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狼圖騰的心得體會
關于狼圖騰的心得體會篇1
小說塑造了一個叫陳陣的人物形象,全文以他為中心,寫出了一個個與狼打交道的精彩故事。一步步給我們揭開了蒙古草原中信奉的“狼圖騰”的秘密。
記得陳陣剛開始與高大雄壯的蒙古狼接觸的時候,他正在回去寨子的路上。他騎著一匹青馬,來到山谷口,遭遇到了饑腸轆轆的蒙古狼群。蒙古狼群先把陳陣包圍起來,然后用氣勢試探敵情,恐嚇陳陣。看見計劃失敗,蒙古狼王毫不沮喪,接著派偵察兵跟蹤試探。可是最后在這樣一個千鈞一發之際,陳陣和青馬冷靜地用他們各自的智慧嚇退了蒙古狼群,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就因為這件事,陳陣被蒙古狼的一舉一動吸引住了。他覺得,蒙古狼觸及了他的靈魂……他心中漸漸有了一個模糊的“狼圖騰”。
陳陣在往后的日子里,不斷跟狼群作斗爭,最后還不顧危險,養了一只小狼。而正因為這只小狼,陳陣對蒙古狼的情感徹底升華,敬佩又敬畏。
可是在整本書的最后,因為人們的肆意破壞,蒙古大草原最后一塊“處女之地”被破壞了,整個草原千蒼百孔,以前雄壯的蒙古草原狼死的死,逃的逃;馬兒羊兒也少了,懶了……草原上漸漸被農耕民族侵蝕了,草原上年輕一輩的人都忘記以前的傳統了……
故事的最后,我看到無限的悲涼,因為人們對保護環境意識的薄弱,造成了這般局面。其實,這也是給現在的我們敲響了警鐘。
人們常識中的狼是狡詐,冷血自私的;而經歷了與狼生死患難的姜戎來說,是值得尊敬,保護的:許多年前戰無不勝的蒙古族正是因為狼,才受益無窮;而現在的人聰明,忠誠,趨利避害也是狼所特有的。也許在很多年前,人們也是觀摩了狼的生活習性,才有了《三十六計》和一系列兵法,才有了歷史上一系列的成就……
而如今,許多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威脅,紛紛瀕臨死亡,野生的動物越來越少……我不想以后只能在動物園里看到沒有了原始本性的動物,也不想我們的后代看不見這個世界的原始的美麗。
看完這部小說,蒙古狼群仿佛也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的面前,高昂著脖子,高傲地嚎著,不愿屈居任何人之下——也許,這是我心中的“狼圖騰”吧。
關于狼圖騰的心得體會篇2
今天讀姜戎的《狼圖騰》,才翻開沒幾頁,就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了,那些文字把我帶進了廣袤的額侖大草原。
一開始我認為狼只是喜歡群居、“團戰”的動物,只會憑借著一些數量優勢來欺負一些小動物乃至于人類。然而,在讀《狼圖騰》的時候,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覺得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多么無知,甚至還有點愚昧。
狼是智慧的
狼懂得認識自己的周圍環境。他熟悉草原,熟悉草原上的一切聲音,還能因勢利導地運用各種戰術來捕獲自己的獵物與躲避敵人的攻擊。狼能利用大雪窩圍捕黃羊群,能借助白毛雪的風勢來全殲軍馬群,能利用地形給小狼崽選擇最最安全的家,這些無不是出于它們對草原極其熟悉。現代社會瞬息萬變,所以我們做事情也必須先沉下心來好好熟悉下自己所處的環境,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若你對周身環境不熟悉而貿然出擊,即使你能力再強,也只能落得虎落平陽被犬欺。這或許也是強龍壓不過地頭蛇的原因吧。
狼是團結的
看了那些讓人血脈賁張的捕食故事后,更能鮮明的看到這點。狼群由狼王統一指揮,共同進退,協同作戰,無往不利。比如在圍捕黃羊群的時候,有些狼去尋找大雪坑,有些狼去騷擾,有些狼去伏擊,在總攻的時候也是井井有條,張狂而不失冷靜,猛烈而不失秩序,在損失慘重的時候也統一聽從狼王指揮,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井然有序。猛狼做沖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后,完全沒有戰敗后作鳥獸散亂的場面,這不得不讓人稱絕。在古代冷兵器時代,軍隊作戰失敗后的場景和它們也是如此的相像,只是不知道是狼學人還是人學狼啊。現在社會是競爭的社會,也是合作的社會,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化,單靠個人能力無法完成一項較大的工程。因此我們得和狼一樣具有團隊意識,充分信任自己的合作伙伴,各司其職而后又互相幫助,就像一個球隊,萬眾一心,其利斷金。也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狼是勇敢的
