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良恭儉讓-溫良恭儉讓的故事-溫良恭儉讓的寓意-溫良恭儉讓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成語】溫良恭儉讓
【拼音】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
【簡拼】wlgr
【近義詞】溫良儉讓、溫良恭儉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解釋】原意為溫和、善良、恭敬、節儉、忍讓這五種美德。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準則?,F也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成語出處】先秦?孔子《論語?學而》:“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形容態度溫和而缺乏斗爭性
【例子】◎ 我倒希望能跟她學壞,這樣就不用辛辛苦苦地做你溫良恭儉讓的老婆了。
【英文翻譯】temperate, kind, courteous, restrained and magnanimous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子禹問孔子的學生子貢為什么孔子每到一個國家都能聽到該國的政事。子貢回答他老人家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他用這樣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把政事告訴他,這是他與眾不同的品德。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