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寓言故事閱讀
五年級寓言故事閱讀篇1:桑中李樹
從前有一個人出門,帶了一些李子路上吃。他一路走一路津津有味地嚼著李子,一會兒就吃完了,只剩下幾個李子核。把李子核扔到哪里去呢?這人一抬頭,見旁邊幾步路遠的地方有一棵桑樹,不知道因為什么原因,樹干上有一個大洞,里面已經空了。于是他就把核順手扔進了樹洞里。想了想,又弄來些泥土填進樹洞將李子核種上。他這樣做倒也并不是為了種出李子來,只是一時好玩罷了,種完就走了,也沒有當成一回事。日子一長,他也慢慢地把這回事給忘了。
再說那被種下的李子核,天下雨時便得到雨水的滋潤,在樹上棲息的鳥兒拉的糞便成了天然的肥料,時間長了,竟真的發出芽來,長成了一棵李樹。有人見到桑樹里長出了李樹,覺得很神奇,就把這怪事告訴了周圍的人。
有個害眼病的人聽說了,認為這棵李樹可能是一棵神樹,就拄著拐杖探索著來到李樹下,向它許愿說:“李樹啊,您如果能保佑我的眼疾消除,我就獻給您一頭小豬。”他一說完,就覺得眼睛疼得沒那么厲害了。又過了些天,他的眼睛竟慢慢變好了。他高興極了,逢人就說:“桑樹里長出的那棵李樹治好了我的眼睛,果真是一棵神樹啊!”然后又準備了小豬,叫人敲鑼打鼓地抬到李樹下去還愿,附近的人都來看熱鬧,大家都知道了這棵李樹是神樹。
就這樣,“神樹”的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遠近的人就都知道了,而且越傳越神:“那棵李樹能讓瞎子重見光明呢!”“那棵李樹可以醫好百病呢……”人們都帶著祭品慕名而來,祭拜這棵“神樹”,希望它保佑自己。
過了一年多,當年那個種李樹的人又經過這里,聽說了“神樹”的事,又見到大家爭相祭拜它的盛況,就到樹邊去看個究竟。這一看不要緊,他不禁啞然失笑:“這棵樹是我一年前種下的呀,有什么神奇的呢?”
種樹人一語中的,“神樹”不神,不過是大家捧出來的罷了。那個害眼病的人病好了只是偶然的,或者根本就只是他自己的心理作用幫他醫好了病,哪里又是李樹保佑的呢?我們遇到非同一般的現象,不要盲從輕信,要以冷靜的頭腦仔細分析推測,做出科學的解釋。
五年級寓言故事閱讀篇2:書呆子趕雞
有個書呆子一天到晚只會呆在家里看書,什么事也不會干,整天依賴妻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這天黃昏,妻子在地里干完活回家,只見自家的雞子還沒有歸窩。她自己要忙著做飯,沒工夫去張羅趕雞,就對丈夫說:“我做飯,你去幫我把雞都趕進窩去。”
丈夫答應了。他放下書本跑到外面,去將自家的雞趕回家。
書呆子看到自家那幾只雞,連忙上去一陣使勁猛趕,結果那幾只雞嚇得驚慌失措,亂飛亂竄;書呆子只好停下來朝雞揚起手慢慢示意,于是那雞又停在那里東瞧西望。等那幾只雞剛剛安定下來,要向北面走去,書呆子趕忙上前將雞攔住,雞嚇得一掉頭又朝南邊跑去,書呆子急了,又趕到雞前將雞攔住,雞又重新掉頭朝北跑去。就這樣,他靠近雞時,雞嚇得到處撲騰,他遠離雞時,雞又停住不走。折騰到天都黑下來了,還有3只雞依然沒趕回窩。
妻子做好了飯,還不見丈夫趕雞回家。她出屋一看,書呆子站在那里正顯出無可奈何的樣子,額上還淌著汗。妻子很是生氣,教他說:“應該這樣趕雞:在雞安閑的時候慢慢靠近它;如果它驚恐不安,你就扔點食物去引誘它。不能像你這樣簡單粗暴地亂趕一氣,要慢慢引誘著趕。你盡量把雞趕到熟悉的路上,讓它慢慢安定下來,它自然而然就會直奔回窩了。這才是最好的趕雞方法。”
書呆子恍然有所悟,說:“想不到趕雞也有學問,怎么書本上就見不到呢?”
這個書呆子只會讀死書,書本以外的東西一無所知。其實做任何事情都有它的方法和規律,如果不講究方式方法,只憑想像蠻干,那就難以把事情做好。趕雞也是一樣的道理。
五年級寓言故事閱讀篇3:戴甕帽的傻子
梁朝時候有一家人家,一屋都是癡傻。有一天,父親把兒子叫來說:
“你給我到集市上去買一頂帽子回來。我聽別人說,帽子是套在頭上的,要能裝得下腦袋才行。你上集市去一定要找那樣的帽子才能買。”
兒子按父親的吩咐到集市上買帽子,他到處找,找到一個別人說是賣帽子的地方。掌柜拿出一頂黑色的綢帽給他,那帽子是疊著的沒有打開,這個傻兒子看了半天也沒找到能套下腦袋的地方,他放下綢帽就走了。接著,他又走了好多店鋪,找了一整天也沒見到他所想要的帽子。在他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忽然看到一個賣甕的小店,里面擺放著一個個大口的甕子,甕子是空的,正好可以容得下人的腦袋。他想,這大概就是帽子了,于是他把甕買回了家。
他的父親也以為這就是帽子,將甕拿起來往頭上一戴,便連臉和脖子都套進去了,結果什么也看不見。這個傻父親每次戴著“甕帽”外出,鼻子在里面就被磨得生疼,而且被堵得氣都很難出,憋得心里慌。然而,他以為帽子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他還是常常忍痛戴著它出去。久而久之,鼻子磨破了皮,生了瘡,脖頸處也被磨得長了厚厚的繭。到這種地步,他還是不愿意把這“帽子”摘下來。只不過,從此以后,他每次戴上帽子就疼痛難忍,于是只好戴著帽子坐在家里,而不敢出外行走了。
戴帽子本來是為了使人更舒服一些,連這樣起碼的、簡單的道理都想不到,寧肯吃虧、忍痛也不肯向他人請教一下,當然只有吃虧到底。這也是那些既無頭腦又執迷不悟的傻瓜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