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讀后感600字
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讀后感600字(篇1)
寒假里,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一本書——《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很大的感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
書中的主人公王葆釣到了一個寶葫蘆,只要是心里想要的東西,就會出現在眼前。可是王葆有了寶葫蘆,不但沒有得到幸福和快樂,反而增添了不少麻煩和苦惱,因為那些東西都是寶葫蘆從別人那里偷來的。他逐漸認識到寶葫蘆不是好東西,便主動向同學們揭露了寶葫蘆的秘密,并毅然表示與這個“寶貝”決絕。他使勁地把寶葫蘆一扔, 轟然一響,寶葫蘆炸成碎片。王葆驚醒,原來這一切只是南柯一夢······
這本書告訴我們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只有一點一滴的不懈努力,才能收獲最美最甜的果實,正如劉老師所說的:“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凡事都需要努力。”寶葫蘆雖然可以給王葆想要的東西,但那些東西卻是偷來的,這樣不但不會讓人感到快樂,反倒會讓人感到難堪,這樣做本質上和小偷沒什么區別。
就比如有些同學上課從不認真聽講,回家也不好好完成作業,學習完全跟不上,到了考試的時候就想著抄別人的,結果卻被老師發現,扣了更多的分,也許原來可以考九十分的,卻只能考八十分。
社會上有些人就總想著不勞而獲,因此走上了歧路。他們用偷、搶,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些人的結局都是受到法律的制裁,只能在監獄里懺悔自己墮落的一生,他們的人生沒有意義,晚年回想起來會很后悔,可是勤奮勞動的人卻不一樣,他們的人生很有意義,在晚年回想起來也不會后悔。
《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只有靠自己勞動換來的東西才是最好的!
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讀后感600字(篇2)
寶葫蘆的秘密?看了這個題目,也許你會問:“寶葫蘆,難道就是那無所不能、神通廣大的寶葫蘆嗎?”沒錯,正是這樣的寶葫蘆。那秘密又是怎么回事呢?這你就得聽我慢慢道來了。
先來說說寶葫蘆的主人——王葆。我要先聲明一下,這王葆既不是神仙,也不是什么妖魔鬼怪。他和我們一樣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他是個好孩子,不肯干壞事,也關心集體,挺愛她的同學。他爭強好勝,希望樣樣事都比別人干得好。可就是有點懶惰,遇到麻煩的事情就不想做,總想著有這么一個寶貝,可以使他不必費勁就可以得到他想要的東西。誰能說這不是美好的愿望!后來,他果真在“釣魚”的時候得到了這個寶葫蘆,王葆可開心了。在地上連打了兩個滾,還翻了個筋斗。但寶葫蘆對王葆說:“假如世界上有第二個人知道你有了這么一個寶葫蘆,我這個寶葫蘆就完蛋了,就再也變不出什么東西來了。”哈,秘密就在這呢!
寶葫蘆雖說是個寶貝,但也幫了王葆不少“忙”。比如:王葆和朋友下棋王葆想“吃”對方的馬,結果寶葫蘆把棋子往王葆嘴里塞;這還不算,寶葫蘆替王葆偷東西,這事不能告訴別人,弄得他失去了好朋友,失去了班集體,甚至對爸爸也只能撒謊。弄得王葆最后只剩一個寶葫蘆了,還有個不學好的朋友楊拴兒,孤零零的,多難受啊!這種既無聊又苦惱的生活,對于王葆來說是不可忍受的痛苦,絕不是什么幸福。值得慶幸的是,王葆逐步看透了寶葫蘆的人生哲學,明白這完全不是自己追求的東西,終于堅決地把它拋棄了。“瞧瞧你!睡了這么久!”王葆是在這句話中醒來的,沒錯,這只是一個夢,但我卻不覺得遺憾,因為正是這個夢教給了我們道理。
我覺得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包括吃的、玩的、用的、各門功課的成績,沒有一樣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都得有人們努力,通過自己辛苦的勞動獲得的。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幸福不是脫離了集體的不勞而獲的生活,而是要通過不懈的奮斗,跟同學一起進步、跟家人一起分享成功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
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讀后感600字(篇3)
今天我看了《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它讓我獲益良多。
故事講述小學生王葆,當他在學習上碰到困難的時候,或在課余生活中遇到不順利的時候,就幻想有一個神奇的寶貝來幫他輕松地實現目標。一天,王葆在釣魚時偶遇傳說中能實現任何愿望的寶葫蘆,他想要什么寶葫蘆都能信手拈來。寶葫蘆幫王葆釣到魚、做成高級的模型、完成回家作業,真是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就成什么。有了這個寶葫蘆后,他在學校的表現是突飛猛進,讓同學們大為驚詫。寶葫蘆更幫助他在泳池中大顯神威,輕易獲得了參加校隊的機會。
可是,王葆逐漸發現寶葫蘆原來不分青紅皂白,只懂盲目服從,因此屢令王葆哭笑不得,最后更令王葆在數學考試中鑄成大錯!到最后他終于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能力贏得了市的游泳比賽。
是啊,這句話是真對,天下沒有掉餡餅的事,凡事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啊。就像以前的我總不愛復習,抱著曉幸的心理,認為不會考到了,結果還是考到了,這時沒辦法,只能偷照同學的,把同學的答案抄到自己的試卷上。一次又一次,我的舉動被火眼金睛的老師發現了,并及時教育了我,讓我認識錯誤,并改正。有就是王葆爸爸說的“不要把自己的小心眼和小聰明用到干壞事去,如果把這些精力都用到學習上去,那么學習一定會好的。”也對啊,為什么不把精力放到學習上去呢?把精力放到干壞事上去,不但沒有表揚,還會受到批評,而相反你認真學習,你一定會得到表揚,何樂而不為呢?
