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奶奶的文章
冰心,原名謝婉瑩,是二十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一生創作詩歌、散文、小說頗豐,還有許多翻譯成果。因為她創作的兒童文學很受歡迎,小朋友們都會親切地稱呼她為“冰心奶奶”。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冰心奶奶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冰心奶奶的文章篇1:閑情
雨聲漸漸的住了,窗簾后隱隱的透進清光來。推開窗戶一看,呀!涼云散了,樹葉上的殘滴,映著月兒,好似螢光千點,閃閃爍爍的動著。——真沒想到苦雨孤燈之后,會有這么一幅清美的圖畫!
憑窗站了一會兒,微微的覺得涼意侵入。轉過身來,忽然眼花繚亂,屋子里的別的東西,都隱在光云里;一片幽輝,只浸著墻上畫中的安琪兒。——這白衣的安琪兒,抱著花兒,揚著翅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這笑容仿佛在哪兒看見過似的,什么時候,我曾……”我不知不覺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
嚴閉的心幕,慢慢的拉開了,涌出五年前的一個印象。——一條很長的古道。驢腳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溝里的水,潺潺的流著。近村的綠樹,都籠在濕煙里。弓兒似的新月,掛在樹梢。一邊走著,似乎道旁有一個孩子,抱著一堆燦白的東西。驢兒過去了,無意中回頭一看。——他抱著花兒,赤著腳兒,向著我微微的笑。
“這笑容又仿佛是哪兒看見過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現出一重心幕來,也慢慢的拉開了,涌出十年前的一個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落到衣上來。土階邊的水泡兒,泛來泛去的亂轉。門前的麥壟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黃嫩綠的非常鮮麗。——一會兒好容易雨晴了,連忙走下坡兒去。迎頭看見月兒從海面上來了,猛然記得有件東西忘下了,站住了,回過頭來。這茅屋里的老婦人——她倚著門兒,抱著花兒,向著我微微的笑。這同樣微妙的神情,好似游絲一般,飄飄漾漾的合了擾來,綰在一起。
這時心下光明澄靜,如登仙界,如歸故鄉。眼前浮現的三個笑容,一時融化在愛的調和里看不分了。
七百字的一篇短文,不施藻飾,不加雕琢,只是隨意點染,勾畫了三個畫面:一位畫中的小天使,一位路旁的村姑,一位茅屋里的老婦人,各自捧著一束花。
沒有一點聲音,只有三幅畫面。三束白花襯托著笑靨,真誠、純凈、自然。然而,萬籟無聲中,又分明隱約地聽到一支宛轉輕盈的抒情樂曲。小提琴聲不絕如縷,低回傾訴,使人悠悠然于心旌神搖中不知不覺地隨它步入一片寧謐澄靜的天地,而且深深地陶醉了。待你定睛尋覓時,琴聲戛然而止。曲終人不見,只有三張笑靨,三束白花,一片空靈。空靈中似乎飄浮著若遠若近的笑聲,那么輕柔,那么甜美,注溢著純真的愛。
于是,你沉入無限遐思,眼前見一片澄靜。“如登仙界,如歸故鄉。”恍惚間,你找到真、善、美——人們追求的最高境界。弟弟從我頭上,拔下發針來,很小心的挑開了一本新寄來的月刊。看完了目錄,便反卷起來,握在手里笑說:“瑩哥,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無有消息。”
我凝思地,微微答以一笑。
