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夜夜操_麻豆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_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_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在线观看_日本vs黑人hd

我愛古詩詞 > 詩詞大全 > 文言文賞析 >

語文文言文賞析大全

時間: 文軒 文言文賞析

漢末建安中,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聞之,亦自縊于庭樹。時人傷之,為詩云爾。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誦詩書。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君既為府吏,守節情不移。賤妾留空房,相見常日稀。雞鳴入機織,夜夜不得息。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非為織作遲,君家婦難為!妾不堪驅使,徒留無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堂上啟阿母:“兒已薄祿相,幸復得此婦。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共事二三年,始爾未為久。女行無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何乃太區區!此婦無禮節,舉動自專由。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可憐體無比,阿母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伏惟啟阿母。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

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再拜還入戶。舉言謂新婦,哽咽不能語:“我自不驅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報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違吾語。”

新婦謂府吏:“勿復重紛紜。往昔初陽歲,謝家來貴門。奉事循公姥,進止敢自專?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辛。謂言無罪過,供養卒大恩;仍更被驅遣,何言復來還!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紅羅復斗帳,四角垂香囊;箱簾六七十,綠碧青絲繩,物物各自異,種種在其中。人賤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遺施,于今無會因。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里。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受母錢帛多,不堪母驅使。今日還家去,念母勞家里。”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新婦初來時,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驅遣,小姑如我長。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初七及下九,嬉戲莫相忘。”出門登車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誓不相隔卿,且暫還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感君區區懷!君既若見錄,不久望君來。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懷。”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 。

入門上家堂,進退無顏儀。阿母大拊掌,不圖子自歸:“十三教汝織,十四能裁衣,十五彈箜篌,十六知禮儀,十七遣汝嫁,謂言無誓違。汝今何罪過,不迎而自歸?”蘭芝慚阿母:“兒實無罪過。”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余日,縣令遣媒來。云有第三郎,窈窕世無雙。年始十,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蘭芝初還時,府吏見丁寧,結誓不別離。今日違情義,恐此事非奇。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貧賤有此女,始適還家門。不堪吏人婦,豈合令郎君?幸可廣問訊,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尋遣丞請還,說有蘭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嬌逸未有婚。遣丞為媒人,主簿通語言。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悵然心中煩。舉言謂阿妹:“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

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登即相許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府君得聞之,心中大歡喜。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六合正相應。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語速裝束,絡繹如浮云。青雀白鵠舫,四角龍子幡。婀娜隨風轉,金車玉作輪。躑躅青驄馬,流蘇金鏤鞍。赍錢三百萬,皆用青絲穿。雜彩三百匹,交廣市鮭珍。從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適得府君書,明日來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手巾掩口啼,淚落便如瀉。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執綾羅。朝成繡夾裙,晚成單羅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因求假暫歸。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新婦識馬聲,躡履相逢迎。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自君別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詳。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應他人,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葦一時紉,便作旦夕間。卿當日勝貴,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執手分道去,各各還家門。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風寒,寒風摧樹木,嚴霜結庭蘭。兒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單。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零淚應聲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臺閣。慎勿為婦死,貴賤情何薄!東家有賢女,窈窕艷城郭,阿母為汝求,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長嘆空房中,作計乃爾立。轉頭向戶里,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絕今日,魂去尸長留!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心知長別離。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譯文

東漢末年建安年間,廬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劉氏,被仲卿的母親驅趕回娘家,她發誓不再改嫁。但她娘家的人一直逼著她再嫁,她只好投水自盡。焦仲卿聽到妻子的死訊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樹上。當時的人哀悼他們,便寫了這樣一首詩。

孔雀朝著東南方向飛去,每飛五里便是一陣徘徊。

“我十三歲就能織出白色的絲絹,十四歲就學會了裁衣。十五歲學會彈箜篌,十六歲就能誦讀詩書。十七歲做了你的妻子,但心中常常感到痛苦傷悲。你既然已經做了府吏,當然會堅守臣節專心不移。只留下我孤身一人待在空房,我們見面的日子常常是日漸疏稀。每天當雞叫的時候我就進入機房紡織,天天晚上都不能休息。三天就能在機上截下五匹布,但婆婆還故意嫌我緩慢松弛。不是我紡織緩慢行動松弛,而是你家的媳婦難做公婆難服侍。我已經受不了你家這樣的驅使,徒然留下來也沒有什么用處無法再驅馳。你這就稟告公公婆婆,及時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府吏聽到這些話,便走到堂上稟告阿母:“兒已經沒有做高官享厚祿的福相,幸而娶得這樣一個好媳婦。剛成年時我們便結成同床共枕的恩愛夫妻,并希望同生共死直到黃泉也相伴為伍。我們共同生活才過了兩三年,這種甜美的日子只是開頭還不算長久。她的行為沒有什么不正當,哪里知道竟會招致你的不滿得不到慈愛親厚。”

阿母對府吏說:“你怎么這樣狹隘固執!這個媳婦不懂得禮節,行動又是那樣自專自由。我心中早已懷著憤怒,你哪能自作主張對她遷就。東鄰有個賢惠的女子,她本來的名字叫秦羅敷。她可愛的體態沒有誰能比得上,我當為你的婚事去懇求。你就應該把蘭芝快趕走,把她趕走千萬不要讓她再停留!”

府吏直身長跪作回答,他恭恭敬敬地再向母親哀求:“現在如果趕走這個媳婦,兒到老也不會再娶別的女子!”

阿母聽了府吏這些話,便敲著坐床大發脾氣:“你這小子膽子太大毫無畏懼,你怎么敢幫著媳婦胡言亂語。我對她已經斷絕了情誼,對你的要求決不會依從允許!”

