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寓言故事
最經典的寓言故事篇1:周處自新
那時候,在義興縣境內的大河里出現了一條蛟龍,同時在義興縣山里又有只斑額吊睛猛虎,它們都時常在河里、在山上侵害老百姓。當地人們都把周處同蚊龍、猛虎一起看作是“三個禍害”,而這“三個禍害”中又以周處更加厲害。為了除掉侵害老百姓的禍害,曾經有人勸說周處上山去殺死那只斑額吊睛猛虎,到河里去斬除那條危及鄉里的蛟龍。
周處聽人勸說后,立即上山去殺死了斑額吊睛猛虎,接著又下山來到有蛟龍作惡的河邊。當蚊龍露出水面準備向他撲過來的那一剎那間,說時遲,那時快,周處轉眼間便跳下河去舉起手中鋒利的砍刀,向作惡多端的蛟龍頭上砍去。那蛟龍為了躲避周處的刺殺,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沉入水底,在大河里游了幾十里路遠。周處一直緊緊地跟著它,同樣是時而浮出水面,時而沉入水底。就這樣,三天三夜過去了,地方上的人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人們都在為這“三個禍害”的滅亡而奔走相告,互相慶賀。
誰知周處在殺死了蛟龍后,又突然浮出水面,游到了岸邊。當他上到岸上來時,看到人們正奔走相告,都在為他已不在人世而互相慶賀,這時他才曉得自己早已被人們認為是禍害了。這是為什么呢?他捫心自問,經過一番仔細的反省之后終于有了改過自新的念頭。于是,他到吳郡去尋找陸機、陸云兩兄弟。因為陸家兄弟是當時遠近聞名的受人尊敬的大文人、大才子,周處是想請陸家兄弟開導思想,指點迷津。
周處頭腦中帶著疑惑來到吳郡陸家的時候,陸機不在家,正好會見了陸云,于是他就把義興縣人為什么恨他的情況全部告訴了陸云,并說明自己想要改正錯誤重新做人,但又恨自己年紀已經不小了,恐怕不能干出什么成就,因此請陸家兄弟指點迷津。陸云開導他說:“古人認為,一個人如果能在早晨懂得真理,那么即使是在晚上死去,也是可貴的;何況你現在還年輕,前程還是滿有希望的。”陸云接著說:“一個人怕只怕沒有好的志向。有了好的志向,又何必擔心美名不能夠傳播開去呢?”
周處聽了陸云這番話后,從此洗心革面、改過自新。經過自己艱苦的努力,后來終于成了名揚四方的忠臣孝子。
這篇故事的寓意是:一個人有了缺點錯誤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正視、敢于改正自己的缺點錯誤,重新確立好的志向,一樣可以成為一個有用之才。也就是說:浪子回頭金不換。
最經典的寓言故事篇2:黔驢技窮
古時候,貴州一帶沒有驢,那里的人們對于驢的相貌、習性、用途等都不熟悉。有個喜歡多事的人,從外地用船運了一頭驢回貴州,可是一時又不知該派什么用場,就把它放到山腳下,任它自己吃草、散步。
一只老虎出來覓食吃,遠遠地望見了這頭驢。老虎從來沒有見過驢,看到這家伙身軀龐大,耳朵長長的,腳上沒有爪,樣子挺嚇人的。老虎有點害怕,在心里琢磨:媽呀,什么時候跑出這么個怪物來了,看上去似乎不太好惹。還是不要貿然行事,觀察一下再說吧。
連續幾天,老虎都只敢躲在密密的樹林里面觀察驢的行為。后來覺得它好像不是很兇狠,就大著膽子小心翼翼地慢慢靠近它,但還是沒有搞清楚它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有一天,老虎正慢慢地接近驢,驢忽然長叫了一聲,聲音十分響亮。老虎嚇了一跳,以為驢想吃掉它,回頭轉身就跑。跑到較遠的地方,老虎又仔仔細細地觀察了驢一番,覺得它似乎沒什么特別厲害的本領。
