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的作文200字
誠然,無論是身居高位,還是處于底層,其生活都很難一帆風順,常常會感到生活既難又苦。而怎樣對待苦難,卻會有迥然不同的態度。
兩千多年前,三閭大夫屈原面對國君昏庸、奸臣排擠、國家危在旦夕的局面,感到憂心如焚,他不顧一切地奔走呼號,想喚醒有識之士,挽大廈于將傾。這個時候,他根本沒有考慮因此會給個人帶來的災難,他把國家的榮辱得失看得比個人的生命都重要,所以當他在流放途中,聽到國都淪陷的消息,他毅然選擇了投江。他不能忍受國破家亡的痛苦和屈辱,而如果他選擇臥薪嘗膽,會是怎樣的結局?
近一千年前,宋代大文豪蘇軾因小人誣陷,數次入獄、貶官、發配,可謂命運多舛,一輩子都在小人折磨下為文求生,一輩子都生活在苦難中,但他總是淡定從容,像他自己所說的“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他在走出牢門后的第一件事,還是做詩:平生文字為吾累,此去名聲不厭低。塞上縱歸他日馬,城東不斗少年雞。從這首詩中,看不到他有一點頹唐,仍舊那么自負,那么豪邁,苦難對于他,不過是烈火煉金,使他更顯得真純成熟罷了。
在大革文化命的十年動亂中,很多儒雅矜持的文化人,因受不了突然降臨的打擊,紛紛走上了不歸路。而錢鐘書和楊絳兩位作家、學者,卻在那種荒.唐而混亂的歲月里,表現出一種特別豁達幽默的態度,他們自己把“反動學術權威”做成牌子戴在胸前,每天出門前相互檢查,哈哈一笑。他們之所以能如此坦然,是因為他們相信,鬧劇終會結束,正義自在人心。
苦難像一劑苦藥,在不同的人嘗來,滋味大不相同,有的人會把它當做毒藥,剛一觸唇,就一命嗚呼;有的人把它當做麻藥,飲下之后,就麻木不仁;有的人則把它當做良藥,咀嚼之余,感覺神清氣爽,豪氣干云。
品味生活,咀嚼苦難,會讓我們的心胸變得更博大,會讓我們的生命歷程更精彩。
咀嚼的作文200字篇2
一粒種子需要肥沃的土壤,風雨的歷練,才得以茁壯成長,一只幼雛經過數次的跌落才得以展翅飛翔,而親情正如那浩瀚的大海,一滴一滴匯聚在你的心中,流淌在你的血液里,在你迷途無奈時,為你豎起明亮的燈塔,指引你返航的歸程。
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無數無刻不沐浴著親情,那無微不至的呵護與關愛像和風細雨滋潤我們的心田,讓我們倍感親切和溫暖。兒時,她是陽光照耀下的溫馨場景;少年時,她是無數個風風雨雨下父母疲憊的身影;成年后,她是充滿深深地無盡思念。親情是一位熱心的摯友,在你跌入低谷萎靡不振時,她會為你伸出援助之手幫你重整旗鼓;親情是一只激情的號角,在你遇到瓶頸滿是焦慮時,她會為你推波助瀾催你勇往直前;親情是一根嚴厲的木棒,在你獲得成功洋洋得意時,她會為你當頭棒喝提醒你謙虛謹慎。親情就像綿綿不斷的涓涓細流一直伴著我們逐步茁壯成長,讓我們從一棵稚嫩的幼苗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親情讓你在暴風雪雨中學會了堅強,學會了成長,但她有時會為你的生命樂章中增添一些小插曲,也許是一次跌倒,也許是一聲放棄,也許是一次呵護,但不管怎么樣,親情永遠都是你靈魂最深處不可磨滅的烙印,讓你深深的銘記于心。
