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著有感的作文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1
我理解的個人修為,包括道德修養,生活態度,性格,心態,思維方式,學習本事,處事方法等。我感覺,這些東西,是我們一生受用的東西,無論你的知識水平如何,學歷多高,都比不上良好的個人修為重要,只要擁有良好的個人修為,無論在什么環境中都能夠凸顯出其優秀的內在美。
說了這么多,不是在表現我個人修為何等之高,而這些的確是我多年血淚教訓的反思。
其實,大學四年,最失敗的就是大一,剛剛進入大學,毫無本事,毫無特長,毫無意志卻也滿身的個性,滿身棱角,雖生活態度進取,卻個性凸顯,過于個人主義,遇事不講求方法。雖總去自習卻無心看書,以至于成績差至極點,雖參加社團,卻不知工作為何物,不知目的何在,只明白嘩眾取寵。雖追求一個互相喜歡的女孩,卻因心胸狹窄,不懂表達,終究互相傷害......一向懊悔大一所做所為,卻永遠無法彌補當年之過,唯有吸取教訓.....
當相對于此刻的我們還很年輕的時候,我們大都是喜歡個性,張揚,最容易范很多錯誤,第一個最凸顯的就是過于自我,遇事從自身角度研究,而不會換位思考,自我想做什么就去做,結果不僅僅事情沒做好,反而會傷害到身邊的人,失敗后反過來又去怨天尤人;其次,不明白做事目的何在,做事目光過于短淺,以自我的幼稚嘲笑別人的幼稚,還有就是過于自負,用抽象的哲學觀點,能夠認為是主觀唯心......
大學中,對我影響最大,收益最深的兩本書,不是《計算機組成原理》也不是《操作系統》,而是老子的《道德經》和卡耐基的《人性的缺點》。
《道德經》博大精深,本人只能看懂表面的含義,可是卻也收益匪淺,對于性格和心態的培養我感覺很有幫忙,我們中國古人的哲學智慧均融匯其中。“上善若水”“中庸之道”,結合自我的失敗,多次揣摩古人所言,愈感深刻,年輕人,有個性不是壞事,可是,性格和心態上,必須要學會“若水”,水之靜,卻可磨平棱角,一旦爆發責成泛濫之勢。平時生活學習,正常的看待身邊的不平之事,善待自我的朋友,以平和的心態生活,卻要以洪水般的態度做事。我們最容易的是意氣用事,最難做的就是不患得患失。而以水之善看待生活,就能夠做到,平靜中默默努力,享受平靜的過程,可是對于結果的追求也要像水一樣,前進不止。。。。那里說的是修身,而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更多的說的應當是處事方式,,最好的處世方法就象水一樣,水是怎樣的呢?水善利萬物,也就是水給萬物帶來益處。而不爭,爭就是爭利益,所以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就是幫忙別人而不要求回報。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我....
《人性的缺點》這本書受到的爭議頗多,我高中時候閱讀這本書,感覺,這本書教會人虛偽,可是再次閱讀,發現,卡耐基的成功學和老子的道德經中所說的處事哲學有很相似之處,卡耐基認為,一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決定于他的人際關系和處事方式,我們更應在細節處注重禮節和人際交往。我感覺,卡耐基教會我們處事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兩個字:真誠。真誠的對待被人,你就會是擁有最多朋友和最好人際關系的人。卡耐基教會我們的,最重要的成功之道就是:永遠明白自我的目的。我感覺這兩點,和老子所說的“上善若水的哲學境界簡直是異曲同工,像水一樣付出真誠對人,像水一樣奔騰不息,為成功而不息。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2
傅雷用自己的經歷現身說法,教導兒子待人要謙虛,做事要嚴謹,禮儀要得體;遇困境不氣餒,獲大獎不驕傲;要有國家和民族的榮辱感,要有藝術、人格的尊嚴,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同時,對兒子的生活,傅雷也進行了有益的引導,對日常生活中如何勞逸結合,正確理財,以及如何正確處理戀愛婚姻等問題,都像良師益友一樣提出意見和建議。圈圈愛子之心,溢于言表。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寫信時間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
讀了《傅雷家書》之后,真為傅雷先生對人生的如此認真和對子女的如此關愛而感動萬分;家書中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巨細,無不關懷備至。為人父母的可以從中學習到教育子女的方法,學藝術的特別是學鋼琴的可以從中學習提高技藝的方法,對解放初期至這段歷史感興趣的朋友也能從傅雷這位當事人的描述中得到一些了解,而此書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強個人修養。從家信的話語中看出傅雷是一位對自己要求極嚴格的人,有些方面甚至有些刻薄自己的味道,傅雷讓兒子立下的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籍。愛子教子的精神令人感動。
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著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范,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著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后成“家”,獨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體現。
