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元宵節的1000字作文
小時候,我特別盼著過年,年的腳步從臘月的初旬開始了,往往我總是掰著指頭數日子,仿佛正月是那樣的遙遠,耳邊時常回蕩著那“咚咚”的鑼鼓聲,眼前時常出現那靈活矯健的身影……
過了初三,轉眼就到了元宵。除了那些節日特有的美食,最令孩子們期待的就是“舞獅”了吧!在古時,舞獅多用來祈禱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現如今倒成了歡慶元宵必不可少的節目之一。
元宵的傍晚,天氣非常好,寥寥幾片白云飄浮在天空,月亮隱隱約約出現在藍色的天幕。晚飯過后,我和爸爸早早地出了門,正張望著,一陣鑼鼓喧天,人們朝一個點匯集去,霎時間,人群攢動,只聽見有人喊:“來了,來了!”我循聲望去,只見迎面走來一群身穿黃袍的舞獅人,身后是一只滿頭金黃鬃毛的“金獅子”。只見那金獅一身彩衣,耀眼奪目的頭冠上鑲嵌著一對銅鈴般大眼,脖子上掛著一個叮叮作響的大鈴鐺,好不威風!
“鏘咚鏘,鏘咚鏘,咚鏘咚鏘……”那熟悉的鑼鼓聲響起來了,我從人縫里巴巴的望著,“爸爸!讓我坐到你的肩膀上吧,我看不見……”我焦急地扯著爸爸的衣角,終于,我如愿以償地坐上了爸爸的肩上,目不轉睛地盯著場子中央。金獅在場上歡蹦亂跳,時而站起,時而趴下,時而騰空,時而翻滾,頭不停地搖動,眼睛一眨一眨,尾巴一搖一擺的,看得我滿心眼兒里歡喜。
在場的觀眾,個個群情激昂,有的不停地拿著手機拍下這精彩的一幕;有的將手中的吃食停在半空,忘了吃,嘴中喊著:“好啊!好啊!”;有的孩童在父母懷里激動地叫著:“看哪!是大獅子!”人們越看越起勁,只聽見有人喊了一句:“一只不夠!再來一只。”喧天的鑼鼓頓時響起,一只威風的紅獅搖搖擺擺,踩著大紅球走了過來。一只滾到場中央,只見它縱身一躍,四肢穩穩當當地立在地上,眼睛得意地眨巴著,贏得了陣陣的喝彩聲。緊接著領頭的舞獅人跳上了搭好的鐵架,向下面的獅子搖晃著彩球,兩只獅子圍著彩球轉圈兒、騰翻、跳躍,金獅子禁不住誘惑,躍上了鐵架,再比人還高出幾米的桌子和柱子上,靈活地撲騰著,從左邊的柱子撲騰到右邊的柱子,耍著花樣逗人們開心。經過一陣子的歡騰,眼看即將結束,最后一個高潮到了,兩頭獅子相繼仰面朝天,頭不停地微微晃動,突然,“砰”的一聲,一幅紅色的對聯徐徐從獅嘴里吐出來,分別寫的是“風調雨順”和“國泰民安”,此時叫好聲,掌聲,鑼鼓聲匯成一片,響徹云天。
鑼鼓聲漸漸平息了下來,舞獅的人群也漸漸離我們遠去,人們卻久久不愿散去。月亮早已當空,夜幕中有幾顆發亮的星,今夜的月是那么圓,今年的元宵是那么美……
關于元宵節的1000字作文篇2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所以全國各地都過,大部分地區的習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還是有自己的特點。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可湯煮、油炸、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就是鉆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元宵節也是一個浪漫的節日,元宵燈會在封建的傳統社會中,也給未婚男女相識提供了一個機會,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不允許出外自由活動,但是過節卻可以結伴出來游玩,元宵節賞花燈正好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借著賞花燈也順便可以為自己物色對象。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
歐陽修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書;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辛棄疾(青玉案)寫道:眾里尋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描述元宵夜的情境,而傳統戲曲陳三和五娘是在元宵節賞花燈進相遇而一見鐘情,樂昌公文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春燈謎》中宇文彥和影娘在元宵訂情。所以說元宵節也是中國的“情人節”。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墻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關于元宵節的1000字作文篇3
