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山中行吟原文及譯文
首夏山中行吟拼音解讀
méi zǐ qīng ,méi zǐ huáng ,cài féi mài shú yǎng cán máng 。
shān sēng guò lǐng kàn chá lǎo ,cūn nǚ dāng lú zhǔ jiǔ xiāng 。
提示:拼音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準確。
首夏山中行吟譯文
梅子熟了,從青色變成了黃色,地里的菜和麥子也都成熟了,又到了忙著養蠶繅絲的時節。 山里的僧人翻過山嶺去看茶葉生長的情況,村里的姑娘站在酒壚邊煮酒,酒香四溢。
注釋
當壚:對著酒壚;在酒壚前。
作者簡介
祝允明(1460―1527) 明代史稱“吳中四才子”之一,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齊名。他字希哲,號枝山,又署枝山老樵,枝脂生,枝指山人。長洲(今江蘇吳縣)人。
由于與唐寅(字伯虎)遭際與共,情性相投,民間流傳著兩人的種種趣事。他家學淵源,能文,工書法。看他的遺墨,顯出他的傳統功力極深。其小楷學鐘繇、王羲之、謹嚴端整,筆力穩健;草書學懷素、黃庭堅,晚年的草書,更顯筆勢雄強、縱橫秀逸,為當世所重。他為人豪爽,性格開朗,其無拘無束的氣度,表現在“狂草”中,雖偶有失筆,卻寫得舒展縱逸,氣韻生動,是值得后人研習的一位書家。
賞析
賞析一
祝允明的這首《首夏山中行吟》與其說是一首詩,不如說是一幅畫。而且還是一幅色彩艷麗、層次分明的鄉村風情畫。“梅子青,梅子黃”,詩人上來便告訴我們色彩的豐富。
至于蠶的白,桑葉的綠,麥子的金,都留給讀者自己去想象補充。不僅色彩繁多,詩中的人物也姿態各異。養蠶的人站著,看茶的老僧走著,當壚賣酒的女孩坐著。老僧看茶的出世,村女賣酒的入世,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
詩歌描寫了山中那種極為自然的生活,有煙火氣,卻沒有世俗味。那份滿足,那份陶醉,都意味著人性的復歸。
賞析二
祝枝山(字允明)的《首夏山中行吟》所寫蘇州西郊一帶村女當壚煮酒的景象,讓人讀起來像吳語一般,輕快閑談,很具姑蘇特色。他的“有花有酒有吟詠,便是書生富貴時”,表達了那份滿足,那份陶醉,一切功名利祿、人世煩惱,在酒風流前,煙消云散。這首酒詩反映了詩人人性的自由復歸的愿望,重新發現自我,找到人生真正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