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嫻描寫相信的散文
張小嫻1993年為《明報》撰寫“嫻言嫻語”專欄文章。1994年于《明報》連載《面包樹上的女人》而出名 。下面是小編帶來張小嫻描寫相信的散文的內容,歡迎閱讀!
《你就相信吧》原文:
一個二十歲的女孩子愛上一個比她大十八年,離過婚,有兩個孩子的男人。他曾說自己深深地愛著她,更要求她跟他同住。可是,四個月后,他提出分手。他說她太年輕,并不適合他。他現在回到舊女朋友的身邊。
分手的時候,他說自己絕對不會消失。當她失意的時候。他一定會在她身邊。然而,她昨天收到他的電郵,他說大家還是不要再聯絡好了。
她很傷心,所有她的朋友都跟她說這個男人是玩弄她,他根本不愛她。但她說,她肯定他是愛過她的。她從他望她的眼神里感覺到他的愛。難道她不應該相信自己的感覺嗎?
既然如此,你就相信吧。
他有沒有愛過你,對你的朋友一點都不重要,對你卻很重要。那你為什么不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被愛過,總好過相信自己被人玩弄感情。
哪一樣比較快樂,你就相信吧。
這段愛情是你的,只有你有權去說這是真愛還是假愛。你有權懷抱著甜蜜的回憶堅持他曾經受過你,只是他愛得太短暫。
今天,你盡管相信吧。當你再大一點,也許你會開始懷疑他曾否真心愛過你。但這有什么關系呢?那時你已經不愛他。
你什么時候想家?
你什么時候最想回家探望父母?
每次當爸爸媽媽打電話來問:“什么時候回來?”我會說:“下個星期天吧。”、“等工作沒那么忙的時候吧!”、“遲些吧!”其實我最想說的是這一句:
“遇到挫折的時候,我會回來。”
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最想家。
春風得意,諸事順利的時候,我們不會想家。即使不是跟朋友和情人一起,也寧愿一個人窩在自己家里看書、看影碟、玩電腦。個人空間比什么都重要。
然而,遇上挫折的時候、失意的時候、沮喪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有一個老家可以回去,是多么幸福的事。
晚菹跟男朋友吵了一頓,半夜三更跑回老家,爸爸媽媽一定很擔心。我們唯有等到第二天才回去。爸媽問:“為什么忽然跑回來?”我們微笑著說:“今天放假嘛!”其實,我們是遇到挫折了。
被朋友出賣,工作不如意,我們打一通電話回家問:“媽,我回來吃飯可以嗎?”媽媽在電話那一頭開心的說:“好呀,今天不用上班嗎?”那一刻,好想坦白的說:“我厭倦了工作,好想回老家療傷,可以嗎?”
對不起,我們總是帶著一顆挫敗的心回家。
有關張小嫻語錄推薦:
1) 愛情終究是經營不來的。千辛萬苦的經營毫無意義,倒不如等待一個人,他愛你就好像你是他的天命。 --張小嫻 《謝謝你離開我》
2) 愛在心里口難開,于是只好狠狠欺負你? --張小嫻
3) 年輕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相信有無限的可能。可以浪擲的青春是如此的悠長,有什么是無可能發生的呢? --張小嫻 《不再無限的可能》
4) 人若能夠耐得住寂寞,就能夠少受許多痛苦和少出許多洋相。許多人的痛苦,都是因為不甘寂寞。 --張小嫻
5) 原來,最好的朋友,還是應該有距離。那段在地球上的遙遠距離,正好把你們的距離拉近。 --張小嫻
6) 一個人的生命,一定比他的痛苦長久些 --張小嫻 《雪地里的蝸牛奄列》
7) 讀書靠的,不是聰明,而是意志。 你聰明,但意志薄弱,便承受不起壓力。要有比減肥更強的意志力,才能堅持下去。 你可以輸掉一次考試,但不可以輸掉你的意志 --張小嫻
8) 只有一天壽命的愛情從來沒有機會變壞. --張小嫻 《面包樹上的女人》
9) 女人喜歡把自己的貞操當成禮物送給男人。 當時的我,突然有一種很滑稽的想法,二十歲的我,仍然是處女,著實有點難堪。 一封賺人熱淚的情信,并不能挽回一個女人的心。 一個女人,一生之中,無論如何要當一次第三者。 做過第三者,才會明白,愛一個人,是多么凄涼。我們想要的人,并非常常可以得到。 才氣令女人目眩,不是他的臂彎融化了我,是他的歌詞,是他的才情,令我失去矜持。 那是她第一次明白愛情可以是游戲,她把那次玩弄當成是短暫的愛情,那樣會使她好過點。 --張小嫻 《面包樹上的女人》
10) 終有一天,我們會接受人生所有的無常聚散,就像我們終于接受自己老去的事實。 --張小嫻
11) -是很想討厭他,但是沒法討厭。因為沒法討厭,所以很討厭自己。 --張小嫻 《我在云上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