是的,太沉默了!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閑;不自然地,造作地,以應酬為目的地,寫些東西。病的神慈悲我,竟賜予我以最清閑最幽靜的七天。除了一天幾次吃藥的時間,是苦的以外,我覺得沒有一時,不沉浸在輕微的愉快之中。——庭院無聲。枕簟生涼。溫暖的陽光,穿過葦簾,照在淡黃色的壁上。濃密的樹影,在微風中徐徐動搖。窗外不時的有好鳥飛鳴。這時世上一切,都已拋棄隔絕,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樹聲,都含妙理。是一年來最難得的光陰呵,可惜只有七天!黃昏時,弟弟歸來,音樂聲起,靜境便砉然破了。
一塊暗綠色的綢子,蒙在燈上,屋里一切都是幽涼的,好似悲劇的一幕。鏡中照見自己玲瓏的白衣,竟悄然的覺得空靈神秘。當屋隅的四弦琴,顫動著,生澀的,徐徐奏起。兩個歌喉,由不同的調子,漸漸合一。由悠揚,而宛轉;由高吭,而沉緩的時候,怔忡的我,竟感到了無限的悵惘與不寧。小孩子們真可愛,在我睡夢中,偷偷的來了,放下幾束花,又走了。小弟弟拿來插在瓶里,也在我睡夢中,偷偷的放在床邊幾上。——開眼瞥見了,黃的和白的,不知名的小花,襯著淡綠的短瓶。……原是不很香的,而每朵花里,都包含著天真的友情。
終日休息著,睡和醒的時間界限,便分得不清。有時在中夜,覺得精神很圓滿。——聽得疾雷雜以疏雨,每次電光穿入,將窗臺上的金鐘花,輕淡清澈的映在窗簾上,又急速的隱抹了去。而余影極分明的,印在我的腦膜上。我看見“自然”的淡墨畫,這是第一次。
得了許可,黃昏時便出來疏散。輕涼襲人。遲緩的步履之間,自覺很弱,而弱中隱含著一種不可言說的愉快。這情景恰如小時在海舟上,——我完全不記得了,是母親告訴我的,——眾人都暈臥,我獨不理會,顛頓的自己走上艙面,去看海。凝注之頃,不時的覺得身子一轉,已跌坐在甲板上,以為很新鮮,很有趣。每坐下一次,便喜笑個不住,笑完再起來,希望再跌倒。忽忽又是十余年了,不想以弱點為愉樂的心情,至今不改。
一個朋友寫信來慰問我,說:“東波云‘因病得閑殊不惡’,我亦生平善病者,故知能閑真是大工夫,大學問。……如能于養神之外,偶閱《維摩經》尤妙,以天女能道盡眾生之病,斷無不能自己其病也!恐擾清神,余不敢及。”因病得閑,是第一牽心事,但佛經卻沒有看。
冰心奶奶的文章篇2:湛江十日
一九六一年底,我在湛江度過了難忘的十天,回來后就有出國的任務,把我所要寫的“湛江”滑過去了。這十幾個月之中,幾番提筆,總感到明日黃花,不大好寫。湛江和祖國其他的地方一樣,你去過一次,再來時已是萬象更新,那時撒下的種子,已經遍地開花,那時開著的花心現在已經累累結果。追述過去,不如瞻望將來。但是,正因為是過去的經歷,有些人物,有些山水,在迷氵蒙的背景中,卻更加鮮明,更加生動。它們象閃閃發光的帆影,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地明滅!這回憶,往往把我重新放在一種特別濃郁的色、香、味之中,使我的心靈,再來一陣溫馨,再起一番激發,就是這奇妙的感情,逼得我今天又提起筆來。
清末,法國強租廣州灣(今湛江市)
湛江不象北京和南京,也不象蘇州和杭州,它沒有遍地的名勝古跡,更沒有壯麗精雅的宮殿園林,它在古代是蠻風瘴雨之鄉,當宋朝喪失了北部邊疆的時候,便把得罪朝廷的人們,貶謫到這地方來。著名詩人蘇東坡,便是其中之一。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與椰子樹
解放前的五十年中,它是法帝國主義者所盤踞的“廣州灣”,這里除了一條法國人居住的街道以外,只有低洼、腥臭、窄小的棚寮和草屋。除了騎在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者和反動派之外,就是饑餓貧困的人民。但是這些饑餓貧困的人民,五十年來,堅持著抗法斗爭、抗日斗爭和解放斗爭,終于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九日,沖洗凈了這顆祖國南海的明珠,使它在快樂勇敢的人民手里,發出晶瑩的寶光!