府吏默默不說話,再拜之后辭別阿母回到自己的房里。開口向媳婦說話,悲痛氣結已是哽咽難語:“我本來不愿趕你走,但阿母逼迫著要我這樣做。但你只不過是暫時回到娘家去,現在我也暫且回到縣官府。不久我就要從府中回家來,回來之后一定會去迎接你。你就為這事委屈一下吧,千萬不要違背我這番話語。”

蘭芝對府吏坦陳:“不要再這樣麻煩反復叮嚀!記得那年初陽的時節,我辭別娘家走進你家門。侍奉公婆都順著他們的心意,一舉一動哪里敢自作主張不守本分?日日夜夜勤勞地操作,孤身一人周身纏繞著苦辛。自以為可以說是沒有什么罪過,能夠終身侍奉公婆報答他們的大恩。但仍然還是要被驅趕,哪里還談得上再轉回你家門。我有一件繡花的短襖,繡著光彩美麗的花紋。還有一床紅羅做的雙層斗形的小帳,四角都垂掛著香囊。大大小小的箱子有六七十個,都是用碧綠的絲線捆扎緊。里面的東西都各不相同,各種各樣的東西都收藏其中。人既然低賤東西自然也卑陋,不值得用它們來迎娶后來的新人。你留著等待以后有機會施舍給別人吧,走到今天這一步今后不可能再相會相親。希望你時時安慰自己,長久記住我不要忘記我這苦命的人。”

當公雞嗚叫窗外天快要放亮,蘭芝起身精心地打扮梳妝。她穿上昔日繡花的裌裙,梳妝打扮時每件事都做了四五遍才算妥當。腳下她穿著絲鞋,頭上的玳瑁簪閃閃發光。腰間束著流光的白綢帶,耳邊掛著明月珠裝飾的耳珰。十個手指像尖尖的蔥根又細又白嫩,嘴唇涂紅像含著朱丹一樣。她輕輕地小步行走,艷麗美妙真是舉世無雙。

她走上堂去拜別阿母,阿母聽任她離去而不挽留阻止。“從前我做女兒的時候,從小就生長在村野鄉里。本來就沒有受到教管訓導,更加慚愧的是又嫁到你家愧對你家的公子。受了阿母許多金錢和財禮,卻不能勝任阿母的驅使。今天我就要回到娘家去,還記掛著阿母孤身操勞在家里。”她退下堂來又去向小姑告別,眼淚滾滾落下像一連串的珠子。“我這個新媳婦初嫁過來時,小姑剛學走路始會扶床。今天我被驅趕回娘家,小姑的個子已和我相當。希望你盡心地侍奉我的公婆,好好地扶助他們精心奉養。每當七夕之夜和每月的十九日,玩耍時千萬不要把我忘。”她走出家門上車離去,眼淚落下百多行。

府吏騎著馬走在前頭,蘭芝坐在車上跟在后面走。車聲時而小聲隱隱時而大聲甸甸,但車和馬都一同到達了大道口。府吏下馬走進車中,低下頭來在蘭芝身邊低聲細語:“我發誓不同你斷絕,你暫且回到娘家去,我今日也暫且趕赴官府。不久我一定會回來,我向天發誓永遠不會辜負你。”

蘭芝對府吏說:“感謝你對我的誠心和關懷。既然承蒙你這樣的記著我,不久之后我會殷切地盼望著你來。你應當像一塊大石,我必定會像一株蒲葦。蒲葦像絲一樣柔軟但堅韌結實,大石也不會轉移。只是我有一個親哥哥,性情脾氣不好常常暴跳如雷。恐怕不能任憑我的心意由我自主,他一定會違背我的心意使我內心飽受熬煎。”兩人憂傷不止地舉手告別,雙方都依依不舍情意綿綿。

蘭芝回到娘家進了大門走上廳堂,進退為難覺得臉面已失去。母親十分驚異地拍著手說道:“想不到沒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十三歲我就教你紡織,十四歲你就會裁衣,十五歲會彈箜篌,十六歲懂得禮儀,十七歲時把你嫁出去,總以為你在夫家不會有什么過失。你現在并沒有什么罪過,為什么沒有去接你你自己回到家里?”“我十分慚愧面對親娘,女兒實在沒有什么過失。”親娘聽了十分傷悲。

回家才過了十多日,縣令便派遣了一個媒人來提親。說縣太爺有個排行第三的公子,身材美好舉世無雙。年齡只有十歲,口才很好文才也比別人強。

親娘便對女兒說:“你可以出去答應這門婚事。”

蘭芝含著眼淚回答說:“蘭芝當初返家時,府吏一再囑咐我,發誓永遠不分離。今天如果違背了他的情義,這門婚事就大不吉利。你就可以去回絕媒人,以后再慢慢商議。”

親娘出去告訴媒人:“我們人家養育了這個女兒,剛出嫁不久便被趕回家里,不配做小吏的妻子,哪里適合再嫁你們公子為妻?希望你多方面打聽打聽,我不能就這樣答應你。”

媒人去了幾天后,那派去郡里請示太守的縣丞剛好回來。他說:“在郡里曾向太守說起一位名叫蘭芝的女子,出生于官宦人家。”又說:“太守有個排行第五的兒子,貌美才高還沒有娶妻。太守要我做媒人,這番話是由主簿來轉達。”縣丞來到劉家直接說:“在太守家里,有這樣一個美好的郎君,既然想要同你家結親,所以才派遣我來到貴府做媒人。”

蘭芝的母親回絕了媒人:“女兒早先已有誓言不再嫁,我這個做母親的怎敢再多說?”

蘭芝的哥哥聽到后,心中不痛快十分煩惱,向其妹蘭芝開口說道:“作出決定為什么不多想一想!先嫁是嫁給一個小府吏,后嫁卻能嫁給太守的貴公子。命運好壞差別就像天和地,改嫁之后足夠讓你享盡榮華富貴。你不嫁這樣好的公子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辦?”

