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感動作文
父親桑杰曲巴是個老民兵,放牧守邊34年,從未離開過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倆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守護著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父親桑杰曲巴常對卓嘎和央宗說:“如果我們走了,這塊國土上就沒有人了!”這句話,兩個女兒記了一輩子。他們知道,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
劉銳
面對強國強軍的時代要求,劉銳緊跟裝備升級步伐,參與完成國產新一代中遠程轟炸機改裝,填補轟-6K作戰使用的多項空白,和戰友一起首次在南海和西太平洋留下中國新一代中遠程轟炸機的航跡。
劉銳所在團被確定為全軍首家裝備轟-6K的部隊后,他作為“先行者”和“探路人”,既當“改裝員”又當“試飛員”,僅用3個月就完成了改裝。
隨后,劉銳一鼓作氣,創造性提出“課題牽引訓練”新思路,形成一批戰法、數十套突擊方案,填補轟-6K作戰使用的多項空白。
黃大年
黃大年留學英國18年,是國際知名的科學家。回國前,他住在劍橋大學旁邊的花園別墅里,妻子還經營著兩家診所。2008年,中國開始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他用最短的時間辭職、賣掉房子和診所、辦好了回國手續。
歸國7年多來,黃大年擔任國家多個技術攻關項目的首席專家,經常工作到凌晨,幾乎沒有休過寒暑假和節假日,甚至多次累倒在工作崗位上,這種工作狀態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盧永根
2017年3月,盧永根教授在夫人的攙扶下來到銀行,將十多個存折的存款轉入華南農業大學的賬戶,盧永根夫婦一共捐出8809446元,這是他們畢生的積蓄,學校用這筆款設立了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秀青年教師。
盧永根沒有將財產留給唯一的女兒,他說:“黨培養了我,將個人財產還給國家,是作最后的貢獻?!北R永根的秘書趙杏娟說:“錢都是老兩口一點一點省下來的,對扶貧和教育,兩位老人卻格外慷慨,每年都要捐錢?!?/p>
王玨
王玨化名“蘭小草”,給急需幫助的孤兒寡母捐款,每年2萬,已經堅持了15年,并承諾希望能捐夠33年。慈善機構收到了捐款,想要尋找到這位好人,多次聯絡,王玨都沒有現身。
家人曾問王玨,為何以“蘭小草”的名字行善?王玨當時說:平凡、善良的奶奶特愛畫蘭花,并且在村里很受尊重,取名時將“平凡小草”與“高潔蘭花”結合。
缺席了無數次公益獎項頒獎,堅持公益捐款十多年,
今年7月,王玨被檢查出肝癌,去世之前,他的身份最終得以大白。
說明文感動作文篇2
感動中國,感動你我。20_感動中國人物的事跡個個都那么震撼人心。但是最讓我感動的還是“爬”遍青山送醫上門的夫妻周月華和艾起。
周月華,女,43歲,重慶市北碚區柳蔭鎮西河村鄉村醫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華出生后8個月被診斷為先天性小兒麻痹癥,左腿殘疾,這一切并沒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憑著自己的執著,周月華完成了中學學業并成功從衛校畢業。
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周月華因身體殘疾而四處碰壁。后來,看到鄉親們每次都要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鎮上醫院看病,她就動了行醫的心思。
周月華將平時省吃儉用下來的200元加上家中僅有的600元儲蓄作為開診所的啟動資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來做場地,藥品采購則靠兩個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華的“柳蔭鎮西河村衛生室”終于正式掛牌營業了。
“我喜歡我的工作,喜歡我現在所做的一切。”周月華說道,“住在偏遠地方,農民看病要走上好幾小時。所以我現在做多一點,讓鄉親們少跑一點,少花一點,自己會感到很開心?!?/p>
最開始行醫時,周月華右肩挎的是藥箱,左肩杵著拐杖在山間艱難行走,這種行醫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條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華和艾起結婚之后,無論上山涉水,刮風下雨,只要有出診,艾起便會攬起周月華的手,用寬闊的后背將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輩子,我無怨無悔!”這個男人用20年的行動,默默支持著妻子的事業。
二十多年來,她硬是靠著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圓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嶺,為轄區近5000村民帶去了醫療服務。
