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是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篇1:老虎模型
在楚國,有一家人深受狐貍之害。狡猾的狐貍經(jīng)常趁其不備,跑到院子里來偷只雞呀,摸條狗呀,鬧得這一家雞犬不寧。這家人想了許多法子來抓狐貍,可是都沒能抓到。
后來,有人給他家出了個主意,說:“老虎是山里的百獸之王,普天下的獸類見了它,都會害怕得丟魂棄魄,一個個只能趴在地上等死。”楚人感到此話有理,于是就用竹篾(mie)編了一個老虎模型,再用一張虎皮蒙在外面,放置在自家的窗戶之下。沒過幾天,狐貍又來騷擾了,它剛一進(jìn)院門就撞見了這個老虎模型,直嚇得大叫一聲,即刻就倒在了地上,只剩下束手就擒的份兒了。
又有一天,不知從何處來了一頭野豬,竄到這楚人家的地里去糟蹋莊嫁。于是,楚人又將老虎模型預(yù)先埋伏在草叢之中,同時派自己的兒子手執(zhí)利戈,守候在大路上。一切安排就緒以后,他就讓那些在地里干活的人齊聲大喊,嚇得那頭野豬趕緊往草叢中逃生,可是在那里又看到了老虎模型,于是又折轉(zhuǎn)身來,往大路上奔去,結(jié)果就被守候在大路上的兒子給抓獲了。
有了這兩次經(jīng)歷以后,楚人興奮異常,他以為憑著這個老虎模型就可以降伏天下所有的野獸了。恰在此時,野外又發(fā)現(xiàn)了一種形狀像馬的動物,這位楚人立即帶上老虎模型前往驅(qū)趕它。
有些見多識廣的人出面勸阻楚人:“這種形狀像馬的動物就是‘駮’(bo)呀,它連真的老虎都會吃掉,你又何必帶個假的老虎模型去送死呢?你這樣去是要遭殃的!”可是楚人卻聽不進(jìn)這善意的勸告,依然孤身前往。他到了野外之后,只見那像馬的駮吼聲如雷,一下子就沖到了楚人面前,迅速踢翻了他帶去的老虎模型,接著就用前爪將楚人抓住,拼命撕咬,不一會兒就將楚人咬死了,腦漿濺了一地。
這個楚人制造了一個老虎模型,本來是只能用來嚇唬狐貍和野豬一類并不強(qiáng)大的敵手的。可是他卻錯誤地以為老虎模型無往不勝,結(jié)果在遇上了真正的強(qiáng)敵之后,只能落得個粉身碎骨的可悲下場。
寓言故事篇2:晏子責(zé)燭雛
齊景公非常喜歡捕鳥,他常常將捕獲的各種各樣的鳥養(yǎng)起來賞玩,還專門指派了一個名叫燭雛的人主管捕鳥的事。
有一天,燭雛不小心,讓捕獲的鳥飛走了。于是齊景公十分生氣,他大發(fā)雷霆,準(zhǔn)備殺掉燭雛。晏子知道這件事后,趕緊跑來見齊景公。他對齊景公說:
“燭雛犯了罪,請讓我來一一列舉他的罪狀,然后大王按他的罪過來處死他吧。”
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請求。
于是晏子派人把燭雛叫來,當(dāng)著齊景公的面歷數(shù)燭雛的罪狀,說:
“大王派你專門看管鳥,你卻粗心大意讓鳥飛掉,這是第一條罪狀;你使大王因?yàn)轼B飛掉的緣故而殺人,讓大王背上殺人的名聲,這是第二條罪狀;如果讓別的諸侯王聽到這件事,認(rèn)為我們的大王把鳥看得比人命還重,從此壞了大王威望,這是第三條罪狀。”
晏子一口氣列舉了燭雛三大罪狀后,請齊景公處決燭雛。
齊景公在晏子斥責(zé)燭雛罪狀的時候早已醒悟過來,他擺擺手說:
“不要?dú)⒘耍灰獨(dú)⒘耍讶耸⑴虏铧c(diǎn)做了錯事。多虧愛卿指點(diǎn)。”
就這樣,齊景公不但沒有殺燭雛,還向他表示歉意。同時又向晏子表示感謝。
足智多謀的人在正面批評可能無濟(jì)于事的情況下,往往采取側(cè)面迂回的辦法取得成功。
寓言故事篇3:眼盲心明
有一個眼睛失明的少年擅長彈琴擊鼓,鄰里有一個書生過來問他:“你有多大年紀(jì)了?”少年說:“15歲了。”“你什么時候失明的?”“3歲的時候。”“那么你失明已經(jīng)有12年了,整日里昏天黑地,不知道日月山川和人間社會的形態(tài),不知道容貌的美丑和風(fēng)景的秀麗,豈不是太可悲了嗎?”那失明的少年笑著說:“你只知道盲人是盲的,而不知道不盲的人也實(shí)際上大都是盲的。我雖然眼睛看不見,但四肢和身體卻是自由自在的。聽聲音我便知道是誰,聽言談便知道或是或非。我還能估計道路的狀況來調(diào)節(jié)步速的快慢,很少有跌倒的危險。我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擅長的工作中去,精益求精,而不浪費(fèi)精力去應(yīng)付那些無聊的事情。這樣久而久之也就習(xí)慣了,我不再為眼睛看不見東西而感到痛苦。可是當(dāng)今某些人雖然有眼睛,但他們利令智昏,看見丑惡的東西十分熱衷,對賢明與愚笨不會分辨,邪與正不能解釋,治與亂也不知原因,詩書放在眼前卻成天胡思亂想,始終不能領(lǐng)會其要旨。還有的人倒行逆施,胡作非為,跌倒之后還不清醒,最后掉進(jìn)了羅網(wǎng)。這些人難道沒有眼睛嗎?那些睜著眼而昏天黑地亂竄的人難道不也是盲人么?他們實(shí)際上比我這個生理上的盲人更可悲可嘆呀!”書生無言以對。
這個故事揭示了這樣一種生活哲理:生理上的盲固然可嘆,而心理上的“盲”更為可悲。眼睛失明是一大缺陷,但如果揚(yáng)長避短,全神貫注于所擅長的事業(yè)中去,也能做出很大的成績來,領(lǐng)悟到深刻的人生道理。而如果昏昏然過日子,甚至胡作非為、倒行逆施,即使雙目明亮、四肢發(fā)達(dá),也是一種不明事理不通人性的“睜眼瞎”和“人形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