從這部書里我知道了沒有不勞而獲的知識,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有好成績。
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讀后感600字(篇4)
我以前讀過一本書叫《寶葫蘆的秘密》,講的是一個叫王葆的小學生,他鐘愛吃零食、愛幻想,經常聽奶奶講寶葫蘆的故事。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他得到了一個寶葫蘆。寶葫蘆神通廣大,他幫王葆剪指甲、做作業、做模型,跟他大戰恐龍。王葆從此變成了閑人,自我不用做任何事情,仿佛世界變得完美,但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情,因此接二連三的麻煩也隨之而來。王葆實在無法忍受寶葫蘆的盲目從命,把寶葫蘆趕走了。寶葫蘆走后,王葆發奮圖強,透過自我的發奮在游泳比賽中奪得了冠軍,最后與寶葫蘆依依不舍地告別了。
其實領悟生活中的我也有和王葆一樣的經歷。我期望自我有一個三頭六臂的機器人,幫我寫作業,幫我穿衣服,幫我收拾書包。這樣多舒服啊!以前有這樣一件事:以前我不會系鞋帶,總是母親幫我系。有一次上體育課,我的鞋帶開了,不知道該怎樣系,就隨便系了個麻團,結果一會兒就又開了,一跑就摔倒了。最后我最后忍不住回到家里和母親領悟系鞋帶。學習并領悟了系鞋帶后,對我幫忙可不小,開了還能再系上,也不會摔倒了。這下系鞋帶就難不倒我了。
有時候,我的題做錯了,想偷懶就不管錯在哪里,直接問母親:“哪里錯了?”母親總是回答我:“自我好好看看。”我就不得不自我認真地檢查演算,最后總能查出錯在哪里,這樣一來到鍛煉了我的檢查潛質。學習并領悟了檢查但是個好事情,每次考試都能查出錯誤來,這樣考試就有好成績啦。
透過閱讀故事和我的生活結合起來,我發祥不勞而獲是不對的,。如果只靠別人,自我也會變得懶惰,變得依靠別人,變得不愛動腦筋,生活中基本技能也不會了。咱們就應多動腦、勤動手,領悟上開闊思維,勤于思考,做個勤學好問的好孩子。《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這些道理,受益匪淺。
張天翼《寶葫蘆的秘密》讀后感600字(篇5)
在這個暑假中,我讀了好幾本書,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本書是《寶葫蘆的秘密》這本書。下方就和我一齊來看看我讀完這本書后的感想吧。
剛開始看的時候,覺得寶葫蘆真是一個寶貝,我要是有一個寶葫蘆該有多好啊,要什么就有什么。但是當把整本書讀完以后我的想法就變了,我認為,寶葫蘆雖然能夠給咱們帶來愉悅,但是更多的也許是厭惡和煩惱吧!
文章是從那里講起的:有一個叫王葆的孩子,他十分鐘愛聽奶奶講故事,奶奶就總是講寶葫蘆的故事,有了寶葫蘆就會變得好愉悅,要什么有什么。有一天。王葆自我在釣魚的時候,意外的釣到了一個寶葫蘆,他一連在地上打了好幾個滾。覺得他自我總算能夠要什么有什么過得愉悅了,先的時候,覺得寶葫蘆真好,要什么有什么。但是到了之后,卻發現寶葫蘆知道了自我的心事,把他要做的事全部做了,自我沒有什么事可做了。到了之后還發現寶葫蘆的東西是偷來的,一氣之下,就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大家,使得寶葫蘆沒有用了,他也就把寶葫蘆給扔了,自我也就徹底簡單了。
從這個故事中,咱們不難發現,什么事都是要用你的勞動的成果換來,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就拿這個寶葫蘆來說吧,當你覺得你要什么有什么的時候,你會覺得自我很開心、很快活,但是當你發現這些東西是偷來的時候,你心里又會怎樣想?不勞而獲的東西在你的面前你會吃嗎?寶葫蘆知道我的心思,在鄰居和同學面前把我想要的東西偷來放在我手上,這不是讓我在鄰居和同學面前難堪嗎?因此,咱們做什么事都不能貪圖小利,貪心的人是沒人理的。
在咱們的生活中,有不少貪圖小利的人,這個寶葫蘆的故事正告訴了咱們,不能要不勞而獲的東西,要用自我的勞動而換來的成果才是最珍重的。有了自我用勞動換來的成果,才知道勞動的辛苦,就不會把別人的勞動不當回事了。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寶葫蘆偷了東西我若理解了,也就等于是我偷了東西,時刻長了我就會養成好逸惡勞的壞毛病。我提議,大家來一齊做一個誠實的孩子,不偷任何東西,也不拿不勞而獲的東西。
王葆最后把寶葫蘆扔了,咱們大家有兩種不一樣的觀點,有的是認為王葆把寶葫蘆扔了是不對的;而有的人卻認為王葆把寶葫蘆扔了是一種正確的選取。我是這樣認為的,王葆把寶葫蘆扔了是不對的,正因既然王葆認為寶葫蘆做得不對,那就就應提早地對寶葫蘆說說自我對它的意見,而不是對寶葫蘆大喊大叫的,我想如果寶葫蘆真的懂得主人心里想什么,就就應和王葆一齊做王葆自我想做的事,那寶葫蘆也就能夠和主人成為最好的一對了。咱們不能收不勞而獲的東西,但是能夠讓自我成為一個愛勞動、珍惜別人勞動、誠實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