蘭芝抬起頭來回答說:“道理確實像哥哥所說的一樣,離開了家出嫁侍奉丈夫,中途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安排都要順著哥哥的心意,我哪里能夠自作主張?雖然同府吏有過誓約,但同他相會永遠沒有機緣。立即就答應了吧,就可以結為婚姻。”媒人從坐床走下去,連聲說好!好!就這樣!就這樣!他回到太守府稟告太守:“下官承奉著大人的使命,商議這樁婚事談得很投機。”太守聽了這話以后,心中非常歡喜。他翻開歷書反復查看,吉日就在這個月之內,月建和日辰的地支都相合。“成婚吉日就定在三十日,今天已是二十七日,你可立即去辦理迎娶的事。”彼此相互傳語快快去籌辦,來往的人連續不斷像天上的浮云。迎親的船只上畫著青雀和白鵠,船的四角還掛著繡著龍的旗子。旗子隨風輕輕地飄動,金色的車配著玉飾的輪。駕上那毛色青白相雜的馬緩步前進,馬鞍兩旁結著金線織成的纓子。送了聘金三百萬,全部用青絲串聯起。各種花色的綢緞三百匹,還派人到交州廣州購來海味和山珍。隨從人員共有四五百,熱熱鬧鬧地齊集太守府前準備去迎親。

親娘對蘭芝說:“剛才得到太守的信,明天就要來迎娶你。你為什么還不做好衣裳?不要讓事情辦不成!”

蘭芝默默不說話,用手巾掩口悲聲啼,眼淚墜落就像流水往下瀉。移動她那鑲著琉璃的坐榻,搬出來放到前窗下。左手拿著剪刀和界尺,右手拿著綾羅和綢緞。早上做成繡裌裙,傍晚又做成單羅衫。一片昏暗天時已將晚,她滿懷憂愁想到明天要出嫁便傷心哭泣。

府吏聽到這個意外的變故,便告假請求暫且回家去看看。還未走到劉家大約還有二三里,人很傷心馬兒也悲鳴。蘭芝熟悉那匹馬的'鳴聲,踏著鞋急忙走出家門去相迎。心中惆悵遠遠地望過去,知道是從前的夫婿已來臨。她舉起手來拍拍馬鞍,不斷嘆氣讓彼此更傷心。“自從你離開我之后,人事變遷真是無法預測和估量。果然不能滿足我們從前的心愿,內中的情由又不是你能了解端詳。我有親生的父母,逼迫我的還有我的親兄長。把我許配了別的人,你還能有什么希望!”

府吏對蘭芝說:“祝賀你能夠高升!大石方正又堅厚,可以千年都不變。蒲葦雖然一時堅韌,但只能堅持很短的時間。你將一天比一天生活安逸地位顯貴,只有我獨自一人下到黃泉。”

蘭芝對府吏說:“想不到你會說出這樣的話!兩人同樣是被逼迫,你是這樣我也是這樣受熬煎。我們在黃泉之下再相見,不要違背今天的誓言!”他們握手告別分道離去,各自都回到自己家里面。活著的人卻要做死的離別,心中抱恨哪里能夠說得完。他們都想很快地離開人世,無論如何也不愿茍且偷生得保全。

府吏回到自己家,上堂拜見阿母說:“今天風大天又寒,寒風摧折了樹木,濃霜凍壞了庭院中的蘭花。我今天已是日落西山生命將終結,讓母親獨留世間以后的日子孤單。我是有意作出這種不好的打算,請不要再怨恨鬼神施責罰!但愿你的生命像南山石一樣的久長,身體強健又安康。”

阿母聽到了這番話,淚水隨著語聲往下落:“你是大戶人家的子弟,一直做官在官府臺閣。千萬不要為了一個婦人去尋死,貴賤不同你將她遺棄怎能算情薄?東鄰有個好女子,苗條美麗全城稱第一。做母親的為你去求婚,答復就在這早晚之間。”

府吏再拜之后轉身走回去,在空房中長嘆不已。他的決心就這樣定下了,把頭轉向屋子里,心中憂愁煎迫一陣更比一陣緊。

迎親的那一天牛馬嘶叫,新媳婦蘭芝被迎娶進入青色帳篷里。天色昏暗已是黃昏后,靜悄悄的四周無聲息。“我的生命終結就在今天,只有尸體長久留下我的魂魄將要離去。”她挽起裙子脫下絲鞋,縱身一跳投進了清水池。

府吏聽到了這件事,心里知道這就是永遠的別離,于是來到庭院大樹下徘徊了一陣,自己吊死在東南邊的樹枝。

兩家要求將他們夫妻二人合葬,結果合葬在華山旁。墳墓東西兩邊種植著松柏,左右兩側栽種梧桐。各種樹枝枝枝相覆蓋,各種樹葉葉葉相連通。中間又有一對雙飛鳥,鳥名本是叫鴛鴦,它們抬起頭來相對鳴叫,每晚都要鳴叫一直叫到五更。過路的人都停下腳步仔細聽,寡婦驚起更是不安和彷徨。我要鄭重地告訴后來的人,以此為鑒戒千萬不要把它忘。

賞析

通過有個性的人物對話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東南飛》最大的藝術成就。全詩“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長詩也。淋淋漓漓,反反復復,雜述十數人口中語,而各肖其聲音面目,豈非化工之筆”(《古詩源》卷四,沈德潛按語)。

在貫穿全篇的對話中,可以看到,劉蘭芝對仲卿、對焦母、對小姑、對自己的哥哥和母親講話時的態度與語氣各不相同,正是在這種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勞、善良、備受壓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內剛的個性。同樣的,在焦仲卿各種不同場合的話語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愛情、明辨是非但又迫于母親威逼的誠正而軟弱、但又有發展的性格。

