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最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
中華最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篇1:涸澤之蛇
大蛇覺得小蛇的話有道理,于是背起小蛇穿過大路,揚長而去。見到這兩條蛇上下重疊著蜿蜒游走的人都很恐懼,誰也不敢靠近它們。這些人回去以后,一個個繪影繪聲地向旁人描述自己所見到的情景,并煞有介事地說:“剛才我看見蛇神了。”
這則寓言啟迪人們,要善于識別變化多端的詭計,我們看問題不能只看表面現(xiàn)象,而要透過現(xiàn)象去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本質(zhì)。
中華最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篇2:宋王出逃
西周時期的宋國是地處中原腹地的一個小國。自周武王滅商,由周公賜地封侯以來,這個由殷商后裔掌管的小國統(tǒng)治者一直過著茍且偷安、無所作為的生活。乃至春秋末年,強大的齊國起兵攻打宋國時,宋王還沒有警覺。他雖然派了人去了解齊兵進犯的情況,但是對打聽消息的人提供的情況并不相信。他派的探馬回來說:“齊兵已經(jīng)迫近,都城里的人都很恐懼。”宋王身邊的大臣卻說:“他這種說法分明是在動搖人心,是一種‘肉自生蟲’的表現(xiàn),自己先從內(nèi)部腐爛了。以宋國的強大和齊國的弱小而論,哪里就會危險到這種地步呢?”宋王聽了這樣的解釋,立即以欺君之罪殺了那個探馬。緊接著,宋王又派一個人再去了解齊兵的動向。使者回來以后說的情況和前一次沒有兩樣。宋王憤怒之下又在殺了這個使者。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宋王竟一連下令殺了3個使者。
隨后宋王又派了一個人出去偵察。這個人出了城沒走多遠就發(fā)現(xiàn)了齊兵。他在回城的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問道:“齊國馬上就要兵臨城下,宋國的都城危在旦夕,你現(xiàn)在打算到哪里去?”弟弟回答說:“我受宋王之遣出來偵察敵情,沒想到敵人已經(jīng)這么近了。我正想回城報告敵兵迫近、國人恐慌的情況,但是又怕落得如同前幾個使者那樣的下場。講真話會死,不講真話被人發(fā)現(xiàn)恐怕也會死,所以此刻我不知如何是好!”他哥哥對他說:“你千萬不能再報告實情了。只要不是立即就死,即使齊兵攻破了城池,你還有一線逃生的希望。然而你若報告了實情,肯定會比別人先死。”弟弟按照哥哥的意圖去做了。他回報宋王說:“我出北門騎著馬跑了好大一陣工夫,連個齊兵的影子也沒見到。剛才進城后我看到各家各戶都很安定。”宋王聽了這話非常高興。那些粉飾太平的大臣們借機表功地說:“先前的那幾個探子真死得應該。”歡喜之下,宋王賞了這個使者很多金錢。
此后不久,城門外齊兵旌旗如林、殺聲震天。宋王看到大勢已去,悔之莫及。他在倉惶之中帶了幾個護身的將領,匆忙跳上馬車逃跑了。
因為形勢緊迫,沒有人去追究這個撒謊的使者。他趁都城上下一片混亂,逃離了宋國。后來他在別的國家竟然成了一個大富翁。
宋王及其寵臣,僅憑自己的主觀意愿去判斷別人言行的真?zhèn)危Y(jié)果弄得國破家亡。從這一故事的教訓中我們應該認識到,深入實際搜集第一手資料,以事實為根據(jù)對問題下結(jié)論,這是我們各項事業(yè)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
中華最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篇3:說話要看對象
孔子帶著他的幾名學生出外講學、游覽,一路上十分辛苦。這一天,孔子一行人來到一個村莊,他們在一片樹蔭下休息,正準備吃點干糧、喝點水,不料,孔子的馬掙脫了韁繩,跑到莊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麥苗。一個農(nóng)夫上前抓住馬嚼子,將馬扣下了。
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一貫能言善辯。他憑著不凡的口才,自告奮勇地上前去企圖說服那個農(nóng)夫,爭取和解。可是,他說話文縐縐,滿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將大道理講了一串又一串,盡管費盡口舌,可農(nóng)夫就是聽不進去。
有一位剛剛跟隨孔子不久的新學生,論學識、才干遠不如子貢。當他看到子貢與農(nóng)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時,便對孔子說:“老師,請讓我去試試看。”
于是他走到農(nóng)夫面前,笑著對農(nóng)夫說:“你并不是在遙遠的東海種田,我們也不是在遙遠的西海耕地,我們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遠,我的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莊稼呢?再說了,說不定哪天你的牛也會吃掉我的莊稼哩,你說是不是?我們該彼此諒解才是。”
農(nóng)夫聽了這番話,覺得很在理,責怪的意思也消釋了,于是將馬還給了孔子。旁邊幾個農(nóng)夫也互相議論說:“像這樣說話才算有口才,哪像剛才那個人,說話不中聽。”
看起來,說話必須看對象、看場合,否則,你再能言善辯,別人不買你的賬也是白搭。
看過“中華最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的人還看:
1.中學生寫的寓言故事
2.中學生勵志寓言故事
3.中學生自編寓言故事
4.中學生寓言小故事大全
5.初中寓言故事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