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些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篇1:真假《圣教序》
宋代有位學者名叫石才叔,寫得一手好文章。他在平時博覽群書,見多識廣,且收藏著許多圖書的古跡珍品。
其時,文彥博在長安做統兵官,他聽說石才叔家收藏有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的親筆字帖《圣教序》,于是親自到石才叔家請求借回一閱。石才叔欣然允諾,將那份珍貴的字帖借給了文彥博。
文彥博將字帖拿回家中,反復欣賞揣摩,看了又看,愛不釋手,便索性叫家里的弟子臨摹了一本。
這一天,文彥博設宴招待幕僚、部下和幾個朋友,大家飲酒聊天,高談闊論,興致頗濃。文彥博叫家里人拿出兩本《圣教序》字帖,上面都有作者姓名,文彥博讓客人們都來辨認這兩本《圣教序》的真假。那些客人們個個伸出大拇指,極力吹捧文彥博的臨摹本是真的,是如何如何的珍貴,反而指著石才叔的收藏本說是假的。
當時,石才叔也在座,見此情景,他不說一句爭辯的話,只是笑著對文彥博說:“今天,我才認識到自己地位的低下。”
文彥博哈哈大笑起來,席上的客人們個個滿面通紅,羞愧不已。
石才叔委婉地諷刺了那些勢利的客人們,主人文彥博從心底與石才叔有同感,所以他也哈哈笑了起來,這也是對那些趨炎附勢之人的一種嘲笑。
寓言故事篇2:吹牛無邊
有3位老人都擅長吹牛,平時與人談話,一般沒人吹得過他們??墒沁@一天,這3位會吹的老人卻碰到了一起。
正巧,有一個過路人走來了,看到3位年紀大的人在一起,便上前詢問他們的年齡。過路人很有禮貌地問:“請問各位老丈今年高壽?”
其中一位老人摸了摸滿頭白發,說:“你問我的年紀,我已記不清了,只記得我小時候,曾經跟盤古在一起玩耍,我們的交情不淺,他還叫我哥哥哩。”
過路人聽了嚇了一跳,心想,還真沒見過這般老壽星呢。
另一位老人說:“問我的年紀有多大嗎?這么跟你說吧,大海的水每次變成桑田的時候,我就記下一個籌碼,不知有多少次了,反正這樣的籌碼我已經放滿了10間屋子!”
過路人一聽大為驚駭,今天可看見老神仙了,真是大開眼界。
第三位老人說:“你們聽說過王母娘娘的仙桃嗎?那可是一萬年才熟一次的呀!可我吃的仙桃已經無數,我每吃一個仙桃,就把它的核丟到昆侖山下,而今那些丟掉的仙桃核,已經堆積得和昆侖山一樣高了!”
過路人這一次反而非常平靜,一點兒也不吃驚,他說:“原來是3個老牛皮精。”
吹牛皮如果吹到了離奇的地步,又有什么意義呢?那種根本不存在的長壽與那些生命短促的蜉蝣(fu you)、朝菌,又有什么區別呢?
寓言故事篇3:不曾殺陳佗
有一個人想拜見縣官求個差事。為了投其所好,他事先找到縣官手下的人,打聽縣官的愛好。
他向縣官的隨從問道:“不知縣令大人平時都有什么愛好?”
縣官手下的人告訴他說:“縣令無事的時候喜歡讀書。我經??吹剿峙酢豆騻鳌纷x得津津有味,愛不釋手。”
這個人把縣令的愛好記在心里,滿懷信心地去見縣官??h官問他:“你平時都讀些什么書?”
他連忙討好地回答說:“別的書我都不愛看,一心專攻《公羊傳》。”
縣官接著問他:“那么我問你,是誰殺了陳佗呢?”
這個人其實根本就沒讀過《公羊傳》,不知陳佗是書中人物。他想了半天,以為縣官問的是本縣發生的一起人命案,于是吞吞吐吐地回答說:“我平生確實不曾殺過人,更不知有個叫陳佗的人被殺。”
縣官一聽,知道這家伙并沒讀過《公羊傳》,才回答得如此荒唐可笑。縣官便故意戲弄他說:“既然陳佗不是你殺的,那么你說說,陳佗到底是誰殺的呢?”
這人見縣官還在往下追問,更加惶恐不安起來,于是嚇得狼狽不堪地跑出去了,連鞋子也來不及穿。別人見他這副模樣,問他怎么回事,他邊跑邊大聲說:“我剛才見到縣官,他向我追問一樁殺人案,我再也不敢來了。等這樁案子搞清楚后,我再來吧。”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用誠實、謙虛的態度去對待知識。不懂裝懂的做法既會妨礙自己的求知進步,又會鬧出愚昧無知的笑話來。
看過“寓言故事”的人還看:
1.有哪些寓言故事
2.寓言故事都有哪些
3.經典寓言故事有哪些
4.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5.有什么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