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人徙越文言文翻譯
《魯人徙越》翻譯
魯國有個人自己擅長編織麻鞋,妻子擅長編織白絹,但是想搬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你搬到越國去必定會沒有出路?!濒攪藛枺骸盀槭裁茨?”這個人回答說:“麻鞋是為了(人們)穿它(來走路的),但是越國人光腳走路;白絹(做成帽子)是為了(人們)戴它,但是越國人披散著頭發(fā)。憑借你們的專長,跑到用不著你的國家里去,要想不窮困,怎么可能?”。魯國人就反問他說:“到了不用我們專長的地方,我們可以引導他們穿鞋戴帽,它們的用途的更廣泛,我們怎么會貧窮呢?”
《魯人徙越》原文
魯人身善織屨(jù),妻善織縞〈gǎo〉,而欲徙〈xǐ〉于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越人跣〈xiǎn〉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pī)發(fā)。以子之所長,游于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魯人對曰:“夫不用之國,可引而用之,其用益廣,奈何窮也?”
魯人徙越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1、做事要從多方面去考慮,若永遠循規(guī)蹈矩,就不會有創(chuàng)新。
2、凡做一事,制定行動計劃,必須先做調(diào)查研究,從實際出發(fā),萬不可純憑主觀,心血來潮,莽撞從事。
做生意特別要了解顧客的需要。
魯人徙越的作者簡介
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戰(zhàn)國末期韓國新鄭(今河南新鄭)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被譽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兩人之一。 [7]
韓非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shù)”和慎到的“勢”集于一身,并且將老子的辯證法、樸素唯物主義與法融為一體,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其學說一直是中國封建統(tǒng)治階級運用的基礎。
出處著作簡介
《韓非子》是戰(zhàn)國時期思想家、法家韓非的著作總集?!俄n非子》 是在韓非逝世后,后人輯集而成的。據(jù)《漢書·藝文志》著錄《韓非子》五十五篇,《隋書·經(jīng)籍志》著錄二十卷,張守節(jié)《史記正義》引阮孝緒《七錄》(或以為劉向《七錄》)也說“《韓非子》二十卷。”篇數(shù)、卷數(shù)皆與今本相符,可見今本并無殘缺。
著作中許多當時的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也成為成語典故的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