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的故事
伊索寓言的故事篇一:貓和老鼠
有個寓言家敘述過這樣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只十分厲害的貓,它英勇善戰(zhàn),是老鼠的克星。老鼠見了這只貓,就像看到了地獄里的勾魂鬼,貓所到之處老鼠聞之色變。這只貓發(fā)誓要消滅世界上所有的老鼠。與它相比,捕鼠器、滅鼠藥等都不值一談。當它看到老鼠嚇得躲在洞里不敢出來覓食時,它就把自己倒吊在房梁上裝死,這狡猾的家伙還抓著根繩索。看著這可憐像,老鼠還以為它是偷吃了主人的烤肉或奶酪,再不就是抓傷了人或闖了禍,遭到吊起來的懲罰。于是,所有的老鼠都從洞里出來,準備為它的死亡而慶賀。開始老鼠還只是試探性地伸出鼻子,露出小腦袋,再縮回窩去,漸漸地它們試探著走出來幾步,然后伸伸懶腰四處找東西吃開了。就在這時,裝死的貓復活了,它腳一落地便按住了幾只動作遲緩的老鼠。
“我的計謀可多了,”它嘴里塞得滿滿的還在說,“這是個傳家寶,你們藏得再深也無濟于事,到頭來都只能成為我的腹中之物。”
果然應驗了預言,看似溫文的貓老兄又一次讓老鼠上了當。這一次它把全身涂上白粉,連臉上也不例外,打扮收拾停當,它縮成一團藏在一個打開了蓋的面包箱內(nèi)。由于偽裝得巧妙,小心翼翼的老鼠又撞到門前來送死了。只有一只曾因從貓口逃生而丟掉了尾巴的老鼠,見多識廣,足智多謀。“這團面粉再好我也不能要,”它自言自語地遠遠打量化了妝的貓,“我懷疑這里面一定有什么名堂,不要說你裝成面粉,你就是裝成奶酪,我也不會中你的圈套,你休想。”
這只老鼠講得真是太好了,它的確成熟。辦事要謹慎,凡事問個為什么,否則將會大意失荊州。
伊索寓言的故事篇二:狐貍和仙鶴
狐貍和仙鶴曾經(jīng)是好朋友,可時間一長,狐貍奸詐的本性就暴露出來了,使這對好朋友之間的裂縫越來越大。這一天,狐貍特意邀請仙鶴來自己家做客,狐貍擔心仙鶴吃得太多,就只做了一鍋稀糊糊,并且把稀糊糊盛在一只淺淺的盤子里,端到了仙鶴面前。
“親愛的朋友,請賞光用膳,千萬別客氣,但愿你吃得開心。”
仙鶴也不計較,可是幾次將自己的喙伸向盤子,一則因為是清湯寡水,二則因為盤子太淺,結(jié)果什么都沒吃上。無可奈何之下,他只能咂吧咂吧嘴。
狐貍不露聲色,還恬不知恥地說:“仙鶴兄弟,是你的胃口不好吧?為什么你不能像我一樣大吃大嚼呢?”說著吃了起來,一會兒就把盤子舔了個干干凈凈。
就這樣,仙鶴什么也沒吃到,餓著肚子回家了。
幾天后,仙鶴請狐貍來家做客,他自然沒忘記在狐貍家的遭遇,正想著法兒,怎樣招待一下狐貍。這天,仙鶴做的菜肴可不一般,色香味俱全,誰看了都想吃。
狐貍來了。仙鶴把美味佳肴盛在一只高高的小口罐子里,端到了狐貍面前,說:“朋友,請別拘束,自由自在地吃吧。”
這時,狐貍聞著香氣四溢的菜肴,不禁垂涎欲滴。他湊近罐子,想把嘴伸進去,可罐子口太小,怎么也伸不進去。仙鶴頸長頭小,很輕松地伸了進去,痛痛快快地美餐了一頓。狐貍一點兒東西沒吃著,口水只能一口接一口往肚子里咽。
仙鶴故意問:“狐貍朋友,你怎么不吃呀,是今天胃口不太好嗎?”
自知理虧的狐貍一邊舔著嘴巴,一邊假惺惺地說:“我在吃,味道真是好極了。”
從此以后,“一報還一報”這句俗語就流傳開了。
伊索寓言的故事篇三:改邪歸正的狼
森林王國突然爆出了個大冷門:狼決心改邪歸正!重新做狼!
也許你會懷疑狼是否是吃錯了藥,或者是秀逗糖吃得太多了,大腦就是再轉(zhuǎn)上兩個360度也不會想到改邪歸正啊!
原來,狼前幾天在家里受不了老伴的嘮叨,就干脆搬到森林教堂去靜養(yǎng)。讀了《圣經(jīng)(動物版)》中的“世界上每只動物都是平等的,動物之間應該互相愛護……”等一系列話語,狼感到自己罪惡深重,又加上自己在森林王國中的口碑不佳,因此就產(chǎn)生了改邪歸正之念。
從發(fā)誓那天開始,狼不再吃兔子及其他小動物,在家以草為食,努力鍛煉自己成為食草動物。也許是上帝真的為狼的誠意所感,在狼吃了兩個月的草之后,還真的變成了食草動物。
而我們的狼先生和兔子先生一起外出覓食,在山林中發(fā)現(xiàn)了一塊特別好的草地。兩位一看,便迫不及待地大嚼起來。很快,狼吃完了屬于自己的一塊,又垂涎欲滴地窺視兔子那塊。它不好意思地向兔子提出來了,于是兔子又分給了它一小塊。狼又吃完了。但美味的草使狼又到兔子那邊大吃起來,兔子當然也不是省油的燈,與狼爭吵起來。可是,狼的口才實在是不如兔子,兔子的話卻是一套又一套,狼一句話也插不上。最后,狼實在忍無可忍,一口把兔子吞掉了。
從此,狼又開始吃兔子了,原因是兔子曾經(jīng)與它爭鮮草吃……
以上就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伊索寓言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看過“伊索寓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