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然處之-泰然處之的故事-泰然處之的寓意-泰然處之的意思
時間:
小龍
成語
【拼音】tài rán chǔ zhī
【簡拼】trcz
【近義詞】泰然自若、鎮(zhèn)定自如
【反義詞】忐忑不安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jié)構(gòu)】偏正式
【成語解釋】泰然:安然,不以為意的樣子;處:處理,對待。形容毫不在意,沉著鎮(zhèn)定。
【成語出處】《續(xù)資治通鑒?元順帝至正十七年》:“而陛下乃泰然處之,若承平無事,此事安逸所以為根本之禍者也。”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例子】老東山已松開孫若西,他平了平氣,眼睛半閉,泰然處之,穩(wěn)立不動。(馮德英《迎春花》第二十二章)
【英文翻譯】have no nerves <as cool as a cucumber; keep one's countenance>
【成語正音】處,不能讀作“chù”。
【成語辯形】泰,不能寫作“太”。
【產(chǎn)生年代】近代
【常用程度】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