狼在逃生的時候,為了求生,他甚至可以咬斷自己的傷腿,刮骨療毒。狼的自殘,更有些壯士斷腕的壯烈。當狼群去襲擊軍馬群的時候,它們甚至可以用自殺式打法,這不由得讓我們想起日本襲擊珍珠港的時候的敢死隊,傷敵一千,自傷八百。當搬遷的時候,有小狼崽被抓,狼與生俱來的血性和傲氣使小狼寧死也不屈服于人,只讓人感嘆訓虎易,訓狼難。狼的血性和傲氣,幫助它們在惡劣的草原環境中生存下來。草原上以前也有老虎等其他的大型食肉類動物,狼之所以能存活下來,大概也正因為此吧。現在社會如同一個戰場,危機四伏,如果沒有應對的勇氣和毅力,那么你將很難存活下來。只有具備勇氣和毅力,狼一樣的血性,并且積極主動的迎接挑戰才能生存下來。只有在面對困難的斗爭中,人類才能進步、成長。
狼極具危機意識
狼的本領、智慧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就像人一開始也并不會直立行走一樣。那些是在數千乃至于數萬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煉出來的。變化無常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還有各種生物的逃生本能,以及來自于人類的巨大威脅,使得狼不得不始終處于危機之中。因為他們隨時都可能會陷入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地。在草原上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關系隨時都會發生變化。因此它們必須時刻保持極高的危機意識。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希望看到明天的太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現在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放松就可能被社會所淘汰,這和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幾乎沒什么區別。社會不是完全公平的,但社會卻是殘忍的、所以我們必須擁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并時時的監督自己,給自己增加壓力。正如張瑞敏所言“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在不利的形勢下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哀兵必勝,也正是應了這番道理。現在我們高三更加應該要有危機意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高考的大戰中取得好成績。
狼具有智慧、團結、勇敢和時刻具有危機意識的好品質。因此在草原上,我們成了名副其實的學生。
關于狼圖騰的心得體會篇3
這是一本紀實體的長篇小說。這本書書由幾十個“狼故事”組成。那些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利用;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小狼艱難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小說,這本書真正揭示了人性與狼性,是一本令人讀完之后有所感悟的成功作品。
起初以為狼只是喜歡群居的野獸,憑借著數量的優勢撲捉一些小動物,茍且存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種生物而已.在我心目中狼的地位是很尷尬的.兇猛不及獅虎,速度不及獵豹.同為食肉類哺乳類動物,它也只能去欺負狐貍.它的存在也只是為了襯托虎豹們的勇猛.就象一部電影,它永遠只能做配角.然而,讀<狼圖騰>,隨著故事情節的深入,我越來越明白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無知.甚至有點愚昧.
狼是智慧的.
這一點在草原狼捕殺獵物的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它們的每一次進攻都堪稱經典.它們不打無準備之仗,踩點、埋伏、攻擊、打圍、堵截,組織嚴密,很有章法.好像在實踐孫子兵法,‘多算勝,少算不勝’.在狼與人的爭斗中,這種智慧也隨處可見.為了不使狼群暴露,獨處而被人發現的狼,往往逃向與狼群相反的方向.犧牲自己,保全群體.這絕非聰明,而是智慧.
狼是團結的.
它們很少各自為戰,所有的行動都是在狼王的統一調度下進行.只要狼王一聲令下,群狼便會排山倒海,勇不可擋.即使是它們被牧民和獵狗圍困,四面楚歌,它們依然鎮定自若,陣形不亂.
狼是勇敢的.
狼從來都不畏懼死亡.它們為了沖垮馬群,不惜犧牲老弱的狼去撕撤外圍壯馬的肚皮,與馬同歸于盡.與群狗的爭斗中狼也是前赴后繼,即便是戰斗到最后一條也毫不畏懼.在那片草原上它們是實實在在的王者,誰與爭風?