親情是一種血脈相連的愛,永遠剪不斷的情,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家的港灣永遠會為你敞開,讓你時時刻刻都魂牽夢繞,牽掛不已。
親情就像一幅寧靜而又純潔的山水畫,那濃墨重彩的一筆永遠為你而添;
親情就像一曲悠揚而又恒久的圓舞曲,那歡快蹦跳的音符永遠為你而奏;
親情就像一盞明亮而又堅固的指明燈,那徹夜不息的燈光永遠為你而亮……
歲月會在不經意間從身邊劃過,悄然逝去,但親情永遠不會過時,經過時間的過濾,她會變得愈發魂牽夢繞,讓我們一起咀嚼親情吧!讓親情進駐到心底,成為內心最寶貴的東西,她值得你用心呵護,用心珍藏。親情需要咀嚼,在咀嚼中你才能體會到她的付出與汗水,理解與支持,信任與關懷,所付出的一切一切,在咀嚼中才能品嘗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感受到人生的喜怒哀樂,獲得人生的有益啟迪。
咀嚼的作文200字篇3
當我十分平靜地走在校園的樓道中時,也許是分離的,那感覺輕飄飄的,就像有另一個我自己,正隨我平淡規律的腳步,浮游在樓道上方那布滿灰塵的某個角落,帶著皎潔的笑意,眸子亮晶晶地捕捉每一聲那走在下面的我收到的問候,然后,將一字一句細細咀噬,在我耳邊發出若隱若現的咀嚼聲,不曾斷絕。
我面無表情地走,等待著什么,終于,那個漂浮的我將字句分崩離析,變成無情又尖銳的話語,重新傳回我失神又空闊的心靈,我頓住腳步,隱忍般痛苦地皺了皺眉,另一個我便飛快穿回我的身體,讓我找不到元兇。
那是最難熬過的一段日子了吧,我第一次見識自己的無知與自大,全部暴露在自己不堪一擊的內心,我才明白自己其實多么普通渺小,甚至愚笨怪異,而所有人高看我的目光無疑成為千鈞重擔壓在我未經風浪那瘦弱的身軀,所有的贊揚與羨慕的目光也被我自己重組變異成了陰冷的諷刺,就像在說:“你就是個徒有其表的膽小鬼,看到未來的驚濤駭浪了嗎,它將會把你吞噬得連灰都不剩。”
我停下腳步,低下頭,在長發的陰翳中,我清晰地回答:“我看到了,我甚至聽到那如同浪濤正饑餓地打牙骨的咀嚼聲,迫不及待撕碎我的皮囊。”聲音冷靜而憂傷,讓自己都無法逃避的,是耳邊那細微的聲音。
我已不記得自己是如何度過那段日子,面對無數可怕的第一次,在考場中第一次落下顫抖的一筆,第一次在起跑線閉上眼向前沖,第一次讓聚光燈匯合了多少人的灼灼目光,好多好多個崩潰失神的時刻,我聽到的聲音,一成不變,而我的懦弱已悄然改變,終于有一天我站起了身,終于有一天我不只是空洞地注視那抹惡心皎潔的笑容,我憤怒地將其一掌拍碎,“啪嗒”一聲。
“啪嗒”,那條捆住我的血跡斑斑的鎖鏈啊,終于斷裂,我喜極而泣地享受耳邊的寂靜。
“我毫不在意你的怪異行為,那是我最喜歡你的地方,在我的心中,你就像綴滿星星的夜空,就像永開不敗的太陽花,”我終于能這樣對自己說:“嘿!我喜歡你,不是因為你身上鎖鏈留下的傷痕,而是因為你美好的心靈,你聽到它在細細咀嚼品味你美好的聲音了嗎?”
咀嚼的作文200字篇4
吟一首詩,品一闕詞,徜徉于詩山詞海之中。咀嚼詩詞,妙哉!
