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寓言故事小學生推薦
成語寓言故事小學生推薦篇1:一竅不通
紂王,是商朝時一位昏庸暴戾的君主,他十分寵愛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只知道和妲己飲酒作樂,既不理會朝政,也不管老百姓們的痛苦;同時,他還聽信寵妃妲己的話,殺害了不少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因此,各地的諸侯都想推翻他。紂王的叔父比干看見他這樣昏庸,便費盡心機的苦諫,勸他不可沉迷酒色,不要屈害忠良,枉殺無辜,應該振作起來,為國家和百姓做點有益的事情。妲己知道之后,十分的氣憤,心中想道:“比干不除,我的地位終將不能穩固。”于是,她便對紂王說:“比干成天干涉我們倆的生活,誰知道他是不是另有目的?如果他真是忠良的話,為什么不叫他自己胸膛剖開,取出心肝來看看呢?”紂王被妲己迷住了,竟不分是非好壞,賜比干剖胸而死。
這則故事,在呂氏春秋中也有記載,并且加了注,它的全語是這樣的:“紂心不通,安以為惡,若其一竅通,則比干不殺矣!”
“一竅不通”就是從上面的話引申而來的,用來譏笑人家的愚蠢和胡涂,同時也可以比喻人對某種技藝學術的一無所知。
成語寓言故事小學生推薦篇2:一錢不值
灌夫,字仲孺,西漢時代人。他性情剛直,講究信義,說出的話一定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員,而對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貧賤,他越敬重。因此,當時很多有才能而無地位的人都喜歡接近他。
灌夫喜歡喝酒,并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有一天,丞相田汾結婚,他喝了不少酒。一會兒,他走到田汾的面前敬酒,田汾說:我不能喝滿杯。灌夫見他不肯痛快喝酒,便語帶諷刺地說:你雖是一個貴人,但也應喝完我敬的這杯酒。田汾還是沒有干杯。灌夫討了一頓沒趣,就走到臨汝侯灌賢面前敬酒。這時,灌賢正對程不識(曾任邊境太守,后改任大中大夫)的耳朵說話,沒有對他表示出歡迎的樣子。灌夫心里本來有氣,看見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立即罵灌賢說:我一向就說程不識不值一錢,今天在這里你竟和他學婦人們的樣子咬耳根子!……
自此以后,人們對于別人有輕視鄙棄的意思,而要說這人一無長處,或是一無是處,就說一錢不值或不值一錢,亦即是毫無價值之意。
譬如那些對自己人傲慢無禮,對外人卻卑恭屈膝的人,或是那些外表好看,實際不堪一用的東西,我們都可以稱它一錢不值。
成語寓言故事小學生推薦篇3:以管窺天
戰國時期齊國的名醫扁鵲,原名秦越人。因為他救活了許多瀕于死亡的人,所以當時人們把他稱作傳說中黃帝時代的神醫扁鵲,而不去提他真實的姓名了。傳說扁鵲年輕時得到過一個名叫長桑君的奇人傳授醫求。長桑君給他服一種藥,服后就能看見墻另一邊的人,因此診視病人時,能見到五臟內疾病的癥結。從此,他就結人治病,成為聞名遙迎的神醫。有一年,扁鵲帶領弟子外出巡醫,路過貌國都城的王宮。見宮內外的人忙忙碌碌地在求神問鬼,祈禱為太子消災。一會兒,又亂紛紛地準備棺木。扁鵲見到這種情況,便走近宮門,問中庶子(主管褐見的官員)說:“請問太子有什么?。?rdquo;中庶子回答說;“太子的病是血氣運行沒有規律,陰陽交錯而不能疏泄,所以突然昏倒而死。”扁鵲趕緊問:“他什么時候死的?…“從雞鳴到現在。”扁鵲聽中庶子說太子死還不到半天,也沒有收殮,就說:“請稟告君王說,我是齊國的醫生秦越人,能使太子復活。”中庶子瞧了瞧扁鵲,說:“先生該不是胡說吧!人死了還能治活?我聽說上古有個姓俞的醫生,治病不用湯劑、藥酒及其它東西。一解開衣服診視,就能知道疾病所在,然后剖開皮膚,疏通經脈,先生的醫術能如此,那末太子就能再生了,不然的話,要使他再生是騙人。”扁鵲再三請求中庶子稟報國君,他就是不答應。過了好久,他抑望天空嘆息說:“您說的那些治療方法,就像從管子里去看天,從縫隙中看花紋一樣。我用的治療方法,不要給病人切脈、察看臉色、聽聲音,只要觀察病人的體態神情,就能說出病因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