“沒有他,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敝茉氯A說道,“他是我這輩子的第二條左腿?!薄拔冶持吡?8年。我說過要背她一輩子,就要實現這個諾言,永遠都不放棄?!敝茉氯A的丈夫艾起說。
一條路,兩個人,二十年。我祝愿這對夫妻好人能有好報,能夠幸福美滿的過完一生。
說明文感動作文篇3
近年來,兒童被拐賣或走失的悲劇,每天都在上演,走失兒童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針對走失兒童事件的發生,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事情呢?2015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引起了我久久的思索。
張寶艷、秦艷友夫婦,是吉林省通化市人。自1992年,兒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讓張寶艷、秦艷友夫婦體會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能感同身受的體會到走失孩子的父母內心焦慮的情感。此后他們便開始關注尋親信息,并嘗試為丟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幫助。
2007年,夫婦二人建起“寶貝回家尋子網”,幫助家長們尋找孩子。為了運營好網站,張寶艷辭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職志愿者。在張寶艷與丈夫的悉心維護下,網站逐漸發展起來。2009年,張寶艷提出的“關于建立打擊兒童DNA數據庫的建議”得到公安部采納,DNA數據庫為偵破案件、幫被拐兒童準確找到親人,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成立8年來,“寶貝回家尋子網”不斷壯大,志愿者發展到15萬人多,遍布全國各地,成為照亮寶貝回家路的一支中堅力量。志愿者們在張寶艷的帶領下,積極核實搜集信息,對家長進行防騙指導,及時向公安部門反饋情況,提供線索千余條。多起積壓多年的拐賣案件告破,不少兒童結束流浪乞討生活,回到親人身邊。目前,“寶貝回家”尋子網是唯一與公安部打拐辦合作的全國性尋子網站,截至2015年11月,“寶貝回家”志愿者協會幫助超過1200個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尋找到親人。
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小事感動著我們,讓我們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跡。讓我們用最純凈的心去看世界,去發現細節的感動!
說明文感動作文篇4
1958年,一個電話改變了黃旭華的一生。
“電話里只說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沒說。我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秉S旭華說,他從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國家要搞核潛艇。
這是黃旭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從此,他的一生與核潛艇結緣。
在此4年前,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首次試航。一年前,蘇聯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核潛艇剛一問世,即被視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殺手锏”。
時不我待。1958年6月27日,聶榮臻元帥向中共中央呈送《關于開展研制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得到毛澤東主席批準。
這份絕密報告,拉開了中國研制核潛艇的序幕。
然而,當時的中國要造核潛艇,談何容易!
1959年秋,赫魯曉夫訪華。中國領導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發展核潛艇,但赫魯曉夫認為,核潛艇技術復雜,中國搞不了。
對此,毛澤東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主席這句話,體現了中國人自己造核潛艇的決心?!秉S旭華說,這種激勵難以言表。
然而,當時連核潛艇長什么樣兒也不知道。“沒辦法,只能‘騎驢找馬’,搜羅核潛艇相關信息,拼湊出核潛艇的輪廓?!?/p>
黃旭華說,他們只得帶著“三面鏡子”找有用信息:用“放大鏡”搜索相關資料,用“顯微鏡”審視相關內容,用“照妖鏡”分辨真假虛實。
就這樣,中國核潛艇事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發展。
1962年底,核潛艇研制工程因故“下馬”。不過,黃旭華并未離開,繼續核潛艇研究。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原子彈上天,帶來核潛艇下海的希望。5個月后,核潛艇研制工作全面啟動。