一九六一年底我們從嚴冬的北京,驟然來到濃綠撲人的湛江市,一種溫暖新奇的感覺,立刻把我們裹住了。這寬闊平坦的大道,大道兩旁濃密的樹蔭,樹蔭外整齊高大的樓屋,樹蔭下如錦的紅花,如茵的芳草,還有那座好幾里長的海濱公園,連續不斷的矮矮的紫杜鵑花墻,后面矗立著高大的椰林,林外閃爍著蔚藍的波光,微風吹送著一陣陣的海潮音,這座新興的海濱城市,景物是何等地迷人呵!
廣東省湛江市
在這里,道路是人民開的,樓屋是人民蓋的,花草樹木是人民栽的……幾十萬雙勤勞的手在十二年之中,建起了一座嶄新的現代的城市。當我看到這座城市的時節,我的喜樂,我的自豪,并不在看到京、寧、蘇、杭的那些古代中國人民所創造的宮殿園林以下。反過來,我倒感到,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盡力地興建了那些宮殿園林,卻不能恣情享受自己勞動的果實,而在解放后的今天,人民的點滴血汗,都能用在自己身上,這奇跡般的美麗的城市,就是在這種無比熱情和沖天干勁之下產生的。
在這里,最使人眼花繚亂的,是樹木花草。樹木里有風凰樹、相思樹、合歡樹、椰子樹,還有木麻黃。這木麻黃樹,真值得大書特書!這種樹我從來沒有見過,連名字也是我在翻譯印度泰戈爾的小說的時候才接觸到的。我只知道它是一種熱帶的樹,從那篇小說里也看不出它的特征,翻譯過后也就丟開手。沒想到這次在祖國的南方,看到了它的英雄本色!它的形象既象松柏又象楊柳。有松柏的剛健又有楊柳的婀娜,直直的樹干,細細的葉子,遠遠地看去,總象籠住一團薄霧。
種植早湛江海邊的木麻黃樹
它不怕臺風,最愛海水,離海越近它長得越快。解放后,翻身的湛江人民要在這一片荒沙上建立起美麗的家園,他們就利用這種樹木的特長,在沙岸上里三層外三層地種起木麻黃樹來。這些小樹,一行行一排排地扎下根去,聚起沙來,在海波聲中欣欣向榮地成長,步步為營地與海爭地。到如今,這道綠色長城,蜿蜒幾百里,把這座花園城市圍抱了起來。當我們的車沿著這道長城飛馳而過的時候,心里總會聯想到從前在國慶佳節,從觀禮臺前雄赳赳氣昂昂地整齊走過的人民解放軍的隊伍。在氣魄和性格上,他們和木麻黃樹完全是一樣的。
說到花草,那真是絕美,可以說是有花皆紅,無草不香。這里的花,不論是大的,小的,單瓣的,雙瓣的,垂絲的,成串的……幾乎沒有一種不是紅的。在濃綠的密葉襯托之下,光艷到不可逼視。乍從嚴冬的北方到來的人,忽然看到滿眼的紅光,真是神搖目眩,印象深得連睡夢也包圍在一片紅云之中!這些花名,有的是我們叫得出來的,如一品紅,垂絲牡丹,夾竹桃……但多半是初次聽到的,如炮仗花,龍吐珠,一串紅,毛茸紅等等,有的花名連陪我們的主人也不知道,他們只笑答:“橫豎是大紅花唄!”他們那種司空見慣滿不在乎的神情,真使人又羨又妒。說到草,所謂“十步之內,必有芳草”“天涯何處無芳草”,才真是這里的寫實。我們隨時俯下身去,撿起一片葉子,在指頭上捻著,都會噴出撲鼻的香氣。哪怕是一片樹葉,如檸檬桉,聞著也是香的。摘過樹葉的手,再去翻書,第二天會發現書頁上還有余香!