《狼圖騰》是對我的一次洗禮,閃爍智慧狡猾的光芒,我喜歡向往著狼的堅韌,狼的團結,狼的狡黠,狼的意志力和狼的生命力。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在社會上立足,才能適應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
關于狼圖騰的心得體會篇4
清冷的月光,孤單的身影。寂寞的草原上,回蕩著一聲聲凄涼的嗥叫,如鬼哭神泣,灌進人們的耳朵,直抵人心……
《狼圖騰》,一本讓我難以忘記的書。一個叫陳陣的北京知青在內蒙古的額侖草原插隊,抓一只小狼崽來研究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終于有一天,他與另外三個北京知青抓到了七只小狼崽,五只當場死亡,一只被帶走,他成為了最后一只小狼的主人。從此為養這只小狼,陳陣嘔心瀝血,一路遭到了牧民的反對。但陳陣保護著小狼,與它一起成長,直到野性十足的小狼轟然倒地。書本最后給出了一個黯然的結局:狼被殺完了,黃沙代替了一切。
當狼群成為傳說,草原成為回憶,而游牧文明也將徹底終結。一切都被黃沙淹沒了,草原欲哭無淚。
一個千瘡百孔的草原在我眼中突然放大了,變成了一個千瘡百孔的世界。無論是草原、是狼還是沙土,都是整個世界的縮影,當草原沒落時,整個世界也在沒落。
陳陣為小狼付出了許多,直到最后他才明白,小狼真正需要的是草原上自由馳騁時的血液奔騰,是廝殺獵物時的酣暢淋漓。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它來說只是對草原勇士的侮辱。只有那月下冰冷的嗥叫才能帶給它靈魂的沖擊。就如作者的感嘆:“華夏民族有龍圖騰,要是再有個狼圖騰就好了!”是呀,漢人崇尚的是龍的力量,而草原牧民敬畏的是狼的精神。狼圖騰是草原魂,剛毅、不屈、勇猛、堅強讓蒙古的草原狼無所畏懼。
生命就是這樣,簡單而復雜,明了而深奧。
狼的自由獨立、狼的強悍卓越、狼的不屈不撓、狼超常的智慧與才能、堅不可摧的團隊意識、狼的親情與友情、狼與萬物的關系……無不給人靈魂強烈的震撼與感動。在狼看來,狗是敗類。同是灰狼的后代,只有那些極其懦弱的狼才會去搖尾乞憐,低下高貴的靈魂。在牧民看來,狼是他們的老師。拒絕服從,拒絕被養,是一條狼生存的原則。
然而,它們卻敵不過自私貪婪的人類。
隨著華麗的狼皮入市,草原狼死于一場場圍獵。狼瞪大了眼睛也看不出這背后的陰謀是錢。夜空下,凄涼的狼嗥深深地扎進了牧民的心里,但他們無論如何也無法阻止漢人的涌入。人類玷污了神靈,破壞了草原,此刻我忽然明白了,那些殺過狼的草原人民為什么要把死去的狼拋向天空,把狼皮卷成筒,套在竹竿上。此刻,狼落下的是軀殼,上升的卻是靈魂,竹竿上的狼皮像一面飛揚的戰旗,是牧民對草原與草原狼的敬畏。然而無知的人們切斷了人與草原的血脈情,用狼血與黃沙抹上了血腥的一頁。若我是草原人,我寧愿失去光明,這樣才不會看到草原的枯黃破敗。萬年草原的沒落比千年王朝的覆滅更難以讓人接受。
桀驁不屈的小狼讓我看穿了草原的奧秘。書中的小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現實的狼,也是歷史的狼,是生命的狼,是精神的狼,是一篇贊歌,也是一曲挽歌。
小狼離我們并不遙遠,只是一觸即發的記憶。
狼深沉、豪放、憂郁而綿遠的長調與草原的幽怨、孤獨,固執與親情呼喚的仰天哭嚎,都是悲壯的草原勇士面對蒼天如歌的表達;是獻給草原最美的感情,最動人的詩篇。面對這曲狼的悲歌,我們應當用靈魂回應靈魂。我們自以為懂得很多東西,卻連最簡單的都無法把握。
狼煙、狼夢、狼嚎、狼影、狼魂,一切如夢一般纏繞著我的靈魂。
關于狼圖騰的心得體會篇5
《狼圖騰》向我們展示了草原狼豐富多彩的殺敵方法。開篇就是一個草原狼圍捕黃羊的大戰役,波瀾壯闊,縱橫捭闔,動靜結合,一氣呵成。
真正的作戰時間不過十幾分鐘,但作戰前狼群耐心的伏擊、精妙的設圍、細致的觀察,營造了“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壓抑、緊張而又亢奮的氛圍;而作戰時的迅雷不及掩耳、放掉還有戰斗力的黃羊而擊其余部分的智慧,頗有些卑鄙卻極其實用的狼抓黃羊的絕招,又讓我們拍案叫絕,贊嘆不已。
這動靜之間,卻將草原狼卓越的智慧、耐性、組織性和紀律性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狼做的事情之所以會十拿九穩,是因為他們做每件事情前都會先想好策略。這一點是值得我們人類學習的。
狼的智慧也是非常驚人的,幾乎可與人媲美。狼的本領、狼的智慧不是從來就有的,它們也是在幾千年艱苦的草原生活中磨煉出來的。變幻莫測的草原氣候、惡劣的草原環境、各種動物的逃生本能還有來自人的巨大威脅,使得狼始終生活在險境之中,隨時都處在被餓死、凍死、打死的境遇中,狼的各種策略就是在這種艱苦的斗爭中磨煉出來的。
人不是狼,但我們卻可以從狼身上借鑒很多東西。學習草原狼不能拘泥于具體的戰術,而是要鍛煉自己勤于思考、善于應用策略的能力。主動的去觀察和學習,積極的思考,在面對不同的情況時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實戰中磨煉自己,這就是狼的智慧源泉。
現代社會是競爭的社會,只要你有絲毫的放松,就可能會被社會淘汰,這很像狼群生活的大草原,公平而又殘忍。所以我們也得有狼的危機意識,嚴格要求自己,時時給自己加壓,正如張瑞敏所言“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往往不利的形勢更能激發一個人的潛能。“背水一戰”,“破釜沉舟”,正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