有人認為書信是最為真切、自然和誠實的文字。是啊,因為寫下的一切文字都是即時即刻的內心所想,思想到哪里,文字就到哪里。給親人寫信更是如此,而且是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認錯誤,從自身的經歷中給出經驗和教訓。所以,我想讀傅雷家書我們讀到的應該就是傅雷自己吧。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對傅聰音樂上的教育上,原先是強調技巧、而后反復要他能真正領悟作品本身,這也就是凡事多從“為什么”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看到事物的本質。傅雷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經歷也在不斷的提高,在傅雷身上我們看到的是中西二種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父母培養出成功的兒女。傅雷夫婦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的兩個孩子,都很有成就。家書中父母的諄諄教誨,孩子與父母的真誠交流,親情溢于字里行間,給了我強烈的感染啟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人類的命運,操縱在自己的手里。”我們都渴望成功,希望做一番大事業,這就需要智慧的指引。
那么,就從這本書開始吧!它將告訴你所有邁向成功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你打開財富的智慧之門,開創你輝煌的人生!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3
從兒時爸爸給我買的第一本昆蟲漫畫,到剛上小學時的昆蟲百科,讓我對這些小東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直到現在的這本文字生動、內容豐富的《昆蟲記》。是它把我從鋼筋水泥建造的城市帶到了那充滿蟲鳴鳥啼的“深山老林”,和法布爾一起投入到昆蟲世界的懷抱中。
第一次看這本書的名字,只以為是單調而枯燥的科普介紹,便漫不經心地隨意翻看起來,可剛剛讀了一小段,就被他對昆蟲細致又不缺乏幽默的描寫深深迷住了。在作者的筆下,每一只昆蟲都是獨特的,有個性的:螢火蟲會給蝸牛打“麻醉藥”;聰明的蜜蜂無論被帶到哪里都能認出家的方向;勤勞的蟬整個夏天都在樹上忙忙碌碌……這本書把昆蟲們寫的栩栩如生,讓人們對它的認識越來越清晰,也不由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的事情。
在那時,我最喜歡看螞蟻搬東西,因此,我經常在螞蟻窩旁撒一些餅干屑,蹲上好長時間來看它們搬著食物來回穿梭于巢和地面。偶爾,我會從灌木叢里翻出來一只瓢蟲,把它裝進瓶子,細細觀賞;夏夜,我鉆進草叢,尋找那些生命短暫的歌唱家。在外婆家,我連叮在西瓜皮上的蒼蠅也不放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漸漸厭惡并開始淡忘它們。而這本《昆蟲記》,讓我找回了它們調皮有趣的一面,對這些昆蟲重又有了好感。
讀完《昆蟲記》我想到了這本書的作者,法布爾,并被他那一絲不茍的研究、嚴謹的實驗、大膽的思考的精神所敬佩。他幾十年如一日,毫無厭倦,全身心投入這項事業,逐步深入到了昆蟲的天地,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各種昆蟲的習性與生活,用確切的文字把辛苦得來的研究成果展現在世人眼前。書中的每一個字都是他辛勤鉆研的結果,都飽含著法布爾對科學和大自然的熱愛。
我喜歡法布爾的持之以恒、勇于探索、敢于實踐,更喜歡他用畢生精力凝成的結晶:《昆蟲記》,他讓我們無比向往那個小巧玲瓏的科學世界。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4
這個暑假,我讀了《紅樓夢》。《紅樓夢》是由清代著名學者曹雪芹所著,高鶚續著的描寫賈氏的是封建社會大家族賈府,由盛到衰的全過程。《紅樓夢》中,我喜歡厭惡功名的賈寶玉、同情愛哭小氣的林黛玉、佩服敢作敢當的晴雯、尊敬剛毅果斷的賈探春、討厭詭計多端的王熙鳳、憎恨陰險狠毒的王善保家。我還喜歡《紅樓夢》中的幾個場景,如寶黛共讀西廂埋落花,既美麗又浪漫,還喜歡湘云醉眠芍藥茵,又像畫又像詩。《紅樓夢》是中國名著,同時也是世界文學的巔峰之作。
在這本著作當中,男主角士賈寶玉,女主角是林黛玉,這本小說還描寫了他們之間的純真的感情,但由于封建社會講究“父母之命媒約之言”最終導致兩人未能結成眷屬,同時也導致了林黛玉的死亡。
讀罷《紅樓夢》,我不由得深思起來,顯赫一時的賈府為什么會滅亡呢?因為賈弟子驕奢淫逸、作惡多端,使賈府積下仇恨并留下把柄。還因為有太多像賈赦一樣的紈绔弟子,在富有時,他們不務正業、安享富貴,就吃榮國公和寧國公的老本,還認為富貴也會一直持續下去,當元妃死后,賈府失去權力庇護,受到了權者的排擠。此外四大家族中的薛、王、史三家都已衰敗,賈府的衰敗也就自然了。
《紅樓夢》展現了封建社會的罪惡。在封建社會中,政權機構與封建貴族狼狽為奸、互相依存,不僅如此,封建貴族還搶占民女為妻,把老百姓逼死也像是兒戲似的,賈赦為了幾把古扇就把別人抄家,使別人坑家敗業,家破人亡。
封建貴族穿著綾羅綢緞、吃著山珍海味,住在奢華舒適大房子里,而老百姓卻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為了生存甚至賣兒賣女,那可是他們的情深骨肉呀!而封建社會還遵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都是皇上私有的東西,生死都由皇帝來決定。連像賈探春這樣的封建貴族的千金都要聽皇上的話,遠嫁他方。而在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里,人人平等,而且窮人還可以得到國家援助,再也沒有富人們整天花天酒地而老百姓們卻窮困顛倒、度日如年的景象了。