湛江霞山天主教堂(維多爾天主教堂)
主人說,可惜我們種樹的日子還淺,飛來的鳥兒還不多。但是蝴蝶真是不少,而且種類還多。我們常看見相思樹上飛舞著一團一團的蝴蝶。在文采光華的地方,連蝴蝶也不是粉白淡黃的!這些蝴蝶翅翼的顏色,就象虎皮一樣,黃黑斑斕。它們不是成雙捉對地飛,而是一群一群地上下舞撲,和乳虎一般地活潑壯麗。此外還有翠藍色的象孔雀翎一樣的蝴蝶,在紅情綠意中閃出天鵝絨般的柔光,這都是北方所看不到的。
其實,花木也好,草蟲也好,都不過是我的畫圖中的人物的陪襯。這十幾個月之中我腦子里始終忘不了在湛江招待我們的主人。他們是一群最可愛的人,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一直從長白山、大別山、太行山,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地打到海南島,最后他們“解甲歸農”。他們在這里披荊斬棘,開辟出幾十萬畝廣闊平坦的田園,他們用木麻黃和其他高大的樹,種植出棋盤般的防風林帶,圍護了農林作物,改良了環境,調節了氣候。他們在這些標準林園里,辦著社會主義農業企業,為祖國生產了許許多多的物資財富,加速了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他們在對敵戰爭中是最勇敢的戰士,在建設時期是最辛勤的勞動者,在招待客人上又是最熱情的主人。他們熱情洋溢地把我們當作遠別的親人一般,帶領我們參觀了他們開創出來的家園,給我們介紹了周圍環境里過去和現在的一切。他們白天陪我們參觀,晚上和我們暢談,我的耳中還不時地響著激動的一段敘述,熱情的一聲招呼……在這些聲音后面,涌現出一個個熟悉的人:中年的,年輕的、豪爽的,拘謹的,潑辣的,靦腆的……這些形象和他們背后的蓬勃濃郁的畫景,不斷地一幅一幅向我展開……
他們把我們從飛機場簇擁到霞山海濱招待所。這是一個童話般美麗的地方。我們頭一夜就興奮得沒有睡穩,早晨一睜眼就趕緊起來,走到窗前,縱目外望:十幾座樓房錯落地隱現在繁花叢樹之中。在近處,一叢翠竹旁邊立著高出屋檐的一品紅,盤子大的花朵,就象紅絨剪成的那么光潤。再遠些,矮的是大葉子的紅桑,稍高的是嫩綠葉的玉蘭花樹,最后面是樹梢上堆著細小的黃花的相思樹。這一層層深淺濃淡的顏色,交融在一起,鼻子里聞到沁入心腑的含笑花和玫瑰花香,耳朵里聽到樹影外的海潮搖蕩的聲音。就在這種輕清愉快的氣氛里,我們開始了幸福的十天!
