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課動物寓言故事
我們人類本身就是動物,所以擅長模仿動物,那表演課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表演課動物寓言故事篇,歡迎大家閱讀。
表演課動物寓言故事篇1:家龍和野龍
從前有一個專門飼養龍的人,他研究龍的嗜好和愿望,僥幸地成功了。他得到了兩條龍,就將它們飼養起來。
龍安心呆在院中的小水塘里,以為江河湖海不足以供它游玩,覺得人喂它的食物很香甜,以為大海中巨大的鯨魚也提不起它的胃口。龍高興躺著就躺在那兒,喜歡活動就活動一下,很喜歡這個環境,不愿意到別的地方去。
這一天,有條野龍正好路過這里,被飼養的家龍高興地和同類打招呼:“你往哪兒去啊?冬天就要到了,還在無邊的天地間到處遨游什么,快到洞穴中躲起來吧!你到處飄游不覺得很勞累嗎?相比之下,還是我倆呆在這兒清靜安逸些。”
野龍笑著回答:“你怎么狹隘到這種程度呢?大自然賦予我們健美的軀體,頭頂崢嶸的龍角,身披閃閃的鱗甲,既能潛入深深的水底,又能飛騰于高高的天空,可以召喚漫天彩云,驅使萬里長風,抑制如火的驕陽,滋潤干枯的大地。我的視野能達到無邊的宇宙之外,棲息在洪荒的曠野之中,走遍天涯海角,閱盡一切變化。這,不正是我最大的快樂嗎?可是,現在你們這樣窩囊地呆在像馬蹄印子一樣大的水塘中,泥沙限制了行動自由,只有螞蟥、蚯蚓之類的東西與你們作伴,求得一些殘湯剩菜。這樣,你們和我的形體雖然完全相同,樂趣卻完全不一樣!受人愚弄,被人豢養的你們呀,遲早會被人家掐住喉管,割食身上的肉。我準備向你們伸出救援之手,可你們怎么反來引誘我,想把我也引入到陷阱中去呢?看來,執迷不悟的你們是難逃這本來可以避免的災難了。”
于是,那條野龍離開了。隔了不久,被豢養的家龍果然被人逮住,剁成塊,成了餐桌上的佳肴。
家龍和野龍的不同價值觀導致了不同的生存狀態。家龍貪圖安逸、仰人鼻息、不求進取,結果不僅喪失了本性,而且還被屠殺,歸于毀滅。野龍雖飄浮不定、飽經艱辛,卻無拘無束、揮灑自如,擁有廣闊的天地,在奔波中獲得了自由的樂趣和價值的擴張。
表演課動物寓言故事篇2:孔雀惜尾
有一只雄孔雀的長尾巴真是漂亮極了,金黃和翠綠的顏色互相交錯,在陽光下閃爍著艷麗的光澤,令人驚嘆大自然的造化竟有如此神奇美妙的杰作,這絕不是一般的畫家用七彩筆所能描繪得出來的。
豈止是人類羨慕雄孔雀美麗的尾羽,就連這雄孔雀自身也因這美麗而陶醉,以至進一步養成了嫉妒的惡習。它雖然已經被人類馴養很久了,但只要是見到了有少男少女們穿著顏色鮮艷的服裝在大街上行走,仍然禁不住妒火中燒,總要攆上去啄咬幾口,才肯罷休。
早先,這只雄孔雀每逢在山里棲息的時候,總是要首先選擇好一個能掩藏尾羽的地方,然后再來安置身體的其他部位。可是有一天,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雄孔雀因躲避不及,而淋濕了漂亮的尾羽,這使它好痛心呀。恰在此時,手持羅網捕鳥的人又來到了面前,而這只孔雀還在珍惜顧盼自己漂亮的尾羽,不肯展翅高飛逃離現場,于是只好落入了捕鳥人撒下的羅網。
雄孔雀有著美麗的長尾羽,這本來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但它卻對自己的這一優長之處珍愛得太過分了,其結果是反而招致了禍患。雄孔雀的下場警示人們:如果有誰對自己缺乏自知之明,將某個長處當包袱背起來,為其所累,這時好事就有可能變成壞事,引出本來不該發生的后果。
表演課動物寓言故事篇3:塞翁失馬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消息以后,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并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于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并夸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于有一天,兒子因得意而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后,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