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家鄉的元宵節作文
歷年的元宵節,都是我們大家過的最熱鬧的元宵節。昨天,今年的元宵節,又在熱鬧的氣氛下,離我們而去。回想昨天的元宵節,還真是令人印象深刻啊!
傍晚7:00多,我剛剛吃完飯,天空中響起了炸雷一般的響聲,嘭!嘭!嘭!每一家接二連三的放起了煙火!我趕忙停下手中的筷子,沖出飯廳和老爸、老弟跑到樓上觀賞起煙火來!因為我家在這一帶是屬比較高的樓房!我站在樓頂上一切景物盡收眼底!煙火升起來了!有的像一朵盛開的菊花!有的像螢火蟲般滿天飛舞,有的像一座雪山炸開了一般!最好看的要數“大禮花”,朵朵猶如火山爆發,嫣紅、翠綠、金黃,“一座山”連“一座山”爆發出來!如流星般四散,襯著漆黑的夜幕,艷麗奪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我們看后無一人不發出贊嘆聲!最使人耐人尋味的要屬“導彈”了,先是一束白色的煙火串上天空,而后便在空中爆炸,最后銷聲匿跡……
看完了別人的煙火,我和老弟也把自己的煙火拿出來放了!我拿出了“沖天炮”,點燃后,像流星般射了出去,后面還拖著長長的“尾巴”!五彩繽紛!老弟拿出了“圣誕樹”,發出了強烈的火花!顏色各種個樣!像噴泉一樣,時高時矮,時亮時暗!火花從“天”而降,像無數條珍珠掛在天空!落下時像天上的銀河一樣!閃閃發光!還放了“雨花”就像仙女散花一樣,從空中落下來,時而“花”心中還綻開“小花”,如花蕊一般。還有的像“uf。”一樣閃過去,速度快的眼睛跟不上,有的像陀螺一般“瘋狂旋轉”……在夜幕中,家家戶戶的煙火就好象在比“美”,一家比一家壯觀,一家比一家希奇……
終于放完了煙花,四周也靜下來了,看到這美麗的煙花,讓我想起了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元宵晚會已經結束了,但那歡聲笑語,久久繚繞在我們窗前……
這就是元宵節的煙花,這就是我美麗而快樂的`元宵節!我覺得這一天,是我最開心的一天,也是我度過的元宵節中最快樂的一個元宵節!我愛著美麗的元宵節!
關于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篇2
正月十五的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了寶安區政府前的露天廣場看有什么好玩的和感興趣的東西。我們發現廣場上有很多花燈,在夜晚花燈都點亮了,很美。我們驚喜地發現有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有龍鳳燈的,有城堡的,有中國鼓的,還有很多我記不得了。這時我抬頭看天上,發現有很多孔明燈在飄,我很興奮,就隨著孔明燈升起的地方跑去,我們發現了有一些人在放孔明燈,我也很想放一個,不過我們沒有買。所以就問一個哥哥他們的孔明燈是哪里買的?哥哥說:“這些燈是他們從老家買了帶來的。”我很失望,因為我真的想放一個。哥哥看出我的心思,就很大方的送給我一個。我太高興了,我連忙謝了哥哥,接過孔明燈。我們正準備放燈的時候,廣場上的保安叔叔來了,他不許我們放,并且把哥哥們已點燃的孔明燈給澆滅了。真慘啊!
我和爸爸媽媽趕緊離開那里,準備回到我們小區再放,后來我們在另一個地方也看到有人在放,并且沒有保安叔叔管。我們便在那里放了。孔明燈是折疊的,是很薄很薄的紙做的,下面由四根鐵絲撐起,鐵絲的中間有一塊正方形的蠟燭,(我問過媽媽,這不是普通的蠟燭,是石棉和蠟燭的混合物)如果我們點燃這塊蠟燭,蠟燭燃燒產生熱量,熱量上升,被紙燈籠包裹,就可以使紙燈籠上升,這樣一來,孔明燈就可以升上天了。我和媽媽同時用手把紙燈撐開,爸爸用打火機點下面的蠟燭,點了很久才把蠟燭全部點燃。我們等蠟燭的熱量把整個孔明燈都撐開才慢慢地放手,孔明燈果然隨著風升上飄。我很開心。媽媽說:“孔明燈上升的時候我可以許愿,如果燈能飛上天,我的愿望就能實現。”我趕緊閉上眼睛許了一個大愿望,因為有一個大愿望的幫助,我們家放的孔明燈是飛得最高最快最遠的。
在回家的路上,我央求媽媽以后再見到孔明燈就給我買,媽媽說:“好的,要看你作業寫得怎樣。”因為我經常有很多很好的想法,我希望我能有機會多放一些孔明燈,我的心愿就會實現更多。
關于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篇3
農歷的正月十五,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也稱燈節,“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后增的一項活動,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于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關于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篇4
春節剛過,元宵節便來臨,一大早,廚房中便飄出甜甜的氣味兒。
我心里好奇:我們家往常都是做菜的,今天怎么七十二變,變了花樣兒呢?我很好奇,很想解開這個謎團,于是悄悄地跑到廚房看了一眼。哇!鍋里正下著幾十個鵝卵蛋大小的湯圓兒,晶瑩瑩,軟糯糯。原來,今天是元宵節呀!