劉蘭芝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美好形象。她既是淑女、賢妻,又是具有鮮明個性的女性:勇敢,堅強,富有反抗精神。蘭芝用“大人故嫌遲”道破婆婆的故意挑剔、刁難,用“請歸”的行動表示反抗。和仲卿敘別,她表達了對丈夫的—往情深,又清醒地認識到“復來還”是幻想。“嚴妝”,是夸張的鋪敘,展示她態度從容,“精妙世無雙”。告別婆婆時,她不卑不亢,一席話是對婆婆態度驕橫的抗議。“盟誓”中,她用發自肺腑的誓言表明對愛情的忠貞。“拒媒”是對封建禮教的反抗。面對兄長逼婚,她以允婚表現了對未來的清醒估計和對兄長的蔑視。“黃泉下相見”的誓約,飽含著對丈夫深摯的愛,對封建家長制拼死反抗的勇氣。“舉身赴清池”是蘭芝反抗精神的升華。在愛情與封建家長制的尖銳沖突中,劉蘭芝這個藝術形象閃耀著奪目的光彩。

焦仲卿是詩中另一個重要形象,作者表現出他從軟弱逐漸轉變為堅強。他開始對母親抱有幻想,當幻想被殘酷的現實摧毀后,他堅決向母親表明了以死殉情的決心,用“自掛東南枝”表示對愛情的思貞和對封建家長制的反抗。他的變化,深化了對封建社會的控訴。

此外,焦母的專橫暴戾,劉兄冷酷自私、貪財慕勢的性格,都寫得栩栩如生。總之,在尖銳的矛盾沖突中刻畫人物性格,是這首敘事詩的主要特點。

詩中寫到蘭芝與仲卿死前,蘭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見蘭芝后回家與母親訣別,他倆這時的話語,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與處境。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曾作過這樣細致的分析:“蘭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從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與妻,孰與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無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負,女以死償,安得不以死?彼此時,母即悔而迎女,猶可兩俱無死也。然度母終不肯迎女,死終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異者,兒今冥冥四語明言之矣,今日風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覺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為獨死?不過謂此怨懟之言,未必實耳。故漫以東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將改適,不言女亦欲死,蓋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則防我不得死故也。”試想,蘭芝如果直說要死,這個弱女子勢必會遭到暴力的約束,被強迫成婚。

而仲卿的情況自然與蘭芝不同,誠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于此可立見焦母的蠻橫。“作計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榮汝身。不嫁義郎體,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見劉兄的勢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簡短對話,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點。

詩中,簡潔的人物行動刻畫,有助于形象的鮮明;精煉的抒情性穿插,增強了行文的情韻。“雞鳴外欲曙,新婦起嚴妝。著我繡夾裙,事事四五通”,寫出了劉蘭芝離開焦家時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決心,嚴妝辭婆是她對焦母的抗議。打扮時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對焦仲卿的愛,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卻與小姑別,淚落連珠子”,姑嫂關系不易相處,蘭芝與小姑關系融洽,正表現了她的懂禮儀、易相處。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對照。另外,辭焦母不落淚,而辭小姑落淚,也可見蘭芝的倔強。焦仲卿的形象刻畫也是如此,他送蘭芝到大道口,“下馬入車中,低頭共耳語”,表現了一片真情。聞知蘭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馬悲哀”,詩篇用“馬悲”渲染襯托他內心的強烈痛苦。臨死前“長嘆空房中”、“轉頭向戶里”,對母親還有所顧念,這里愈見他的誠正與善良。

在整篇詩中,類似上述的動作刻畫還有一些,筆墨雖不多,卻極精粹。蘭芝死時,義無反顧,“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仲卿死時,顧念老母,“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這些不同的動作細節,都切合各自的性格與處境。同樣是母親,焦母“捶床便大怒”的潑辣,劉母見蘭芝回家時驚異而“大拊掌”的溫和,對性格的描繪來說寥寥幾筆已極傳神。抒情性穿插較之動作刻劃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筆“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蘭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時,作者情不自禁的感嘆,增添了悲劇氣氛。“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這畫龍點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們對焦、劉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訓式的全詩結尾,也帶有濃重的抒情意味,充滿了作者的同情與期望。這些水到渠成、不著痕跡的抒情性穿插,對人物形象的塑具有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詩的感情色彩。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此詩比興手法和浪漫色彩的運用,對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與思想的傾向性通過這種藝術方法鮮明地表現了出來。詩篇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是“興”的手法,用以興起劉蘭芝、焦仲卿彼此顧戀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氣氛。最后一段,在劉、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葉葉覆蓋相交,鴛鴦在其中雙雙日夕和鳴,通宵達旦。這既象征了劉焦夫婦不朽,又象征了他們永恒的悲憤與控告。由現實的雙雙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愛情與幸福的松柏、鴛鴦的形象,表現了人民群眾對未來自由幸福必然到來的信念,這是劉焦形象的浪漫主義發展,閃現出無比燦爛的理想光輝,使全詩起了質的飛躍。

古人詩以鳥獸草木起興,并非隨意為之。以《孔雀東南飛》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言,應有烘托、渲染氣氛的功用及象征意蘊。它既象征了劉蘭芝甚至包括焦仲卿的生命結局,也烘托、渲染了劉蘭芝生命不斷遠去的悲涼氣氛。它有一種憂傷、不忍、憐憫、不安、留戀的音樂節奏在“飛去”的動作和場景里,這種節奏讓人神傷卻不讓人絕望,讓人感覺凄涼的同時似乎又讓我們的靈魂得以安寧。為什么會這樣呢?我不太在意劉蘭芝離去的原因,禮教、性格等等隨他去吧,每個人都可在他的閱讀視界里找到能說得過去的答案。我在這幅圖景里更看重的是她在我們的閱讀視線里一點一點消失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為何會給我如此的閱讀感受。重要的還有“東南去”,“東南去”的劉蘭芝是香銷玉殞的悲劇之體,我為何會在生命悲劇里讀到了靈魂安寧的撫摸,以至于最后只剩下平靜的嘆息?這與詩人讓她“東南去”,且讓焦仲卿也“自掛東南枝”有關系嗎?詩人他想告訴我一種怎樣的個人立場?