今年的元宵節,學校還是故技重施發實物,給了2斤肉糜和一摞餃子皮。真是叫人無語,想到第一年來的時候發這個,因為根本處理不了,最后統統贈送給了垃圾筒。今年想想算了,還是倒騰一回吧。于是中午下課后趕到菜市場去買了一些配菜回來調餡。主要有:豆芽1元的量,蒜苗1.5元的量,芹菜1元份,雞蛋3個,香菇3朵,梅干菜2把(從家里帶來的),當然最后這些都沒有全用,因為肉糜也只打算先用一半試試看。
方法如下,想學的可以如法炮制。先把香菇和梅干菜分別用冷水著,同時間把芹菜和豆芽、蒜苗洗干凈,之后把芹菜和蒜苗切成段,把香菇切片,然后瀝干水分。把雞蛋炒熟出鍋,再把各菜分別炒熟(我為了節約時間,就混在一起炒了)。出鍋后把菜放涼,可以不斷用筷子攪拌加快冷卻。待菜冷卻后,把所有的配菜放在砧板上,用菜刀不斷斬剁,剁成細碎的末狀或糊狀。把陷放在容器里,再把醬油、味精、五香調料、鹽(愛吃味重的還可以放黃豆醬或辣椒面等)等放進去,把肉糜也放進去,反復攪拌直到拌勻為止。到這里餃子餡就做成了。
忙乎了一個中午,總要短時間內銷掉吧,那就只好借集體的力量了。于是把餡兒裝在保鮮盒里,把自己所有的筷子、勺子、叉子也都裝在保鮮袋里,把平時煮飯的小鍋也一起搬到了辦公室里,還順手帶了一小瓶鎮江的香醋,考慮周到吧。只是不知道味道到底如何,讓同事們嘗過之后來評價吧。
下去先去上了2節課。下課回來后,把水燒開,包了幾個試試,無奈面皮太干,粘不上,煮熟后都散開了。恰好小顧下來找我,看見我的鍋就鬧開了,我先給她嘗一下,她連連稱贊說很好吃。于是,同事們都圍過來了,我抱怨面皮太干包不攏皮,丁老師他們說用筷子弄點水在面皮的和縫處再包就不會散了。
大伙一邊吃一邊評論,都認為做的不錯,說我要是下崗了馬上就可以去街上賣餛飩了,呵呵。我就嘗了一口餡,還好不咸,大伙說湯有些淡,我才想起湯里沒放鹽,還有餡也稍淡了些。下次一定改進。
說說笑笑一鍋餃子一搶而空,剛結束,就看見ZL笑嘻嘻地來了,原來是聽了小顧的宣傳也來趕口了,于是馬上開始動手包第二批。剛熟的時候下課了,又回來一批人,進門就聞到香味,于是各個動手抄起我的勺、叉,瞬間將第二鍋消滅完畢。
雖說下了2鍋,但我只吃到了一口,半個餃子,但是看見大家都說好吃,還是挺開心的。這樣晚上的宵夜和明天的早飯我就可以為大家服務了,想著就很開心啊。怎么樣,我還是很賢惠(可不是閑在家里什么也不會哦)吧。
關于元宵節的1000字作文篇4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于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春節之后的第一個重要節日,對于中國人而言,更有著重大的意義。
元宵節的由來傳說是因漢高祖劉邦死后,呂后之子劉盈登基,但劉盈生性懦弱,呂后漸漸獨攬大權,呂后死,呂氏族人商議謀亂,企圖奪取劉氏江山,劉襄為保劉氏江山起兵,最終平定“諸呂之亂”。繼而登基上位的漢文帝劉恒,想到天下太平來之不易,于是將平息“諸呂之亂”的那一天,正月十五定為普天同慶的元宵節。
說起元宵節, 人人都會想起其特色食品,“湯圓”或“元宵”,人們在元宵節吃湯圓或元宵,希望一家人能像它們一樣團團圓圓。有些人會將元宵和湯圓弄混,認為元宵就是湯圓,實則不然,俗話說“北滾元宵,南包湯圓”,北方人吃的多為元宵,而南方人吃的多為湯圓。湯圓和元宵看起來很像,都是圓滾滾的,然而差別還是很大的,湯圓是把生糯米粉先用熱水或冷水,和成粉團,然后把各種餡料包進去,搓成圓形。而元宵是元宵是要先做好固體的餡兒切成小塊,沾上水,然后再放滿生糯米粉的篩漏上搖,邊搖邊灑水,直到餡上滾滿糯米粉變成小球。元宵是比較硬的,而湯圓比較軟。可雖然有區別,但是他們都十分美味,元宵吃起來,感覺比較粗糙,而且有嚼勁,吃完之后酥香殘留,使人回味。湯圓吃起來,十分滑溜,用力一咬開,其中的餡不似噴薄而出,而是緩緩如流沙般流出來,香氣在口中緩緩溢出,令人沉醉。
除飲食外,還有很多有意思節俗活動,比如賞花燈,元宵節花燈種類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編制的形象燈,如龍燈、虎燈、兔燈等等,或是根據民間故事編制而成的活動燈,如 牛郎織女、 二十四孝等等,表現忠孝節義的民族精神。這些多種多樣的花燈,既使賞花燈之人感到絢麗,奇特,又令人感到工匠的技藝高超。還有猜燈謎,舞獅等活動,使得元宵佳節的氣氛變得更加濃厚。
