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文筆優美的寓言故事
精選文筆優美的寓言故事篇1:與狐謀皮
他在野地里轉悠,碰到了一只狐貍,他便十分親熱地對它說:“可愛的狐貍,你身上的皮實在漂亮。可是在你們狐貍圈內,有誰又會欣賞你漂亮的皮呢?這樣好的皮放在你身上實在太可惜,你不如把皮獻給我,你再隨便披一件什么皮就可以了。”
他的話剛一說完,狐貍嚇得直吐舌頭,轉身就竄進山里去了。
這個人沒得到狐皮,回到家里又想起了精美的佳肴。他恨不得馬上做一桌整豬整羊的佳肴,先用來祭祀,然后自己把佳肴吃掉。可是他沒有錢去買豬、買羊。于是,他又一轉念,跑到外面去尋羊。他在路上遇到了一只羊,便立即對羊說:“我現在正打算做一桌上好的酒菜,請你為我獻上你身上的肉。”
他的話還沒說完,羊嚇得出了一身冷汗,飛也似的逃進樹林里去躲起來了。
這個人要狐獻皮、要羊獻肉的事情在狐貍群和羊群中傳開了,它們都遠遠地躲開了他。五年過去了,這個人沒有弄到一只祭祀用的羊;十年過去了,他沒有做成一件夢寐以求的狐皮大衣。因為這個人要想得到這些東西的辦法太愚蠢了。
精選文筆優美的寓言故事篇2:何姓何國人
唐代有一位高僧,法名僧伽。龍朔年間,僧伽常在長江、淮河一帶云游,他修行深邃,心存四海之間,行跡奇特。
一天,僧伽行至一處河灘,他看那遠帆、白云,心中甚是空曠、超脫。正一人不知不覺散步間,迎面走來當地一書生。書生見這位僧人仙風道骨,高雅不俗,便上前與他攀談。
書生問:“敢問高僧,姓何?”
僧伽雙手合十,低眉閉眼,回答:“僧何姓。”
書生覺得真巧,這位高僧竟然就是姓何。書生接著又問:“高僧不知何國人?”
僧伽手捻佛珠,很自然地脫口答道:“何國人。”
書生聽后,明白了,原來這位僧人姓何,是何國人。
過了幾年,僧伽因病逝世,大才子李邕(yong)為僧伽寫碑文。李邕找來當年曾與僧伽交談過的那位書生,書生將僧伽所言說給李邕聽了,李邕也并未理解高僧對書生所說話的真正含義,他和書生的理解是一樣的。于是,李邕在給僧伽所寫傳記中這樣寫道:“大師姓何,何國人氏。”
這碑文實在有點像對癡人說夢話,不知所云。
其實,僧伽作為出家人,四海為家,也無所謂姓氏、故鄉,而大才子李邕竟也只會表面理解、悟不出深意,可見凡夫俗子原來比不上道行高遠的出家人,鬧出如此笑話,背離原話旨意,最后遺人笑柄。
精選文筆優美的寓言故事篇3:古書與古銅
有一個讀書人,他的一大嗜好便是買書。
這一天,他進城去,半路上碰到另外一個讀書人,手里也拿著好多書。他上前將那人手里的書看了一遍,喜歡得不得了,恨不得一下子都買下來成為自己的,可是他手里又沒錢,急得他不知如何是好。忽然,他想出個好主意,就對那個讀書人說:“書生,我家里有好多的古銅器,我本打算把它們賣掉再去買些書。現在我看你手上的書正是我想要買的書,我想用我家里的古銅器換你的書,不知行不行?”
沒想到那個賣書的讀書人正好有收集古器皿的嗜好,聽說這個要書的讀書人家里有古銅器,實在是太高興了,于是兩人立即達成了以古書換古銅器的交易。賣書人隨著到了買書人的家里,看見各種各樣的古銅器擺在那里,心里很是高興,于是用自己隨身帶的書,換了十幾件古銅器,一邊背起銅器回家,一邊心里還在一個勁地慶幸自己今天好運氣。
賣書人將沉重的古銅器背回家中,還沒喘過氣來,只見他的妻子從房內走出來,驚訝他怎么回得如此之快,便問:“怎么這么快就把書給賣掉了?”
賣書人并不回答妻子的問話,他將鼓鼓囊囊的口袋打開,然后十分小心地將古銅器皿一件件拿出來,對妻子說:“我用書換了這些古銅器了,這些東西正好是我所需要的。”
他妻子一聽氣壞了,指著他罵道:“真是個糊涂蛋,你換回這些個破舊東西,能變得飯吃么?你吃大虧了呀!”
賣書人卻回答說:“他換得我的那些書,難道就能當得飯吃嗎?有什么吃虧不吃虧?”他的妻子竟啞口無言,還若有所悟地點著頭哩。
其實兩個讀書人互換古書與古銅器,本是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的好事,可賣書人妻子的庸俗責罵,卻引出了賣書人的一個愚蠢回答,著實可嘆。
看過“精選文筆優美的寓言故事”的人還看:
1.寓言故事的名稱及寓意
2.150字寓言故事帶有名字7個
3.寓言故事的名稱和道理
4.寓言故事名稱背后的故事
5.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