語文文言文賞析大全精選篇2

兩漢:劉向 編

秦將王翦破趙,虜趙王,盡收其地,進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懼,乃請荊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則雖欲長侍足下,豈可得哉?”荊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謁之。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圖,獻秦王,秦王必說見臣,臣乃得有以報太子。”太子曰:“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愿足下更慮之!”

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見樊於期,曰:“秦之遇將軍,可謂深矣。父母宗族,皆為戮沒。今聞購樊將軍之首,金千斤,邑萬家,將奈何?”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顧計不知所出耳!”軻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報將軍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曰:“愿得將軍之首以獻秦,秦王必喜而善見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則將軍之仇報,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將軍豈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遂自刎。

太子聞之,馳往,伏尸而哭,極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 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為裝遣荊軻。

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秦武陽 一作:秦舞陽)

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

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 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筑,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慷慨羽聲,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于是荊軻遂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既至秦,持千金之資幣物,厚遺wèi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嘉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不敢興兵以拒大王,愿舉國為內臣。比諸侯之列,給貢職如郡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廟。恐懼不敢自陳,謹斬樊於期頭,及獻燕之督亢之地圖,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聞之,大喜。乃朝服,設九賓,見燕使者咸陽宮。

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至陛下,秦武陽色變振恐,群臣怪之,荊軻顧笑武陽,前為謝曰:“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愿大王少假借之,使畢使于前。”秦王謂軻曰:“起,取武陽所持圖!”

軻既取圖奉之, 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

荊軻逐秦王,秦王還柱而走。群臣驚愕,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諸郎中執兵,皆陳殿下,非有詔不得上。方急時,不及召下兵,以故荊軻逐秦王,而卒惶急無以擊軻,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時,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軻。秦王方還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左右乃曰:“王負劍!王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復擊軻,被八創。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左右既前,斬荊軻。秦王目眩良久。

譯文

秦國的將軍王翦攻破趙國,俘虜趙王,大部分占領了趙國的國土,進軍向北侵占土地,到達燕國南部的邊界。

燕國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請求荊軻說:“秦軍馬上就要渡過易水,那么雖然我想長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夠做得到呢?”荊軻說:“即使太子不說,我也要請求行動。假如空手而去,沒有什么憑信之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現在的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懸賞來購取他的頭顱。果真能夠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高興地召見我,我就有辦法來報答太子了。”太子說:“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處境困窘而來歸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個人的私仇而傷害長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慮對策吧!”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會見樊於期,說:“秦國對待將軍,可以說是刻毒透頂了。父親、母親和同族的人都被殺死或沒收入官為奴。現在聽說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懸賞來購買將軍的首級,您將怎么辦?”樊將軍仰天長嘆,淚流滿面地說:“我每當想起這一點,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辦法罷了。”荊軻說:“現在有一個建議,可以用來解除燕國的憂患,報將軍的深仇大恨,怎么樣?”樊於期于是上前問道:“怎么辦?”荊軻說:“希望得到樊將軍的首級來獻給秦國,秦王一定高興而又友好地接見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這樣,將軍的仇報了,燕國被欺侮的恥辱也除掉了。將軍是否有這個心意呢?”樊於期脫下一只衣袖露出一只胳膊,左手握住右腕,走近一步說:“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齒、捶胸痛恨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殺。

太子聽說了這件事,趕著馬車跑去,伏在樊於期的尸體上大哭,非常悲傷。事已至此,沒有辦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安放樊於期的首級,用匣子裝好它。

于是太子預先尋求世上鋒利的匕首,得到趙國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買到,叫工匠在淬火時把毒藥浸到匕首上。用人來做實驗,血沾濕衣褸,沒有不立即死亡的。于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

燕國有個勇士秦武陽,十二歲的時候就殺過人,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于是叫秦武陽做助手。

荊軻等待著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因而停下等候他。

過了一陣還沒動身,太子嫌荊軻走晚了,懷疑他有改變初衷和后悔的念頭,就又請求他說:“太陽已經完全落下去了,您難道沒有動身的意思嗎?請允許我先遣發秦武陽!”荊軻發怒,呵斥太子說:“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來復命的,那是沒有用的小子!現在光拿著一把匕首進入不可意料的秦國,我之所以停留下來,是因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現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請允許我告別吧!”于是出發了。

太子和他的賓客中知道這件事的人,都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給他送行。到易水上,祭過路神,就要上路。高漸離敲著筑,荊軻和著節拍唱歌,發出變徵的聲音,眾賓客都流著眼淚小聲地哭。荊軻又上前作歌唱道:“風聲蕭蕭悲鳴啊易水徹骨寒冷,壯士這一離去啊就永遠不再回還!”又發出悲壯激昂的羽聲。眾賓客都睜大了眼睛,頭發都向上豎起頂住了帽子。于是荊軻就上車離去,始終不曾回頭看一眼。

到達秦國后,拿著價值千金的禮物,優厚地贈送給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進言,說:“燕王確實非常懼怕大王的威勢,不敢出兵來抗拒,愿意全國上下都做秦國的臣民,排在諸侯的行列里(意為:燕國愿意同別的諸侯一起尊秦王為天子)像秦國的郡縣那樣貢納賦稅,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廟。他們誠惶誠恐,不敢自己來陳述,恭謹地砍下樊於期的頭顱和獻上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禮送出來,派使者來稟告大王。一切聽憑大王吩咐。”

秦王聽了蒙嘉的話,非常高興。于是穿了上朝的禮服,安排下隆重的九賓大禮儀式,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

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捧著地圖匣子,按次序進宮,到達殿前的臺階下,秦武陽臉色都變了,十分害怕,秦國的群臣對此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來對秦武陽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謝罪說:“北方蠻夷地區的粗鄙人,沒有拜見過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諒他些,讓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對荊軻說:“起來,取來武陽所拿的地圖!”

