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著名的寓言故事
中學生著名的寓言故事篇1:東郭先生和狼
東郭先生看著趙簡子的人馬卷起的塵煙越來越近,惶恐地說:“我隱藏世卿追殺的狼,豈不是要觸怒權貴?然而墨家兼愛的宗旨不容我見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說著他便拿出書簡,騰空口袋,往袋中裝狼。他既怕狼的腳爪踩著狼頷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壓住了狼的尾巴,裝來裝去三次都沒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軀,把頭低彎到尾巴上,懇求東郭先生先綁好四只腳再裝。這一次很順利。東郭先生把裝狼的袋子扛到驢背上以后就退縮到路旁去了。不一會兒,趙簡子來到東郭先生跟前,但是沒有從他那里打聽到狼的去向,因此憤怒地斬斷了車轅,并威脅說:“誰敢知情不報,下場就跟這車轅一樣!”東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說:“雖說我是個蠢人,但還認得狼。人常說岔道多了連馴服的羊也會走失。而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況一只不馴的狼呢?”趙簡子聽了這話,調轉車頭就走了。
當人喚馬嘶的聲音遠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說:“多謝先生救了我。請放我出來,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卻改口說:“剛才虧你救我,使我大難不死?,F在我餓得要死,你為什么不把身軀送給我吃,將我救到底呢?”說著它就張牙舞爪地向東郭先生撲去。東郭先生慌忙躲閃,圍著毛驢兜圈子與狼周旋起來。
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東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對狼說:“我們還是按民間的規矩辦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說你應該吃我,我就讓你吃。”狼高興地答應了。但前面沒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問杏樹。老杏樹說:“種樹人只費一顆杏核種我,20年來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實、賣我的果實,享夠了財利。盡管我貢獻很大,到老了,卻要被他賣到本匠鋪換錢。你對狼恩德不重,它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撲向東郭先生,這時正好又看見了一頭母牛,于是又逼東郭先生去問牛。那牛說:“當初我被老農用一把刀換回。他用我拉車幫套、犁田耕地,養活了全家人?,F在我老了,他卻想殺我,從我的皮肉筋骨中獲利。你對狼恩德不重,它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聽了又囂張起來。
就在這時來了一位拄著藜杖的老人。東郭先生急忙請老人主持公道。老人聽了事情的經過,嘆息地用藜杖敲著狼說:“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講父子之情嗎?為什么還背叛對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辯地說:“他用繩子捆綁我的手腳,用詩書壓住我的身軀,分明是想把我悶死在不透氣的口袋里,我為什么不吃掉這種人呢?”老人說:“你們各說各有理,我難以裁決。俗話說‘眼見為實’。如果你能讓東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裝一次,我就可以依據他謀害你的事實為你作證,這樣你豈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興地聽從了老人的勸說,然而卻沒有想到在束手就縛、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東郭先生的利劍。
東郭先生把“兼愛”施于惡狼身上,因而險遭厄運。這一寓言告訴我們,即使在人與人的關系中,也存在“東郭先生”式的問題。一個人應該真心實意地愛人民,但絲毫不應該憐惜狼一樣的惡人。
中學生著名的寓言故事篇2:鬼怪為害
有一個鬼降臨到楚地,它欺騙嚇唬當地百姓說:“天神派我來統治你們這塊土地,我可以降禍,也可以賜福,就看你們的態度和表現了!”
當地百姓十分害怕,他們誠惶誠恐地順從鬼的要求,唯恐怠慢了鬼。人們把鬼迎迸廟里供奉起來,每天為鬼殺豬宰羊,跪在地上頂禮膜拜,進獻錢財。鬼十分得意,百姓們卻越來越貧苦。
街市上一幫流氓無賴平素慣于橫行霸道,他們見到鬼的勢頭大,便都紛紛前往依附于鬼。他們在鬼的面前又是磕頭又是作揖,一副奴顏媚骨,時間一長,他們身上也都鬼氣纏身,說話、辦事、言行舉止都與那惡鬼一模一樣。這些壞蛋依仗鬼勢,對百姓肆意欺凌,專橫跋扈,害得老百姓日夜不得安寧,蒙受著惡鬼和依仗鬼勢的這幫流氓所帶來的深重災害。
惡鬼和壞蛋在楚為害的事情終于被天神知道了。于是,天神親自來到楚地,他指著鬼憤怒又蔑視地斥責道:“你這惡鬼,原來只不過是個小小妖怪,卻要人們把你供在廟里,享受著人們的祭祀,不但自己作威作福,還助長當地一群流氓的歪風邪氣,今天看我來收拾你!”
天神說罷,發出了千鈞霹靂,摧毀了被鬼盤踞的廟宇。那幫地痞流氓也一同被霹靂震死了,因為他們身上都有鬼氣。
從此,楚地的鬼害得以平息,人們才得安寧。
惡鬼害人,惡勢力也假借鬼勢欺壓百姓,可是,這些害人蟲終究不可能永遠地橫行霸道下去,總有一天會被正義消滅干凈的。
中學生著名的寓言故事篇3:天賜養老錢
一天早晨,一個農人挑了一擔菜進城去賣,在街上,農人拾到一疊錢,他點了一下,共有15張。
回家后,農人把15張錢交給他母親,他母親說:“孩子,人家丟了錢。一定很著急,我們怎么能要人家的錢呢?趕快送還失主,說不定人家正找得著急呢!”這位農人按照母親的吩咐,趕回拾錢的地方,等待失主來領。
在前面不遠處,農人發現有一個人好像低著頭在地上尋找什么東西,便連忙上前問他:“老弟,你丟了錢吧?這,我拾到了,現在還給你吧。”不等那人回答,農人便將15張錢全都給了那人。這時,有一些人圍了上來,見此情景,有人提出,失主應給些賞錢給農人。不料,這個人卻十分吝嗇地說:“我丟失的原本是30張錢,現在才只找回來一半,我怎么能再分一些賞給他呢?”
農人覺得那人太不講理,自己如數將錢歸還給他,他不但不謝,反而有誣蔑自己貪了一半的意思。農人實在氣憤不過,便跟那人爭吵起來,兩人互相扭著來到縣衙門的堂上,他們各自向縣令敘說事情的緣由。
縣令聽后,心里已有幾分底了,他對那領錢人的行為頗為生氣??h令派人將農人的母親叫來,當面對質核實,證明農人說的情況屬實。接著,縣令讓農人和那個領錢人各自具狀。于是他們分別寫道:“拾錢人的確是拾到15張錢鈔”,“丟錢人確實是丟失了30張錢鈔”??h令將兩張狀紙捏在手上,對失主說:“你丟的是30張錢鈔,而他拾到的是15張錢鈔,可見這錢不是你的錢,而是上天賜給這位賢良母親的養老錢。假若他拾到的是30張,那就是你的了,你可以到別的地方去找你的錢吧!”
那人知道自己撒謊,自覺理虧,便也不敢再作狡辯,灰溜溜地離開了縣衙。于是,縣令把15張錢鈔交給農人的母親,說:“你是位賢德的母親,這錢就歸你了!”
人們聽說了,都拍手叫好。
那位賢良的母親教兒子將拾來的錢交還失主,反遭訛詐;賢明的縣令又機智地將錢判送賢母,而那靠訛詐欺騙的人卻不得好下場。所以,為人都應有一顆善良的心才好。
看過“中學生著名的寓言故事”的人還看:
1.中學生寫的寓言故事
2.中學生勵志寓言故事
3.中學生自編寓言故事
4.中學生寓言小故事大全
5.初中寓言故事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