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伊索寓言
經典伊索寓言一:驢子過河
不久,又運東西了,這次驢子馱的是棉花。裝棉花的口袋看起來很大很大,可分量并不重,驢子馱著幾大袋棉花,走起來顯得很輕松。啊!前邊又是那條小河了,驢子想起了上次那件開心的事,心里真是高興:“背上的幾袋雖說不重,可再輕一些不是更好嗎?”于是,它喝了幾口水,向河里走去。到了河心,它故意一滑,“撲通”一聲,又摔倒在小河里。這次驢子可不著急,它故意慢騰騰地站了起來。哎呀,太可怕了,背上的棉花變得好沉呀!比那可怕的鹽袋還沉幾倍。
驢子好不容易走上岸,卻不明白為什么河水能讓重的變輕,也能讓輕的變重。
《驢子過河》的道理:
驢子過河的意思是指有不少人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財富,但是,我們必須懂得“經驗”猶如一把雙刃劍,它可以使我們更加便捷地獲得成功,也可以使我們因此而固步自封缺乏創新。有人說,在許多事情上我們之所以失敗,其原因無非兩種:一種是因為“經驗”不足,而另一種則是因為“經驗”過多。為了使工作更有成效,我們需要“經驗”,但是對待“經驗”只能借鑒,不能完全照搬。否則“經驗”將阻礙我們獲得更大的成功。值得欣喜的是,人們已經接受了這么一個觀念:在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對一個人來說“經驗”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其“綜合素質”。一個人的綜合素質高,他就能夠很快地積累“經驗”,并對“經驗”不斷地加以改造和創新,最終恰如其分地利用好“經驗”,進而促使工作取得成效。
經典伊索寓言二:狐貍與野豬
狐貍剛逃過獵人的追捕,好不容易才敢停下來歇會兒,旁邊卻傳來“咔嚓咔嚓”的聲音。
狐貍回頭尋找,原來是野豬在路旁的樹干上磨牙。狐貍驚跳起來:“獵人又來了嗎?”
野豬說:“沒有呀。”
狐貍不明白:“這里沒有獵人,也沒危險,你為什么要磨牙?快歇會兒吧。”
野豬搖搖頭說:“我就是要趁現在多磨幾下,一旦危險來臨了,就沒磨牙的工夫了,那時我就可以用這些磨好的利牙對付敵人啦。”
狐貍明白了,自己平時不做準備,見了獵人才這么驚慌的。
寓意:這則寓言是說,人們應當在危險和災難來臨之前,就有所準備,才不至于到時候手忙腳亂。
經典伊索寓言三:小男孩與蝎子
有個小男孩在城墻前捉蚱蜢,一會兒就捉了許多。忽然看見一只蝎子,他以為也是蚱蜢,便著兩手去捕捉它。蝎子舉起它的毒刺,說道:“來吧,如果你真敢這樣做,就連你捉的蚱蜢也會統統死掉。
小孩聽罷就跑了,蝎子很得意。過了一會兒小孩又回來了,拿出一個長長的夾子,輕佻的夾住蝎子的尾巴,小孩蹦蹦跳跳的跑回家給媽媽看他今天的收獲,媽媽很高興,中午弄了一盤油炸蝎子給孩子吃。
這個故事告誡人們,要分辨清好人和壞人,區別對待他們。
經典伊索寓言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