湛江金沙灣海濱浴場猶如馬爾代夫景致
我們首先參觀了他們農場里面的熱帶植物研究所。在會客室中飽餐了他們種出來的花生和香蕉,痛飲了他們自己種出來的咖啡,然后在種植園中巡禮。這里真是祖國的寶地,從東亞各地引種過來的,如油棕、咖啡等經濟作物,都生長得很茂盛。在我們驚奇贊賞之下,主人們不但往我們車上裝了許多新從樹上摘下的木瓜、香蕉和甘蔗;還往我們手里和口袋里塞了許多珍奇的花果,如九里香、玉蘭、玫瑰茄、乳茄、番鬼荔枝等,一路走著,愈拿愈多,壓得我們胳臂都酸了。第二次參觀的是他們的湖光農場的一部分。在棋盤式的高大防風林里,我們看到了一望無際的幼小樹苗,安穩地整齊站立在低暖的地方,欣欣向榮地在茁長著。我們參觀了三鳥場和畜牧場。牧鵝的姑娘,擠奶的女工,養豬的老漢……在清水池塘邊,和整潔的廄房里,緊張而又悠閑地工作著。在雞欄里我們看到一群火雞,垂下文采輝煌的雙翅,一只只彩船似地向著我們穩穩地駛來。豬圈里有日本豬和荷蘭豬,但是最好看的還是本地種的豬,雪白的背上,堆著沿著淺灰色邊的大黑花點,這種豬是我在別處所沒有見過的。
雷州青年運河大渡槽(廣東湛江市遂溪縣段)
我們參觀了雷州青年運河工程,到了新建成的鶴地水庫。生長在北方的我,從來沒有想到祖國極南端的雷州半島會是個缺水的地方!主人們笑著向我介紹:雷州地區,平原地帶多,森林叢草少,通過這地區的九洲河,河床窄淺,有雨就泛濫成災,不起灌溉的作用。一九五八年,在黨的領導下,雷州十萬人民,特別是青年,用了十四個月的工夫,開出一百七十四公里長的青年運河。他們截斷了九洲河,建了水庫。在運河通過的道上,凸出的地方挖深了,凹下的地方興修起槽道,引出一股潺潺清澈的河流,來灌溉雷州半島的二百五十萬畝土地。我們站在鶴地水庫堤邊上,只覺得它微波粼粼,遠山圍抱,和密云水庫、十三陵水庫的面貌大同小異,有如同胞姐妹。倒是未到水庫之先,路上所看到的矗立的高大的槽道,地上望去,好似在江上仰望長江大橋一般,十分雄偉,十分美麗。將來這里橋上走車,橋下行船,這種奇觀,是密云水庫和十三陵水庫所沒有的。
董必武為橋題字的湛江市”寸金橋“
去到水庫的路上,在赤坎地方,經過一座很短的“寸金橋”,但是這座橋的意義卻不小,它紀念了一八九八年至一八九九年間,當地人民奮起抵抗法帝國主義者的英勇事跡。他們把祖國的一寸土地當作一寸金子那樣地護惜,他們據河苦戰把法帝國主義者的強占土地,從一百幾十里縮小到十幾里!我們下了車,讀了橋上的碑文,在窄窄的河邊,一棵很大的緬甸合歡樹下,徘徊瞻仰了許久。
南三聯島(注:今湛江市南三島)之行,也是使人永不忘懷的。這天天氣晴和,我們到了碼頭,那里停著一艘登陸艇——登陸艇船頭的欄桿,放下來是跳板,吊上去就是船欄。出動時,迎著清新的海風,歸來時,望著朦朧的落日,在來去的航程中,我就沒有離開欄桿一步!真的,從離開海濱生活起,好久好久沒有在小艇上作過乘風破浪的海行了。
今日湛江南三風光
南三聯島本是十個孤島,解放前這里住著三萬多農民和漁民。這些人整年整月地要和潮、沙、風、旱四種自然敵人,作殊死的搏斗。再加上帝國主義者和反動派的罪惡統治,磨死的、逃荒的、已經所余無幾了。解放后,黨領導了島上的居民清了土匪,反了惡霸,一步一步地解決了飲水、燒柴等等迫切的問題。本來這些島上的人民,要到湛江一趟,至少要渡過七次海,自從一九五O年開始了聯島的工程以后,人民生活又大大地提高了。他們不但填了海,還種了樹,圈出田地,蓋起水堤,把這幾個小島,鏈條般接在一起。建設成一個樹木蔥蘢,莊稼遍地的水林……我們站在船頭上,聽著這一段神話般的改造自然的奇跡,四十分鐘以后,南三聯島就已青蔥在望。