人們常說,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古代封建社會再看看我們的今天,我們多幸福呀!我們更要加倍努力,讓更多的大眾過上好日子!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5
《家》是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說里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于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采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里,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后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后,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郁郁寡歡而死。然而對于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愿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于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于大膽反抗。最后,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玨。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玨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6
誠信是金,只有講誠信才能換取別人對你的信任,才能得到他人的幫助,才能讓自己的生活快快樂樂。說到這不禁想起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寓言故事——《狼來了》:
大家都知道誠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是書中的這個小男孩呢?因為好玩,所以一而再,再而三的欺騙了大人,使大人們不再相信他,使狼有機可乘,造成了無法挽回的后果。你看看,最終受害的人是誰,這已明擺著就是——書中的這位小男孩。這個故事中,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我們一定要誠實信用,以德服人,從小要做一個講誠實信用的人.一旦你用失信這顆“子彈”朝著誠信發射出去,想收回來,那是“鏡中花,水中月”,不但得不到別人的信任,而且會傷害到自己。人與人之間也是一樣的。雖然每個人都會犯錯誤,如果能及時改正,可以彌補回我們的過失,但是三番五次地撒謊,那別人就會失信于你。不信,你瞧:
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經常沒有交作業。組長向他要作業,他每次都找種.種理由,今天說作業在家里,忘記帶;下次又說忘記帶了。老師叫他補交,他總是點點頭,說“好!”,可是下次還是沒見到他的作業影子。同樣,他在家里,也是經常欺騙爸爸媽媽。父母叫他做作業,他總是說在學校已經做完了,或者說今天沒作業,一回家就坐在電腦旁玩游戲。一開始,父母親都信以為真,可是一直這樣下去,他們也開始懷疑。有一次,周末的語文和數學作業,他一個字都沒寫,老師實在沒辦法,只好打電話給他爸爸,這時老師和他爸爸才知道,原來他一直都在欺騙大人。后來,因為期末考試上午他不用去學校,就在家里玩電腦,他爸爸誤以為他又逃課,不相信他的解釋,狠狠地賞了他一頓“竹筍炒肉絲”。這就是他不誠信騙人的后果。因此,我們一定要誠實守信,不騙人。
還有一次,我的朋友對著我說:“你下午去我家玩吧!”我二話不說立即答應了答應了, 可我猛然想起我下午有事,但我要面子,所以沒有對他說。后來,放學時,我一出教室便逃之夭夭了。后來,他每一次見到我都瞪大了眼睛,還罵了一句:“大騙子。”我無言以對,只好離去。
誠信,是我們生活中的一樣“必需品”,它是人們最純潔的心靈,是人們最美麗的外套!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7
從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讓我明白了,毅力也是成功之本,是一種韌勁,是一種積累。荀子有云:“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毅力,它的表現往往是一個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一股力量,有了毅力,人們就不會向挫折和困難低頭,而會更堅強地去面對。
這本書主要寫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小時候的生活十分艱苦,不是被母親責罵,就是受神父冤打。但他憑著毅力,仍然堅持生活,并立志要從軍。保爾?柯察金長大后,終于實現了他的志向——當一名軍人。從軍期間,受到了老一輩的栽培和教育。自身又長期實踐,他憑著毅力,在勞動、戰斗、工作各方面刻苦學習和嚴格要求自己,終于鍛煉成具有崇高理想、堅毅的意志和剛強性格的革命戰士。他把整個生命和所有精力毫無保留的地奉獻給世界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努力使世界和平!這種精神是多么可貴啊!如果保爾?柯察金沒有憑著毅力,他怎么可能煉成一個有崇高理想、堅毅的意志和剛強性格的革命戰士呢?
