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寓言故事
200字寓言故事篇1:門可羅雀
200字寓言故事篇2:芒刺在背
漢武帝晚年,大臣霍光很受信任,被封為大。漢武帝死后,他又輔佐年幼的漢昭帝。朝廷里的大事都由霍光決定。
漢昭帝死后,由昌邑王繼位。他不干正事,霍光因此極為不滿,就把他廢掉了,迎立了漢宣帝。
由于霍光地位高、權力大,漢宣帝也很怕他。
一次,漢宣帝要去祭祀。霍光陪同,與宣帝同乘一輛車,宣帝非常緊張,感到如同有細小的芒刺扎在背上一樣不舒服(原文是“若有芒刺在背”)。
“芒”是指谷類種子殼上的細刺,“芒刺”就是細小的刺。現在成語“芒刺在背”一般用來形容因為恐懼,或有某種心事而坐立不安的心情。
與“芒刺在背”相近似的還有成語“如坐針氈”。意思是好像坐在插了針的毯子上,用來比喻心神不安。
200字寓言故事篇3:馬革裹尸
馬援是東漢名將。他年輕時當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個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肅一個僻遠的鄉村。
漢光武帝時,他奔赴沙場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屢建戰功。光武帝封他為伏波。
不久,威武劉尚在貴州陣亡。消息傳來,光武帝十分擔憂那里的戰局。馬援年過花甲,卻自愿請求出征。他說:好男兒為國遠征,以馬革裹尸還葬!他出兵貴州,勇挫敵兵,后來不幸病死在戰場。
馬革裹尸是指犧牲在戰場上,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形容英勇殺敵,不怕死在疆場上。
200字寓言故事篇4:摩肩接踵
晏嬰是齊國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身材矮小,但是頭腦敏捷,非常機智。
有一次,晏嬰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他,就按他的身材高度在大門旁邊開了個小門,叫他鉆進去。晏嬰說:“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進去。我是出使楚國,請問楚國是個狗國嗎?如果楚國是個人國,就應當請我從城門出入。”楚王聽說了這番話,只好讓大開城門請他進來。
楚王見到晏嬰又說:“你們齊國大概是沒有人吧?怎么派你這么個矮小的人來呢?”晏嬰說:“我們齊國首都臨淄有三百條街道,人多得把衣袖一展開就把太陽都遮蔽了,揮灑的汗如同下雨一般,走在路上要肩靠著肩,腳碰著腳,怎么沒有人呢(原文是‘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蔭,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楚王又問“那么為什么把你派到這里來呢?”晏嬰回答說:“我們齊國派使臣,有個規矩:上等的使臣派到上等國;下等的使臣派到下等國。我是個下等使臣,所以就被派到楚國來了。”
他的回答噎得楚王作聲不得。
200字寓言故事篇5:難兄難弟
潁川有個叫陳宴的人,自幼好學,辦事公道。后來做了縣官,更是廉潔奉公,百姓很佩服他。他的大兒子叫元方,小兒子叫季方,也有很高的德行。
元方后來被朝廷任命為侍中,又想讓他當司徒官,但是他不干,朝廷又封他為尚書令。因為陳宴、元方、季方的聲望極高,當時豫州的城墻上,都畫著他們父子三個的圖像,讓百姓學他們的品德。
元方有個兒子叫長文,季方有個兒子叫孝先。有一天,他們為自己父親的功德爭論起來,都說自己的父親功德高,爭來爭去沒有結果,便一同來請祖父陳宴裁決。陳宴想了一會兒,對兩個孫子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他倆的功德都很高,難以分出上下啊!”兩個孫子滿意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