荊軻拿了地圖捧送給秦王,打開地圖,地圖全部打開,匕首就露了出來。于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刺秦王。還沒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驚駭,自己伸直身子站起來,掙斷了袖子。秦王拔劍,劍太長,就握住劍鞘。當時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劍插得很緊,所以不能立即拔出來。

荊軻追逐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秦國的君臣都驚呆了,事情突然發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態。并且按照秦國的法律,臣子們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帶一點兵器;那些宮廷侍衛握著武器,都排列在宮殿的臺階下面,沒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當危急的時候,來不及召喚階下的侍衛,所以荊軻追逐秦王,大家倉猝間驚惶失措,沒有武器用來擊殺荊軻,僅僅用空手一起同荊軻搏斗。

這時,秦王的隨從醫官夏無且(jū)用他手里捧著的藥袋投擊荊軻。秦王還正在繞著柱子跑,倉猝間驚惶失措,不知道怎么辦。侍臣們就說:“大王背著劍!大王背著劍!”秦王于是拔出劍用來攻擊荊軻,砍斷了荊軻的左大腿。荊軻倒下了,就舉起他的匕首投擊秦王,沒有擊中,擊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擊荊軻,荊軻被砍傷了八處。

荊軻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著柱子笑著,像撮箕一樣地張開兩腿坐在地上,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約契來回報燕太子啊!”

秦王的侍臣上前,斬殺荊軻。事后,秦王還頭昏眼花了好長一段時間。

賞析

本文記述戰國時期荊軻剌秦王這—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反抗暴秦、勇于犧牲的精神。文章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行動、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俠義英雄荊軻的形象。

秦王嬴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嬴政決心兼并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趙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托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嬴政的人。

后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ǎn)占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要他去刺殺秦王。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里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fánwūjī),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么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準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準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藥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十二歲時便殺過人的勇士秦武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立刻穿上上朝的衣服,在咸陽宮接見荊軻。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武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臺階。秦武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當然,《刺客列傳》里,謀士田光對燕太子丹說的一段話:“竊觀太子客無可用者: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脈勇之人,怒而面青;舞陽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之荊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怎么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武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武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武陽手里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秦王政使勁地向后一轉身,把那只袖子掙斷了。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臺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臺下的武士。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叫夏無且,急中生智,拿起手里的藥袋對準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只藥袋就飛到一邊去了。這時,左右大臣提醒道:“把劍背在背上,把劍背在背上。”秦王政遂將寶劍背在背上,再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秦王政見荊軻手里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張開雙腿坐在地上,傲慢地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

語文文言文賞析大全精選篇3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于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主旨句:

《醉翁亭記》是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寫的一篇散文。宋仁宗慶歷五年,范仲淹、富弼、杜衍、韓琦等推行“慶歷”新政失敗,相繼貶職。歐陽修因上書為他們辯護,被貶為滁州知州。這篇游記寫于歐陽修到滁州上任的第二年。

應該說作為一方父母官的歐陽修并沒有因為貶職而沉淪,而是兢兢業業,勵精圖治,全心全意的為當地的百姓服務,因而使得這里的百姓安定、富足,才有了“負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樹,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的“滁人游”熱鬧場面,為此作為一方父母官的歐陽修陶醉于此并與民共游瑯岈山。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確實是擁有古人和今人所崇尚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因而說這篇文章寄予了作者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對這一點的理解是毫無疑問的。但如果認為“與民同樂”就是文章的主旨,因而認定“醉能同其樂”是主旨句,我認為是不正確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對于文章主旨的理解還是應該結合寫作背景的。作為一名成功的文學家和史學家的歐陽修,在被貶職后沒有沉淪,而是政績斐然,這一點當然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效仿的,這也是這篇文章能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主要原因。然而歐陽修也是人,是一個有著正常情感的人。

政治上的失意,仕途的坎坷使他內心產生抑郁和苦悶之情是人之常情,也是在所難免的。在被貶為滁州太守后,他經常去滁州西南的瑯玡山飲酒抒懷,并與山寺內的住持智仙和尚結為莫逆之交。

智仙為方便好友游訪,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歐陽修休息、飲酒。歐陽修也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為這座亭子命名。很顯然,他進山游賞的初衷是寄情于山水以排遣自己內心的'抑郁之情,使這種感情消融于滁州秀麗的山山水水之間。所以他在文章中描繪出了一幅幅變化多姿、秀麗嫵媚的優美圖畫。并在開篇便言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所以我認為,作為這篇文章的主旨句應該能夠把他這種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思想感情,也就是陶醉于山水之間的快樂表現出來。另外,既是醉翁,亦應該包含飲酒之樂即——宴酣之樂。那么他在這篇文章中所要表達思想感情應該是很復雜的,不能用一句“醉能同其樂”便概括出全篇的主題。

而文章中“太守之樂其樂也”一句并沒有直接言明他的樂趣是什么,我想里面應該包含他陶醉于山水借以忘憂的山水之樂,也應該有盡興喝酒的宴酣之樂,當然更包含他的政治理想——與民同樂,所以“太守之樂其樂也”應該是文章的主旨句。

拓展閱讀:

詩人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廬陵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綿州(今四川省綿陽市),北宋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進士及第,歷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死后累贈太師、楚國公,謚號“文忠”,故世稱歐陽文忠公。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后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其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有《歐陽文忠公集》傳世。

語文文言文賞析大全精選篇4

(宋)呂蒙正

蓋聞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雄雞兩翼,飛不如鴉。

馬有千里之能,非人力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時運不能自通。

文章蓋世,孔子厄于陳菜;武略超群,姜公釣于渭水。

顏淵命短,原非兇惡之徒;盜跖延年,豈是善良之輩?