讀了這本書,我才領悟到:一個人的毅力是對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響的。就拿這本書的主人公來說吧,他一生的命運非常坎坷,然而他憑著什么讓自己活下去呢?是毅力,是毅力給了他無窮的力量,像他這樣,十幾歲就立足沙場,奮勇殺敵,在沙場上,他被砍了好幾刀,仍然大難不死,為什么呢?還是因為毅力,年輕的他后來疾病纏身,但他依然忘我的工作著,有休假的機會仍然工作著,毅力真是一種鍥而不舍的精神啊!
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遇到困難,只要勇敢地去面對,我們就會發覺,我們也是有毅力的。人的一生很精彩,有著酸甜苦辣,也有離別時的傷心,不然,怎么會有重逢時的喜悅呢?在我們的人生中,要想一步登天,那永遠是不可能的——從古自今,有哪一個名人志士是一步登天的呢?沒有,他們都是在挫折中鍛煉了自己,使自己成為千古佳話。我們不要以為當一名作家寫書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因為在寫書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挫折和困難,只有這堅強的毅力才能夠克服這困難和挫折。例如:馬克思寫《資本論》用了40年的時間,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用了30年,司馬遷編《史記》歷史用了20多年……古今中外,有誰能夠一步登天呢?
毅力也需要堅持,在堅持的同時也需要毅然斷然的決斷,正所謂“當斷不斷,反受其害”。有毅力的人面對考驗能斷然初之,又有利于持之以恒。為什么說毅力也是成功之本呢?因為,只有堅強的毅力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種.種困難和挫折,才能獲得成功,所以堅強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的內心有了極大的震撼,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知道了我應該做什么!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8
《罪與罰》這本書已經在書櫥里擺放了兩年多,這次最終能夠在寒假里去細細地品味它了。
書的作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八二一年出生在一個俄國貴族家庭,是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充滿傳奇,28歲時因參與農奴解放運動而獲刑,出獄后重返文壇繼續寫作,被人們公認為是與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并駕齊驅的俄國文學巨匠。
每次讀完一部小說,心里都會百感交集,這部小說也一樣,結局很好,一個人靜下來仔細想一想,卻深深的被小說中的人物震撼。小說描述了貧困交迫的大學生拉斯柯尼科夫,因痛恨放高利貸的老板娘的盤剝,憤而行兇,卻自認為是伸張正義。
然而良心的譴責,使其飽受心靈煎熬,最終在朋友、家人和警官的幫忙下,投案自首。小說中寫的最多的就是“罰”,“罪”只僅僅占了全書一小部分,但“罰”卻貫穿整個文章的中心,這不僅僅僅是身體上的懲罰,還有的是比這更嚴厲的道德上的懲罰。
所以法律只是一種懲戒犯罪的一種途徑,而另一種就是人內心心靈深處的譴責。有時候法律不能使人真正認識到自已所犯的罪,可是心靈深處的譴責則會讓人更明白自已所犯下的錯誤,并為之深刻地懺悔、自責。這本優秀的世界名著還包含了很多東西有待我們去理解,或許等以后我再去讀它時,又會有一番見解吧!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9
提到家這個字,現在的我們心中大多應該想到的是溫暖、和睦而美好。或許平日里或多或少的糾紛不可避免,但糾紛過后,依舊溫暖而和睦。
然而回眸歷史,在那黑暗的封建社會,在舊禮教觀念的毒害下,家卻并非是這樣溫暖和睦。
《家》所描寫的就是一個受封建禮教所束縛的封建專制家庭,在這個家庭,高老太爺化身為封建制度,統治著這個腐朽的家。而他統治的手段,也正是封建統治的主要手段----專制。在這樣的統治下,家人的自由受到了約束,權力收到了限制,家又怎能溫暖、溫馨?
