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歇后語俗語俚語
粵語歇后語
阿崩叫狗——越叫越走
船頭尺——度水(借錢)
床底破柴──撞曬大板
床下底踢毽──大家甘高
風吹芫茜——衰到貼地
墳場發電機——電死人
棺材拐杖——死頂
棺材頭燒炮丈——嚇死人
跪地喂豬乸——睇錢份上
隔夜油炸鬼——冇曬火氣
棺材頭燒炮丈——嚇死人
跪地喂豬乸——睇錢份上
和尚擔遮——無法(發)無天
皇帝女——唔憂嫁
火燒旗桿——長嘆(炭)
火燒豬頭——熟口熟面
黃皮樹了哥——唔熟唔食
黃鱔上沙灘——唔死一身潺
海底石斑——好瘀(魚)
護照照片──出洋相
舊年通勝——唔值錢
粵語俗語
開片(打群架,動刀動武。)
擦鞋(拍馬屁)
一身蟻(一身麻煩)
一鑊泡(比喻一團糟糕)
一鑊熟(比喻全部遭殃)
一擔擔(半斤八兩,彼此彼此)
舂瘟雞(比喻亂闖亂撞的人)
手瓜硬(比喻權力大)
執死雞(揀到便宜)
跌眼鏡(估計錯誤,走了眼)
大出血(大降價,血本無歸)
摸門釘(吃閉門羹)
踢曬腳(非常忙碌)
食死貓(背黑窩)
拋浪頭(吹噓自己或嚇唬人以顯示自己威風,出風頭)
扯貓尾(演雙簧,串通自來)
黐孖筋(神經質)
鬼打鬼(自己人打自己人,貶義)
炮仗頸(火爆脾氣)
篤背脊(背后說人壞話,告發別人)
放飛機(故意失約)
一仆一碌(跌跌撞撞)
三口六面(當著別人)
三姑六婆(好館閑事的女人)
七國咁亂(亂成一團糟)
粵語俚語
【一于】實是“一意”的訛音,因講者鄉音而影響已成習慣所致。義為專心,引申為決定不再改變,如“一于咁話”(決定照講妥的辦,不再改變)。
【一支公】“一支”,特指人的數量詞,表“只一個”,隱含孤單意;“公”指“人”的特有土話講法,指男人,女性自謂時也可用。
【一舊水】“水”此處亦可稱為“嘢”,錢。一百元。市井語,嚴肅場合或高雅人士不用。
【一撇水】“撇”音pit3,“水”亦可稱為“嘢”。一千元,用法同上。
【一盤水】一萬元。
【一個崩】相當于一分錢或一個銅錢。
【一啖】“啖”音“淡”(dem6)作量詞即口,動詞作吃講。如:“日啖荔枝三百顆”(動詞:食),“咬兩三啖”(量詞:口)。
【一碌木(或竹,或蔗)】“碌”音luk7,段、截。字面意為一段木頭,常以喻人反應遲頓。
【一粒嘢】一角錢(舊稱一毫子)。二三十年代至50年代初,市面通行,帶輕視其值少的隱意,其后漸不用。
【一粒仔(女)】一個仔(女),隱含“孤單”、“矜貴”之意。
【一身蟻】“一身”,渾身,周身。喻“不勝其癢”、“麻煩多多”、“雖不致命,苦惱難堪”等意。
【一陣】義如“一會兒”、“片刻”“俄傾”。如“等一陣,一齊去”。又可連“一”也省略掉:“等陣一齊去”。
【一味】非指菜肴,意為堅持某種意見的態度,略如普通話“老是……”、“總是……”。如:“我講到口水都干曬,重系一味搖頭”(我口都說干了,他仍是搖頭堅持不答應)。
【一腳踢】勞務市場慣用語,義為“包括全部在內”,約相當于普通話的“一攬子”,但用法不全同;后者是形容詞性定語,如“一攬子計劃”;前者通常作獨立成分出現,不直接與句中任何成分結成詞組,如“請盞個保姆,帶細路(小孩)、煮飯、買菜、洗衫等,一腳踢,月薪三百元”(一腳踢指從帶小孩到其他家中雜務全部包括在內)。
【豆厘】舊時重量單位為斤、兩、錢、分、厘……,封建時代貨幣銀也以此為重量計值,“厘”為值甚微。豆,形容一顆豆子那么小。俗語引申其義,作“低級”、“賤價”、“劣品”講,如:“呢只表,豆厘嘢”(這只表,低級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