元宵節也是一個比較浪漫節日,人們通常認為中國的情人節是七夕節,因為七夕節是紀念一對情人的,然而實際上比起七夕節,元宵節對于古代人而言更像是情人節,因為傳統社會的年輕女孩平日里是不能隨便出來的,但元宵節這天過節,所以可以結伴出來,借著賞燈,物色對象。
如今社會,年輕人對外國文化日益崇尚,甚至對于外國節日比中國傳統節日更重視,對此我認為,吸收外國優良的文化自然是很好且必要的,但對于我們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傳統節日,也一定需要繼續傳承下來。
關于元宵節的1000字作文篇5
我們一家剛吃完團圓飯,爸就說帶我去看花燈,我非常的高興。傍晚,一輪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幾顆星星頑皮的向我眨眼睛。銀白色的月兒隨我一起逛花燈。我們一家隨著熱鬧的人群來到花市。我認識的“小魚兒”被爸爸頂在脖子上,她手里拿著熒光棒,頭上帶著紅牛角,穿著紅色的外套。臉上帶著開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處都張燈結彩,各式各樣的電子花燈,簡直叫人目不暇接,隨著一陣陣鑼鼓喧聲,兩條蛟龍,在人群中間交叉飛舞。
這時,幾聲巨響,美麗的禮花接二連三地在空中開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滿天的星辰,還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賞花燈的人們臉上都洋溢著滿足,幸福,愜意的神情離開了。
人們在春節的歡樂中走親訪友后,又迎來了熱鬧的節日元宵節。一大早,噼哩啪啦的爆竹聲就轟動了全村。大人們忙碌著,小孩們歡笑著。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農家院子,一般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現在不同了,左鄰右舍走家串戶。
今天是元宵節。晚上,我和爸爸媽媽興高采烈的來到豫園九曲橋去看荷花燈。一朵朵美麗的荷花燈,有的亭亭玉立,有的風情萬種,真是好看極了!荷花下面的龍船。龍船長50米,在水面上,很像龍。
元宵節見聞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吃過晚飯后,外公帶著我到白鷺洲公園看燈展。公園門口的一座圓柱形燈塔遠遠就吸引著我,它高約12米,有四層樓那么高,燈塔兩邊的金鼠不停地旋轉,好像在著觀賞花燈的人們。
今天是正月十五,也是一年一度的鞭炮和花燈的節日,晚上我和哥哥的幾個朋友到街上去看花燈,街上很熱鬧,賣什么的都有,街上人山人海,大約在7:00的時候,各式各樣的煙花都爭先恐后的出現在上空!這時天空中出現了一束束五彩斑斕的煙花。
今天是2月9日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晚上我和爸爸媽媽一起上街玩。大街上車水馬龍,到處張燈結彩。市中心周圍四條寬闊的馬路上燈火通明,使整個城市籠罩在燈的海洋里,到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
元宵佳節祝福你,做個元宵送給你!滑滑的,甜甜的,對你的感情粘粘的!賞月,觀燈,我等你!花燈,月下,我想你!月圓,湯圓,緣夢圓!又一輪美麗月亮,又一個元宵佳節,又一段幸福時光,又一次真誠祝福,祝你:團團圓圓!甜甜蜜蜜!順順利利!額。
要問我最喜歡什么節日,我就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是元宵節。去年的元宵節,我記憶猶新。那一天我是在外婆家過的,我十分得快樂。我們一家子聚集在一起做湯圓。媽媽做的湯圓特別好。湯圓又白又圓,看起來使人垂涎欲滴。
天晚上,我們買了一箱100響的大禮花,箱子的長寬高幾乎相等,約莫80厘米,它沉甸甸的,我、媽媽、外公、舅舅抬都抬不動,最后,我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放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的位置。舅舅把炮點燃后,迅速地跑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