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事秋風悲畫扇啥意思
何事秋風悲畫扇啥意思
意思是如果相愛永遠像初識,就不會出現婕妤怨秋扇的舊事。出自《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作品。此詞描寫了一個為情所傷的女子和傷害她的男子堅決分手的情景,抒寫了女子被男子拋棄的幽怨之情。
“何事秋風悲畫扇”一句用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來趨走炎熱,到了秋天就沒人理睬了,古典詩詞多用扇子的來比喻被冷落的女性。這里是說本應當相親相愛,但卻成了相離相棄。又將詞情從美好的回憶一下子拽到了殘酷的現實當中。
何事秋風悲畫扇全文
出自:《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全詩為: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全詩翻譯:
與意中人相處如果只是像剛剛相識的時候甜蜜、溫馨、深情和快樂,又為何出現團扇害怕秋風到來的情況?本應相親相愛的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而今你輕易變心,卻推諉說情人間本來就容易變心。
明皇聽得斷腸的《雨霖鈴》,無怨無悔,你又怎比得上唐明皇呢?起碼當日還與楊貴妃許過“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誓言。
木蘭詩的原文整理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的賞析
《木蘭詩》是中國詩史上罕有的杰作,詩中首次塑造了一位替父從軍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既富有傳奇色彩,而又真切動人。木蘭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幗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矯健的勇士又是嬌美的女兒。
她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敏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國家,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木蘭完滿具備了英雄品格與女性特點。天性善良勇敢,沉著機智,堅忍不拔,是木蘭英雄品格之必要內涵,對父母對祖國之無限愛心和獻身精神,則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力量源泉。
同時,全詩緊扣“木蘭是女郎”,從“不聞爺娘喚女聲”到“木蘭不用尚書郎”,從“木蘭當戶織”到“著我舊時裳”,始終不失其為女性之特點。故木蘭形象極為真實感人。《木蘭詩》創具一種中國氣派之喜劇精神,其特質,乃是中國人傳統道德精神、樂觀精神及幽默感之整合。
這種中國氣派之喜劇精神,實與以諷刺為特征的西方喜劇大不相同。《木蘭詩》充分體現出中國民歌之天然特長,鋪排、夸張、象聲、懸念的突出運用,對于渲染氣氛、刻劃性格,效果極佳。
木蘭詩的作者是誰
《木蘭詩》的作者是郭茂倩,是一篇樂府詩,同時是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木蘭詩》又名《木蘭辭》,選自宋代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孔雀東南飛》合稱為“樂府雙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