴻圖之志,但我們的理想卻不堪一擊,在幾次失敗和教訓之后就變得軟弱與膽怯。玫瑰在破土前,只有在黑暗的土地里經受寒冷與寂寞的挑戰,才能沖破大地,綻放自己的美。我們的理想也只有在挫折的不斷錘煉下才能由普通的石頭變成河蚌里發光的珍珠。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為之而艱苦奮斗,而理想是我們奮斗的動力。黃金時代就在我們的面前,我們應學習林道靜,珍惜青春,把握時光,把握每一天的美好。只有不斷奮斗,才有真正的前途和出路,才能有真正值得歌頌的美好青春。不論暴風雨來的多么猛烈,請做一只海燕,做一只高傲的海燕,在挫折與困難中前行,風吹的猛烈了就展開自己的翅膀,雨下的狂暴了就抬起自己不屈的頭顱,面向暴風雨。
要相信——雨后就會有彩虹!
讀青春之歌有感600字【篇4】
大概從中學時期,甚至從小學開始我就聽說了《青春之歌》這部小說,只是當時沒有充足的時間,也沒有多么濃的興趣,再是當時想借到或是買到這本書對我這樣一個窮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非常之難的。所以,直到上個月老師推薦我們看這本書,我才在圖書館看到它,并借了它,并用了一周的時間就把它如饑似渴的讀完了。
《青春之歌》中我領略到了林道靜對于黨的真摯的依賴的象孩子見到母親一樣的情感;領略到他們那一群象火山一樣噴發的熱血的愛國之情;領略著那個動蕩的、轟轟烈烈的時代的風云。一星期以來,每個晚上,我都沉浸在那個時代中。但是,畢竟,我還是從那個時代中走出來了。書看完了,我看了楊沫的再版后記。這一本書,它經過了另一個轟轟烈烈的時代——大革命的時代。它聽取了眾多的意見而改變了一點,增加了林道靜在鄉村農民-運動中鍛煉的七章,這表明了“歌明者要與工農商相結合”的歌明思想,也給整部小說展示了更廣闊的天地。同時,林道靜的思想發展、成熟之路也就更加合情合理。我雖反感增寫的理由,但卻還比較喜歡這幾章。最喜歡的是開頭道靜和余永澤生活,和盧嘉川接觸的一段,在獄中和林紅接觸的一段,寫得很成功。可是后來,卻很難理解一個成功的歌明者的真正的斗爭和歌明的情節。這種內部的“左”和“右”的斗爭,也許是因為某些人的批評,也許揉進了大革命的一些影子,更也許,我自己天真地沒有預料到當時斗爭的復雜性。
總而言之,楊沫是一個成功的作家,但同時又是一個有太多責任的作家。作品不應該為歷史去背上沉重的包袱。我欣賞的是那種“自由”的作家,他沒有任何責任和工作的目的需要而去寫作,他的作品就應該是他自己最強烈的感情,是他心底最強最高亢的呼聲。楊沫的作品,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是她畢竟寫出了,成功地寫出了一代人最壯美的青春!
這本書也讓我感到,在當今社會中的我們,也應該像文中的林道靜有無私的奉獻精神和堅強的意志,這種奉獻要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現在家家戶戶多數是獨生子女,所以個個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歷不起任何風吹雨打,很多事都要靠父母,缺乏奉獻精神,而堅強的意志更需要我們的鍛煉,需要我們在一道道坎坷中慢慢成長,需要我們意氣風發的走向未來!
讀青春之歌有感600字【篇5】
《青春之歌》是一部充滿理想,激情昂揚的紅色經典文學作品,它感染、激勵、熏陶著我們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炎黃子孫。閱讀《青春之歌》,可以弘揚愛國的熱情,更讓我們懂得了今天優越生活的來之不易。
故事的主角林道靜生于一個平凡的農村家庭,她母親很早就去世了,父親一個人把她辛辛苦苦養大,可她父親執意要她嫁給一個國民黨軍官。林道靜不愿意嫁給國民黨軍人,就趁父親不注意,跑了出來,在一個農村當了一個小學老師。后來村里來了一群參加革命的青年人,他們和她十分談得來,漸漸地林道靜被領上了革命道路,她感到革命力量把她心中的火點燃了一樣,內心十分激動。但是,一天晚上林道靜在發革命傳單時,被敵人抓住了,關進了監獄。在監獄中,她認識了革命黨員林紅和小紅,雖然林紅受盡了敵人的屈打,但是她仍然很堅強,沒有向敵人透露一丁點的情報。林紅在監獄中跟林道靜講了很多革命道理,讓她懂得了很多。一天,林紅又被敵人帶走了,這一次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斗爭了。林紅在走之前,把梳子和毛衣留給了林道靜和小紅,并囑咐她們:“將革命進行到底!”然后英勇犧牲了。林紅的犧牲讓林道靜十分傷心、痛苦,并決心要投入于革命。當她被放出來之后,認識了一名叫江華的革命領導人,從此就加入了革命組織,并把自己的青春全部都獻給了革命事業。她的心里堅信著這一句話:“將革命進行到底!”,這一句話一直鼓舞她與敵人斗爭。
讀完這本書,讓我感慨萬分。讓我深深懂得了要不是這些不怕犧牲、英勇頑強的革命烈士,就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弘揚這種愛國精神,更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好好學習,長大后成為祖國的棟梁,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