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寓言故事短文
小學生寓言故事短文篇1:猴子撈月
一群猴子在林子里玩耍,它們有的在樹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鬧鬧,好不快活。它們中的一只小猴獨自跑到林子旁邊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里邊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來:“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原來,小猴看到井里有個月亮。
一只大猴聽到叫聲,跑到井邊朝井里一看,也吃了一驚,跟著大叫起來:“糟了,糟了,月亮掉到井里去啦!”它們的叫聲驚動了猴群,老猴帶著一大群猴子都朝井邊跑來。當它們看到井里的月亮時,都一起驚叫起來:“哎呀完了,哎呀完了!月亮真的掉到井里去了!”猴子們嘰嘰喳喳地叫著、鬧著。最后,老猴說:“大家別嚷嚷了,我們快想辦法把月亮撈起來吧!”眾猴都義不容辭地響應老猴的建議,加入撈月的隊伍中。
井旁邊有一棵老槐樹,老猴率先跳到樹上,自己頭朝下倒掛在樹上,其他的猴子就依次一個一個你抱我的腿,我勾你的頭,掛成一長條,頭朝下一直深入井中。小猴子體輕,掛在最下邊,它的手伸到井水中,都可以抓住月亮了。眾猴想,這下我們總可以把月亮撈上來了。它們很是高興。
小猴子將手伸到井水中,對著明晃晃的月亮一把抓起,可是除了抓住幾滴水珠外,怎么也抓不到月亮。小猴這樣不停地抓呀、撈呀,折騰了老半天,依然撈不著月亮。
倒掛了半天的猴們覺得很累,都有點支持不住了。有的開始埋怨說:“快些撈呀,怎么還沒撈起來呢?”有的叫著:“媽呀,我掛不住啦!掛不住啦!”
老猴子也漸漸腰酸腿疼,它猛一抬頭,忽然發現月亮依然在天上,于是它大聲說:“不用撈了,不用撈了,月亮還在天上呢!”
眾猴都抬頭朝天上看,月亮果真好端端在天上呢。
由于眾猴不了解井中月亮的真相,以假當真,所以空忙一氣,又愚蠢又可笑。
小學生寓言故事短文篇2:獼猴與雞
從前,有個人養了一大群家雞,家雞個個都長得油光水滑,雄糾糾氣昂昂的。
有一次,這個人從外面領回一只獼猴,他把這只獼猴和他的家雞放在一起生活。
和家雞們比起來,這只獼猴實在是相形見絀。它的外表實在不好看,它沒有雄雞那鮮紅高傲的冠子,沒有母雞那金黃尖利的爪子,它身上的毛灰不溜秋的,完全不是家雞那種五彩斑斕的油亮羽毛。從外表看,家雞的確比獼猴漂亮多了。再看生活習慣,家雞們都是啄食,它們的脖子一動一動的,低頭啄一會又抬起頭來走幾步,樣子十分優雅。而獼猴呢?一副渾然無知的樣子,吃東西、飲水都要用兩只前腳去捧起來,整個臉都湊到食物上去了,常常吃得滿嘴滿臉都是,真難看。
可是,這獼猴的品質卻很好。每當有外敵出現,它總是第一個挺身而出,不顧危險,表現得十分勇敢,就連平時看起來雄糾糾氣昂昂走路傲氣十足的高大的雄雞也比不上它。這還不說,獼猴的日常工作也十分出色,它忠于職守,勤勉細心,司晨報曉也在眾雞之前。因此獼猴外表雖不及家雞,但它依然深得主人喜愛,主人總是親切地稱它為“天雞”。
多少年后,這只獼猴死去了。它的后代小獼猴依然和家雞們生活在一起。可是,小獼猴卻完全不像它的父輩,它違背了父輩的言傳身教。小獼猴從小就不去學習父輩的好品質、繼承老獼猴的優點長處,而是整日羨慕家雞的鮮艷的羽毛,模仿家雞優雅高傲的動作。日復一日,小獼猴總不愿離開家雞一步。終于,小獼猴既不會像老獼猴那樣辛勤地司晨報曉,更沒有了臨危不懼、面對敵人挺身而出的勇敢。它現在只有滿肚子的虛榮,每天只會戴上雞冠一樣的高帽子,挺胸昂首走路,或將脖子一伸一縮地吃吃喝喝而已。
主人對小獼猴失去了信心,小獼猴也失去了“天雞”的光榮稱呼,只是一只不討主人喜愛的獼猴了。
小獼猴的故事教育人們,應該繼承和學習老一輩的勤勞勇敢的優良傳統,而不要沾染華而不實、游手好閑的不良習氣,否則,即使有了好看的外表,也是毫無用處的。
小學生寓言故事短文篇3:植樹與當官
有個叫作郭橐(tuo)駝的人,是專門幫人家種樹的。他植樹的本領特別高強,經由他手栽種的樹,全都成活了下來,還長得枝繁葉茂,結的果實也又多又早,他的同行們無論想什么辦法總是比不過他。
于是大家就懇求郭橐駝介紹一下他植樹的經驗:“請您侃侃您的植樹經,教教我們吧!”
郭橐駝想了想,就回答大伙兒說:“其實也沒有什么特別的訣竅,我只是隨樹木自己的生長規律讓它發展而已。一般說來呢,移植樹木的時候,要注意四個方面:樹根要舒展開來;培土要盡量均勻;原上不能去掉,要保存下來;筑土則要緊密。照這樣做了以后,就不用再老記掛著它、經常去動它,只管離開就可以了。總而言之,栽培樹木時要像照顧嬰兒一般精心,栽好以后要置之不理。只有這樣,樹木的生長規律才不會受到破壞,它的本來習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展。別的種樹人,則有兩種錯誤的做法。一種是栽種時不夠精心,使樹根得不到充分的伸展,原土全被丟棄,換成了生土,培土也不勻,不是多了就是少了,樹自然長不好。還有一種正相反,對樹愛護得太過分了。種下樹以后,早晨去看看,晚上又去摸一下,剛走開又不放心地回頭去料理一番,甚至用指甲把樹皮掐破來看樹是活的還是死的,還用手去搖動樹根看土是松了還是緊了。這樣弄得樹一天比一天虛弱。原本是懷著愛它的心思,其實卻是害了它啊,這和對它照顧不周也沒多大區別,樹也還是長不好。”
請教郭橐駝的人又問他說:“依您的看法,種樹的道理和當官治民有相通的地方嗎?”
郭橐駝說:“我只懂得怎么種樹,可不會當官治民。不過我住在鄉間,看到老爺們總是喜歡對老百姓發號施令,似乎是很愛惜人民,動不動就派人督促百姓們耕種啦、收割啦、抽絲啦、織布啦,還有養雞養豬什么的。今天打鼓叫人家集合,明天敲梆子叫人家聚攏,百姓們窮于應付,疲于招待,連吃飯的時間都快沒有了,還怎么有精力去搞好生產呢?這樣看起來,當官治民也確實和栽種樹木有很多相類似的地方啊!”
植樹經和當官治民的原則共同說明了一個道理,不僅要從外部盡量維護事物,更重要的,還是不能違反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