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寓言故事200字欣賞
成語寓言故事200字欣賞篇1:如膠似漆
“后漢書”有一個故事:在漢朝的時候,有一對學問很的朋友,一個叫雷義,一個叫陳重。他們一塊到京城去考試,結果雷義上榜了,陳重卻名落孫山。雷義覺得陳重的學問其實比他好,卻沒有考中,很替朋友不平,就向刺史要求把自己的功名讓給陳重。刺史當然不會答應;雷義就躲在家中裝瘋,不去上任,刺史只好把他除名解職了。過了幾年,雷義和陳重又去考試,這回兩人同時都考中了,而且一起被皇帝選為尚書郎,而成為同事。當然,鄉人見到兩人的友誼深厚,都贊嘆的說:“膠和漆合在一起,可以說是十分的牢固,但卻比不上雷義和陳重的情誼呀!”
知心朋友是非常難得的,保持這種珍貴的友誼,更是重要。膠和漆投在一起,它的堅牢是不可言而喻的,雷義和陳重深厚的友誼,比膠漆還要堅牢,實在是令人羨慕!于是,后人根據這個故事,引申成“膠漆相投”這個成語,用來比喻友誼的牢固,如膠似漆,不能分離,就像古詩中曾經說道:“把膠投到漆中,有誰還能把它們分開呢?”
成語寓言故事200字欣賞篇2:如釋重負
公元542年,魯襄公病死,公子稠繼位,史稱魯昭公。當時,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季孫宿、叔孫豹和孟孫三個卿手里,其中以季孫宿的權力最大,昭公不過是個傀儡。昭公這個國君也不爭氣,只知游樂,不理國政。生母去世后,他在喪葬期間面無愁容,談笑自若,還外出打獵取樂。這樣,就使他更在國內失去民心。
大夫子家羈見昭公越來越不像樣,非常擔心,幾次當面向昭公進諫,希望他鞏固王室。
成語寓言故事200字欣賞篇3:如魚得水
三國時期,曹操的實力很強大,劉備在還沒有做皇帝之前,被迫依附于親戚劉表的軍隊陣容,并且駐守新野這地方。可是劉備是個胸懷大志的人,他并不想長久寄人籬下,只做別人的軍師。正好這個時候徐庶向他推薦諸葛亮是個難得的好人才,徐庶勸劉備一定要網羅諸葛亮。
為了請諸葛亮協助自己獲得天下,劉備曾經三次親自到他住的茅廬拜訪他,諸葛亮看到劉備非常誠懇,最后才同意與劉備見面。劉備向他請教許多治理國家的方法,諸葛亮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情勢,建議劉備先占據荊州,這樣才能有機會和曹操、孫權鼎足而立,互相抗衡。
劉備很欣賞諸葛亮的見解,而且和諸葛亮的感情逐漸加深,高興的劉備甚至對結拜兄弟關羽及張飛兩人說:我得到孔明的輔助,就好象魚得了水一樣非常快。
成語寓言故事200字欣賞篇4:如坐針氈
許多人看了典故南轅北轍后,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地球是球形的,麥哲倫可以實現環球航行,鄭國人不也可以通過環球旅行到達楚國嗎?那么,是不是我們的先人弄錯了呢?讓我們在地球儀上做個實驗再下結論吧。
現在,鄭國人從出發點一直往北走,假設一路順利,首先到達北極,停在北極點。此時,在方向問題上就出現麻煩了。因為北這個方向是相對于極點而言的。現在,鄭國人無論是越過北極點繼續朝前走,還是轉過來往回返,方向都會改為朝南。同樣,到達南極點后也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無論朝哪邊走,方向都是朝北。因此,鄭國人如果要經過環球旅行到達楚國,行進方向也必定要改變。若堅持只是朝北走,到達北極點后就無法前進了,更不用談去楚國。從這一點上看,南轅北轍中的鄭國人還是錯了。
成語寓言故事200字欣賞篇5:入吾彀中
李世民是唐代開國元勛,文才武略,都很出眾,到他自己接帝位后,更是在中國歷史上取得一次大統一,他的聲威。遠及域外,他不但雄才大略,而在為人方面,也很善運用權謀,不然,他也不會無意中說出入吾彀中那樣的話來了。
這句成語運用時,一般都是將它用在形容那些并不十分冠面堂皇的事情上,舉凡運用攏絡手段,設下各種圈套而達到目的時,便可說入吾彀中、入他彀中或入其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