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散文 論夭亡
余光中一生致力于詩歌創作,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來講都堪稱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大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余光中散文 論夭亡,以供大家閱讀。
余光中散文 論夭亡
”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夢蝶人的境界,渺渺茫茫,王羲之尚且不能喻之于懷,何況魏晉已遠,二十世紀的我們。為壽為夭,本來不由我們自己決定。自歷史看來,夭者不過”早走一步“,但這一步是從生到死,所以對于早走這么一步的人,我們最容易動悲憫之情。就在前幾天,去吊這么一位夭亡的朋友,本來并不準備掉淚,但是目送柜車載走他的薄棺,頓然感到天地寂寞,日月無聊,眼睛已經潮濕。盛筵方酣,有一位來賓忽然要早走,大家可能怪他無禮,而對于一位夭者,我們不但不怪他,反而要為他感傷,原因是他這一走,不但永不回來,而且也不會再聽見他的消息了。
不過,夭亡也不是全無好處的。老與死,是人生的兩大恐懼,但是夭者至少免于其一。雖說智慧隨老年俱來,但體貌衰于下的那種痛苦和死亡日近的那種自覺,恐怕不是智慧所能補嘗的吧。夭者在”陽壽“上雖然吃了一點虧,至少他免了老這一劫。不僅如此,在后人的記憶或想象之中,他永遠是年輕的。壽登耄耋的人,當然也曾經年輕過,只是在后人的憶念之中,總是以老邁的姿態出現。至少在我的印象里,佛洛斯特總是一位老頭子??墒窍肫鹧┤R的時候,我似乎總是看到一位英姿勃發的青年,因為他從來沒有老過,即使我努力要想象一個龍鐘的雪萊,也無從想象起。事實上,以”冥壽“而言,雪萊至少比佛洛斯特老八十多歲,也就是說,做后者的曾祖父都有余??墒窃谖覀冃闹?,雪萊是青年,佛洛斯特是老叟。
那是因為死亡,奇異而神秘的雕刻家,只是永恒的一個助手。在他神奇的一觸下,年輕的永遠是年輕,年老的永遠是年老。盡管最后凡人必死,但王勃死后一直年輕,一直年輕了一千多年,而且以后,無論歷史延伸到多久,他再也不會變老了。白居易就不同,因為他已經老了一千多年,而且將永遠老下去,在后人的心中。就王勃而言,以生前的數十年換取身后千年,萬年,億萬年的年輕形象,實在不能算是不幸。所以死亡不但決定死,也決定生的形象;而夭亡,究竟是幸,是不幸,或是不幸中之大幸,恐怕不是常人所能決定的吧?
余光中經典語錄:
1) 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紀,即使有雨,也隔著千山萬山,千傘萬傘。——《聽聽那冷雨》
2) 說是人生無常,卻也是人生之常。——《記憶像鐵軌一樣長》
3) 在節奏舒緩的年代,一切都那么天長地久,耿耿不滅,愛情如此,一紙癡昧的情書,貼身三年,也是如此。在高速緊張的年代,一切都即生即滅,隨榮隨枯,愛情和友情,一切的區區耿耿,都被機器吞進又吐出,成了車載斗量的消耗品了。——《催魂鈴》
4) 你是掙不脫的夸父, 飛不起來的伊卡瑞斯 。每天一次的輪回,從曙到暮。扭曲不屈之頸,昂不垂之頭。去追一個高懸的號召!——《向日葵》
5) 一位英雄,經得起多少次雨季?他的心底究竟有多厚的苔蘚?——《聽聽那冷雨》
6) 如果有兩個女孩,同樣的漂亮,他會選擇臉上有小小雀斑的那一個。因為,這一點小小雀斑會讓這個女孩多一份溫柔,少一份驕傲。
7) 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讓人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在旅途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你才能了解到,并不是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寬廣。——《未知》
8) 天空藍得很虛幻,不久便可以寫上星座的神話了。——《石城之行》
9) “那無窮無盡的故國,四海漂泊的龍族叫她做大陸,壯士登高叫她做九州,英雄落難叫她做江湖。”——《左手的掌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