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羊九牧-十羊九牧的故事-十羊九牧的寓意-十羊九牧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簡拼】syjm
【近義詞】僧多粥少、人浮于事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緊縮式
【成語解釋】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成語出處】《隋書?楊尚希傳》:“所謂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成語用法】復(fù)句式;作定語、補(bǔ)語;含貶義
【例子】楊?涼?則云必須直詞,宗尚書則云宜多隱惡,十羊九牧,其令難行。 唐·劉知幾《史通·敘事》
【英文翻譯】overstaffed < be ununiformly ordered>
【成語故事】北周后期,隋文帝取代北周政權(quán)后,恢復(fù)漢制,把國土重新劃分成很小的郡縣進(jìn)行管轄,造成官員成倍地增加。楊尚希對此憂心忡忡,看到每年開銷急劇增加就上書隋文帝要改變這十羊九牧的局面。隋文帝采納了建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