在這樣的統治下,高老太爺人們肆無忌憚的理由。任何傷天害理的事情只要打出“這是高老太爺的意思”的口頭禪,便可通行無阻。這深刻的反映反映了封建專制制度的黑暗腐朽,讓我深刻的領會了封建制度的可怕。
有黑暗就有光明,即使是一點微弱的光明。書中描繪了覺新、覺民、覺慧這三個形象,在他們的身上,都多多少少存在著一些先進的五四思想,然而因為地位和性格的不同,五四的先進思想在他們身上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覺新受五四新思潮的洗禮,清醒的意識到了自己的悲劇命運,明白是就家庭和舊禮教奪取了自己的青春和幸福,單但由于他本人處于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被灌輸了大量的封建思想,以致他養成了委曲求全、逆來順受的性格,因而五四新思潮的洗禮反而讓他更加痛苦。
通過覺新這個形象,我感悟到了行動要與思想共同進化,否則一旦兩者矛盾形成,所要遭受的,將是原來雙倍的痛苦。
相比覺新,覺覺慧則將自己受到的五四新思潮的洗禮更加付諸實踐,他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封建叛逆者的形象。熱情、叛逆、只求自由的五四精神在他身上彰顯的淋漓盡致。
而現如今,本來先進的五四精神卻被有些青年發揚的有些過火,他們對任何事物哪怕是不良事物都充滿著熱忱:叛逆也不是對待腐朽的事,而是對待家長和老師:過分槌球自由。他們的行為陷入誤區,發人深思。
《家》通過一系列美好的生命的毀滅,控訴了封建家庭的腐朽的黑暗,描寫了先進的青年一代的覺醒和反抗,為新時代的青年點亮了前行的明燈。
太陽普照大地,總有黑暗的角落:社會再文明,總有迂腐的潛伏。倘若處在陰暗迂腐的現實之中,那么時代的新青年就應該繼承和發展那永不退色的五四精神,用他的光芒驅散現實的黑暗。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10
看了余秋雨的這些散文我感觸頗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帶給我一次心靈的洗禮,很是震撼,但最讓我喜歡的還是他的《廢墟》這篇文章,它里面的話深深地影響著我的思想,在極大數的人都認為完整才是美的時代。他卻提出了一個能夠說是另類的想法——廢墟也是一種美,也許嫩綠的葉子象征著期望,可是誰又能否定飄落的秋葉就不是一次生命的輪回嗎,就不是另一個新的生命的開始,落葉是人們心中“廢墟”的代表,可是它卻賦予著別樣的精彩,難道不是嗎?
圓明園曾代表著皇家高貴的身份和無盡的財富,可是此刻當我們再回首過去時,看見的又是些什么呢?是一幅殘缺破爛不堪的景象,我們已經很難去想象它以往擁有過的那些光輝歲月。當有人提出修復圓明園的時候,有些人卻站出來否定了,因為即使修復了它原有的容貌又能怎樣樣呢?那些以往遭受過的屈辱歷史就能消失在歷史的記錄里嗎?答案是當然不會了,殘缺的圓明園,一個廢墟一般的存在,也是一種美,另類的一種美,因為這個殘缺般的廢墟的存在才讓我們更加牢記了歷史慘痛的教訓和慘象,廢墟是一種美,殘酷而真實存在的美。它是不會因為它的不完整而被世人所遺棄,相反的,人們只會更加記得它,它將會永遠的被人們珍藏在心中最深的那個角落。
在《文化化苦旅》中我能感受到余秋雨那深厚的文字功底,在中國悠久的文化發展史上,有許許多多杰出的才子,他的文章并不是最華麗最優美最感人肺腑的,但卻是令我感觸最深的,他的文章教會了我許多的哲理,我也能感受到來自他內心深處的真切想法,看完這本書,我被深深地感動了,那純樸簡單的文字是我思想上的一次撼動,是我精神上的愉悅,更是我心靈上的一次完美震撼。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11
《簡愛》是一本具有多年歷史的文學著作。至今已152年的歷史了。它還詳細地介紹了簡愛的作者一些背景故事。
《簡愛》這本小說,主要通過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塑造了一個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卻始終堅持維護獨立人格,追求個性自由,主張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頭的堅強女性。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沒有覺望,她并沒有自我摧毀,并沒有在侮辱中沉論。所帶來的種種不幸的一切,相反,換回的卻是簡愛的堅強的無限信心,卻簡愛的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比幸,在學習生活,簡愛仍然是承受著肉體大會的受罰和心靈上的摧殘。學校的施主羅可赫斯特不但當著全校師生詆毀她,而且把她置于恥辱臺上示眾。使她在全校師生面前丟盡了臉。但簡愛仍堅強不屈,化悲憤為力量,不但在學習上飛速進步,而且也取得了師生們的理解。不久,簡愛又陷入了愛情的旋渦。個性及強的她同樣保持著個人高貴的尊嚴,在情敵面前顯得大家閨秀,毫不孫色。對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從容面對。