我們從東調島湖村灣上岸,已經有輛大車在灘頭等著。沿著一條平坦的大道,經過好幾個魚池、鹽田、稻田和錯落的新蓋的民居,直到東頭燈塔島的招待所。這招待所的一排樓房,蔭蔽在萬木叢中,我們從大路下車,在沙地上走了幾里路,正覺得有些炎熱,一進入這片木麻黃樹的深林,驟然感到涼透心脾,在清鮮的空氣中,抬頭相顧,真是“人面皆綠”。原來這島上從一九四九年起,就開始造林,在離海七八步的沙灘上,種上密密的木麻黃樹。這里的林帶面積長六十華里,寬五至十華里,面積共有十萬畝。這十二年之中木麻黃樹已蔥郁成林,海水也后退了有一百公尺,就是這座木結構的招待所樓房,也是用木麻黃木建成的。木麻黃樹材又硬又苦,螞蟻不敢吃也啃不動,是最理想的建筑木材。我們在這樓上聽了公社吳書記的極其生動的報告,吃了他們自種的花生、大米,和他們自捕的魚、自養的雞。這個從前曾是荒島上的人民的生活,和我們祖國的每個角落的人民一樣,也已經開始富裕起來了。
繁忙的湛江港碼頭一景
最后,我還要談一談湛江的碼頭。法帝國主義者占據湛江大港,就為的是要搶到一個從中國掠得物資的出口,但是他們在這里只修了一個小小的棧橋碼頭。解放后十幾年之中,人民親手建設起來的嶄新的湛江港,它就擁有現代化的起重運輸和裝卸設備,有寬大碼頭,各種貨物可以直接裝上火車。在這個清碧的海港里,每天進出著幾十艘社會主義國家、民族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商輪。在港區,還有一座現代化的海員俱樂部,親切地接待著來湛江作客的各國海員。我們參觀了里面的百貨商店、閱覽室、餐廳、舞場和各種文娛設備。資本主義國家商船上的海員,在新中國湛江大港逗留時期中,過的是愉快健康的生活,帝國主義統治下的那些黑暗污穢的陳跡,早已一洗無余了。
我們在碼頭邊登上一艘停在那里的名叫“芍藥”的商輪。這只船航行于廣州和湛江之間。船長姓馬,是一位從海外歸來的航海者,和我們縱談他自己歸國前后的海上生活。這一段“海客談瀛”,以憤懣開始,以自豪結束。這位船長,和我所熟悉的海上工作人員一樣,十分豪爽,十分熱情。他堅決要留我們在船上吃飯,但是我們知道海員們在岸上的很短的時間,是十分寶貴的,結果只應邀和他們一同照了幾張相片,就戀戀地道別了。
“南方大港”-湛江港一景
這以后,我就匆匆地在一九六一年的除夕,獨自飛回祖國的首都。那幾天正遇到寒流,下了飛機,朔風凜冽。一路進城,西邊是蒼黃的田野,和光裸的挺立的樹行,回憶湛江飛機場上送行的人群,和襯托著這些人物的青蔥的背景,心里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滋味!十幾度月圓過去了,如今正是鳳凰樹開花的季節,湛江的條條大道上,也張開了紅羅的幔幕,應該是我踐約南行的時候了。我還曾經應許我的“解甲歸農”的朋友們,說我要象南飛的燕子,一年一度地回來。但是,春天也罷,秋天也罷,我去得了也罷,去不了也罷,當全國人民,在黨的“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的號召下,萬眾一心,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完成這偉大而艱巨的任務的時候,我就想到我的湛江朋友們正在這條戰線的最前沿,堅韌而樂觀地戰斗著。讓我的湛江回憶,時時鼓舞推動著我,使我在自己的林園里,也做一個象他們一樣的堅韌而樂觀的勞動者!