核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在葫蘆島成立,黃旭華開始了“荒島求索”的人生。
與黃旭華共事多年的施祖培說,沒有現成的圖紙和模型,就一邊設計、一邊施工,晚上準備兩個饅頭,加班加點地干。當時有個土口號,叫“頭拱地、腳朝天,也要把核潛艇搞出來”。
時任核潛艇總體性能設計師陳源說,荒島維艱,但大家勁頭不減。所有人心里都裝著使命,盡快研制出中國的核潛艇。
沒有計算機計算核心數據,就用算盤和計算尺。為了控制核潛艇的總重和穩性,就用磅秤來稱。
黃旭華和同事們用最“土”的辦法解決了尖端的技術問題,同時用創新的思維解決關鍵問題。
核潛艇的形狀是采用常規線型還是水滴線型,一度困擾著黃旭華和他的同事們。美國發展核潛艇分三步走,先是采用適合水面航行為主的常規線型,同時建造一艘常規動力水滴線型潛艇,摸索水滴型體的流體性能,在此基礎上研制出先進的水滴型核潛艇。
依據大量試驗和科學論證,黃旭華提出,“三步并作一步走”,研制中國的水滴型核潛艇。
“一個偵察兵已把最佳路線偵察出來,再去就沒必要重走他偵察時的路線了。”黃旭華說。
參與核潛艇研制工作的核動力專家張德峰說,當時,核潛艇工程“三駕馬車”——堆(艇用核反應堆)、艇(核潛艇總體)、彈(潛射彈道導彈),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去攻克一個個難關。
功夫不負有心人。
黃旭華和同事們先后突破了核潛艇中最為關鍵和重大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艇體、艇體結構、人工大氣環境、水下通訊、慣性導航系統、發射裝置7項技術,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順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斗序列。
這是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上馬三年后開工,開工兩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成功下水。兩年四個月后,交付海軍訓練使用,加入海軍戰斗序列。
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深海,潛伏著中國核潛艇,也深藏著“核潛艇人”的功與名。
“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沒有回家。離家研制核潛艇時,我剛三十出頭,等回家見到親人時,已是六十多歲的白發老人了。”黃旭華說。
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黃旭華埋頭苦干的人生,正是中國核潛艇人不懈奮斗的縮影,他們是騎鯨蹈海的“無名英雄”。
說明文感動作文篇5
感動,像一塊玻璃,你看不見它,卻觸手可及;感動,又像一頓大餐,隨時等著你,去細細品味;感動,還像一個謎語,當你揭開謎底時,它告訴你的不僅僅是答案,感動,在我身邊。感動,可能是一瞬間的一個細節,但卻使你回味無盡,難以忘卻;感動,也可能是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里,讓你來細細的體會、琢磨。我的身邊就有許多令我感動的事情,下頭,我給大家講講吧!
我家樓下有一位清潔工,天天來那里打掃衛生。她是一位老奶奶,枯瘦的臉上掛帶著風塵。以前,我因為她平凡的職業而不太在乎她,對她給我的微笑也簡單敷衍??墒乔皫讉€月的一件事,卻改變了我對她的看法:那是一天黃昏,天陰沉沉的,風正大,還刮著沙子。那時是下班的時間,清潔工理應下班了,可她還拿著笤帚在掃地。她頂著風,冒著黃沙,一步步艱難地掃動著垃圾……要明白,她這么做只是為了讓我們在干凈的家園里生活。哎呀!一陣大風刮來,把她辛辛苦苦掃好的半條街的垃圾卷的滿地都是,她的帽子也被刮飛了。她卻毫無怨言,繼續打掃著地面。過了一會兒,她的一位同事來了,勸她說:“規定時間已經到了,我們下班就行了,又沒規定要掃多少!再說,你多掃也沒人多發給你工資呀!”但我卻聽到了她堅定的語言:“幫忙別人會使我感到開心,看到被幫忙人的笑容,這是我最歡樂的事情,我已經是年過花甲的人了,我不是為了掙錢才來那里,是讓我這把老骨頭多為居民出一份力!”那位同事聽后沉默地走開了。可老奶奶繼續在掃地,風又把垃圾吹亂了……不知不覺中,兩行熱淚已經滾落到我的衣服上,我也要像老奶奶一樣做一片“綠葉”,奉獻自我微薄的力量,讓整個世界都充滿愛!
我擦干眼淚,急忙跑過去,“老奶奶,我來幫您!”最終,我們一齊把垃圾收拾干凈了,她還夸獎我,此時她臉上露出了滿意而燦爛的笑容。
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奶奶呀!為的不是自我,而是大家;為的不是給自我掙錢,而是為人民奉獻!她有那些革命將士的精神,這種精神將永垂不朽,以后必將名揚天下!有時,微不足道的小事,越能帶來大道理;越不起眼的人,越會讓我感動!我要學習這位老奶奶的奉獻精神。讓自我也擁有這種精神!
這件事讓我對這位老奶奶肅然起敬。以后每次見到她時,我都會用響亮的聲音對她說:“奶奶好!”她也每次給我一個滿意的微笑。我覺得,這個微笑,照亮了我的心靈,帶來了祖國更繁榮富強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