時光變遷,歲月已逝,品故國詩情。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亡國,是沉痛之思,是傷懷之念。“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念國,是詞宗之感,是大小周情。“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報國,是英雄之氣,是壯士之魂。咀嚼詩詞,品王國的興衰榮辱,悟帝王的千古柔情,感歲月的匆匆變化。一聲悲嘆,一曲長歌。
高山流水,小橋人家,望錦繡河山。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是月夜中春江靜謐之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黃河磅礴壯觀之美;“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是物是人非的蒼涼之美。若虛在吟,太白在詠,在唱。咀嚼詩詞,品山川美景之絢麗,嘆神州大地之多彩。一座小峰,一條大河,匯集于其中。
怒發沖冠,滿腔惆悵,嘆少年豪情。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辛棄疾在高臺上,舉目眺望,煙雨朦朧,但現實卻是“而今識盡愁滋味”,輕搖首,莫低頭,且看東坡“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何為愁?何為恨?暫看我率領千騎,卷盡原野,重返少年。雨,淅淅瀝瀝地落著。船中,蔣捷輕聲吟道:“少年聽雨歌樓上,紅蓮昏羅帳。”少年,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詞啊!咀嚼詩詞,重打精神,堅信:歷盡千帆,歸來還是少年。
故國詩情,錦繡河山,少年豪情……他們在風云變化中,在白云蒼狗中,凝聚,升華,共有一個名字:詩詞。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咀嚼詩詞,咀嚼生活,咀嚼人生。一聯詩,半片詞,一生情……
咀嚼的作文200字篇5
中國古代有一句經典名句:“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書本就像我們在夜空下行進,那些為我們在無知的黑暗中指引方向的閃亮的星星。經典讀物,無疑是那夜空中最閃亮的星。
《三字經》是我最早接觸的一顆“星”。“人之初,性本善”,開篇第一句,就變把我引入深深地思考中去。人本性就是善良的,人天生就具有很多優良美德,可是正如所說的“性相近,習相遠”,每個人的習慣影響了人們的性格。曾子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吾日三省吾身”,每日多次反省自己,養成了習慣,他便從中保持了人的天生所具有的優良美德,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愛戴他人。“我也有什么好習慣呢?”讀時,我也曾經這樣問過自己。這簡簡單單的十二字,卻讓我得到了一個自我完善的機會。
曾子孝敬父母,在《三字經》中,還有一個有孝之士。“融四歲,能讓梨”。“孔融讓梨”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但是,沉思一下,我曾幾時,在昏暗的燈光下,給我那親愛的、和藹的爸爸媽媽,送上一只梨呢?母親節將至,我該干嘛呢?孔融四歲能讓梨,而我,卻連簡單的事情都未曾替他們做過!……我心里,話語如同潮水般,在翻騰,在拍打著我的大腦。“孝”,不知不覺便在我腦海里扎下了深深地根,然后擴張、蔓延……《三字經》,像是擁有了魔力,不斷地讓我沉醉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像是到了桃源。我不愿出去。
一談起孔融,也就不得不談起《三國演義》啊。《三國演義》英雄豪杰輩出,個個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我最愛的,莫過于那勇救黃忠的“小混混”魏延了。也許在很多人眼中,他不過就是一個丑角,只會背叛蜀國,而我,卻被他的英勇有謀吸引了。劉備攻率軍打劉璋軍時,套毫不猶豫就直奔大本營,獨自強行占領了敵方的大本營,足以看出他的勇猛。在諸葛亮七出祁山中,他曾想出一個絕妙的計劃去擊破司馬懿。假若沒有諸葛亮的反對,或許,司馬懿早已人頭落地。魏延雖然丑陋,可他有勇有謀,令我嘆服。
我又想起了那句話:“相貌與人的才華成正比。”毋庸置疑,魏延便是這樣的一個人。我也因為他,更加看開了很多很多。
真的經典,是陳年老酒,越品嘗越有味兒。真正懂得與經典同行的人,會孜孜不倦地去探索,會忘我地含英咀華。與經典同行,我們更能感受到,經典,其本身獨特的經典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