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深度的寓言故事三則
最有深度的寓言故事篇1:扁鵲施換心術
公扈和齊嬰回答道:“我們想聽聽這種病有些什么癥狀,然后再作決定。”
于是,扁鵲先對公扈說:“你有遠大的抱負,又善于思考問題,遇事能有很多的辦法,但遺憾的是氣質較為柔弱,在關鍵時刻往往優柔寡斷,猶豫不決,坐失良機。”接著,他又轉向齊嬰:“那么你呢?則正好與公扈相反。你對未來缺乏長遠的打算,思想比較簡單,然而氣質卻很剛強,為人處事少用心計,卻喜歡獨斷專行。”最后,扁鵲對他倆說:“現在如果讓我將你們的心來個互換,你們就都可以變得完美無缺了。”
公扈和齊嬰聽了扁鵲的分析之后,都愿意接受換心手術。于是,扁鵲讓他們二人分別喝下一種麻醉藥酒,致使昏迷三天不醒。在這其間,扁鵲便將二人的胸腔打開,取出心來,交換安放。手術完畢之后,又在傷口處敷上神藥,等他們蘇醒轉來后,仍如術前一樣健康強壯。他們一同辭謝了扁鵲之后,就各自回家了。
可是,由于心已互換,結果公扈就回到了齊嬰的家,而齊嬰則回到了公扈的家。這兩家的老婆孩子都不認識回家的人,于是都發生了爭吵。公扈、齊嬰無法可想,只好請扁鵲出面解釋。扁鵲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這兩家人,這樣才使爭吵得以平息。
這則寓言故事是借用神醫扁鵲的名義,用換心術來打比方,說明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長處和短處。一個人只要善于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他就會逐漸趨向完美。
最有深度的寓言故事篇2:穿井得一人
春秋時代的宋國,地處中原腹地,缺少江河湖澤,而且干旱少雨。農民種植的作物,主要靠井水澆灌。
當時有一戶姓丁的農家,種了一些旱地。因為他家的地里沒有水井,澆起地來全靠馬拉驢馱,從很遠的河汊取水,所以經常要派一個人住在地頭用茅草搭的窩棚里,一天到晚專門干這種提水、運水和澆地的農活。日子一久,凡是在這家住過莊稼地、成天取水澆地的人都感到有些勞累和厭倦。
丁氏與家人商議之后,決定打一口水井來解決這個困擾他們多年的灌溉難題。雖然只是開挖一口十多米深、直徑不到一米的水井,但是在地下掘土、取土和進行井壁加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丁氏一家人起早摸黑,辛辛苦苦干了半個多月才把水井打成。第一次取水的那一天,丁氏家的人像過節一樣。當丁氏從井里提起第一桶水時,他全家人歡天喜地,高興得合不上嘴。從此以后,他們家再也用不著總是派一個人風餐露宿、為運水澆地而勞苦奔波了。丁氏逢人便說:“我家里打了一口井,還得了一個人哩!”
村里的人聽了丁氏的話以后,有向他道
穿井得一人的故事說明,凡事總要調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輕信流言,以訛傳訛,造成視聽混亂。
最有深度的寓言故事篇3:塞翁失馬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于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并夸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于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后,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看過“最有深度的寓言故事”的人還看:
1.經典寓言故事全集
2.100字寓言故事大全
3.超經典寓言故事
4.寓所寓言故事
5.150字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