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俗世奇人作文
《俗世奇人》講述的是天津當中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有的身懷奇技,有的愛罵人,還有的有著奇怪的愛好。就是這些稀奇古怪的人,在天津每日上演著一出出“好戲”。
我最喜歡的是泥人張和刷子李。泥人張是一個努力、泥技高超的人。他是天津有名的玩泥人,在別人嘲諷他時,他捏出那人的樣子,放在桌上,那人瞬間愣住了。泥人張用這種方式來讓他心服口服,真是絕了。事實證明,行動大于一切語言。泥人張的技藝也讓我驚訝,從地上摳來的泥巴,居然不一會兒就變成了一個栩栩如生、歪著嘴笑的大官了。要想練就這種本領,泥人張平日里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捏過上千塊泥土,才練就了現在這一身功夫,能讓他人心服口服的真本領。
刷子李也同樣技藝高超,刷出的墻竟能讓人心曠神怡,如神仙般爽快,可見這刷子李的技術多么好,真是令人敬佩。而在這些技藝的背后,也反映出了先前不懈的努力和無止境的學習,也許他天天在屋中研究怎么把漆變得更白,更亮,也許他天天在家中練習,也許他天天磨煉自己的藝技,不讓一滴漿落在衣服上。古人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堅持才能成功。
在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人,比如我的一個同學,原本美術手工很差,老師見了直搖頭,可他后來很努力,一直練一直沒放棄我們全班見證了他的美術手工成績從不及格到及格,及格到良好,一個個等次上升,后來慢慢超過大多數同學,現在已經練就一身好功夫,常幫同學折紙,還被美術老師經常表揚,作品也獲過獎了呢。
還有另一個同學,剛開始時很聰明,但是從來不學習,從來不練習,也從來不做作業。到了高年級以后,他的成績一落千丈,開始努力時,卻發現早已養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習慣,現在可懊惱了呢。
功夫是練出來的,無論你先天如何,努力和堅持都是成功的唯一道路,要想出人頭地,練就好本領,就只有咬牙堅持和努力地學習。在《俗世奇人》中,我明白了這個道理。
關于俗世奇人作文篇2
最近,我看了一本名書叫《俗世奇人》的一本書,而書的內容是古代名人的故事。這里奇人中有蘇七塊,刷了李,酒婆,死鳥,張大力,馮五爺等奇人。大家肯定認為有的名子很古怪,其實這是他們的外號,剩下的這是別稱了,而這本書的作者就是馮驥才了。
這本書對于我的感受是像在看一場電影,在看之前能用預告片和題目和諧背景來知道,大概的但是看了這場電影之后才能知道電影的所有的內容和知識。我也可以在學習的小船上加速及時。
關于俗世奇人作文篇3
在這大千世界中,奇人怪事層出不窮。在寒假里看了馮翼才寫的《俗世奇人》后,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這本書講的是天津衛這個水陸碼頭中,性格迥然相異的一些奇人。這里居民五方雜處,奇人怪事多得可謂是天上的繁星,數不勝數。
就拿書中《絕盜》一文來說吧,真是令人絕倒。在人頭極雜,邪事橫生的老城區、租界一帶,來了一對新婚的小夫妻,在這里租了房子。幾天后,在他們上班的當兒,來了一個老頭帶著二個小伙子,自稱是新郎的”爹爹“和”弟弟“,罵罵咧咧的砸開了大門,搬走了一切能搬走的東西,搬不了的就砸了。那”爹“就站旁邊大罵大兒子不孝,禽獸不如,不顧爹娘的死活,偷偷跑這兒享福來了。旁觀的人都信以為真,不僅沒人出來阻止,還都在心里對那個新郎鄙視了一番。小兩口回來后懵了,問鄰居都不肯告訴他們緣故,后來還是一位老大爺跟他們說了,不過新郎聽后更懵了,說他爹娘雙亡,只有一個嫁到關外的姐姐。這個案子查了好幾年,都沒找到新郎的”爹“。
看吧,天津衛盜案千奇百怪,這樁卻熟第一,強盜居然當了人家的”爹“,被盜的竟莫名其妙地做了強盜的”兒子“,不但損失了財物,還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跟別人說卻招來嘲笑。多損,多毒,多邪!真讓人拍案叫絕!
書中寫了許多各式各樣的俗世奇人,有重義氣的李金鰲,有重規矩的蘇金散大夫(蘇七塊),還有認牙不認人的牙醫華大夫、、、、、、真是萬千世界,蕓蕓眾生,奇人怪事,層出不窮。欲要細解,牢記心中,慢慢品味,《俗世奇人》!
