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寓言故事及寓意
寓意是寓言故事的點睛之筆,缺了它文章也少些光澤。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篇寓言故事及寓意篇,希望大家喜歡。
中篇寓言故事及寓意篇1:棘刺刻猴
燕王有收藏各種精巧玩物的嗜好。有時他為了追求一件新奇的東西,甚至不惜揮霍重金。“燕王好珍玩”的名聲不脛而走。
有一天,一個衛國人到燕都求見燕王。他見到燕王后說:“我聽說君王喜愛珍玩,所以特來為您在棘刺的頂尖上刻獼猴。”燕王一聽非常高興。雖然王宮內有金盤銀盞、牙雕玉器、鉆石珠寶、古玩真跡,可是從來還沒有聽說過棘刺上可以刻獼猴。因此,燕王當即賜給那衛人享用30方里的俸祿。隨后,燕王對那衛人說:“我想馬上看一看你在棘刺上刻的猴。”那衛人說:“棘刺上的獼猴不是一件凡物,有誠心的人才能看得見。如果君王在半年內不入后宮、不飲酒食肉,并且趕上一個雨過日出的天氣,搶在陰晴轉換的那一瞬間去看刻有獼猴的棘刺,屆時您將如愿以償。”
不能馬上看到棘刺上刻的獼猴,燕王只好拿俸祿先養著那個衛人,等待有了機會再說。
鄭國臺下地方有個鐵匠聽說了這件事以后,覺得其中有詐,于是去給燕王出了一個主意。這匠人對燕王說:“在竹、木上雕刻東西,需要有鋒利的刻刀。被雕刻的物體一定要容得下刻刀的鋒刃。我是一個打制刀斧的匠人,據我所知,棘刺的頂尖與一個技藝精湛的匠人專心制作的刻刀鋒刃相比,其銳利程序有過之而無不及。既然棘刺的頂尖連刻刀的鋒刃都容不下,那怎樣進行雕刻呢?如果那衛人真有鬼斧神工,必定有一把絕妙的刻刀。君王用不著等上半年,只要現在看一下他的刻刀,立即就可知道用這把刀能否刻出比針尖還小的獼猴。”燕王一聽,拍手說道:“這主意甚好!”
燕王把那衛人召來問道:“你在棘刺上刻猴用的是什么工具?”衛人說:“用的是刻刀。”燕王說:“我一時看不到你刻的小猴,想先看一看你的刻刀。”衛人說:“請君王稍等一下,我到住處取來便是。”燕王和在場的人等了約一個時辰,還不見那衛人回來。燕王派侍者去找。侍者回來后說道:“那人已不知去向了。”
這兩件事中的虛偽,在實際驗證之前即被一個鐵匠用推理方法迅速戳穿,從而顯示了勞動者的智慧;也嘲諷了封建統治者的無知無能。
寓言寓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正確的推理方法跟實踐活動一樣,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法寶。
中篇寓言故事及寓意篇2:齊王嫁女
有一個名叫吐的人,經營宰牛賣肉的生意,由于他聰明機靈,經營有方,因此生意做得還算紅火。
一天,齊王派人找到吐,那人對吐說:“齊王準備了豐厚的嫁妝,打算把女兒嫁給你做妻子,這可是大好事呀!”
吐聽了,并沒有受寵若驚,而是連連擺手說:“哎呀,不行啊。我身體有病,不能娶妻。”
那人很不理解地走了。
后來,吐的朋友知道了這件事,覺得奇怪,吐怎么這么傻呢?于是跑去勸吐說:“你這個人真傻,你一個賣肉的,整天在腥臭的宰牛鋪里生活,為什么要拒絕齊王拿厚禮把女兒嫁給你呢?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
吐笑著對朋友說:“齊王的女兒實在太丑了。”
吐的朋友摸頭不知腦,問:“你見過齊王的女兒?你何以知道她丑呢?”
吐回答說:“我雖沒見過齊王的女兒,可是我賣肉的經驗告訴我,齊王的女兒是個丑女。”
朋友不服氣地問:“何以見得?”
吐胸有成竹地回答說:“就說我賣牛肉吧,我的牛肉質量好的時候,只要給足數量,顧客拿著就走,我用不著加一點、找一點的,顧客感到滿意,我呢,惟恐肉少了不夠賣。我的牛肉質量不好的時候,我雖然給顧客再加一點這、找一點那,他們依然不要,牛肉怎么也賣不出去。現在齊王把女兒嫁給我一個宰牛賣肉的,還加上豐厚禮品財物,我想,他的女兒一定是很丑的了。”
吐的朋友覺得吐說得十分在理,便不再勸他了。
過了些時候,吐的朋友見到了齊王的女兒,齊王的女兒果然長得很難看。這位朋友不由得暗暗佩服吐的先見之明。
寓言寓意
有些事情雖沒什么直接的聯系,但道理是相通的,如果吐不是以自己親身的感受去舉一反三地思考生活中的現象,那說不定就會要娶回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丑妻了。
中篇寓言故事及寓意篇3:不識自己的字
宋朝有個丞相叫張商英,他有個愛好就是書法,他特別喜歡寫草書,閑來無事,他便提筆龍飛鳳舞一陣,甚是得意。其實,這張丞相的書法很不到家,字寫得不合體統,他還孤芳自賞。當時,很多人都譏笑他,而他卻不以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習慣寫字。
一天飯后,張丞相小憩片刻,突然來了詩興,偶得佳句,便當即叫小童磨墨鋪紙,張丞相提起筆來,一陣疾書,滿紙是一片龍飛蛇走,讓人還著實難以辨認。張丞相寫完后,搖頭晃腦得意了好一陣,似乎還意猶未盡。于是叫來他的侄子,讓侄子把這些詩句抄錄下來。
丞相的侄子拿過紙筆,準備用小楷將詩句錄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認出一個字,時時碰到那些筆劃曲折怪異之處,侄子只好連猜帶蒙。可是有些地方,他實在是怎么也看不懂,不知從哪里斷開才對。他沒辦法,只好停下筆來,捧著草稿去問張丞相。
張丞相拿著自己的大作,仔細看了很久,也辨認不清,自己寫的字自己都不認識了。他心里頗有些下不了臺,便責罵侄子說:“你為什么不早些來問呢?我也忘記是寫的什么了!”
寓言寓意
有些人總愛自以為是,既不虛心,又愛堅持自己的錯誤,還強詞奪理為自己辯護,結果是越顯出自己的愚蠢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