同樣,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她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感到自慚性穢,同時對她肅然起敬,并深深地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后來,簡愛發現羅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現,毫不猶豫地離開了他,她對愛情的專一,讓我敬佩。
最后,簡愛得知,羅切斯特為了拯救在生活中的妻子不幸雙目失明。軀體嚴重殘疾,完全喪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時又妻亡財毀。簡愛全身心的愛再次投入了他的懷抱……
讀名著有感的作文篇12
看完這本書后的第一種感覺就是:不正當的感情最終是不會有好的結局的。現在想想,這應該是一種很幼稚的想法吧,至少對于這個故事來說。
故事敘述的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在背叛自己的婚姻享受一段短暫的婚外幸福之后走向了人生的終點—死亡。在閱讀的過程中或許會因為女主人公對自己婚姻的不忠而對她產生一種厭惡感,認為最后走向死亡的結局也是她罪有應得的。可是從整個故事來看,真相并不是表面上呈現給我們的。她,是一個懦弱的,一直在勸慰自己的人,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過錯,是一種沒有羞恥感的人。在社交界,她是一種美麗的,慈祥的,任何人都喜歡的形象,可是,當她瘋狂之后,為愛情所忙碌,以名譽和兒女為代價的這種行為,讓人困惑和不解。為了愛情,她可以拋棄自己的孩子,可以不顧自身的名譽。或許,這在大多數人眼里是一種羞恥,可是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勇敢。眾觀卡列寧娜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她身邊的人,如她的哥哥及尼古拉,在遭受種種不幸之后沒有任何的舉動,只是眼睜睜的接受災難的來臨。而卡列寧娜呢?在一個如此陰暗的社會里,為了自己真正的愛情寧愿拋棄一切,一往直前。在列夫托爾斯泰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一種叛逆的精神,一種敢于與現實社會對抗的精神。卡列寧娜雖然承認自己背叛了家庭,拋棄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她沒有感到羞恥,即使在這個上流社會私通并不少見。因為她覺得真正的愛情是至高無尚的,只要兩個人之間的愛是真誠的。最讓人震撼的是,她選擇了臥軌來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她的決定并不是為自己之前所做的感到后悔,而是她覺得她和渥倫斯基(情人)之間已經沒有愛情可言了,因為她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愛情。這更加體現出她的勇敢,正如現在的人說:自殺的人是勇敢的,因為很少有人去自殺的。
在那時的社會里,充滿著陰暗,有的人選擇默默的承受一切不管是好是壞,是悲是喜,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任何權利去改變什么了,他們早已經習慣了一種沒有思想,一種麻木,不懂得對生活有任何反叛的人生了,因為他們已經被這個社會的枷鎖完全的束縛了,因為他們已經不懂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是什么了,他們只在乎名譽和金錢。而有的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追求。他們不甘愿被社會的枷鎖所束縛,即使遭受的困難會很艱巨,即使最終的結局不是那么美好甚至是一個悲劇,這一切并不能阻擋他們向往真正的幸福和自由的腳步。在陰暗的社會里,他們的行為或許會遭眾人的唾棄甚至整個社會的的拋棄與孤立,這些都不算什么。就像女主人公被眾人成為行為不檢的女人的時候,她并沒有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是羞恥的,她勇敢的承認了。在列夫托爾斯泰的筆下,一個如此勇敢,叛逆,敢于與社會對抗的女性形象熠熠生輝。
可是,想想自己現在的生活,又有多少次勇敢過!或許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帶來一點觸動吧:人活著,就應該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時刻被周圍的人和事所約束,或者隨波逐流,大學生活,更應該如此。大膽嘗試,不要害怕困難與失敗,嘗試過了,努力過了,即使沒成功那又怎樣?生活就應該多一點挑戰,多一點嘗試,這樣才會讓生命更加精彩,才會感覺到生命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