堯舜圣明,卻生不肖之子;瞽鯀愚頑,反有大孝之男。

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

晏子無五尺之軀,封為齊國宰相;孔明無縛雞之力,拜作蜀漢軍師。

霸王英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江山萬里。

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安邦之志,一生不遇。

韓信未遇,乞食瓢母,受辱跨下,及至運通,腰系三齊之印;

白起受命,統兵百萬,坑滅趙卒,一旦時衰,死于陰人之手。

是故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

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滿腹經綸,皓首仍居深山。

青樓女子,時來配作夫人;深閨嬌娥,運退反為娼妓。

窈窕淑女,卻招愚莽之夫;俊秀才郎,反配粗丑之婦。

蛟龍無雨,潛身魚鱉之中;君子失時,拱手小人之下。

衣敝缊袍,常存禮儀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

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揚眉吐氣。

初貧君子,已成天然骨格;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

有先貧而后富,有老壯而少衰。

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注福注祿,命里已安排定,富貴誰不欲?人若不依根基八字,豈能為卿為相?

昔居洛陽,日乞僧食,夜宿寒窯。思衣則不能遮其體,思食則不能飽其饑。夏日求瓜,失足矮墻之下;冬日取暖,廢襟爐火之中。上人憎,下人厭,人道吾賤也。非吾賤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今在朝堂,官至極品,位居三公。鞠躬一人之下,列職萬人之上。擁撻百僚之杖,握斬鄙吝之劍。思衣則有綾羅綢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出則有虎將相隨,入則有佳人臨側。上人趨,下人羨,人道吾貴也。非吾貴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

嗟呼!人生在世,富貴不可盡恃,貧賤不可盡欺。聽由天地循環,周而復始焉。

翻譯

堯舜為古代明君。相傳堯之子丹朱、舜之子商均均為不肖之子。這樣,堯將帝位傳給了以孝著稱的舜,而舜也將帝位傳給了治水有功的禹。

相傳瞽之子為舜,瞽是個盲人,舜的母親去世后,瞽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表現出的非凡品德受到了眾人的稱頌。

相傳鯀之子為禹,堯時,洪水為害,堯命鯀去治水。鯀用堵塞的辦法治水,結果導致洪水泛濫,被殺。禹汲取教訓,采用疏導的辦法治水,終于制服了洪水。治水期間,還三過家門而不入,受到百姓擁戴。禹后傳位給子啟,開啟了我國“家天下”的歷史。

北宋宰相呂蒙正,洛陽人,幼年貧苦,孜孜好學。宋太宗、真宗兩朝,他曾三居相位,封昭文館大學士、太子太師、蔡國公。真宗景德二年辭歸洛陽,在伊水上流建宅,木茂竹盛,后世稱呂文穆園。

呂蒙正年少喪家,尊先父遺囑變賣家產,寄于尼姑庵中學習佛家經典。久而久之,尼庵寺的住持開始嫌惡呂蒙正,呂蒙正只好流落街頭,以乞食為生。夜晚就在洛陽城外的破窯內休息睡覺。

傳說有一天太白金星給他托夢說:當年相爺之女劉月娥正在城中奉旨搭建彩樓招親,他們有前世因緣,讓他前去領親。呂蒙正醒后,想知道事情真相就前去觀看。果然劉府有人在繡樓之上欲拋繡球,以定終身。劉月娥因是奉旨出嫁,又沒在繡樓之下發現自已的意中人,就故意將繡球投向臺下的'一個乞丐,想給些銀子打發此人后,解決奉旨出嫁一事。而此人正是呂蒙正。呂蒙正前去認親,相爺見到他的模樣,十分生氣,就吩咐下人給他一百兩銀子打發他走,否則就打斷他的雙腿。呂蒙正不答應。此時劉月娥也到堂前觀看熱鬧,看出呂蒙正舉手投足之間有股才氣,將來必成大器,于是不顧家人反對與呂蒙正一同寄宿破窯。

呂蒙正不忍千金小姐與他一同受苦,而小姐卻勸他多讀詩書以便日后能有一番作為。一日,呂蒙正討得一條黃瓜,在橋頭之上欲切成兩半,一半已用一半分與夫人,卻失手掉于水于。呂對天長嘆:天欲誅我,我何能生?萬念俱灰,跳入河中。但卻沒有被淹死。在岸邊暈迷之際,隱約聽得有人告訴他說:你已苦盡甘來,即日可進京趕考必中頭名。

呂蒙正因年少于僧院長大,熟讀各部經書,深得佛學精髓。唯他試卷與眾不同,沒有長篇大論,卻抓住佛學悟“空”受“苦”的道理,看淡一切名利。他的言論受到大學士的賞識,果然金榜題名,位列三公。

由于受傳統觀影響太深,有人認為呂蒙正的思想過于保守消極,因此呂蒙正的許多文章典籍都已失傳。在《宋。呂文穆公傳》中,這首《破窯賦》被公認是呂蒙正的經典之作。呂當初以此文教化太子,傳說中太子(真宗)年少時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面教訓太子。而太子讀過此文后,一改常態,此后常虛心向他人請教,最終成為真宗皇帝。

文中列舉了自古以來諸多名人各種命運和磨難,擺事實講道理,十分巧妙地把太子這種傲慢的態度將要造成的.后果引喻出來。可以這么說,呂蒙正不僅是太子的老師,也是天下學子的老師啊。

呂蒙正,宋朝宰相,幼時被父遺棄,受盡人間貧寒冷眼,曾與母同住寒窯,以乞討為生。后發奮讀書,最終官至極品。從被人鄙視到被人高眼,深感天道無常、人情冷暖,故作“破窯賦”。文章中盡管有過分認命的觀點,但確有不少醒世恒言。勸君常讀破窯賦,從此莫要看人低。

創作背景

呂蒙正出身貧寒,深刻體會窮人的苦難,所以讀書勤奮、工作勤奮、愛民勤奮。他年輕的時候,曾經和寇準一起在破窯讀書,體會了人間冷暖。后來做了宰相,更體會到人心的寵辱。所以他寫了一段《破窯賦》。