關于俗世奇人作文篇4
這周我看了著名作家馮驥才創作的小說集——《俗世奇人》。這本書的《序》里寫到:天津衛本是水陸碼頭,居民五方雜處性格迥然相異。然燕趙故地血氣剛;水咸土堿,風氣強悍。
《俗世奇人》中共記錄了 18 位奇人,有因立下規矩為人瞧病必先得七塊銀元的大夫——“蘇七塊”;有天天嗜酒的“酒婆”;有有情有義的小楊月樓義結李金鏊;有記性差、不認人只認牙的華大夫;還有能耐特別,倒賣家產做生意的蔡二少爺……一個個人物個性鮮明,一個個故事讓人啼笑皆非。天津衛方言中常用“賽”和“嘛”兩個字,什么賽什么,嘛這樣?嘛回事?有著濃郁的當地氣息。
我被這本書深深吸引。被書中人物的豪情仗義感動,被好氣又好笑的故事情節笑破肚皮。有時候我仿佛置身于百年之前天津衛的大街小巷,眼看著這一個個普通平凡的做著一件件稀奇古怪的事情。
看了《俗世奇人》,我有一番感觸。我們身處如今這個年代,和當年天津衛百姓的生活真是天壤之別。但我們各有各的樂趣,各有各的精彩。
關于俗世奇人作文篇5
在《俗世奇人》中,我知道了一位名叫張明山的工藝大師,傳說他所捏出的泥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雖然張明山早已不在人世,但對他所帶創出來,并流傳至今的“泥人張”工藝品,我始終心馳神往。
這天,媽媽從天津回來,真的為我帶來了一個“泥人張”。
只見媽媽小心翼翼地從箱子里拿出一個古樸而典雅的盒子,上面工整的寫著“泥人張”的字樣,盒蓋用兩只象牙簽固定著,我仿佛可以體會到里面那件工藝品的做工精美。當我慢慢的打開盒蓋,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張“泥人張”收藏證書,而證書背面竟然有著文學巨匠郭沫若先生對“泥人張”的評價題詞,我不禁對“泥人張”的作品增添了一層深深的崇敬。
我小心翼翼的捧出盒子里的泥塑,據媽媽講這是一個反映天津傳統風味小吃制作過程的作品,只見一個伙夫模樣的人,身著圍裙,衣服的褶皺刻畫細致,面帶笑容的眼神和藹可親,連那一顆暴牙也刻畫的那樣清晰,他左手拿著一碗叫“茶湯”的小吃,右手費力地托傾起一個碩大的銅壺,正往左手的碗里傾倒滾開的水,這只銅壺是最有特色的,壺嘴是一個做工精致的龍頭,龍身蜿蜒連接到壺身,每片龍鱗都塑的清晰可見,壺身足足有半人那么高,媽媽說:這壺的名字就叫“龍嘴大銅壺”。
看著看著,眼前的泥塑仿佛鮮活了,我猶如置身在滿是吆喝聲的集市里,一個人一邊熱情招呼著來往的客人,一邊熟練的為客人沖出一碗碗美味的茶湯,龍嘴吐納著縷縷白色的熱氣,龍頭上的兩顆艷紅的絨球,隨著每次的傾倒顫動不已,在這煙霧繚繞的情境里,我感受到由張明山大師開始,穿越流傳了百年的泥塑工藝的魅力,我相信“泥人張”的傳人們會繼續精湛并興盛這門藝術,并使它永遠的傳承下去。
關于俗世奇人作文篇6
讀了《俗世奇人》,它讓我感到人類有一種奇特的力量——把不可能化為可能,什么泥人張啊,刷子李啊,他們的奇特“表演”讓我驚嘆,做出了超乎常人的事,可是,是什么讓他們練就了今天的成績?
是天生下來的神力,還是每天堅持不懈的成果?沒錯,是堅持不懈的成果啊!如果你認為他們是生下來就有這等技能,那你就大錯特錯了!沒有人生下來就會走路跑步,都是一步一步沿著成長的路線來的,這肯定不會有人有異議。所以,結果很明顯。
我也要向他們一樣努力,堅持不懈,成功的道路多著呢!但拿現在的我來和他們比較,他們是奇人,我呢?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蒼蠅,前途一片光明,但又找不到出路,啊,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