冰心
一九六三年四月十九日
冰心奶奶的文章篇3:我們把春天吵醒了
季候上的春天,像一個困倦的孩子,在冬天溫暖輕軟的絨被下,安穩地合目睡眠。
但是,向大自然索取財富、分秒必爭的中國人民,是不肯讓它多睡懶覺的!六億五千萬人商量好了,用各種洪大的聲音和震天撼地的動作來把它吵醒。
大雪紛飛。砭骨的朔風,揚起大地上尖刀般的沙土……我們心里帶著永在的春天,成群結隊地在祖國的各個角落里,去吵醒季候上的春天。
我們在礦山里開出了春天,在火爐里煉出了春天,在鹽場上曬出了春天,在紡機上織出了春天,在沙漠的鐵路上筑起了春天,在洶涌的海洋里撈出了春天,在鮮紅的唇上唱出了春天,在揮舞的筆下寫出了春天......
春天揉著眼睛坐起來了,臉上充滿了驚訝的微笑:“幾萬年來,都是我睡足了,飛出冬天的洞穴,用青青的草色,用潺潺的解凍的河流,用萬紫千紅的香花來觸動你們,喚醒你們。如今一切都翻轉了,偉大呵,你們這些建設社會主義的人們!”
春天,駕著呼嘯的春風,拿起招展的春幡,高高地飛起了。
嘩啦啦的春幡吹卷聲中,大地上一切都驚醒了。
昆侖山,連綿不斷的萬丈高峰,載著峨峨的冰雪,插入青天。熱海般的春氣圍繞著它,溫暖著它,它微笑地欠伸了,身上的雪衣抖開了,融化了;億萬粒的冰珠松解成萬丈的洪流,大聲地歡笑著,跳下高聳的危崖,奔涌而下。它流入黃河,流入長江,流入銀網般的大大小小的江河。在那里,早有億萬個等得不耐煩的、包著頭或是穿著工作服的男女老幼,揎拳擄袖滿面春風地在迎接著,把它帶到清淺的水庫里、水渠里,帶到干渴的無邊的大地里。
這無邊的大地,讓幾千架的隆隆的翻土機,幾億把上下揮動銀光閃爍的鋤頭,把它從嚴冬冰冷的緊握下,解放出來了。它敞開黝黑的胸膛,喘息著,等待著它的糧食。
億萬擔的肥料:從豬圈里、牛棚里、工廠的鍋爐里,人家的屋角里……聚集起來了,一車接著一車,一擔連著一擔地送來了。大地狼吞虎咽地吃飽了,擦一擦流油的嘴角和臉上的汗珠,站了起來,伸出堅強的雙臂來接抱千千萬萬肥肥胖胖的孩子,把他們緊緊地摟在懷里。
這些是米的孩子,麥的孩子,棉花的孩子……笑笑嚷嚷地擠在這松軟深闊的胸膛里,泥土的香氣,熏得他們有點發昏,他們不住地彼此搖撼呼喚著叫:“弟兄們,姐妹們,這里面太擠了,讓我出去疏散疏散吧!”
隱隱地它們聽到了高空中春幡招展的聲音;從千萬扇細小的天窗里,它們看到了金霧般的春天的陽光。
它們樂得一跳多高!他們一個勁地往上鉆,好容易鉆出了深深的泥土。它們站住了,深深地吸了一口春天的充滿了歡樂的香氣,悠然地伸開兩片嫩綠的翅葉。
俯在它們上面,用愛憐親切的眼光注視著它們的,有包著花布頭巾笑出酒窩來的大姑娘,也有穿著工作服的眉開眼笑的小伙子,也有舉著煙袋在指點夸說的老爺爺……
原來他們又已經等得不耐煩了!
春天在高空中把這一切都看在眼里。它笑著自言自語地說:“這些把二十年當作一天來過的人,你們在趕時間,時間也在趕你們!……”
春天掮上春幡趕快又走他的云中的道路。它是到祖國的哪一座高山、哪一處平原、或是哪一片海洋上去做它的工作,我們也沒有工夫去管它了!
橫豎我們已經把春天吵醒了!
看過“冰心奶奶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