《破窯賦》系呂蒙正之《勸世章》,又稱《寒窯賦》。由于受傳統觀影響太深,有人認為呂蒙正的思想過于保守消極,因此呂蒙正的許多文章典籍都已失落,而在《呂文穆公傳》中這首破窯賦被看作是呂蒙正的經典之作。相傳當初是為教化太子而作此文的。呂蒙正曾三次入相,兼任太子的老師。當時太子(后來的宋真宗)青春年少,目中無人,沒有哪個太師敢當面教訓太子。呂蒙正決定寫一篇文章,來告誡太子。于是寫了這篇《破窯賦》。這篇文章,雖然內容短小,但是卻包含了無窮智慧,聰明的太子一下子就懂得其中的道理。據說太子讀過此文后,一改常態,常虛心向他人請教。

作者簡介

呂蒙正(944或946—1011),北宋大臣。字圣功,洛陽(今屬河南省)人。公元977年(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丁丑科狀元。授將作監丞,通判升州。再著作郎,入值史館。公元980年(太平興國五年),拜左補闕,知制誥。后任參知政事。公元988年(端拱元年),拜為宰相。為人質厚寬簡,素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每論時政,有不允者,必不強力推行。公元991年(淳化二年),貶為吏部尚書。兩年后復以本官入相。公元995年(至道元年),再度罷相。真宗即位,任命呂蒙正為左仆射。公元1001年(咸平四年),第三次登上相位。后封萊國公,授太子太師。不久,因病辭官,回歸故里。卒謚文穆,贈中書令。

語文文言文賞析大全精選篇5

本文是諸葛亮在出師北伐前對朝廷內政所提出的建議。文章總結了“親賢臣,遠小人”才能使蜀漢興旺的歷史經驗,表示作者“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的決心,表現了諸葛亮憂心國事、鞠躬盡瘁的忠忱。

三國鼎立形勢形成后,中原的曹魏實力最強,蜀漢的實力最弱。諸葛亮輔佐劉備建立了鞏固的統治地區,有了政治 斗爭的立腳點。為了“北定中原”,“興復漢室”,諸葛亮一方面率兵親征中原;另一方面對內政提出積極建議,主張“開張圣聽”、賞罰嚴明、謹慎用人。他的這些主張是針對當時蜀漢統治的時弊而發的。做為一個政治家,能夠分析、認識社會現實,并有針對性地提出醫治方法,表現了他的政治才能。由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到,諸葛亮輔佐劉備、劉禪,并不完全是出于回報劉備“三顧”的恩遇,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恢復漢室”的政治抱負。他憂心國事,鞠躬盡瘁的忠忱,正是他實現其政治抱負的表現。這是歷史上的政治家諸葛亮的可貴之處。

諸葛亮的政治抱負是有著很大的階級局限的。這首先表現在他的“興復漢室”的政治理想上。東漢統治者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才激起廣大農民階級的反抗和斗爭,最后形成各地軍閥稱雄割據的斗爭形勢。諸葛亮不顧這種現實,強調“興復漢室”,這正是他的封建正統思想的表現。在諸葛亮看來,只要最高明統治者是個姓劉的,就可以天下太平,這是歷史唯心主義。

文章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先帝創業未半……可計日而可待也)包括五個自然段。文章分析了“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形勢,并據此提出了改革時弊,勵精圖治的建議。對形勢的分析,是他提出建議的基礎。雖然話不多,卻很重要。接著提出了對內政的建議:第一項建議是“開張圣聽”,作者指出,蜀漢的形勢雖然“危急存亡”,但先帝所遺老臣中,“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只要能“開張圣聽”,就可以發揮這些人的積極作用,鞏固、發展蜀漢政權。第二項建議是賞罰嚴明,“宮中府中,俱為一體”。第三項建議是“親賢臣,遠小人”,因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而“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這條建議,是漢室興衰的歷史經驗的總結。

第二部分(臣本布衣……不知所言)包括四個自然段。文章敘述了作者二十年來以身許國的經過,表露出作者勤于國事,鞠躬盡瘁的一片忠忱;以使后主體念創業的艱難,從而發憤圖強,振興蜀漢天下。在敘述二十年的經歷之后,作者又講到劉備對他的囑托和他自己受托的心情,表示了自己出師北伐的決心,最后再次囑咐后主要“自謀”、要“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表現了作者臨出征時,對后主的無限依戀。

文章特點

這篇文章是議論、敘述與抒情相結合的散文。文中對后主所作的建議是議論,但又兼敘了自己以身許國的經過。在議論和敘述當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摯感情。文中反復稱念“先帝”,目的是激勵劉禪追念祖德、發憤圖強,又深切地表示自己對先帝的思念和忠忱。

文章在結構上富于變化。如第一部分的三項建議,第一項是由分析當時形勢引出的;第二項建議則是直接提出要“宮中府中,俱為一體”,不使“內外異法”的意見;第三項是先推薦一些人才,建議后主任用,并從歷史上總結出“親賢人,遠小人”方能使國家興旺的經驗。從行文結構上,使文章成為富于變化的文學散文,而不是象有的奏書那樣干癟、條文化。

73787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成人 | 国产毛片av | 天天做天天欢天天爽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站软件 | 精品九九| 成人年鲁鲁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 欧美视频二区 | 国产高清第一页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 | 日韩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日本高清动作片www网站免费 | 久久久婷婷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免费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热灸灸这里只有精品 |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亚洲国产 | 日日干夜夜操s8 | 草草影院国产第一页 | 8090色| 日韩综合在线 | aaa在线 |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第一区 | 妖精视频国产 | 国产片欧美片亚洲片久久综合 | 成人黄色免费 |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 久久精品视频网站 | 天天干网址 | av789| 奇米影音四色 |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一二区 | 五月综合激情婷婷六月 | 极品久久 | 国内自拍偷拍网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麻豆污视频 | A片人人澡C片人人大片 | 亚洲高清视频在线 | 日韩精品一二三区 |