又過了幾天,老虎漸漸習慣了驢的叫聲,于是它又進一步和驢接觸,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它。老虎終于走到驢身邊,圍著它又叫又跳,有時還跑過去輕輕挨一下驢的身體再跑開。
驢終于被老虎戲弄得憤怒極了,就抬起蹄子去踢老虎。開始的時候,老虎還稍有點驚惶,不久見驢再也無計可施,終于明白了,原來驢統共也只有這么一點伎倆。
老虎非常高興,嘲笑驢說:“你這個沒用的大家伙,原來也就這么幾招本事啊!”說著就跳起來撲上去,咬斷了驢的喉管,吃光了驢的肉,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貌似龐大的貴州驢,實際上外強中干,一點厲害的本領也沒有,以致于被老虎摸清了底細,最后葬身在虎口之下。做人也要練就真本事,僅靠花哨的外表唬人,是不會長久的。到頭來,吃虧的總還是自己。
最經典的寓言故事篇3:馴養斗雞
春秋戰國時代,齊國盛行斗雞。舉國上下不乏斗雞愛好者。其中最酷愛此項活動的莫過于齊王。王宮內養了不少斗雞,他為了取得勝利,專門派人到紀國雇請出生于馴養斗雞世家的紀渻(sheng)子。
紀渻子是馴養斗雞的高手,有一套祖傳的方法,齊王是斗雞迷,把紀渻子雇來10天后便召見他,詢問斗雞的搏斗功夫馴出來沒有。
紀渻子稟告齊王說:“還沒有。它近期表現為內心空虛而神態高傲,模樣盛氣凌人。”齊王知道這種精神狀態是浮躁的表現。還沒到火候。
又過了10天,齊王心里憋得不耐煩了,傳旨紀渻子匯報馴養情況。誰知紀渻子說仍沒馴成熟。眼下斗雞聽到其他雞的啼聲,看到雞的影子僅只有反應。他勸齊王再等段時間,如果急于求成,會前功盡棄。
齊王聽了他的勸,又熬過了10天,不見馴雞的消息,心中十分窩火,派人把紀渻子抓進宮殿。不等齊王發問,紀渻子說:“差不多了,馴養已到關鍵階段,斗雞目前的目光過于敏銳,雖有斗志,但心中充滿著傲氣和怒氣……”齊王打斷他的匯報,問他現在能不能參戰。
紀渻子果斷地否定說:“不行!”
齊王發怒地喝道:“我宰了你,我不能再等待了!”
“大王就是殺了我,我也不會同意去參戰,斗雞此時參斗,難操勝券。”
聽紀渻子如此回答,齊王認為馴養師是個誠實而又勇敢的人,遂收回成令,讓他繼續馴養。
紀渻子走后,齊王在期盼中又苦苦的熬了10天。齊王不等紀渻子進宮,帶領一班隨從徑直到馴養場。此次齊王作好了要么交斗雞,要么交人頭的決定。
在雞場,紀渻子迎見齊王:“差不多了!”
皇上聽畢問他:“可以參斗?”
“完全可以。”紀渻子肯定地回答,“現今斗雞雖遇挑戰者向它鳴叫,仍神色自若,視而無見,毫無反應。看上去像一只木雞。”
齊王轉怒為喜,親自看見斗雞,只見它昂首挺胸,精神安定專一,不驚不動。連連叫絕:“好雞,好雞!”喜不自勝。他令人把挑戰雞引到斗雞面前,這些雞一看見紀渻子馴養的斗雞望而卻步,腿都嚇軟了,轉身便逃。膽大的與它斗不了幾個回合,紛紛狼狽逃竄。
真正有本領和才能者,都能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馴養斗雞的大師重視精神品質的修煉,反映出他的德才觀。這個寓言啟示人們只有德才兼備,才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