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寓言故事有哪些呢
中國的寓言故事來源廣泛,既有從歷史典故來的,也有民間流傳的,也有文人杜撰的。是一種豐富的文體。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中國的寓言故事篇,希望大家喜歡。
中國的寓言故事篇1:鉆牛角尖
有一個讀書人,本來沒有大學問,可不論見到什么事都喜歡與人爭論。
一天,這個讀書人到艾子那兒去,好像是請教艾子而實則是刁難人。他問艾子說:“凡是大車的車身下面和駱駝的脖子上,都系著鈴鐺,這是為什么呢?”
艾子回答說:“大車和駱駝都是很大的,而車和駱駝又經常在夜間趕路,如果它們一旦狹路相逢,就難以回避而相撞。因此,給它們掛上鈴鐺正是為了在離得還較遠時就互相給對方送個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說完,那人又問:“佛塔的頂端也掛著鈴鐺,佛塔永遠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難道佛塔也需要掛上鈴鐺以便夜間行走避免相撞嗎?佛塔為什么也要掛上鈴鐺呢?”
艾子有點不高興地說:“你這個人真是死板。你沒看到那些雀鳥總喜歡在高處筑巢嗎?它們筑巢的地方總會撒下污穢不堪的糞便,在塔上掛著鈴鐺,雀鳥飛來時,鈴鐺便搖晃作響,這樣,雀鳥就不敢來筑巢了。這和大車、駱駝掛鈴鐺完全是不相干的事。”
這個讀書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問:“獵鷹、鷂子的尾巴上也都帶著小鈴,這也是為了防止雀鳥在它們的尾巴上筑巢嗎?”
艾子一聽,“撲哧”一聲忍不住笑了,說:“看你也是個讀書人,是故意裝傻呢還是真不開竅呢?獵鷹、鷂子捕捉鳥獸常常進入樹林或灌木叢中,束腳的繩子有時被樹枝掛住,掙脫不開,于是它們在振動翅膀時鈴聲就會響起來,獵人聽到鈴聲,就可以知道它們在哪里從而找到它們。獵鷹、鷂子腳上系鈴鐺當然跟雀鳥筑巢沒什么關系啦。”
讀書人還不罷休,繼續糾纏著問艾子:“我見過那送葬的隊伍,前面有個人總是搖著鈴鐺唱挽歌。我原先還不明白是為什么,現在才知道了,原來是怕樹枝纏住他的腳,以便讓人們循著鈴聲好找到他呀。只是我還想問您,那個人腳上的帶子是用皮條做的呢,還是用絲線編成的呢?”
艾子實在不耐煩了,生氣地回答讀書人說:“那個搖鈴鐺的人是死者的向導,因為這死者生前好狡辯、刁難人,實在難纏,所以才搖著鈴鐺讓他的死尸感到快樂呀!”
讀書人至此終于無話可說了。
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面相似之處,把偶然的巧合當作必然的聯系,因而犯了偷換概念、混淆是非的邏輯錯誤。
中國的寓言故事篇2:紙上談兵
趙奢是趙國名將,為趙國屢建戰功。可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卻不像父親。趙括從小的確讀了不少兵書,談起用兵之道那簡直是滔滔不絕,連他父親都不如他。于是,趙括自以為是,覺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軍事家,他狂妄地認為自己在軍事上已經是天下無敵了。然而趙奢卻不這么認為,他不但從未贊揚過兒子的夸夸其談,反而卻常常擔憂地說:“日后趙國不讓趙括帶兵便罷,如果讓他帶兵打仗,那么斷送趙國前程的將必是趙括無疑。”
過了幾年,趙奢死去了。
這一年,秦國對趙國大舉進攻,趙國派了年齡很大的廉頗率軍迎敵。開始,趙軍連連失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廉頗改變戰略方針,他下令讓軍隊堅守城池,以逸待勞,不要主動出擊,保存實力把住陣地從而拖垮秦軍。結果真的,秦軍由于遠道而來,經不住廉頗的拖延,糧草漸漸接不上,快要支撐不下去了,秦軍十分恐慌。于是秦軍也施展汁謀,派人悄悄潛入趙國散布流言說:“秦軍誰都不怕,就怕趙括擔任大將。”
趙王正在為廉頗在軍事上毫無進展而悶悶不樂,聽到外面流傳的那些說法,便撤掉廉頗,要派趙括為大將來統帥軍隊。趙括的母親記住丈夫生前的囑咐,再三向趙王說明情況,極力勸告趙王收回決定,可是趙王哪里聽得進去,他真的任命了趙括擔任大將來取代廉頗。
趙括一到前線,便開始胡亂指揮起來。他完全改變了廉頗的策略,大量撤換將官,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軍心渙散。
秦軍得知趙軍這些情況,自然正中下懷。一天深夜,秦軍派一支隊伍偷襲趙營,剛一交戰,便佯裝敗走。同時,秦軍又派兵乘機切斷了趙軍的糧道。
趙括不知實情,還以為秦軍真的是敗逃。他得意地想,取勝即在眼前,這正是表現自己的時候。于是他命令部隊緊緊追擊。結果,趙軍追了一段后即被秦軍伏兵將追兵攔腰截斷,使趙軍首尾不能相顧。然后,秦軍一齊殺出,將趙軍各個擊破,團團圍住。
趙軍被秦軍圍困40多天,糧食早已吃光又沒有接應,一時間軍心大亂。趙括一籌莫展,滿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餓死,便率軍倉皇突圍。可是怎敵秦軍四面掩殺,哪里突得出去。結果趙括被亂箭射死,40萬趙軍也全軍覆沒。從此以后趙國就一蹶不振。
趙括紙上談兵并無真才實學,而趙王還對他委以重任,結果招致慘痛失敗。看來,教條主義的危害是不可輕視的。
中國的寓言故事篇3:虎懼駮馬
有一次齊桓公騎馬出游,來到野外山林之中,忽見遠處有一只老虎擋道。齊桓公正打算繞道前行時,不想那只老虎倒先伏在了地上,竟然一動也不敢動。于是,齊桓公一行得以從老虎身邊飛馳而過,打獵滿載而歸。
齊桓公回宮后,便問管仲:“今天我騎馬外出,老虎見了我竟嚇得不敢往前走了,這是什么原因呢?”
管仲答道:“我想,您可能騎的是一匹毛色駁雜的高頭大馬,迎著正在升起的太陽奔跑吧?”
齊桓公趕緊點頭:“正是這般情景。”
管仲于是分析說:“這種馬飛馳起來很像一種叫做‘駮’(bo)的猛獸,而駮是專以虎豹為食的。那只老虎以為您騎的是駮,它又怎么能不害怕呢?”
這則寓言說明,老虎被像駮之馬的外表所迷惑,因而作出了錯誤的判斷,于是將自己給嚇住了。聰明的人類則應學會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從而使自己的認識一步步地接近于客觀的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