湯圓煮好后,我便急急忙忙坐在椅子上,盯著碗里的湯圓,這幾顆大小相同的湯圓,像一個個可愛的小精靈一樣,香甜的氣味兒撲鼻而來,好像在說:“快來吃我呀,快來吃我呀!”我便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哇!那熱乎乎香甜甜的芝麻糖餡兒,便溜到了嘴里,好吃極了。這真是我吃過的,最香甜最好吃的食物了!于是我便狼吞虎咽地全部吃完了,撐得我肚子圓鼓鼓的,滿足極了。
晚上,媽媽便帶著我去廣場上看花燈,遠遠看去,廣場上燈火通明,像是燃起了火焰似的,映的那一方天空都亮了起來。走到近處,那些花燈形態萬千,真是漂亮。看那蓮花燈,一閃一閃的多像調皮的仙子在眨巴著眼睛呀!再看米老鼠的花燈,逼真極了,那張開的雙臂仿佛展開了懷抱,要迎接我們呢。再看那七個小矮人的花燈,好像他們在爭相著,要照顧白雪公主呢。還有大灰狼和小紅帽、八仙過海、齊天大圣孫悟空等等。這仿佛并不是一場元宵節花燈會,而是一場童話人物們的團聚盛宴呢!看得我眼花繚亂,不忍離去。直到夜幕漸漸濃重,花燈散了,我才依依不舍的回家了。
這真是一個開心的元宵節,那一幕幕美麗的畫面,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腦海中,難以忘懷。
關于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篇5
要問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什么節日?那當然是元宵節了。因為元宵節不僅可以吃到美味的元宵,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看到好看的燈展。
雖然今年的元宵節已經過去了,但是那時的場景卻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元宵節的那一天可喧鬧了。為此,姥姥、姥爺和弟弟也來我家和我們一起過元宵節。
晚上吃過元宵后,我們一起來到廣場看燈展。到了廣場,映如我眼簾的是來來往往的人群絡繹不絕,環繞廣場四周的好幾圈的燈籠讓人眼花繚亂。我們迫不及待的走進第一圈觀看燈籠,這一圈都是各個單位的。第一個燈籠是一只小巧玲瓏的兔子燈籠。這是房地產公司的。
紅寶石的眼睛下有一張要說話的三瓣嘴,豎起的耳朵好像正在聽人們的贊美呢!真是非常的機靈可愛。第二個是自來水公司的燈籠,形狀是一滴水,雖然簡單,但是也非常的漂亮。估計自來水公司的人們是告示著我們要節約用水呢!隨著擁擠的人群我們終于走進了第二圈,第二圈是各個學校的燈籠。第一個是北二小學的燈籠,它的形狀是一本書,書上寫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字樣,可見是讓我們好好學習、早日成才、為祖國做貢獻呢!第二個是我們奮斗小學的,是用我們奮斗小學的標志做成的燈籠,可見處處都要體現我們奮斗的精神。上面由紅色、黃色和綠色環繞著,美麗極了。看了使人非常的振奮。我們看得入了迷,不知不覺就走進了第三圈了,第三圈是各個圖書社的燈籠。第一個是新華書店的,新華書店果真名不虛傳,是一只威武的猛虎,這只猛虎是多么的逼真呀!預示著他要在圖書行業要像猛虎一樣獨領風騷了。可惜,弟弟偏偏在這個時候想睡覺,我們只好依依不舍的離開了燈展會場。
關于家鄉的元宵節作文篇6
我家鄉有趣的元宵節 或曬谷場跳舞。隋、康、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著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你知道他的來歷了嗎?不知道的話上網查一查吧!
那來說說它的習俗吧!自從元宵張燈之俗形成以后,歷朝歷代都以正月十五張燈視燈為一大盛事。梁簡文帝曾寫過一篇《列燈賦》:“南油俱滿,西漆爭燃。蘇征安息,蠟出龍川。斜暉交映倒影。”描繪了當時宮廷在元宵張燈的盛況。隋煬帝時,每年正月十五舉行盛大的晚會,以招待萬國來賓和使節。據《隋書?音樂志》記載:元宵慶典甚為隆重,處處張燈結彩,日夜歌舞奏樂,表演者達三萬余眾,奏樂者達一萬八千多人,戲臺有八里之長,游玩觀燈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通宵達旦,盡情快樂,熱鬧非常。燈彩以外還放焰火,表演各種雜耍,情景更加熱鬧。
哇!這么多的習俗和來歷,可讓我大飽眼福呀!你還知道什么習俗快來寫到下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